阿根廷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与中阿科技合作进展
2022-10-08马双
马双
(1.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2.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近年来,中国和阿根廷进入深化科技创新合作、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新阶段。2022年2月6日,两国发布了《关于深化中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宣布将在庆祝中阿建交50周年框架下,深化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强调科技合作对实现生产力与社会包容融合发展模式的重要作用,签署了绿色发展、数字经济、航天、北斗导航、科技创新、教育及大学合作、农业、地球科学、公共传媒、核医学等领域的合作文件。在科技创新领域,中国和阿根廷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尤其是在矿业、能源、农业、卫星导航、产业园区、科技创新政策等领域有广阔的合作前景。本文将在分析阿根廷国家科技创新现状、创新体系布局和战略规划的基础上,梳理两国科技创新合作的机制和进展,并作出展望,以期为拓展双边科技合作新空间、增进双边科技创新成果共享提供参考。
一、阿根廷经济和科技创新概况
阿根廷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临大西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拉丁美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按国土面积计算,阿根廷不仅是拉丁美洲第二大国家,而且也是世界第八大国家;作为世界粮食重要生产和出口国,农业用地肥沃,占地280万平方公里。根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的《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阿根廷总人口约为4516.36万,人口数量排在世界第31位。该国石油、天然气、铜、金、铀、铅、锌、硼酸盐、黏土等能源和矿产资源储量丰富,预计约有75%的资源尚未得到勘探开发;工业门类齐全,主要有钢铁、汽车、石油、化工、纺织、机械、食品加工等,其核工业发展水平居拉美前列,目前正在筹建第四座核电站;此外,在一些制造业细分行业、可再生能源和高科技服务领域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阿根廷的经济活动复苏速度快于预期。2020年GDP增长9.9%,2021年GDP增长10.3%。2021年底,该国GDP达到4914.9亿美元,经济活动水平比疫情大流行前高出5%。
阿根廷具有显著比较优势,促进科技发展的潜力巨大。一是科技人才数量和质量优势。在拉丁美洲,阿根廷在经济活跃人口中的科学家比例居首位,科研水平位居前列。阿根廷在科技领域已有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分别获得了1947年和1984年的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及1970年的化学奖。这些人力资本成为推动阿根廷科技发展的宝贵资产。二是与重要科技领域相关的资源储量优势。阿根廷拥有世界第二的页岩气、锂储量,在巴塔哥尼亚地区有可能开发大量的绿色氢气,有机会成为世界可再生清洁能源的重要供应国。根据中国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国家创新发展报告》,阿根廷在城镇人口、医疗卫生支出、出生人口预期寿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方面综合表现突出,2019年其社会创新发展指数排在第8位,超过芬兰、新西兰和美国(我国社会创新发展指数排名第37);但是,整体上,阿根廷创新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创新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加速科技创新,支撑其初级产品工业化和产业创新发展。
二、阿根廷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整体布局
阿根廷的科技发展模式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主要依靠公共资源维持。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阿根廷对科技活动进行了制度化改革,建立了大多数旨在设计、促进和执行该国科技发展的机构。例如:卫生部直属的国家实验室和卫生研究所管理局已有百余年历史;国家原子能委员会(CNEA)成立于1950年,致力于核能的研发、应用与和平使用,为该国的核电站提供技术支持;外交部直属的阿根廷南极研究所(IAA)于1951年4月17日根据国家行政令创建。阿根廷国家科学技术研究理事会(CONICET)于1958年成立,是阿根廷第一个专门致力于科技研究的机构,法令赋予其促进、协调和指导科技研究的职能。此外还有1956年创建的国家工业技术研究所(INTI),1957年成立的国家农业技术研究所(INTA),1961年成立的国家空间研究委员会(CNIE)和国家发展委员会(CONADE)等。政府更迭使得公共科技资源在科技机构中的分配发生显著变化,2007年科技创新部(MINCyT)成立,标志着高等教育政策与科技政策之间的分离。大学政策秘书处仍在教育部体系中,而科学政策的实施则交给科学家,这有利于学术文化的发展。此外,经济部、生产发展部、农牧渔业部(2022年7月28日,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决定将这3个部门合并为一个联合经济部门,旨在改善国家经济部门的运作、协调和管理)等均有下属研究机构。阿根廷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主要组成如图1所示。
阿根廷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政府科研机构较为分散,但是促进阿根廷科技创新发展的工具集中在少数几个机构。科技创新部的成立并没有同时增加其在科技创新体系内分配预算的权力,其下属机构CONICET的主要职能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发展和储备,而不是研究投入的资助。不同于CONICET,国家研究、技术开发和创新促进局(ANPCyT)作为科技创新部权力下放部门,主要是为科技创新项目提供融资,核心工具包括阿根廷技术基金、科技研究基金和阿根廷部门基金。教育部下属的国立大学往往设有科技秘书处,并且每所大学都有一些差异和具体的计划,形成了由“补贴、奖学金和激励计划”组成的研究促进标准模式。随着阿根廷政府开始重视政府开放和全社会参与,地方政府及机构、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等主体在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方面贡献重要力量,支撑着阿根廷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此外,阿根廷积极吸引外部要素资源,以扩大科技创新投入。例如,ANPCyT吸引美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中美洲经济一体化银行等国际组织参与,为其科学研究和生产性创新提供信贷。
三、阿根廷国家科技创新计划2030
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为构成其科技创新体系的所有主体提供了定义、组织和传达相关政策和战略的工具。阿根廷《科技创新法》规定,必须制定一项由政府提出的国家科技创新计划,并由国会和所有政治力量投票表决。阿根廷国家科技创新计划假定了一种具有经验基础的逐步建设模式,其基础是通过科技创新议程从政治体制角度以及经济技术角度采取可行的干预措施。该计划一旦获得法律批准,将转变为一项国家政策,允许每3年进行一次审查,以进行必要的改进。
阿根廷国家科技创新计划2030的制定工作于2020年11月7日由科技创新部启动,制定过程以联邦科学技术委员会(COFECyT)和机构间科学技术委员会(CICyT)为主要中心,为所有社会、生产和政治行动者的参与和辩论提供了空间,以建立深化阿根廷科技发展进程的必要共识。2022年8月18日,该计划的最新文本公布,确定了阿根廷全国面临的十大挑战(见图2),为科学、技术和创新知识的创造建立了需求导向。阿根廷国家科技创新计划2030强调知识经济、公私部门之间的良性衔接、联邦化的领土平衡、自身发展的主权、可持续性、性别平等以及教育和质量包容。
图2 知识创造的需求导向:阿根廷全国十大挑战
政权变化清楚地反映在国家预算中,随着保守派政府掌权,阿根廷科技领域开始受到严重挫折,科技人员在CONICET的永久性研究岗位面临挑战。2016年12月,数千名年轻研究人员在阿根廷科技创新部门外集会,表示对经费预算削减的愤怒。2018年,科技创新部甚至被降为教育部的一个部门。2019年,阿根廷各地实验室的科学家参加反对政府最新一轮预算紧缩措施的全国性罢工,呼吁给年轻研究人员更多机会。2015年以来阿根廷研发投入总额逐年下降,从2015年的44.92亿比索(占GDP的比重为0.62%)降至2019年的32.77亿比索(占GDP的比重为0.47%)。2020年,费尔南德斯新政府开始执政,当年研发投入32.46亿比索,占GDP的比重增加了0.05%。2022年2月23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的活动中,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强调投资科技的重要性,宣布国家促进研发创新(R+D+I)的重要计划将涵盖全国科研机构和大学的项目,并寻求促进针对中小企业的行动和技术举措,为阿根廷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结构性问题的解决方案。阿根廷国家科技创新计划2030提出,科技职能财政预算占GDP的比重要逐年增加,从2020年的0.24%增长到2032年的1.00%,占比增长将超过300%。阿根廷科技投入开始步入良好的增长阶段。阿根廷研发投入及科技职能财政预算占GDP的百分比趋势如图3所示。
图3 阿根廷研发投入及科技职能财政预算占GDP的百分比趋势
四、中阿科技创新合作机制与新进展
阿根廷是地理空间上距离中国最远的国家之一。两国于1972年建交,2022年迎来了建交50周年和中阿友好合作年。1980年,两国签署科技合作协定,进一步发展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和促进两国国民经济各领域的科技合作。此后,双方建立了中阿政府间科技合作混委会、中阿政府间常设委员会科技分委会等官方机制。在不断扩大和深化的官方合作机制下,两国产学研机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合作,成为新兴市场国家平等合作和互利共赢的典范。
一是共建研究中心。两国科研机构在食品科技、能源、科技政策等领域建立正式合作机制,促进联合研究务实开展。2010年6月,中国农科院与阿根廷农牧业研究院、国家工业技术研究院、拉普拉塔大学共建中阿食品科技中心,立足于阿根廷丰富的动植物蛋白资源优势和我国农产品加工技术优势开展合作,促进双方农业产业与贸易发展。2019年12月,中国科学院和CONICET签署新一轮合作协议,成立中阿联合科学研究中心,并在该协议框架下建立合作机制,推动天文、极地、海洋、生物医学等优先领域的务实合作。2021年4月,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和阿根廷国家农业科学院“中阿沼气发展与合作中心”正式启动,旨在发挥沼气作为绿色能源的更大效用。
二是合作建设创新基础设施。两国2010年12月开始共同支持的中阿4 0 米射电望远镜(CART)项目是天文领域的重要合作项目,是迄今中阿科技合作最大的项目。望远镜建成后,CART将成为南美洲最大口径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也是我国放置在海外的首台中大型天文观测设备,将由两国共同管理和使用(牛望道,2022),对两国天文研究与应用合作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5月,两国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签署高查瑞光伏电站的合作文件。该项目是阿根廷最大光伏电站建设项目,也是南美地区装机容量最大、海拔最高的光伏电站项目。2020年9月,阿根廷最大光伏电站正式投入运营,将进一步促进中阿两国清洁能源合作,为阿根廷能源开发战略提供宝贵经验,并为中拉新能源合作起到示范作用。
三是建设合作交流平台。2021年7月,科技部和阿根廷科技创新部共同签署《关于中阿创新和技术政策研究中心的谅解备忘录》。2022年5月,中心正式启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和CONICET作为双方协调机构,为增进双方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共识和成果共享提供交流和对接平台。
五、中阿科技创新合作展望
一是中阿基于地方的科技创新合作渠道仍有待挖掘,在科技园区交流合作、人文交流方面尚处于初兴阶段,未来双向合作机制和渠道亟待探索。在区域发展方面,阿根廷国家科技创新计划2030纳入科技创新的综合领土议程(ATI-CTI),为阿根廷24个地区分别制定了科技发展核心方向,促进科技服务区域发展,以解决区域结构的不平衡。基于两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鼓励地方政府积极建立地方合作机制,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和诉求,进一步集聚科技创新合作资源,提高地方的影响力和合作示范作用,助推高质量科技创新合作。2022年1月,科技部与阿根廷科技创新部签署《关于科技园区和创新创业的合作谅解备忘录》《关于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的谅解备忘录》,将有利于双方在科技园区和创新创业合作、人才交流互访等领域建立合作机制,拓展两国科技园区和青年科研人员的交流合作渠道。
二是两国在多边科技创新框架下开展双边合作空间巨大。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中拉科技创新论坛合作倡议、金砖合作机制等多边框架下,两国可以在科技人文交流和科技园区合作等领域进行深入合作交流,推广两国合作成功经验。中阿“一带一路”合作成果丰硕。2022年8月11日,中国—阿根廷“一带一路”合作成果展在阿根廷科技馆开幕。展览分为智能科技展区、医疗合作展区、农渔合作展区、绿色能源展区、基础设施展区、空间技术展区、金融合作展区、矿业能源展区八个板块,集中全面展示了中阿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成果。2022年2月,两国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阿根廷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将探讨挖掘双方合作的新机遇。中阿科技创新合作对中拉关系发挥引领作用。2021年12月,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三届部长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国—拉共体论坛第三届部长会议宣言》和《中国—拉共体成员国重点领域合作共同行动计划(2022—2024)》,中阿也将在此基础上为构建平等、互利、创新、开放、惠民的新时代中拉关系而共同努力。2022年1月,阿根廷接任拉共体轮值主席国,两国合作有望为中拉科技创新论坛、中拉可持续粮食创新中心、中拉技术转移中心等机制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