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姜夔自度曲音乐与演唱特点
——以《鬲溪梅令》为例
2022-10-08武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李雯睿
武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李雯睿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族声乐专业的不断发展,演唱方法逐渐成熟科学,越来越多的民族声乐学者开始重视如何通过声乐演唱这种艺术形式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这一课题。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萌芽起于原始社会,特别要提到的是唐诗宋词文化,对于整个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来说,都是一份非常难得的宝贵文化财富。而古曲类声乐作品,因其情致优、意境美、声韵雅,近年来逐渐受到民族声乐学界的重视,各种形式的演绎也推动着这一课题研究不断的深入。2018年,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大型古诗词歌曲传唱节目《经典咏流传》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优秀的声乐作品也被大众所了解并传唱。现如今,古曲演唱早已成为民族声乐表演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对于它的学术研究也相继被纳入了各大音乐院校的科研创新课题中。大部分古曲难度不大,但要唱好它也并没有那么容易,古曲不同于民歌和戏曲更不同于歌剧,想要唱好它,将其气韵风度表现的细致传神,绝不是单纯的使用科学发声方法来演唱就能达到的。学习演唱之前,首先要弄清楚我们所演唱的古曲是什么,有什么,怎么唱。这就包括对诗词的大意的理解,对作者以及作者的经历的梳理,对诗词产生的时代背景的分析,其次,还要从演唱的角度出发,去捕捉不同种类的古曲所特有的音乐气质和风格。
一、姜夔自度曲
(一)姜夔生平介绍
姜夔是南宋词调第一人,字尧章,江西鄱阳人,是宋代著名的音乐家、文学家、书法家,在诗词创作上,姜夔拥有非常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因此后世尊称他为白石道人,又称“姜白石”。除了文学造诣,在音乐创作方面的艺术和思想上姜夔也有很高的水准,风格独特,他是宋代唯一有传世曲谱的词调音乐家,《白石道人歌曲》是宋代唯一保存流传至今的歌曲谱。
(二)《白石道人歌曲》
《白石道人歌曲》中收录了14首饶歌鼓吹曲、琴歌《古怨》《越九歌》10首以及50余首词调歌曲,其体裁包括令、引、慢各类作品,共运用到了3种记谱法。《越九歌》以律吕字谱记载。《古怨》以减字谱记载。17首词调作品,均以俗字谱记载。宋代词调歌曲留存至今的共计有2万多首,但原曲谱留存至今的只有姜夔这17首。因此,《白石道人歌曲》在中国音乐史及文学史上都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从结构及内容上来看,在流传的过程中,《白石道人歌曲》所常见的基本有两种版本:
1.“四卷别集一卷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讲版本),监察御使许宝善家藏本《榆园丛刻本》(见图1),有学者认为此版本与陆钟辉本相同,可能是陆本的传抄。
图1
2.以张奕枢刻本为代表的”六卷别集一卷本”。(见图2)
图2
(三)姜夔自度曲作品简析
自度曲,即不依旧谱而自作的新曲,姜夔不仅能自己创作长短句和宋词,又通晓乐律,可以自己创作出新的曲子。姜夔一共所创作了17首自度曲,当中有《醉吟商小品》与《霓裳中序第一》两首是依曲填词所成;《玉梅令》是为诗人范成大所作词谱曲,剩余14首都是姜夔自己作词谱曲而成。在这些作品中,姜夔非常擅长古音阶、新音阶、燕乐音阶上的使用,其作用是将七声音阶中的变徵和变宫两个变音表现出来。在曲式结构上喜欢常带有大跳特点,擅用连续的音阶进行和琶音。他的自度曲中,有14首作品的开头写有表明创作背景和创作动机的“序”,并且为了打破前人作品中“乐”对“词”的约束,他的作品都是先作词后谱曲,这就使得他的词能够不被束缚的来表达他的所思所想。姜夔也重视音律技巧,精心安排每首作品的旋律、结构、调式、转调等方面,并且喜用七声音阶来凸显4度音和7度音的独特艺术魅力。
二、《鬲溪梅令》词意分析
《鬲溪梅令》创作于公元1196年,是姜夔为歌咏梅花而作,词中通过对梅花的歌咏抒发了他对合肥恋人的思念之情,以此达到借物抒情的效果。词名中的“鬲溪梅”又称“高溪梅”,意思是说看不见那被溪水所阻隔的梅花。通过咏梅的手法,把自己对合肥姐妹思念却又思之不得的无奈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词的开头便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好花”比喻成姜夔思念的合肥姐妹,将作者自己,也就是爱花之人比喻成“殢香人”。“浪粼粼”指的是梅花旁流淌的溪水,波光粼粼的样子,姜夔将溪水想象成好花与惜花之人之间的阻隔之物,表达了作者的无可奈何。第二句中“又恐”一词表达了姜夔对合肥姐妹想寻又无处可寻的伤感,而“玉钿”本是指漂亮的首饰,在这里,却被暗喻成作者心里思念的美人。第三句词中的“梦”字就突出表现一切美好都是在姜夔的想象和梦幻之中,回忆从前与合肥姐妹泛舟湖上,现在只能在梦中得以实现的感叹,“小横陈”,“小”有作“水”记录的版本,但更多学者认为“小”字更能体现美人斜倚舟中的姿态,形容想像中的美人斜靠在船中央,而不是用来描写水。第四句“盈盈”一词本是用来形容梅花的美丽风姿,在这比喻了美人的容貌,有一语双关之意。而“漫”通常是漫长的意思,在这句词中表达了姜夔寻人不得的漫漫失落与无奈。
三、《鬲溪梅令》音乐分析
(一)俗字谱介绍
“俗字谱”与”工尺谱”属于同源记谱法。宋代俗字谱是其前期公尺谱的减字,即把以正体谱字“合、四、一、上、勾、尺、工、凡、六、五”等作为乐谱音高记谱的形式称为“工尺谱”,以“ム、マ、—、り”等正体谱字的半字(或者减字、草书)作为乐谱音高的记谱形式称为“俗字谱”。
《白石道人歌曲》17首词调歌曲所用到的基本谱字有10个,从谱字形状上看,可以认定俗字谱所用的10个谱字是工尺谱的减字,与公尺谱的对照(见图3)。
图3
除了以上10个基本谱字,俗字谱中还出现了以下8个符号(见图4)。
图4
(二)曲式结构
《鬲溪梅令》是一首双调,分为结构不同的上下两片,运用了换头的曲式手法。从旋律来看,第二小节先有一个下行四度,从g到d的跳进,然后又从d到f做了一个上三度的跳进进行;而从第11小节开始便进行了两次跳进,分别是从g到b的三度跳进和c到e的三度跳进,在这两个跳进中还出现了b到c的级进。姜夔的自度曲在如今的曲式结构中多表示为A+A’的形式,《鬲溪梅令》即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二级结构可为a+b+a’+b,在曲谱中1-7小节为a,8-12小节为b,13-18小节为a’,19-23小节为b。
(三)调式调性特点
《鬲溪梅令》中调性音阶为:g-a-b-d-c-d-e-f-g,宫音为b,在音阶中出现了两个偏音,即变宫音6和变徵音3,第一个音为g,因此它的调性为G羽雅乐七声调式。该曲上下两均,共四均,词里的“浪粼粼”与“小横陈”对应结束,“粼”和“陈”它们对应的音为d,“玉钿何处寻”和“翠禽啼一春”中的“寻”和“春”对应结束,而对应的音为主音g,落音正好是稳定音级主音g和五度音d上面。
(四)旋律特点
《鬲溪梅令》的音域在小字一组的d到小字二组的e之间,这首作品旋律线有两种,1-3小节、9-11小节、19-22小节的环绕型旋律和6-8小节、16-18小节的大山型旋律。在该曲的上片旋律第一句,运用的多是二度级进,中间加入gl到b、d到f的三度跳进,两个四度的大跳,如:g往下到d、g往上到d。如下谱:
四、《鬲溪梅令》演唱分析及自度曲演唱特点探究
(一)气息的运用
这首作品的气口应按照标点符号来进行,因为曲子较短,所以一开始就需要规划好气息。这首作品有自己的强弱规律,按照强弱规律控制气息的用量。在“木兰双桨梦中云”一句中,时值较长,特别是最后三个字气息需要稳定和控制,演唱者必须有较好的控制能力才能将声音由弱到强并富有情感的表达出来。
(二)咬字归韵的特点
歌唱与说话不一样,在我们平时说话的时候,只要清楚正确就行,没什么太大的要求,而歌唱的时候,不仅要清晰准确,对于咬字方面都需要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包含字头、字尾和归韵方面,也就是要做到字正腔圆即可。字的归韵主要是归于“a、e、i、o、u”这五个元音上,在这首作品中,“花”归到“a”,“何”归到“e”,“粼”归到“i”,“恐”归到“o”,“处”归到“u”“小”归到“o”,“下”归到“a”,“翠”归到“i”。在这首词中,我们也需要注意前、后鼻音的区分,比如:“香”“浪”“恐”“风”“成”“双桨”“梦中”“横”“向”“盈盈”这几个就是后鼻音,在歌唱的时候口腔空间应该打开的更大,位置也应该挂的更高。在这首作品中,除了归韵以外,我们还要注意声调的问题,比如:“荫”字是第一声,“人”“陈”“粼粼”“盈盈”是第二声,“好”是第三声,“去”“下”是第四声,这些音在演唱时只需要加入倚音装饰音便可以更好的发声,从而为古曲增添了韵味。
(三)轻重徐急的把握
这首作品按照我国传统音乐理论而言,则是一板三眼,用拍子表示即四四拍,速度比较缓慢,在“小横陈”上也可以做一些延长,用来抒情。在歌唱中,声音的强弱变化也可与情绪变化同步表达,比如:“小溪”“月光”“清风”则是表达自然中的美景,声音和缓平稳,对于整首曲子而言,力度处在中强的位置,用来低声倾诉就好。
(四)作品情感的表现
在这首作品中,演唱时如何做到贴合意境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在这首词中,我们有了解并感受到姜夔对合肥姐妹的思念之情,在词中我们了解到姜夔在梦中幻想与合肥姐妹泛舟湖上的情景,但越是幻想就越是与现实相对应,正是现实中无处可寻,所以才在梦中如此幻想,由此也表达了姜夔对合肥姐妹无处可寻、求而不得的悲伤情感,所以,当我们在演唱这首作品的时候,我们应该将梦幻中的朦胧意境表现出来,并且将姜夔的遗憾心情表达出来。
(五)姜夔自度曲作品的演唱说明
“姜夔的词里有两种感情,除了对爱情的怀念,就是对国事的感慨”。他创作的17首自度曲的主题,也都是由这两种情感线条所组成的。加上自己的怀才不遇,使得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悲切和无法与人诉说的无奈之情,只能用比拟的手法表达出来。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姜夔在这17首作品中对去声字的使用十分频繁。据《白石道人歌曲通考》书中记载,92%的去声字都和上行旋律相配。而且姜夔在音律上十分重视平仄的规律,并且对于音乐性非常讲究,他深知词曲搭配的重要性,在前人的基础上,17首自度曲作品的词与曲的结合无不体现他对情感的表现和对音乐的精致审美。综上所述,在学习演唱他这17首作品时,首先要对作品本身内容及他所表达的情感进行细致的分析,并且需要注意作品咬字的平仄规律,特别是要着重强调去声字的重要性,另外在演唱中要注意表现作者对音乐性的重视,不能因为字词的断句影响了音乐的完整性。
四、结语
自度曲是姜夔抒发情感的一个文学载体。无论是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还是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之情,都是他作品的主要创作背景。本文以姜夔的《鬲溪梅令》为例,进行了创作和演唱特点的探究和分析,了解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希望通过词意分析,使演唱者在演唱该作品时能够更加明确作者的情绪变化,更好地阐述作品的意境。在当今社会,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对歌唱技巧的研究也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在众多中国古曲声乐作品中,姜夔的自度曲别具一格,在南宋时期独树一帜,具有很大的艺术价值,学习如何更好地用歌唱来表达这些作品,不仅能让更多歌唱爱好者了解中国古曲声乐作品的独有特色,更能推动东方诗词文明的传播和发展,挖掘中国古代的文化内涵,坚定中国的文化自信,为更多的传统音乐文化爱好者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