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费主义”下的中国设计特点及其路径选择
——基于维克多·帕帕奈克《为真实的世界设计》

2022-10-08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王金龙

艺术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奈克球鞋设计师

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王金龙

中国设计在紧随世界设计潮流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具有了一些西方“消费主义”的特点,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设计的进步,面对“消费主义”的冲击,中国设计该如何进行正确的路径选择、如何做出“为真实的世界设计”,这是中国设计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为真实的世界设计》——维克多·帕帕奈克的刻画

(一)维克多·帕帕奈克笔下的《为真实的世界设计》

“维克多·帕帕奈克是美籍奥地利设计师、设计伦理家,被称为现代设计伦理的先驱。帕帕奈克幼年时因故乡奥地利被纳粹德国占领而被迫移民到美国,他在美国的库伯联盟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度过了他的学习时期,在拜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后开启了他辉煌的设计生涯。他一生所主张的设计伦理思想在其著作《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中得到了很好的阐释(图1),并对世界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帕帕奈克在这本被称为世界上读者最多的设计类书籍中就战后第一世界消费主义的盛行提出质疑并进行抨击,他在这种质疑与抨击中所提出的一些观点与当时世界的主流设计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因此这本书一出版就遭受了世界设计范围内的非议与谩骂。但他在书中提出的一些开创性的想法以及对消费主义、商业文明的批判至今仍具有开创性和划时代意义,他在书中首次提出了涉及设计批评领域的设计伦理问题,即设计师应为真实的世界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他在书中揭露的一些问题在现实中渐渐的浮现出来,引发了一些具有先进思想的设计师的深入思考与探究,这也奠定了此书在世界设计领域的重要地位。

图1 《为真实的世界设计》2012年版中文译本

(二)维克多·帕帕奈克的设计伦理

维克多·帕帕奈克在书中对真实的设计作出了定义,即真实的设计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而不是为少数人服务的,真实的设计是功能性的设计而不是形式性设计,真实的设计是可持续的设计而不是暂时的设计,这几点构成了帕帕奈克笔下的设计伦理的主要内容。

1.真实的设计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

真实的设计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帕帕奈克在书中针对“欲求”和“需求”的比例问题提出了“三角理论”(图2)。他在书中指出在现代消费社会中,设计师参与了众多范畴的设计,但设计师参与解决的问题,国家、世界范畴是有限的。现代设计师仍处于三角形的顶部区域,设计师的设计仍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求而设计。设计师在这种欲求设计中既能提升自身的地位又能从中获利,甲方、客户、企业的话语权引导设计师的设计方向,这群人便成了渴望虚假“需求”的少数人,而缺少真正“需求”的则是处于三角底端的第三世界人民、老年人、残疾人、儿童及妇女,这些处于基层的多数人所渴求的是能为其服务的、能保证其生存的真正的设计。

图2 “三角理论”

非洲某些地区因自然地理环境恶劣等因素的影响,当地居民在生活饮用水安全问题上一直得不到解决,很多当地刚出生的儿童因饮用不干净的水源而患病早早夭折,当地居民对水源的安全问题有真正的“需求”。美国的某设计团队在实际调研中发现这个问题并通过滤纸图书设计来帮助当地居民改善水源安全。他们将滤纸与图书相结合,一本书既可以帮助当地居们学习知识,撕下的一页纸又能帮助过滤不干净的水源,小小的一张滤纸造价几美分,却能够保证当地人饮用一个月的干净的水源,这种能够满足多数人需求,能为多数人服务并保证多数人生存的设计才是真实的设计,但是却只有极少数设计师能完成这种设计。

2.真实的设计是功能性的设计

真实的设计是功能性的设计,“根据理性结构原理所创造出来的完全实用的设计,才是实现美的第一要素,同时也才能取得美的本质。”这是帕帕奈克对功能性设计的阐述,这种不为单纯的形式而设计,而是为了满足人们真实需要而设计即功能性设计。现代社会人们过于追求物品的形式美而不考虑功能性,如镶满钻石的手提包只是单纯为了炫耀展示而不能盛放物品,时装周上标新立异的服装却并没有人在舞台之外穿着,产品的功能性越来越弱,这使得现代设计的标准被独一无二的形式美所取代。在这种标准下进行设计,长而久之则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人们攀比心理日趋严重,影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设计的形式与设计的功能性两者,功能性明显是必须要排在第一位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受到大众欢迎的是那些既能解决人们基本功能性需求,同时又能满足人们对于形式美感需求的设计。

3.真实的设计是可持续的设计

真实的设计是可持续的设计,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爆发了能源危机,资源的过度消耗对地球产生不可逆转的破坏,这引起了整个人类社会的高度重视,直到今天这仍然是各个国家不得不面对、关乎人类命运的重要问题。帕帕奈克在其著作中就此现象提出了“有限资源论”,他呼吁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应将首先地球资源的有限性,权衡消费主义和“有计划的废止”的利弊,考虑现代工业生产对环境所造成的不可逆性伤害。因此,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是设计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减缓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等措施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帕帕奈克倡导下的绿色设计思潮逐渐产生并开始影响全球。

“由于每隔几年就换汽车,我们就可能会把任何事物都看作可以用完就扔的东西……扔掉了家具、交通工具、衣服和其他日常生活用品之后,我们会觉得婚姻(以及其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可以扔掉的。”这是帕帕奈克在书中就一次性设计问题提出的“面巾纸文化”概念,这种概念源于有计划废止制度形成的用完即扔的现象,用完即扔满足了人们对于事物的新鲜感、愉悦感,但是这却是以资源的高度浪费为代价的,这种现象的背后是人类的一种对地球、对后代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最终的结局将是人类无法承受的,这就需要设计师在设计的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可持续性问题。

二、“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中国特色的现状描绘

帕帕奈克在书中阐述的一些前卫的设计伦理思想很难让人想象到这是一本成书与上世纪80年代的著作,在那个消费主义、商业文明盛行的时代,帕帕奈克的思想是超前的,但是也是与当时的设计背道而驰的,他所阐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设计观念;但是站在21世纪的现代,在这个利益化更加严重的人类社会里,他的设计伦理就像一把照亮未来的火炬,是值得每一个有责任感设计师去学习继承的。纵观全局,中国设计正处于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交汇时期,帕帕奈克所阐述的“设计伦理”并未被中国的设计领域广泛认知,因此仍然需要中国的设计师充满信心去改变这种现状。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设计行业在紧随世界设计潮流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同样也出现了很多西方国家出现过的问题,如设计过程中造成的资源过度消耗及不充分利用、造成的环境破坏以及人的真实的得不到满足等问题。中国的设计也表现出人的真实需要被忽略、“快时尚”成风、设计理念日趋物质化等问题。

(一)人的真实需求被忽视

近几年中国的的球鞋时尚圈出现了“炒鞋”“贩鞋”等现象,一些本该以穿着舒适为使命的球鞋被炒到了天价,例如国潮服装品牌李宁发售的一款韦德之道9球鞋与潮流品牌DFT进行了艺术联名,其球鞋设计元素夺人眼球,产品定价虽高却还是引起了一部分年轻消费者的狂热追捧,导致这双鞋一度被“炒”到了天价。但作为一双篮球鞋,它真实所要带给使用者的是日常穿着舒适的需求,而不是其设计元素堆砌导致的高昂的价格。

鉴定一双被设计出来的球鞋是否具有“炒”的价值,需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要设计经典,材质用料有诚意;二是要有文化、有故事、有品鉴价值。但是现在的球鞋厂商在设计球鞋时,忽略消费者真实的需求,以各种联名设计为噱头,给自己产品打上“炒”的标签。这些命中注定被“炒”上天的球鞋是否穿着舒适不得而知,而这种现象的本质却是消费主义背景下的符号消费,一些年轻人打着“球鞋时尚”“球鞋文化”的旗号,借助球鞋这一“符号”来满足其虚荣心和求异心,追求符号下的社会地位、身份象征。当消费者穿着被炒到高价的球鞋上街时,虽满足了自身的欲求,但鞋子所能带给他们舒适感的真实的需求却并没有得到满足。

(二)“快时尚”成风

快时尚诞生于19世纪欧洲,它是在全球化、年轻化、信息化等社会浪潮影响下产生的,同时凭借着快速与时尚的特征,快时尚成为大众口中平价与时尚的代名词。优衣库、ZARA、H&M等品牌是快时尚行业的典型代表,类似品牌在打入中国市场后迅速引领国内服饰圈、时尚圈的潮流,成为一股新“风潮”。这些品牌凭借设计快、更新快、价格低等特点,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一流形象、二流产品、三流价格”的形象,产品销量也在近些年迅速上涨。

而销量迅速上涨的背后却是服装厂商通过广告暗示刺激顾客的购买力,让顾客慢慢养成喜新厌旧的习惯。同时这些厂商为快速上新款式迎合市场而忽略服装质量,导致出现了产品质量差、款式设计抄袭等被大众所诟病的问题。在某调查中,有一大部分消费者指出在这些快时尚品牌购买的服装洗过一次后便缩水穿不下,一件毛衣穿过一次便起满了毛球,甚至一件T恤轻轻一扯便走了样子。品牌过于追求销量而忽略服装质量在服装领域屡见不鲜,而这种现象背后存在的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以及人们节约观念的丧失等问题也并未被这股快时尚“风”吹走,成为了快时尚领域的一种普遍现象。

(三)设计理念日趋物质化

设计理念日趋物质化的现象在中国同样严重,一些企业嘴上说着企业文化,打着企业文化的大旗,但是为了利益暗地里将企业文化内涵抛于脑后。椰树牌椰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为国内具有几十年历史的饮料厂,椰树牌椰汁本应成为国内饮料行业的标杆,但现在却因为在产品包装设计上饱受诟病。椰树牌椰汁的包装设计被消费者戏称为“广告牌”,包装以红、黄、蓝三色为主色调并印满了醒目的广告语。为了突出其产品功效,椰树牌椰汁在更新产品包装时将其穿着暴露女性代言人的形象印刷到产品包装上,并配上“椰树牌椰汁,每天一杯,白嫩丰满”等广告词,宣传其产品丰胸的效果,在包装设计和广告设计中使用一些淫秽的噱头来达到企业营收的目的,既有误导消费者购买的嫌疑,同时虚假宣传产品效果也会影响社会风气。企业利用这种设计过于追求效益,文化内涵被抛于脑后,导致产品设计理念趋于物质化,而这种设计理念物质化的现象基本存在于中国各行各业设计中,成为了一种根深蒂固的现象。

三、“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中国设计的路径选择

(一)设计更加“以人为本”

设计是一门造物为人的艺术,“人”是这门艺术的核心,因此设计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设计同时也成为了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综合体,作为设计师在设计中要始终将人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和目标点,设计的最终目的不是设计师华丽的造型技艺的呈现,也并非是为了产品本身,而是为了满足人的精神和物质的需求,这种人的需求就是设计的灵魂,设计是为人而设计”。作为我国邻国的日本,其国内以人为本的设计案例是值得我国学习研究的,日本的许多设计都是独具匠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日本为了国内儿童的健康成长曾举行这样的设计活动,设计师设计出具有特殊功能性和具有儿童喜爱外形的工业设计产品,然后将这个产品贯穿到儿童成长学习的全方面,让儿童在使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这种设计设计被称为“教育性的设计”,在这个案例中设计已成了具有责任感和教育职能的社会引导性行为。

我国设计“以人为本”的概念既受到西方设计思想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根深蒂固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以人为本”思想是一直存在的,儒家思想中强调的“仁”的概念,要求关怀人,这就与“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相通。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以人为本,满足人真实的需要”成为人们的主观需求的基础,通过设计会一定程度上满足这种主观需求,设计只有遵循人的健康成长规律,尊重人的特点与习惯,才能将“以人为本,满足人真实的需求”落实到实处。

(二)设计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经历时间的洗涤,穿越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依旧熠熠生辉,这是许多西方国家所不能比拟的,但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却一直存在着问题,一些非遗文化已经到了后继无人的地步。究其原因是许多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做到推陈出新,没有与时代审美接轨,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国潮设计是便是一个良策。2018年是国潮元年,李宁旗下的中国元素的服装设计走在了巴黎时装周的舞台上,中国元素开始走向世界舞台,带有中国元素的“国潮风“开始走向世界的舞台,越来越被很多人所认可,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自身形象与特点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中国设计打造出越来越多走向世界的国潮IP,开辟了一条传统文化焕发新生的道路。同时中国的“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等优秀传统文化也会对设计理念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将设计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符合我国实际情况,为大多数人服务,满足我国国民“真实需求”的重要一环。

(三)设计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可持续设计是现代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结合形成一个主流设计发展趋势,它不仅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价值观,可持续设计要求设计师有明确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真实世界的需要,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倡导的新发展理念,而可持续设计则是推动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帕帕奈克在其设计伦理中也指出真正的设计是可持续的设计,中国的设计也应该在帕帕奈克设计伦理的指导下发展绿色设计、生态设计,在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的同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真实的世界的设计”贡献一份中国力量。

我国课本利用率低是我国设计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结合不充分导致的一个案例。在我国新生入学会订购各种学科的课本,由于课程安排问题某些课本并不能得到充分使用,最后这些几乎崭新的课本的归宿只能是送到回收站,导致大量的纸张资源浪费。针对这个问题,某些学校采购使用新型环保材料设计的课本,这种课本具有耐用、防水、防撕的特点,高年级学生使用过后仍可传递给低年级学生使用,这样既减少了学生在书本方面的支出,同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节约的效果,这十分符合可持续设计的理念。“因此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要将地球的有限资源使用问题作为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让设计服务于保护我们居住的地球的有限资源及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四)设计的多元化发展

设计的多元化发展是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主义设计因为不适应时代的趋势被慢慢抛弃,设计师为找到一个能够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的新的设计风格进行积极的探索,在这种探索中设计师仍保留了一定的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的积极探索“后现代主义设计”的理念应运而生,包括孟菲斯风格以及绿色设计、生态设计等耳目一新的设计风格和思潮都属于后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使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不止呈现于纸上,更能最大限度地成为现实,并且这种现实还具备多样化的表现方式。

多元化的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是现代设计的重要特征,中国设计在紧随时代发展同时也存在着多种设计风格。多元化设计风格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融合和并存,融合与并存的同时也存在着矛盾与对立,但是打造出多元化风格包容并存的并能为人民服务的设计却是它们共同的理念。同时随着近些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具有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产品设计受到了人民的追捧,大众化普遍化的设计产品已不能满足人民对于多元化生活的追求,这就要求中国设计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摆脱单一设计风格的格局,走向多元化的设计发展方向。

四、结语

消费主义下的中国设计现状呈现出人的真实需要被忽略、“快时尚”成风、设计理念日趋物质化等特点,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消费时代中国设计的进步与发展。为解决这些中国设计发展的难题,中国设计路径选择应在帕帕奈克的设计伦理的指导下进行,同时也要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汲取优秀外来设计文化,中国也只有在这样正确的路径选择下才能持续发展,紧随世界设计潮流,实现“为真实的世界设计”。

①张霞.“标准化”论争的历史境遇与价值[J].美术,2011(4).

②维克多·帕帕奈克,周博.我们的面巾纸文化——废弃与价值[J].设计,2013(4).

猜你喜欢

奈克球鞋设计师
小小设计师
我是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一双臭球鞋
球鞋名人堂
推荐一个设计师
让身体“说话”的听诊器
听诊器的发明
发明“医生之笛”的雷奈克
跷跷板上获得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