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有味是书香,谈古论今致宁朗

2022-10-08潘奕宇

江苏陶瓷 2022年4期
关键词:宜兴古籍藏书

从古至今,爱书藏书之人可谓众多。

《庄子·天下篇》有“惠施多方,其书五车”的记载;汉高祖刘邦曾建三座藏书阁——石渠阁、天禄阁、麒麟阁,专用皇家藏书楼从此诞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藏书3 000卷之多;明代范钦建天一阁,藏书七万余卷,范家子孙遵守守阁之约将藏书保存400多年。可见自古以来,从皇家到民间,藏书之风的盛行。

今有谈伟光,藏书千余册,均为有关宜兴紫砂的古籍、图册、研究资料,藏书品类之多,内容之专业,得原南京博物院院长梁白泉先生手书“宜兴紫砂图书馆”。

谈伟光为何人,为何收藏紫砂专业书籍,为何能得到梁白泉先生的赞誉?

第一次见到谈伟光先生,和善的表情、谦逊的微笑、扑面而来的儒雅气质,像极了博学多闻的学者,却想不到他也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

2003年谈伟光先生回乡创业,开办无锡鹏德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秉持“质量精益求精,服务尽善尽美”的理念,以诚为本,遵章守法,盘活了即将破产的宜兴市汽车配件厂,通过15年的努力,企业销售收入增长了近30倍,依靠坚实的研发能力、卓越的产品质量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在辉煌成就的同时,谈伟光先生亦钟情于收藏,收藏紫砂、收藏均陶,也藏书。

对于书籍的喜爱,其实来自家族的传承。谈伟光先生祖上是书香门第,族谱里记载其高祖父曾花百金购书送给子女阅读,所以家里藏有许多古书。谈伟光先生的爷爷和父亲都是老师,特别是父亲谈云亚老师,扎根一线四十三个春秋,诲人不倦育桃李三千,退休后仍关爱帮扶下一代,培养出许多优秀的人才。

也许正是在童年时期家传古籍的陪伴和父亲的言传身教下,谈伟光先生爱上读书,也理解到阅读能让精神世界更辽阔,即使现在他还保留着读书这个“习惯”。

世上图书千千万,为何谈伟光先生对紫砂书籍如此青睐,这可能源于身为陶都儿女的家乡情怀和对紫砂发自内心的喜爱。2008年谈伟光先生在友人的建议下开始收藏紫砂,当一把把紫砂壶在手中抚摸,多样的造型、细致的肌理、精巧的装饰,他渐渐心醉于紫砂,享受着收藏的快乐,爱屋及乌,为了更好地认知紫砂,谈伟光先生开始购买并收藏紫砂书籍,慢慢地,书籍布满了他整个书房,有千辛万苦淘来的古籍,有托人从国外邮来的外文书,有拍卖场上高价购得的绝版,有友人知其喜好的馈赠,《阳羡茗壶系》、《茗壶图录》、《阳羡砂壶图考》等古籍,耿宝昌、姚迁、蒋赞初、梁白泉等一众文化界、考古界前辈的著书,以及整套的《紫玉金砂》、《天地方圆》杂志,都可以在谈伟光先生的藏书中找到。

真正的收藏家,他的藏品绝对不是只用来装点门面或者满足私欲,选择一个适宜之所,让所有的收藏展示在众人的面前,嘉惠学界,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收藏历程。谈伟光先生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早在2014年,他就把自己收藏的紫砂放在宜兴陶瓷博物馆展出,让更多的人都能观赏这些珍品,同时捐赠了两把老壶填补了陶博馆馆藏的空白。谈伟光先生希望优秀的历史作品、历史文化给大家古为今用,在展示的同时还专门请人对藏品进行了全方位的拓印,出版了《珍壶》一书。

藏品可以古为今用,文化惠民,藏书也可以。谈伟光先生看着满屋的书籍,想给它们找一个更大的空间,更好地发挥作用。正逢宜兴陶瓷博物馆慕名而来,希望可以借阅书籍以供学术研究,于是双方一拍即合,“谈伟光紫砂文献馆”应运而生。经过前期的商谈策划和整理编目,这批藏书终于在8月到达宜兴陶瓷博物馆,即将入住陶博馆新建馆中开辟的“谈伟光紫砂文献馆”。

也许和青史留名的藏书大家相比,谈伟光先生所藏只是少数,但他的收藏,让紫砂文化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有迹可循,让后世之人可以在这些书中寻找文化的根脉,保存文化、传承文明、惠及民众,这些便是谈伟光先生藏书的珍贵意趣和大美滋味。

猜你喜欢

宜兴古籍藏书
河南藏书史研究述评
宜兴陶瓷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班2022年第二期
宜兴陶瓷博物馆举办“知识慧侨·宜兴非遗体验基地”揭牌仪式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小毛驴藏书
江苏完成九成以上古籍普查
邹蕴芳
为巾帼藏书发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