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育弘扬新时代军工精神
2022-10-08张仁飞
文/张仁飞
军工精神是一种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文化形态,为一代代军工人砥砺前行、不懈奋斗提供了无穷力量。
人民军工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过程中培育凝炼而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文化形态,引领人民军工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为一代代军工人砥砺前行、不懈奋斗提供了无穷力量。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在坚持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弘扬具有新的时代特色的军工精神。
牢记使命 勇于担当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2021 年,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人类历史的伟大创举,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创新,必须创造更加丰富、更加先进、更高质量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以国资央企为主体的人民军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人民军工以党和国家的需要为需要,以国防和军队的需求为目标,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这是任何以私有和部分人员、团体利益为最高利益的军工复合体、军工企业所不同的根本区别和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以更强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人民军工必须心系“国之大者”,始终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信念,着眼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积极适应形势发展,学习运用一切先进文明成果,不断提高自身建设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企业,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坚强可靠的物质基础保证,夯实中国奔向现代化的底气。要始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眼全局,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充分发挥在服务社会、实现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引领支撑作用,防止和抵制唯利是图、唯“效益”论等消极现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更多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成果,涌现更多的福建号航母、中程反导技术、航天员英雄群体等大国重器和精神文化偶像。
扬帆科技 创新超越
高举科学的旗帜,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艰苦奋斗、创新超越,既是人民军工特别是新时代军工事业生动实践的真实写照,当前也仍然迫切需要大力坚持和弘扬,坚决反对和防止反科学、伪科学的思想和工作方法,防止和克服消极保守、固步自封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现象和问题。党中央明确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2022 年2 月28 日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强调,“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主动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习近平主席强调,“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必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转变……”“要加快实施科技兴军战略,巩固和加强优势领域,加大新兴领域创新力度,加强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孵化。要坚持自主创新的战略基点,坚定不移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尽早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坚持聚焦实战,抓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运用,使科技创新更好为战斗力建设服务。”面对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面对美西方的封锁制裁,面对我国越来越站到世界中央的挑战,必须更好地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更好地营造崇尚科学、集中智慧力量、勇于创新、勇于开拓、敢于超越跨越、大力自创独创的浓厚氛围和条件。要推动军工企业完善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提升原创技术需求牵引、源头供给、资源配置、转化应用能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要把准战略方向,围绕国防和军队建设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世界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在集聚创新要素、深化创新协同、促进成果转化、优化创新生态上下功夫、见成效,实现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涌现更多的嫦娥卫星在月球背面着陆,中国空间站天宫号更轻、更巧、功能更强等先进技术和成果。
团结协作 共享共赢
人民军工与党共命运、心连心,除了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利益。从革命战争年代的土枪土炮,到新中国“两弹一星”“神舟”“蛟龙”等大国重器,无不都是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奋斗的结果。新时代,我们党鲜明提出并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把握了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站在了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和合”“大同”,本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和当今责任的重要体现。团结才有力量,才能倍增力量。在建设现代化强国征途上,我们的根本目标一致,只要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既争先创优,又配合协作,特别是现在共享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共享信息、共享数据、共享平台等共享模式和途径越来越多样,坚持各系统、各单位、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坚持军民融合,就能在更高更优层次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焕发出更大更强的生机和力量。科技应该无国界,合作才能共赢。在对外合作、面向世界上,我们也强调双赢、共赢、多赢,不搞零和博弈,从“一带一路”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开放合作,共商共建共享,才能更好地推动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要充分发挥军用民用两条渠道、两个优势,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强化开放合作、包容共赢等思想和行为,防止和克服自我封闭、增强面向全球的资源配置和整合能力,提升军工企业和军工产品服务的竞争力、影响力,充分发挥国资央企对地方企业、民商企业,以及海外境外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涌现更多的中国高分、金砖国家航天合作等共赢多赢范式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