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牛”VS“社恐”,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社交
2022-10-08策划本刊编辑部
■策划/本刊编辑部
“社牛”“社恐”作为网络热词席卷各大社交平台。“社牛”是那些在社交方面和谁都能游刃有余地交谈的人,“社恐”则是对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人。有人这样总结,如果说“社恐”喜欢“独自美丽”,那“社牛”就是“绽放美丽”;如果说“社恐”是自己瑟瑟发抖,那么“社牛”则是让别人瑟瑟发抖。
你更像“社牛”还是“社恐”?看看以下场景,你认为哪一方的表现更有代入感呢?
新生报到,好不容易找到了自己的班级,一进教室发现里面已经坐满了人。仔细看看,个个都是陌生的面孔。老师还没来,大家只能随便坐,教室里一片喧哗……
来到新的环境,我最不担心的就是人际交往了。
我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在哪里我都可以自信地表达自我。
介绍自己是我认识同学的第一步。只要我主动、真诚、大方地与同学交流,他们就不会不喜欢我。
我喜欢夸赞对方,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真诚夸赞,善意的夸赞也可以让我们迅速拉近距离。
我可不怕吃闭门羹。这个同学不想和我多聊,我也不会过多打扰他,可能对他来说,我的热情是一种负担。
没关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我换一个人聊就好啦。
好慌啊,怎么会一个认识的同学都没有看见呢?为什么就我这么倒霉呢?
大家都在开心地聊天,我也不能干坐在这里,要不我主动和同桌聊聊天?可是他和后面的同学聊得好开心,总不能打断他们……那我还能找谁呢?
前面的女生一直在自己看书,她应该和我一样没有遇到认识的同学吧,就她了!可是,我该说什么?做自我介绍?然后问她叫什么名字?然后再聊什么呢?如果她不愿意和我继续聊下去呢?天哪,那也太尴尬了。
算了,我还是和她一样,找本书看吧。
唉,怎么没有人来主动找我聊天呢?是不是我面无表情,显得太严肃了,看起来不好相处,所以没有人敢和我说话啊?
老师,您快来吧……
周末,四人学习小组一起去图书馆自习,中午在附近的快餐店吃饭时,恰好碰见了隔壁班的四位同学。同班的一位同学跟隔壁班的一位同学是好朋友,他们热情地打了招呼,拉着大家拼桌坐在了一起。
呀,有好几个从来没见过的同学,吃顿饭就都认识了!
如果不主动认识新朋友,那么认识的朋友就永远只有那么几个,多没意思呀!
和不认识的同学快速成为朋友对我来说不是什么难事,打破尴尬、找到话题,我信手拈来。
就算有人不喜欢我也没关系,为什么要那么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呢?
我善于调节气氛,这说明我很厉害。
我从小就性格外向,气氛因我而活跃起来我很自豪。
我不想和不认识的人一起吃饭,这让我感到很不自在。
对我来说,和朋友一起吃饭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这是学习后的一种放松方式。但我不是一个勇于提出自己想法的人,所以当有人热情地提出拼桌坐的建议后,我也不想拒绝。
和不熟的人一起吃饭,于我而言是负担。
我很在意别人的眼光,和不熟悉的人在一起,我时刻担心自己会出糗、丢人,所以现在我要把自己的状态调换成“营业模式”了,一举一动都表现得完美。
和朋友一起吃饭时,我们可以聊喜欢的明星、好看的电视剧,而一旦有不认识的人加入,我只能将自己的存在感降到最低。
学校组织大家为即将参加中考的学长加油鼓劲,班主任写了一段口号让同学们背下来,并通知同学们,下次升旗仪式时要向学长大声表达出自己的祝福。
学长们马上就要参加人生中的重要考试了,我们理应出一份力,祝愿他们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老师写的口号真好,有感染力,但我觉得最后可以再俏皮、活泼一点。不如我去找老师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加上点内容。
只喊口号是不是有点单一啊?要不要问问老师,再加个齐舞怎么样?
我同桌就学过街舞,我可以请他教同学们,咱们好好学学。
太好了!想想那时的场面就觉得兴奋、激动。
我太开心了!希望以后我考试前也可以收到这样温暖的祝福。
唉,我真不想在全校师生面前抛头露面。
虽然我也希望学长取得好成绩,但是我不觉得我的祝福能让他们发挥得更好。我这样做会不会给他们太大压力?会不会让他们更紧张焦虑了?
只是念口号已经很让我为难了,现在又要跳齐舞……我感觉自己浑身僵硬,胳膊不是胳膊,腿不是腿了。
我跳得好差,会不会在人群中很显眼啊?学长是不是第一眼就能看到人群中手脚最不协调的那个人就是我……
我又紧张又害怕,在紧张和害怕中,反而更说不好、跳不好了。
如果有人在我面前跳舞,我应该会尴尬到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有人说,“社牛”大多性格开朗,是团队的领导者、气氛的带动者,“社恐”则更关注自我感受,心态平稳,适合搞科研、做学术……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不同性格的人都以其独特的色彩装点了这个世界。有相似性格的人群总是会有更多共同语言,有时我们为自己贴上或“社牛”或“社恐”的标签,也是为了更好地融入集体,以便快速跟与自己有共鸣的人打成一片。
青少年应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一方面要拥抱社交媒体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要拥抱没有滤镜和柔光的现实生活世界。需要强调的是,“社牛”不等于卓越的社交能力,应注意与人交往时谈吐自如、举止大方,而不是哗众取宠、影响他人。当然,也不必因害怕他人目光而放弃表达自我,可以在自我愉悦的同时也愉悦他人。“社恐”不是我们逃避现实的借口,无须自卑、紧张,其实,那些我们担心的事,那些让我们睡觉前还会尴尬到脚趾抠出三室一厅的事,别人根本没那么在意,懂得在认知上降低别人对自己关注的人,就不会那么恐惧社交了。要敢于迈出与他人交流的第一步,说不定这一跃之后就是另一片精彩的洞天。当然,也不需为了迎合他人喜好而强行活泼,做适合自己的事情就好。
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人觉得“青春期的我们向朋友袒露心声往往能加深友谊”。希望“社牛”“社恐”的讨论热潮,能让你对社交有更深入的思考,能让你更加理解与自己性格截然相反的人群,能让你更加珍视来之不易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