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优质家长课程 助力“双减”课后服务
2022-10-07杨春基雍建皖
杨春基 雍建皖
(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小学部,江苏 南京 210036)
2021 年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学校要“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要“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这说明做好课后服务工作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前提。各地各校在推进课后服务的过程中,“课后服务相关课程教学的师资匮乏”都是必须直面的问题。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小学部(以下简称“汇文小学”)针对这一问题,在课后服务实践中展开了深入探索,尽可能鼓励、吸引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家长资源,做好家长课程建设,开发优质家长课程,支持家校合力开展课后服务以帮助学生构建高质量的校园生活,不断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一、课后服务需求的前期调研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课后服务指的是在学校学科课程教学结束后,由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个部门面向学生提供的,旨在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服务。主要包括解决家长接送和看护孩子问题的“托管”服务活动以及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兴趣社团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
课后延时服务的对象是学生,了解学生所需的服务内容与形式以及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期望是将课后服务做实、做细、做好的基础。家长对课后服务取得的成效有所期待,才会更加乐意参与其中。为此,汇文小学在课后服务开展初期,通过设计、发放问卷对学生及其家长展开详细调查。收集到的问卷数据如图1 所示。
图1 学生选择参与课后服务时间段的人数占比
(一)多数学生对大社团活动兴趣盎然
如图1 所示,在参与调查的862 名学生中,有超过80%的学生希望参加学校组织的周五大社团活动,反映出学生想要发展自身兴趣爱好、拥有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的强烈愿望,这与“双减”政策的本质不谋而合:通过减轻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释放学生的活力,让学生有兴趣、有机会实现自主发展和个性化成长,提高综合素质、发展健全人格。
(二)家长既看重作业辅导也支持社团活动
如图2 所示,在参与调查的1762 名家长中,有85.48%的家长希望孩子参与课后服务中的作业辅导,想要孩子在校内完成全部作业。也有近一半的家长支持孩子参与兴趣社团活动,期待课后服务能够将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爱好两手抓。这种期待恰好就是课后服务的主体内容——既引导学生高效完成课后作业,又帮助学生深入发掘自身潜能。
图2 家长选择参与课后服务内容的人数占比
二、课后服务面临的现实难题
汇文小学在开展课后服务的过程中,统筹安排全校教师积极参与,定期举行课后服务交流会,为全体教师吐露“双减”心声、及时改进完善课后服务工作搭建了互助平台。许多一线教师说道:“有时候常规课加上课后服务一天相当于上五六节课,感觉有些吃不消。”“一周没有一天的下午能有相对完整的时间,万一有私事需要处理,根本没法请假。”“负责社团活动的次数太多,精力不够用。”“课后服务的时间比较零散,学校有培训活动的话很难进行调换课。”也有部分教师表示:“课后服务的所有工作都处于摸索前进的阶段,希望和学校一起相互鼓励,支持前进。”
不难发现,落实“双减”政策以后,学校不得不暂时将一线教师“一个人当作几个人来用”,导致教师的工作时间延长,工作压力增大。虽然切实为学生减了负,但是却给原本就比较忙碌、辛苦的教师增加了新的负担。繁多的课后服务任务、繁重的课后服务课程设计与实施工作单凭学校教师的力量的确难以完成,即使勉强为之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然而,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课后服务需求又迫在眉睫,“有限的师资不足以承担繁多的课后服务任务,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课后服务效果有待提升”等现实难题接踵而来。
三、整合利用家长资源解决问题
2021 年8 月,江苏省教育厅、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不仅指出“课后服务必须突出育人导向,提供丰富课程,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段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等,分年级、分层次、系统性、个性化统筹开设课后服务课程”,还建议“在师资配备上,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积极争取退休教师、学生家长等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服务力量”。家长作为课后服务的最大受益者,理应成为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的重要责任方和重要参与方。那么在一线课后服务实践的过程中,学校如何与家长构建和谐的伙伴关系,尽可能整合、利用大量的家长资源,吸引家长与教师合力开展课后服务以帮助学生构建高质量的校园生活?
汇文小学全体教师集思广益,由曾经开设过的“家长课堂”想到了可以将课后服务相关课程开发的视野转向广大家长,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家长资源,开设优质家长课程,最大程度地激发家长支持学校教育的内驱力,同时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校园生活的丰富以及学校课后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强大助力。这里的家长课程是指将家长资源引入课后服务时段的课程活动,是由家长担任设计者与导学者,帮助孩子积累有益的活动经验、提升综合素养的系列课程。
例如,在“故事爸爸”进课堂的活动中,学校采用全校公开招募和班主任自行在班内招募的方式,邀请家长参与其中。同时对“家长课堂”进行科学管理,明确了“故事爸爸”进课堂的活动目的,配备教师帮助家长顺利上好一节课。在活动过程中,“故事爸爸”兴致勃勃,精心备课,孩子们在上课时也听得津津有味,学有所获。“家长课堂”既让家长体验到成为导学者的自豪、趣味与幸福,又让孩子感受到了家长的独特魅力,促使家长成为孩子成长的参与者,培育了家校和谐共生的教育环境。汇文小学受此启发,认为将广大家长的力量集结起来,发挥家长的专业、特长优势,不但能够丰富孩子们课后服务课程的内容、变换课后服务课程的活动形式,而且还能适当减轻一线教师的工作负担。
(一)准确掌握家长职业信息
通过问卷调查,掌握家长的职业信息,努力挖掘实用的家长资源,确保发挥每一位家长的职业优势。
如图3 所示,在参与调查的1706 位家长中,有近四分之一的家长是医生、律师等专业人员,有近五分之一的家长是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工作人员,有少量家长是作家、摄影师等自由职业者,还有近一半的家长从事其他各行业。可见,全校家长的职业种类齐全,丰富的专业资源有待挖掘与利用。
图3 家长职业类别与占比
(二)深入了解家长参与意愿
如图4 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有近86%的家长表示愿意参与课后服务的课程开发。既然家长满怀热情,学生和教师又充满期待,汇文小学决定在课后服务时段开设“家长课程”,正式邀请家长走进校园,鼓励、支持其成为家长课程的设计者、实施者与评价者,全方位参与到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中来。
图4 家长参与课后服务课程开发的意愿
四、家长课程的全面建设
落实“双减”政策以来,汇文小学将家长课程列为系统性的常规课程,呈现在各班级的课表之上,并规定于课后服务时段每逢双周的周五开展活动实践。家长课程的全面建设需要考虑到课程开发的方方面面,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汇文小学全体教师携手家长,力求开发出优质的家长课程,助力“双减”课后服务。
(一)更新课程理念,明确课程目标
1. 课程理念
(1)确立“双减”任务导向的课程目标。
(2)设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课程内容。
(3)实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实践活动。
(4)探索推进“双减”的评价方式。
(5)促进家长资源的挖掘、整合与利用。
2. 课程目标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育人模式,实现“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2)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帮助学生发展兴趣与个性,提高综合素养。
(3)大力开发家长资源,促进家校形成育人共同体,利用家长的职业优势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二)精选课程内容,创新课程活动
1. 家长课程融入国家课程
家长课程与国家课程应该彼此关联。一方面,“家长课程”是反映学校特色、满足学生兴趣、发展学生个性的有效平台;另一方面,“家长课程”可以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补充、延伸与融合,使得学校课程体系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汇文小学尝试将家长课程与国家课程进行一定的内在整合。
以语文课程为例,首先分析教材,提取学习主题。教师放眼全册教材,熟悉每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熟知每个单元、每篇课文有哪些学习要求,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其次筛选家长课程,选取适切的内容。家长所申报的课程因其职业的不同而五花八门,教师需要对其进行仔细筛选,探寻和语文课程联系较为紧密的课程内容。
以三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为例,一共有五个主题,分别是“可爱的生灵”“寓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察与发现”与“习作”,恰好三年级家长申报的课程主题有不少与之密切联系的地方,例如,“一起来种可爱的多肉吧”等可以整合到第一单元中去,“中医文化科普——结合传统节日端午节”等可以整合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去,“一个星球,七个世界”等就可以整合到“习作单元:大胆想象”中去……如表1 所示。
表1 三年级家长课程融入语文课程的内容整合
然后是双向融合,创建链接,形成系列。教师根据语文学习要素将家长课程对应国家课程内容分门别类地进行整理。例如,三年级下册的家长课程,根据小学语文第一单元的教材内容,整合成“亲近大自然”系列;根据第三单元的教材内容,整合成“优秀传统文化”系列,如表2 所示。
表2 三年级家长课程融入语文课程的内容分类
最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学校选择质量较高的课程进行推广。例如,五年级下册习作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要求学生从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秦始皇兵马俑等世界文化遗产中,任选一种介绍给他人。一位家长就和自己的孩子合作完成了“依依西望,念念敦煌”的课后服务课程,其一共包括五讲,分别是“河西走廊与河西四郡”“何以敦煌?”“美的全貌——敦煌壁画与彩塑”“人间敦煌”“藏经洞的秘密与莫高人的故事”。通过五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对河西走廊以及河西四郡的地理位置以及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敦煌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有了初步的认知,了解了敦煌守护者的生平事迹,了解了莫高精神,树立了民族自豪感和无私奉献的价值观。这些都是对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
2. 家长课程结合时代主题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为使少先队员们对中国共产党有更深入的认识,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汇文小学开设了“党员家长进课堂”课后服务课程。课堂上,党员家长们带领孩子们了解党的光辉历史,学习革命前辈不怕艰苦、不怕牺牲的精神,歌颂党的伟大,以此增强队员们的社会责任感、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有的通过视频、图片等喜闻乐见、生动有趣的形式向学生普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还有的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和身边的优秀党员事迹,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刻苦锻炼,争做党的“红孩子”。课后孩子们纷纷表示,要做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立志长大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导学家长授课的立意吸引力强,教学方式有所创新,课上也重视与学生的互动环节,互动效果良好。学生乐于讨论,研学关系融洽,对学习活动充满热情,主动探究,既轻松又专注,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纷纷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对授课的内容有较深的理解,教学效果显著。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培养了党史学习的热情,加深了对党的了解,增进了对党的热爱,本课程激励了学生铭记党史,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3. 家长课程丰富美育活动
“水彩笔晕染——铜钱草”是由家长设计并担任导学者负责开展的美术课程。课程以发展学生艺术欣赏、表现、创造能力为目标,让孩子在充分欣赏、观察铜钱草外形特征的基础上,尝试用点、圈以及晕染的方法表现铜钱草的叶片特征。导学家长以学生对铜钱草产生好奇心作为活动起点,引导他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根据铜钱草实物,分小组观察铜钱草叶子的样子,之后学生根据导学家长所教的方法,借助勾线笔、水彩笔和棉签自己尝试绘画表现叶片特征。
导学家长在示范晕染前故意营造神秘氛围,成功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创作兴趣。实际操作环节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专注于自己的创作。小组成员之间彼此配合互相帮助,导学家长则在班级中观察学生完成作品的情况,及时帮助有需要的同学。一个小时的课程后,很多孩子表示趣味无限,意犹未尽。
这节课受到了全班学生的一致好评。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创作。他们既为画笔与水之间产生的神奇变化而惊奇,又为自己的双手能创造出这样一幅缤纷且充满活力的作品而自豪。特别是这位家长的孩子,曾经在他的眼中家长只是一个高学历的“鸡娃狂魔”,如今带给他别样的认识。在与家长拍合照的时候,他的脸上露出一个浅浅的微笑。当然不仅是他,其他孩子也通过这节课体验到了艺术创作的美好。
4. 家长课程加强劳动教育
一块甜甜的雪花酥,浓浓的草莓香,酸甜的蔓越莓,伴随着棉花糖的奶香味,配上酥酥脆脆的小饼干,令人忍不住想尝一口。而这看似平平无奇的小甜点,制作工艺却不简单。这项家长课程是由二年级的一位导学家长在充分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和孩子们一起制作美味的雪花酥。孩子们对于如何制作雪花酥有了最真实的体验,也对日常劳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程中,很多孩子非常认真地做了笔记,对包括每一步需要什么材料,每一种材料需要多少重量,制作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都一笔一画、仔仔细细地记录下来,遇到不清楚的地方,孩子们积极主动地举手提问,生怕哪个细节产生疏漏而导致做不出美味的食物。
现在孩子们在生活中不断接受劳动教育,这些劳动教育或来自家庭,或来自学校,或来自社会,劳动的渠道不断增多,孩子们的小主人意识不断增强,这让全社会看到了小学生的责任和担当。在家长课程的引领下,学校、家庭、社会携起手来,将劳动教育作为“五育”融合的突破口,我们相信“以劳树德,以劳强体,以劳增智”的育人目标终会实现。
5. 家长课程助推科技教育
“电是从哪里来的?”当三年级的一位导学家长抛出这一问题时,孩子们目光闪烁,热切地看着这位来到汇文小学家长课堂的“电力爸爸”。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他以自己深厚的专业知识,为同学们深入浅出地讲述了电是如何产生的。首先他以身边常见的用电活动作为课程的开始,启发学生思考平时所用的电是从哪里来的;接着,他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发电厂是如何将电“生产”出来的,包括火力发电、核能发电、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和地热发电;最后,他比较了各种发电方式的基本原理,并详细讲述了最常见的火力发电方式的缺点,引导大家要珍惜能源,节约用电,保护环境。
课堂上,导学家长通过动画和视频生动形象地演绎了各种发电厂的发电原理,使同学们更直观地理解这些复杂的知识。他还现场邀请同学们一起探索了各种发电小实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引导他们自己动手实践,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积极,秩序井然,配合默契。经过此项课程,同学们收获了许多关于电的知识和故事。同时,他们也提出了很多问题,一问到底,解决了自己的疑惑,进行了深度思考与勇敢质疑。科技兴国需要孩子们成为未来科技建设的主力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家长课程助推着科技教育,在学生心中播下质疑精神的种子。
6. 家长课程顺应儿童成长需要
多数高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为了顺应学生的成长需要,帮助他们建立阳光、健康、自信的性格特质,打下良好的生理基础,汇文小学特别邀请了相关专业领域的家长走进校园,相约延时服务课堂,开发系列“解密青春”课程,引导孩子发现“成长的密码”。导学家长从生理构造、青春期的身体变化讲起,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动漫、电教片及专题讨论、黑板报等,通过一个个鲜活而又常见的案例的讨论分析,让孩子们发现不一样的青春。
(三)科学组织,高效实施
1. 课程准备
(1)前期情况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家长的课后延时服务需求,掌握学校现有的家长资源情况。
(2)制订课程计划。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学段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等,分年级、分层次、系统性、个性化统筹制订家长课后服务课程计划。
(3)组织资源申报。学校借助网络平台等方式面向所有家长征集优质课程资源。资源申报形式包括自愿申报、邀请申报等。
(4)进行资源遴选。成立家长课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收集到的家长课程资源进行评审,以综合素养提升为目标,以“新颖、趣味、专业、实践”为标准进行筛选,选出部分优质资源,确定入选资源目录。再根据学生年段特点,制定各年段、各年级的资源目录。
2. 课程审核
(1)专业教师审核。家长课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为每位授课家长配备一名专业指导教师,审核授课家长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材料情况,提供修改意见,确保课程政治正确、内容科学、教法适切。
(2)学生助教备课。为了让导学家长更好地了解汇文小学的学情,也便于家长在备课过程中及时与学校沟通,家长课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集授课家长的子女,成立“家长课程助教团”。助教团学生既需要向家长提供学校的教学情况,也需要与家长一起备课,还要对家长授课的方式和内容提出修改意见。
(3)班主任配合组织。各授课家长所在班级的班主任,配合家长课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处理好动员家长、联系家长等事宜。
3. 课程实施
(1)丰富组织形式。可以组织以年级为单位的集体教学,或以班级为单位的走班教学。
(2)加强组织管理。每个授课班级安排教学辅助人员,对班级进行临时的组织和管理,并在课后提出反馈意见。教学辅助人员以学校教师为主,部分家长义工为辅。
4. 课程总结
(1)鼓励家长参与课程。通过对所有参与课后服务的家长发放授课证书、对教学优秀者发放荣誉证书、录制视频公开课等方式进行鼓励。
(2)积极开展家长研修。提供家长研修的渠道,组织家长们开展研修活动,内容包括课程内容、教学组织等。
(3)建设家长资源库。每学期期末对优质家长课程进行整理,择优建立资源库,在集团(教学片)内共享。
(四)多元评价,多样反馈
(1)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上课后的反馈情况和修改建议等。
(2)教师评价。通过课堂观察、访谈等形式,从课程审核教师和教学辅助人员处获得较为客观而全面的课堂评价。
(3)家长自评。通过课后座谈或电话、邮件回访的形式,获知授课家长的自评反馈意见。
(4)成果推展。对学生的优秀学习作品给予一定的平台进行展示,并作为相关参赛作品推荐。
“双减”是民心工程,课后服务作为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举措,需要学校持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有效增加课程资源,完善多元课程评价方式,进一步实现工作提质增效。在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下,汇文小学坚守“响应家长呼声,服务学生发展,构筑育人环境”的初心,联合广大家长的力量,开发优质家长课程,让课后服务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随着课后服务的不断推进,汇文小学将继续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教育新形式,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在“双减”工作实践中再建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