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高教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探究
——评《新时代下高教管理探索》
2022-10-06淮阴师范学院
李 旭(淮阴师范学院)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颁布,教育事业开始逐步将原有的专用资源向平等使用转变,从实际应用方面开始向融合发展以及创新发展转变。《新时代下高教管理探索》一书对于新时代下高教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进行了详细阐述,本文在阅读《新时代下高教管理探索》一书的基础上,以高教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目前高校在高教管理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高校作为未来人才发展的重要培养基地,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尤为重要。但目前我国的高校教育存在教学力量薄弱的情况,教学管理思想也相对滞后,相关的评价体系也不够全面,这对于我国的高等人才培养来说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开展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革新对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中存在有不同程度上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对于素质教育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想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发展,只有在教育教学中有效地融入新的教育管理理念,才能够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得以革新,才能为我国的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管理工作中,对高等教育模式的革新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为了能够促进高等教育模式的高质量发展,本文还提出了相关的提升策略。
1 高教管理中相关理念的内涵
1.1 教育的内涵
教育是以培养人为基本目的,有了人类社会就有教育,所以说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活动。社会中的教育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有最基本的区别。教育的职能就是根据社会生产发展的需求来传递相关的生产经验,促进社会及人类发展,还要根据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输送人才。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只有人类社会才会产生的活动。动物之间也会有教育,但更多的是养育。动物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根据环境变化而进行的一些模仿教学,但人类的教育是可以起到向他人传递的作用。
1.2 高教管理中生本教育的内涵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中,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其对教学的需求是教育实施的宗旨,因此,在教育教学中,高度的重视学生的学习地位,对于平等教育管理开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该教学理念下,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都极为重视,另外还应当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学生对于教育的个性化需求,通过为学生营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实现教育与学习的同步发展,为综合型素质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生本教育主要是指以学生为主的教育,与其相反的是师本教育。在传统的教育中,课堂上通常会以教师作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层面。这样会严重阻碍学生学习主动性。而随着生本教育理念的到来,各大高校推崇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学习,从而提高他们对于接收知识的积极性。在这一环境下,教师会逐渐的走下讲台,学生会登上讲台,代替教师进行知识的讲解,教师只是作为整个环节的辅助者,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生本教育是目前较为新式的教学理念。其与传统的教学思路具有显著的差异。在教学的核心上,生本教育坚持以学生作为一切学习的核心,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知识获取的起点。作为教师,不仅要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逐渐培养学生的主动观念,帮助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的学习,使学生向着素质教育要求的方面发展。并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各个学生的不同差异进行分类教学,落实因材施教的理念。通过关注学生内心的差异,从而挖掘他们的不同潜能,提升他们对于学习的主动性。只有将生本教育良好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够推动学校整体教学管理工作的合理开展。因此,教师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开展针对于生本教育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设计具有特色的教育方法,为高教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提供基础。
2 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不足
2.1 师资力量有待增强
在高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活动中,教师其不但承担着组织者的角色,同时还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因此其专业素养对于教学的综合质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与此同时,在高校的教育中,教师还应当具备可以通过自身综合素质的建立进而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法发展的能力,但就当前的高校教育而言,师资力量薄弱仍旧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因此开展教师自身教学能力以及素养的培训是极为必要的。尤其是那些教育理念相对落后的高校,除了教学手段陈旧以外,素质教育的实施也极为滞后,这也使得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未能真正的实现以学生教学为中心,充分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对于学生的培养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2.2 教育教学管理思想落后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行业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就当前的发展而言,我国在教育改革方面的收效极为有限,其主要的原因在与高校在教育管理思想上还相对落实。受我国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前的教学,这也使得尽管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核心内容,但受限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以学生教学为根本的教学并未能够在现实教学中被赋予足够的重视,可以说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中,应试教育的理念仍旧占据最为重要的位置,而素质教育的理念则一直被应试教育理念排挤在不被重视的领域,这也直接导致了学校在教学管理模式革新方面投入的精力有限。
2.3 缺乏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适宜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保证,同时这也是对教学成果的及时评价,通过该评价体系的建立,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准确的掌握,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还可以进行教学方法的适时调整,这对于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但当前在诸多高校内并未建立起有机的评价体制,并未能够充分的发挥制度的积极效应,这就使得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未得到有效的调动。
3 实施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的意义
构建良好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首先要求教育从业者对以人为本教学理念足够重视,这就要求学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时应当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构建起正确的教学管理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1 传承优良传统文化
一个民族想要实现自身的发展,其内在的动力便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高校的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做好高校教学模式的革新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极为深远,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承当中,人本教育是其核心理念,因此在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当中突出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体现,通过以人为本来实现教育教学的发展,将会是未来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
3.2 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通过实施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革新,对于学生在教学当中主体地位提升有着极为关键的帮助作用,通过突出学生在教育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可以为教学管理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教学管理当中不断地融入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还可以使得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人文情怀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对于教育工作者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都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因此,通过实施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革新,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管理质量以及效率,为教育教学管理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4 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对策
4.1 树立新型教育教学理念
在构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上应当突出体现人本的教学理念,管理者应当扭转以往的教育思想,通过树立新型的教学理念,将各类新型的教育工作形式融入到实际工作当中,从而使得人本教育理念得以凸显。在高等教育教学工作中要通过及时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于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以学生为出发点,如开展一系列创新形式的教育活动从而构建更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在高等教育教学管理中对于学校等相关职工也应当设立起有效的奖惩机制,通过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使得整体工作素质得到显著提升,为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调动奠定基础,使得教育教学效率以及质量得到全面发展。
4.2 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手段
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放平姿态,积极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对学生个性需求与差异要给予充分的尊重与认可,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欲望,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活动中要积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积极开展翻转课堂 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过程的生动性与趣味性,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4.3 实施教学共享机制
不同学校要结合自身的特色创建起有着切合自身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课程,也只有如此才能最大化的发展教育教学的作用,比如在教学课程的开展上可以有效的融合学生的特征,在课程的开设上向学生的特色需求靠拢。
4.3.1 高校间形成合作共享学习机制
为了更好地推动教学课程的发展,积极开展学校间的沟通互动与交流是极其必要的,为此高校要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通过相互间的学习借鉴,进而促进彼此的教育发展。比如,一些学校在教学课程开展中将课程外的实践作为了活动的主体,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出了多种主体活动,通过该类型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自身专业的同时,对未来生活也会充满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
4.3.2 开展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的资源共享
在外部资源的利用方面,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单位等开展积极的合作,通过积极的参加其开展的实习活动,从而丰富学生的认识,使得学生建立起完善的知识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另外在与高校的互动方面,学校可以组织本校教师与其他高校的人才进行互动,从而实现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为后续更为切合教学需求的教学风格养成奠定基础。
4.3.3 优化学院管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为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首先,学校应当构建其完善的教师管理制度,要通过制度引导从而为教师的专业素体提升提供铺垫,为此在奖惩制度设立上应当做好完善工作。通过开展完善相关的制度设计和管理,对于高效教师的专业行为规范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对其自身的专业能力发展有着极好的推动作用。高校通过制度的建立为高校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发展环境。在此基础上,高校应更加重视对教师不同专业发展的评价和有效激励。评价过程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和类型侧重于评价阶段的差异、发展阶段的不同和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增加工资、增加福利、晋升等措施鼓励优秀者,激发高校教师全面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其次,加强在职培育。高校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仅仅凭借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还需要高校为其提供一片适宜发展的现实土壤。若高校中可供高校教师利用的专业学习资源匮乏,教师的硬件配置结构不够合理,则会导致高校教师信息获取渠道的有限性以及专业经验交流的局限性,阻碍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此,高校要加强高校教师专业学习的物质环境建设,优化资源的配置,为高校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的硬件支持,为高校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提供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如完善高校教师的学习条件,设置教师阅览室,为教师订阅教育类报刊书籍,提供现代化的教育信息共享途径等多种形式,为高校教师营造浓厚的专业学习环境。同时,还需要通过减少班级人员数量或增加教师配备的方式,将师生人数调控在一个适当的比例水平,以此减轻高校教师繁重的工作压力和焦躁的情绪状态,积蓄充沛的学习精力,利用充足的学习时间,享受充裕的学习资料,满足其自身专业素养发展的追求。高校还应根据不同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提供相应专业的培训,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开阔教师的视野、开拓教师的思维,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