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测研究

2022-10-06徐庆儒

农业与技术 2022年18期
关键词:支配农村居民预测

徐庆儒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引言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体现乡村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指标。建立科学的预测模型,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预测研究,有益于政府部门宏观政策的制定,是一直以来的重点研究内容。在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测方面,研究者们基于不同的数学模型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实例分析。滕秀花等建立了灰色Markov模型,对安徽省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了预测;夏春芳等则分别构建了ARIMA模型与指数平滑模型的混合模式,研究了新疆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动趋;马晓星则通过中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将BP神经网络理论运用于城市人口收入预测。

综上所述,对于收入预测方面的研究方法是多样的。本文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并建立GM(1,1)模型,预测未来5a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测结果可为政府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分析

1.1 总体变化

2011—2020年这10a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与我国经济整体走势趋向于一致。值得关注的是,自2015年以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较快,这归功于中央在2015年时颁布了精准扶贫的政策。由于我国农村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差别比较大,影响到2020年全方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关键目标的完成。因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有益于这一关键目标的完成,当地政府也愈发高度重视乡村地方的人均纯收入。因为这一关键现行政策,农村居民的平均可支配收入显著增长。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100万亿元,人均GDP已经连续2a超过1万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3万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万元,比2020年翻一番都不止。虽然10a来我国农民的人均收入得到了较大增长,但农民收入仍然较低,城乡差异较大。农村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仍小于全国各地平均水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并且由于增长速度较慢,城乡差距并沒有伴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出慢慢缩小的发展趋势,所以缩小城乡差距任重而道远。“十四五”期间,更为全面和更优质的就业政策将保证居民收入增长;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拓宽居民收入增长方式,健全再分配原则,接续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升民生福祉,达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1.2 结构变化

国家统计局将农村居民收入划分为工资性收入(即务工收入)、经营净收入(即农产品交易等收入)、财产净收入(即动产、不动产等收入)以及转移支付净收入(即来自国家、社会、单位等的收入)4个部分。4部分收入来源的变化反映着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

从收入结构方面看,农村居民收入的4个部分增长速率并不相同。其中转移支付净收入增长速度最快,增长增幅最大,这主要来源于政府单位各方的支持,不仅加重了政府财政支出的负担,同时过度依赖国家政府,不利于长效机制的建立。受农村“三权分置改革”的影响,农民正在降低对农业的依赖性,并且受农用地和自然环境的限定,借助农业所获的收入也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经营净收入增长速度较慢。农民工资性收入受到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在一段时间内增长较为平缓。尽管财产净收入伴随着经济周期波动较大,但增速也非常明显,在2018年甚至达到了最大值,发展潜力极大。

2 模型的构建

设原始数列:

x(0)={x(0)(1)x(0)(2)x(0)(3)……x(0)(n)}

作一次累加生成序列:

建立灰微分方程:

x(0)(k)+aZ(1)(k)=b,k=1,2,3,…,n

Z(1)(k)=0.5x(1)(k)+0.5x(1)(k-1),k=2,3,…,n

相应的白化模型为GM(1,1)模型:

GM(1,1)相应的预测模型:

累减还原:

检验预测值:

3 利用GM(1,1)模型预测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本文以2011—2020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进行测算,利用GM(1,1)模型预测2021—202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1—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见表1。

表1 2011—2020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该时间序列呈现出显著的指数型增长趋势,无需进行平移转换,适用于构建GM(1,1)模型,因此直接对原始数据进行建模。

以上可以看出,针对RDPI进行GM(1,1)模型构建,最先进行级比值检验,以判断数据序列进行模型构建的适用性。级比值=上期数据/当期数据。结果显示,级比检验值均在标准规定范围[0.834,1.199]区间内,表明本数据适用于进行构建GM(1,1)模型。

图1 拟合效果图

依据GM(1,1)模型构建结果可知,模型构建后得到发展系数a=-0.0854,灰色作用量b=7695.1502,后验差比值c=0.004≤0.35,模型的精度等级达到较高质量。

以2011—2020年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样本区间,运用GM(1,1)模型对2021年、2022年、2023、2024年、2025年的情况进行预测,结果见表2。

表2 模型预测值表

GM(1,1)模型预测表格呈现了拟合值还有向后12期的预测值,但由于GM(1,1)模型仅适用于中短期预测,为了使结果更加精确贴合实际,本文只取向后12期数据中的前5期数据(2021—2025年)。

针对残差值进行检验,相对误差值越小越好,该值小于0.2表明符合要求,小于0.1表明满足较高要求;级比偏差值越小越好,该值小于0.2说明满足要求,小于0.1说明满足较高要求。

根据表3可知,对预测结果进行相对误差和级比偏差值比较分析,检验模型预测的效果;模型的相对误差值max=0.036<0.1,说明拟合实际效果能够达到较高要求。所获得的级比偏差值<0.1,说明条件也满足较高的要求;并且预测果的最大相对误差值=0.040<0.1,说明模型拟合效果可以满足较高要求。

表3 GM(1,1)模型检验表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统计分析表明,2011—202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水平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仍旧较缓。依据GM(1,1)模型的分析结果可知,在下一个5a内,与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仍有很大差距,甚至还不能达到全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提升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任重而道远,需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与政策扶持力度,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固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

4 提高农村居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在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比较大,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尤为重要,是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关资料显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与转移收入的比例的高低有关。扩大对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收入比重,提升对农村居民收入项目的转移支付,提供各种直接补贴,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对策。

4.1 提高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

重视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不仅要提供工作平台,更要加强培训,使农民劳动能力提高,促使农村劳动力学习二三产业专业知识,通过提高劳动质量来增加劳动收入,在技能培训中,要发挥政府劳动就业培训的职能并进行岗前培训工作;实行优惠政策和信贷支持,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中小型企业发展;政府对工资进行市场定价;促进返乡入乡人员创业,增加就业岗位。

4.2 提高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性收入

培养集群效应强的主导产业。当地政府主导,龙头产业牵头,农民参与,进行主导产业发展建设。加快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使农业产业链纵向发展,从而填补农产品加工的不足。建立健全有关机制,使农村居民能够参与到农产品深加工以及农副产品精加工的过程中,加快食品类加工产业的迅速发展,让农民能够获得更多产业链延长所带来的红利。

大力推广特色县域经济,充分利用政府部门对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扶持,结合当地特色,深层挖掘,培养新的产业支撑点,对具备县域经济特色的新兴项目给予政策倾斜。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依据本地区位优势,发展有关产业链,积极发展特色种养业,防止低端化、同质化发展,巩固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的基础,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抗风险能力。

4.3 提高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收入

增加务工劳动力的福利水平,改善农民工的务工条件和作业环境,切实解决农民工的劳动安全、劳动时间问题,把农民工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来。

培育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集体的收益分红。建立和完善农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集体经济进行股份化改造,让农民成为股东,使其真正受益。推动农村集体土地利用创新,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收益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

不断完善常态一对一帮扶机制,编制社会保障安全防护网,守住不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猜你喜欢

支配农村居民预测
无可预测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A卷)
选修2-2期中考试预测卷(B卷)
跟踪导练(四)4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基于决策空间变换最近邻方法的Pareto支配性预测
随心支配的清迈美食探店记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俄罗斯农村居民就业、收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