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对肝功能的影响

2022-10-05王泰山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石术探查胆总管

王泰山

河南平舆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平舆 463400

胆总管结石是肝胆外科临床的常见病。原发性结石主要因胆道感染所致,多为胆色素类结石;继发性结石则来源于胆囊结石,以胆固醇结石为主[1]。胆总管结石大多存在胆囊结石或胆囊炎。因结石引起胆管梗阻而导致急性重症胆管炎(acute cholangitis of severe type,ACST)、胆源性胰腺炎和肝损害可危及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1],故一旦确诊,应给予手术治疗。目前临床常采用的术式有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胆囊切除术,或一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systectomy,LC)二期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2-3]。选取2019-12—2021-10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胆囊切除术的86例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并分析临床资料,以评价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duct exploration,LCBDE)+LC的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为小样本回顾性研究,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1)均根据病史、临床表现,术前超声、CT、MRCP,以及术中探查结果确诊为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或胆囊炎。均符合相关手术治疗指征[4-5]。(2)无精神障碍,应答、书写及阅读能力正常。排除标准:(1)存在心、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免疫系统和凝血功能异常者。(2)肝内胆管多发结石或胆管狭窄者。按探查取石术方法不同分为LCBDE组和传统开腹手术组(传统开腹组),每组43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1.2方法LCBDE组全麻,头高足低、右高左低仰卧位。脐下缘10 mm切口为观察孔,剑突下2 cm做15 mm切口为主操作孔和胆道镜置入取石孔,右锁骨中线、腋前线肋缘下分别做5 mm切口为辅助操作孔。腹腔镜下探查并常规切除胆囊。向右稍加牵引胆囊管残端,暴露胆总管后纵向切开前壁1.0~1.3 cm。胆道镜置入后对肝内外胆管实施探查,准确定位结石后酌情用取石钳、网篮、水冲法,以及钬激光碎石法取出胆管内的结石。再次胆道镜探查明确胆管结石清除干净且未见狭窄后,放置T管,缝闭胆总管切口。经T管注入生理盐水胆总管切口缝闭处无渗漏后,T管及文氏孔处留置腹腔引流管并经右腋前线切口引出、固定。开腹组:气管插管全麻下经右肋缘下斜切口实施胆囊切除+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手术步骤同LCBDE组。

1.3观察指标(1)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2)分别于入院时、出院时检测肝功能指标: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3)并发症:结石残余、出血、切口感染、胆漏、胰腺炎。

2 结果

2.1围术期相关指标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BDE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少(短)于传统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LCBDE组术后出现胆漏1例(2.33%),传统开腹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2例,腹胀伴恶心、呕吐2例,切口剧烈疼痛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60%(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8,P=0.014)。所有并发症均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2组均未出现结石残留、胆管损伤等其他严重并发症。

表2 2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肝功能指标入院时2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2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均较入院时改善,其中LCBDE组的改善效果优于传统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肝功能指标比较分)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及饮食习惯的转变,胆囊结石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继发于胆囊结石的胆总管结石的发病率亦随之增加[6]。由于胆总管结石可阻塞胆总管引起梗阻而引发全身严重感染、肝功能受损、胆源性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故一旦确诊,应采取手术取尽结石,解除梗阻。目前临床常采用的术式为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胆囊切除术,或一期LC、二期EST术。因后者需两次手术,且损害了乳头括约肌功能,故一般情况下宜首选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胆囊切除术[7]。传统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胆囊切除术具有技术成熟,效果良好的优势。其主要的不足是创伤较大、术后疼痛程度重,对患者尽早开展康复锻炼和进食造成严重影响,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慢,并发症多,延迟了术后康复进程。

近年来,随着腔镜技术和微创理念的不断发展完善和普及,LCBDE术因具有治疗创伤轻、术中出血量小,以及术后并发症少的优势,受到临床医生和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广泛认可和应用。本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开腹组患者比较,LCBDE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且未增加手术时间,与黄伟等[8]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此外,ALP常用于鉴别诊断肝胆系统疾病,TBil可反映黄疸程度, AST分布于肝脏组织中,在心及肝细胞受损或坏死时,其水平增高;ALT存在于肝脏细胞,参与人体蛋白质新陈代谢,可反映肝脏病变程度。这些指标均可反映肝功能的状况[9-11]。本研究结果亦显示,出院时2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均较出院时显著改善,其中LCBDE组的改善效果优于传统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充分表明了LCBDE术的良好效果和可行性。分析其原因在于[12]:(1)人工气腹扩大了手术操作空间,腹腔镜摄像系统使术野更加清晰和开阔,均有利于术者辨清局部解剖结构和精准进行手术操作。(2)腹壁戳口小,在相对封闭的腹腔内借助微创器械施术,对胃肠等邻近组织和器官影响程度轻、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及进食,有利于促进胃肠道和肝功能的早期改善和恢复。

综上所述,LCBDE治疗胆总管结石微创优势明显、患者恢复快,有利于肝功能等各项指标的改善和恢复。

猜你喜欢

石术探查胆总管
冀西北三马坊热储构造探查的新认知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橡胶树miRNA 探查
高频超声探查用于诊断附睾病变男性不育的价值探讨
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干预价值探讨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二孔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
后腹腔镜肾实质切开取石术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