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分析

2022-10-05许林阳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关节镜胫骨切口

许林阳

河南巩义市人民医院骨科 巩义 451200

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属于临床少见的关节内骨折之一,属于屈膝外翻型损伤,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效果肯定,但受骨折局部解剖结构复杂性影响,手术操作难度和关节面对位不良等风险比较高,降低术后恢复效果[1-2]。随着微创技术发展,关节镜辅助手术已广泛用于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治疗中[3]。本研究拟通过病例对照分析,以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复位内固定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10—2021-07我院骨科收治的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均依据病史、临床表现,以及X线等影像学检查确诊,Schatzker分型Ⅱ~Ⅴ型[4]。(2)单侧新鲜骨折,无糖尿病、高血压等内科系统疾病,治疗依从性较好,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有严重感染性疾病及免疫等系统疾病。(2)恶性肿瘤患者。(3)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不宜实施手术的患者。(4)合并严重下肢血管及神经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患者。研究共纳入符合上述纳排标准的患者94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开放手术组)和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组(关节镜组),各47例。

1.2方法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仰卧位,患侧大腿根部上止血带,常规消毒、铺巾。(1)开放手术组:取膝关节前外侧切口,沿髂胫束纤维逐层切开,显露胫骨上段及胫骨平台。剥离关节平台外侧附着的软组织,暴露、切开关节囊,清除关节囊内的血肿、骨屑,将受损的半月板及侧副韧带修复后,直视下复位骨折,恢复平台关节面的平整性并应用克氏针临时固定。置入内侧或外侧锁定钢板并应用螺钉固定。拔除克氏针,骨缺损处植入人工骨或自体骨。留置引流后逐层缝合切口,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关节镜组:连接关节镜Y型冲水管。经膝关节前外侧或前内侧做切口置入关节镜,观察关节内骨折的部位、性质、周围软组织损伤程度等。自髌韧带外缘(或内缘)处,穿过关节间隙,置入器械,将关节内积血、破碎骨片等清除干净,生理盐水冲洗关节腔。关节镜下准确复位骨折断端,修复损伤的半月板和侧副韧带。对于纵向劈裂骨折以螺钉加压固定及解剖钢板支撑;如为单纯劈裂性骨折,镜下解剖复位并加以内固定;对于粉碎性胫骨平台骨折无法实施解剖复位者,做好内翻或外翻畸形的预防措施;对于缺损较大的骨折,给予自体骨或人工骨水泥填充,恢复胫骨平台关节面平整。C 型臂X线机透视确认骨折对位、对线满意,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组患者术后将患肢抬高,予以常规预防感染等处理。指导患者逐步开展功能康复锻炼,嘱其定期进行随访。

1.3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1)围术期指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2)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评估术前、术后第5天的疼痛程度:计0~10分,分值与疼痛程度呈负相关。(3)采用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6]评估术前、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总分100分,得分与膝关节功能呈正相关。(4)并发症:切口感染、关节僵硬、骨折延迟愈合、创伤性关节炎。

2 结果

2.1基线资料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2.2围术期指标关节镜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开放手术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开放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手术和骨折愈合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2.3VAS及Lysholm评分术前2组患者的VAS及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时,2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其中关节镜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开放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2组Lysholm评分均高于术前,其中关节镜组高于开放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 VAS及Lysholm评分比较分)

2.4术后并发症关节镜组术后出现1例切口感染、2例关节僵硬、1例骨折延迟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8.51%(4/47);开放手术组出现4例切口感染、4例关节僵硬、3例骨折延迟愈合、2例创伤性关节炎,并发症发生率为27.66%(1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7,P=0.016)。

3 讨论

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多于患者屈膝位时由外翻暴力引起,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因胫骨平台局部解剖结构复杂,故复位和内固定手术的难度较大,已成为近年来骨伤科临床的研究热点。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因术中无法充分将胫骨平台后外侧暴露,直视下实施复位内固定困难性大,故易导致骨折复位不满意而引起术后继发性关节面塌陷、创伤性关节炎、外翻畸形并发症等,甚至直接造成手术失败[7]。

本研究通过病例对照分析,比较了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效果。结果显示,关节镜组患者术中失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第5天的 VAS评分、3个月的Lysholm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切开复位手术组的患者,与有关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8]。充分体现了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良好效果和安全性。其主要原因为[9-11]:关节镜辅助手术的切口较小,可最大程度减少软组织损伤和术中失血量;关节镜可提供清晰的术野,有助于骨折断端精准解剖复位,避免关节软骨损伤,减少术后关节退行性病变等并发症;术后患者的疼痛较轻,有助于早期开展功能康复锻炼和促进关节功能的良好恢复。

由于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少,且为回顾性研究,以及随访时间较短,其远期效果尚需进行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随机研究加以论证。

猜你喜欢

关节镜胫骨切口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随机对照研究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关节镜术后电话回访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