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误诊一例及文献复习

2022-10-05吴媛媛李志冷羽蔡涛景茂林张琪琦吴雪峰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坏死性膜炎肛周

吴媛媛 李志 冷羽 蔡涛 景茂林 张琪琦 吴雪峰

1)贵州中医药大学 贵阳 550002;2)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贵阳 550000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是指肛周及会阴三角区的严重感染性疾病,因其由多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故病情进展迅速、可导致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病死率可达25%以上[1]。早期症状与肛周脓肿相似,极易引起误诊、误治。若未及时给予诊治,可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现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分析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误诊原因,为临床提高诊断率、降低误诊率提供参考。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7岁。因“肛旁包块伴肿痛4天余”急诊以“肛周脓肿”收入我院肛肠科。临床表现:患者坐卧不安,肛旁呈持续性疼痛,无流脓流液、畏寒发热、腹痛腹胀。纳眠可,二便调。否认肝炎、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查体:神志清楚,痛苦面容。体温:36.7℃,心率:103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84/61 mmHg。专科检查(膝胸位):双侧臀部轻微肿胀,皮色稍红,皮温稍高,肛周皮肤无潮湿。3、9点距肛缘1cm处各见一大小约3 cm×3 cm、4 cm×4 cm包块。直肠指检:肛周3、9点各触及一包块,波动感及触痛明显。肛门括约肌功能尚可,直肠黏膜光滑。退出指套无染血。血常规:白细胞计数38.5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0.0%,淋巴细胞百分比5.10%,单核细胞绝对数1.86×109/L,血红蛋白111 g/L。肝功能:前白蛋白112.0 mg/L,白蛋白41.37 g/L,总胆红素53.06 umol/L,结合胆红素36.50 umol/L,非结合胆红素16.56 umol/L,总胆汁酸12.09 u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9.91 U/L,天门冬氨基酸氨基转移酶42.20 U/L。凝血酶原时间14.20 s,凝血酶时间13.60 s,纤维蛋白原9.524 g/L。胸部CT提示:(1)双肺间质性炎症,左肺上叶肺大泡。(2)心脏稍大,主动脉及左右冠状动脉硬化。(3)双侧胸膜稍厚。余未见明显异常。在完善相关检查、评估病情及排除手术禁忌证后于当日在连续硬膜外腔阻滞麻醉下行“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切开排脓术”。沿截石位9、3点方向做梭形切口,将腔内分泌物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术后第2天换药时发现创面颜色变黑、附近皮肤变硬,散发出奇臭难闻味。创面向上下蔓延至双侧阴囊、臀部,出现红肿胀痛、皮温升高、捻发音。急查血常规回示白细胞计数22.3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4.50%,淋巴细胞百分比2.50%,血红蛋白84 g/L,C反应蛋白298.97 mg/L。体温39.0 ℃,立即降温处理。当日下午再次急诊行“肛周清创术”,将创面上坏死组织彻底清除,沿腹股沟、双侧阴囊、臀部及附近皮肤做多个梭形切口,其切口范围均大于红肿范围,直至露出新鲜组织以充分引流。创腔依次使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最后用油纱填塞创面,纱布包扎固定。根据上述表现和术中所见拟诊为“肛周坏死性筋膜炎”(后经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术后给予对症处理,间断输入浓缩红细胞、新鲜血浆纠正贫血,输注白蛋白行营养支持。根据我们治疗坏死性筋膜炎的经验选用头孢西丁钠、左氧氟沙星行抗感染治疗,依据分泌物细菌培养试验结果(提示为大肠埃希菌)调整抗生素。每天使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敷以我科自制的湿润生肌药膏,2次/d。配合中药仙方活命饮加减内服,促进创面愈合。术后第3天臭秽气味消失,创面未发现坏死组织,周围皮肤红肿明显消退。继续按此方案进行治疗25 d,患者病情稳定,创面生长良好明显缩小,出院。嘱患者继续在就近医院换药。3个月后返院复查,创面完全愈合。

2 文献复习与讨论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临床少见,而且患者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其症状与肛周脓肿相似,若首诊医生临床经验不足,很容易导致误诊、误治。查阅相关文献发现,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早期漏诊、误诊率可达66%~85%[2]。本例患者因首诊医生临床经验不足,依照肛周脓肿处理后,患者的病情非但无好转,反而创面皮肤开始坏死,并沿患处上下蔓延至双侧阴囊、臀部皮肤,并出现红肿、捻发音和散发恶臭味。故在二次手术中才诊断为“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提示我们,对于出现肛周感染性疾病的老年男性患者,应高度怀疑坏死性筋膜炎的可能,并及时完善辅助检查,尽早手术,以免贻误病情。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是起病急剧、进展迅速、易于蔓延的严重感染性疾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男性。其危险因素有糖尿病、肥胖、免疫抑制、心血管疾病、手术创伤,以及慢性皮肤病等。局部常表现为红斑、肿痛、血性水泡、奇臭的血性渗液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发病率虽低,但其病死率达35%。早期诊断、尽早清创、应用大量有效抗生素和营养支持是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治疗原则。坏死组织活检是确诊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金标准”[3]。亦可以根据Fisgher提出6条标准(浅筋膜广泛坏死并向周围蔓延,未累及肌肉层。中晚期患者会发生神志改变。无重要血管阻塞。清创组织病检发现有广泛白细胞浸润。筋膜和邻近组织灶性坏死和微血管栓塞)进行诊断;LRINCE评分(见表1)也有助于对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断[4]。此评分是将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清钠、C反应蛋白、血肌酐、血糖水平6项血清学指标作为评判标准。总分最低为0分,最高13分。评分≤5分,坏死性筋膜炎发生率<50%,为低风险;评分为6~7分,坏死性筋膜炎发生率为50%~75%,为中等风险;评分≥8分,坏死性筋膜炎发生率>75%,为高风险。本例白细胞计数38.58×109/L,C反应蛋白298.97 mg/L、血红蛋白111 g/L,LRINCE评分为8分,提示坏死性筋膜炎发生率>75%,属于高风险。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均可辅助诊断。MRI不仅可明确识别感染的原始部位及范围,而且软组织对比和分辨率优于CT和超声,故应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直肠指诊是一种简便、低廉的诊断方法,若直肠指诊发现肛周有波动感的触痛包块,肛门括约肌功能尚可,直肠黏膜光滑,退出指套无染血,应高度怀疑坏死性筋膜炎。

因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早期症状与肛周脓肿相似,故对两者进行鉴别诊断意义重大。肛周脓肿发病时间不仅超过10 d、病情进展缓慢,而且反复发作,其肿胀部位局限、无捻发音,白细胞计数不高于20×109/L。肛周坏死性筋膜炎进展迅速、范围波及会阴部及臀部。白细胞计数高于20×109/L。术中可见筋膜出现大面积进行性坏死,皮肤与皮下组织易分离并含有水样分泌物,但未累及肌肉层。超声提示皮下组织有呈鹅卵石样改变的强回声。

中医将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纳入“烂疔”“肛周毒疔”“肛疽”“坐马痈”范畴[5]。《诸病源候论·丁疮候》云:“亦有肉突起,如鱼眼之状,赤黑,惨痛彻骨,久结皆变至烂成疮,疮下深孔如大针穿之状……令人恶寒,四肢痛,……一二日疮形便变焦黑色,肿大光起,根硬强,全不得近……”。其病多因正不胜邪,毒不外泄,内入营血,热毒炽盛,郁于肌肤。易于传变发生走黄、内陷。近年来,中药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处理中发挥了独特的优势[6]。生理盐水、双氧水冲洗加抗生素的疗效局限,术后常因疼痛和创面水肿等导致创面愈合缓慢。为加快创面愈合,我科基于中医“煨脓长肉”理论与中医外治“消、托、补”原则,研制湿润生肌油膏作为外敷药,效果明显。湿润生肌油膏具有清热祛毒,补气活血,去腐生肌功效;同时内服仙方活命饮,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活血止痛之功效。两者共奏,可起到促进创面愈合的效果。

通过检索知网、万方查阅相关坏死性筋膜炎、误诊、肛周脓肿为标题或关键词的病例报告进行回顾文献,排除相同文章一共筛选出3篇,加上本例共6例[7-8](见表2)。发热是患者首要症状,男性患者居多且需要2次手术。所查文献中均显示此病的病死率非常高,本文筛选的6例患者中病死率为16.67%(1/6)。因收集文献少,结论是否准确,尚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予以论证。

表1 LRINCE评分判断

表2 文献报道及本研究5例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作为一种高病死率的急危重症,若能及时发现和清创引流,便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故应该引起肛肠外科医师的高度警惕,并注重提升个人的业务水平,以免发生漏诊、误诊、失治而造成不良后果。也希望通过本文让同道对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有更深入了解,以便指导为临床工作,提升诊疗水平提供一定参考。

猜你喜欢

坏死性膜炎肛周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腰痛——请别忽视腰肌筋膜炎
“脚跟疼”小心足底筋膜炎
超声清创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疗效观察
毫刃针治疗背肌筋膜炎30例疗效观察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