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石雕的艺术特征及文化传承

2022-10-02林国庆

天工 2022年23期
关键词:寿山石石雕匠人

林国庆

在新时代背景下,石雕艺术的创作风格、雕刻技术都发生了巨大改变,也使石雕的艺术特点与文化传承引起学者高度重视。石雕作品的精髓体现在不仅能够反映人们对艺术的不断追求与蕴含的文化内涵,还能展现出各个地区的传统风俗习惯,通过研究石雕作品可以发现各个阶段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石雕艺术品是文化瑰宝,需要深入研究其背后的文化传承形式,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石雕艺术,懂得品鉴石雕作品。

一、石雕的艺术特征

在历史文化的不断发展中,各个阶段的石雕作品创作题材不尽相同,由此可以了解我国各个发展时期的历史文化,以及各个阶段对动物、植物以及人物的创作都有较高的艺术审美水平。出色的石雕作品能带给人们一种美的享受,陶冶人们的艺术情操,使人们感受到石雕匠人的高超技艺。

(一)高超的雕刻技艺

石雕艺术的传承与弘扬受益于高超的雕刻技艺,使石雕艺术拥有良好的艺术展现能力。古往今来,我国有许多珍贵的石雕作品,如玩物把件、石雕建筑等,都是石雕匠人技艺与心血的凝聚。石雕艺术作品的艺术特征具有无可比拟性,这些艺术特征都是在匠人反复加工后形成的。随着石雕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使石雕技艺越来越成熟,以浮雕、沉雕、圆雕等为主。石雕匠人在设计作品时,不但要明确创作主题、用途、外观特点,还要结合自身的技艺水平、领悟能力、创造思维,对其展开深入构思,这样才能让一块看似平淡无奇的石头变成富有创意的艺术作品,拥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例如,石雕艺术作品《龙凤瑞祥》就改变了常规的造型方法,根据古代文献的描述,利用夸张、变形等艺术方式进行创作,通过青石雕传统技艺的现代化转换,创作出一件别具特色的石雕作品,带给人们眼前一亮的感受。

(二)色调的生动艳丽

玉石作为石雕创作的主要材质,在颜色与外观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是这也为将玉石自身的颜色运用于石雕作品提供了便利条件,为石雕作品创作者提供了许多可能性。在石雕作品创作过程中,寿山石、田黄石等材质由于自身色彩奇特,所以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在石雕行业中也享有较高的声誉。石雕匠人要结合不同颜色对石雕作品进行构思与创作,例如雕刻竹枝叶要运用青色石材,雕刻岩藤要利用紫色石材,雕刻飞瀑要选用皂色石材。雕刻匠人可以根据天然石材本身的颜色、纹理体现出不同的创作主题,此种设计方式不但便于设计创作,还能让石雕作品更加传神。以《福寿绵绵》石雕作品为例,就是运用材质相对精细的绿松青石进行设计创作,借助玉雕制器技艺与常规青石雕刻技术,使其造型独特、构思精巧,得到社会大众的一致认可。作品《福寿绵绵》将龙龟作为主体,象征着长寿与吉祥,利用独特的雕刻技艺,用作品诠释生命文化的意义、对社会人文的重视,可以体现出作者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艺术构建以及对社会的美好祝愿。

(三)设计题材的多元化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石雕艺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产成许多石雕艺术大家,并结合不同的地域文化、内在需求等衍生出许多风格与流派,在花草、山川、人物、动植物创作等方面形成独特的格调和韵味。

1.花草石雕作品的创作

花草创作在石雕作品中较为多见,石雕匠人习惯在田园景色中找寻创作材料,从而把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当作创作元素,通过对这些创作元素的有效运用,能够创作出以花草树木为主题的石雕作品,以花草树木为主题的石雕作品在建筑工程、艺术品中较为多见。

2.山川石雕作品的创作

山川石雕是常见的一种创作题材,山川创作在整体设计与制作方面展现出随意性的特点,但是此种随意性也十分讲究章法。各个阶段以山川作为创作题材的石雕作品所展现的风貌都具有差异性,有的作品侧重于意境,有的作品更加重视线条,但是无论是哪种风貌,都将天人合一作为主要的设计思路。

3.人物石雕作品的创作

人物创作在石雕作品创作中十分常见,主要为宗教题材的人物创作,已经成为我国石雕创作的一大特色。敦煌的莫高窟、大同的云冈石窟、洛阳的龙门石窟、天水的麦积山石窟等是人物创作取之不尽的艺术宝藏。

4.动植物石雕作品的创作

在传统石雕中,将动植物作为重要题材的石雕作品常常与地域文化、风俗习惯相互融合。例如,以蝙蝠形象作为主要创作题材的石雕作品《五幅临门》,以五谷作为主要创作题材的石雕作品《五谷丰登》等,不但充分展示出高超的石雕技艺,还体现出我国石雕艺术的丰富文化内涵。

二、石雕艺术中的文化传承

石雕艺术有着无可比拟的艺术价值,每个欣赏者都能基于不同的观念感受到不同的韵味。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石雕艺术作品的艺术魅力也要和新观念、新技术、新文化、新手段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石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独有的文化创新、高超的雕刻技艺、石材材质的自然俊秀,也是具有收藏价值的石雕作品的要素。石雕艺术作为创作者表达与感受艺术内涵的媒介,能够在艺术层面反映创作者对精神世界、物质世界的追求与满足,并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石雕艺术中的地域文化传承

古往今来,独有的地域文化为不同类型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艺术、文学、技艺、美术创作等多个层面的灵感。一直以来,我国“西南梯田文化”“北方游牧文化”“东北狩猎文化”的形成,都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模式,且和生产、生活、习俗有关。然而,这些文化对石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农耕文化较为流行的区域,农具、农居、农作物都被当成石雕创作的素材,同时把这种农业生产模式与生活模式保留下来。在北方游牧文化、东北狩猎文化较为流行的区域,牲畜、马匹、弓箭等体现游牧生活与狩猎生活的素材,都被运用于石雕作品创作中。石雕匠人利用这些珍贵的素材,以石雕作品作为媒介,向世人传达出传统地域文化的魅力与精华。

(二)石雕艺术中的民族文化传承

《福在人间》 阿山/作

《迎风当歌笑谈中》 阿山/作

《悟道参禅》 阿山/作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国家,每个民族因生活习惯、生活方式、语言表达的差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这些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也对石雕创作带来一定影响,且通过独具特色的石雕作品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蒙古族的石雕作品创作为例,蒙古族人民历史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马匹成为蒙古族人民、生活生产的重要工具,也给人们留下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的印象,当地人对马十分喜爱,使蒙古族形成独特的马文化。在马文化发源地保存了许多形象迥异、姿态不同的骏马雕像,向世人展现出蒙古族特有的民族文化。石雕的价值非常高,根本原因是石雕真实记录了历史与文化发展的印迹,让石雕作品拥有较高的文化价值,为促进文化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和谐幸福》 阿山/作

三、寿山石雕的艺术特征与文化传承

(一)艺术特征

对一名真正的石雕匠人来讲,其综合素质就是对自然和生命抱有敬畏之心,拥有真诚的心态与深厚的文化基础。寿山石作为一种奇石,也是大自然赐予人们的珍贵宝石。对于石雕匠人而言,需要对每块寿山石抱有敬意,全面考量寿山石,才能设计成一件完美的作品。为此,石雕匠人不但要精准判定寿山石的纹理与硬度,还要全面衡量寿山石的色彩、纹理变化。在雕刻领域中,常常把寿山石称作“一石一世界”,说明每块寿山石都是绝无仅有的。在雕刻时,相石、审石最为重要,正所谓“一相抵九工”,就是指此环节,只有通过此环节才能进一步了解石头的本质。同时,还要成为寿山石的伯乐,具有火眼金睛才能发现寿山石的原本模样。做好相石工作,一件精美的石雕作品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除此之外,在雕刻过程中也要注重相石步骤,通过相石把石材的斑驳、裂缝等问题有效解决,才能创作出完美的作品。在创作期间,也要把精力放在设计和思考之中,有的还要打泥稿,甚至打石稿,经过认真思考,刺激创作灵感,才能使后期的制作更加顺利。

(二)文化传承

寿山石雕刻艺术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引起社会各界对寿山石雕刻作品的关注,可以通过加强保护力度,使其拥有丰富内涵,让寿山石雕刻文化传承成为头等大事。当然,文化传承并不是盲目地效仿,而是要在传承的基础上重新认知,不断探索其文化内涵和价值。为此,需要做好寿山石有关口诀、文物、史料、工艺方法等整理工作,可以从寿山石材记录、田野考察等方面入手。为了促进寿山石雕刻文化传承与发展,须对寿山石文化进行重新梳理,提高雕刻艺术文化理论的研究深度,深入研究不同艺术类型审美情趣与雕刻艺术的内在联系;分析寿山石艺术在文化生活层面的影响,组织多元化的实践活动,提高社会大众对寿山石雕刻文化的认知。

四、结语

综上所述,石雕艺术是一项传统的手工技艺,承载着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为此,石雕艺术在不断发展中不但要遵循传统,展现出历史独特韵味,还要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使自身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唯有深刻理解石雕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艺术特征与文化传承,才能使石雕艺术不断创新,促进石雕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寿山石石雕匠人
方学斌:以匠人之心 著华彩金银
中国寿山石馆简介
流动的壁画 匠人的传承
寿山石雕刻的艺术性研究
廖德良的寿山石缘
着着寸进 洋洋万里 漫谈郑幼林寿山石雕刻
青年匠人
“神级”匠人
曲阳石雕作品选
方兴未艾的曲阳石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