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导入水光技术促进小鼠皮肤透明质酸透皮吸收的实验研究

2022-10-02赵纪敏周亚光张美楠冯歆越赵梓纲

中国美容医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透明质经皮脉冲

皮肤是人体最大和最重要的器官,也是人体的第一道屏障,但皮肤并不是绝对严密的组织,某些物质可以选择性的通过表皮而被真皮吸收。作为三大给药方式(经皮、注射、口服)之一,经皮给药系统是药物通过皮肤吸收的一种给药方法。药物应用于皮肤后,穿过皮肤的表皮和真皮层,然后由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但是,经皮给药的难题是大分子药物难以经皮传递、治疗时间太长和不良反应

。电导入水光技术是一种新的经皮给药技术,是采用瞬时高电压脉冲电场在细胞膜等脂质双分子层中形成可逆的亲水性孔道而增加细胞及组织膜的渗透性的过程。临床广泛适用于皮肤和毛发护理、再生、修复、整形等多类皮肤系统问题。电导入水光技术具备输出波形为规则方波,导入效果较强,且离子、分子都能导入,皮肤吸收更好等特点。既往研究只是提供电导入水光技术与德玛莎水光技术的透明质酸透皮吸收作用前后对比,无法提供药物如何进入皮下的临床活检或组织学报告

。本研究通过对试验室动物的皮肤进行组织学研究,对比了电导入水光技术与德玛莎水光技术的透明质酸透皮吸收作用。

眼下衢州城满是杀气,城墙、街头堆满了沙袋掩体。半个月前,衢州就成了一座空城,但说空城也不对,城里人倒是不少,尽是些来来去去的官兵,来来去去的车炮。整天都是军号声,起床号、吃饭号、睡觉号,就是没有公鸡司鸣,走狗吠叫,行贩叫卖。

1 资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本组共36只小鼠,分为两组,每组18只。

(3)选定敏捷主管。既可以由团队负责人兼任,也可以由专业人士担任。负责培训敏捷方式,确保敏捷方式得到正确运用,帮助团队消除一切障碍。

1.2 实验方法:对照组使用德玛莎水光机渗透荧光标记透明质酸0.1 ml,深度1.5 mm;研究组使用台式电导入(雅光医疗版Med Smartdep台式电导入仪)渗透荧光标记透明质酸0.5 ml,持续5 min。每次每组6只,两组共12只,依次于第1天,第3天和第9天处死,观察小鼠皮肤导入透明质酸后状态,于皮肤切片冠状面评估透明质酸导入深度,皮肤切片矢状面评估透明质酸颗粒面积。

如图1~4所示,两组小鼠皮肤表面均匀覆盖荧光层;从真皮最外层到最内层均可以观察到多处荧光胶原分子(分子量800 Dal的透明质酸)。如表1所示,第1天研究组深度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两组间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第3天研究组深度和面积均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0.05)。第9天两组间深度和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0.05)。

人体皮肤表面有大量的毛孔、皮肤腺和汗腺导管的开口。药物离子进入体内的主要通道是皮肤汗腺导管的排泄孔。一部分药物离子经汗腺管口进入皮肤后,较长时间存留于皮肤表层,形成所谓“皮肤离子堆”,然后逐渐进入血流。不同种类的药物离子在皮肤内存留的时间不同,短至数小时,长达数十天

。导入体内的药物量与药液浓度、电流强度、通电时间、导入离子等多种因素有关。一些常用的溶液浓度在5%以下时,导入量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而当浓度大于5%时,药物导入量几乎不再增加

。导入体内的药物量在一定范围内与电流强度和通电时间成正比。但是当电流强度增至一定值,通电时间超过30 min以上时,导入量不再随之增加。早期的离子导入设备为连续输出,直流电压较为微弱,需要长时间敷在治疗区域,没有温度传感器,经常出现灼伤现象,需要严格随时沟通热感和把控时间。此后改进为峰值40 V直流脉冲电压,中频

2 结果

3 讨论

人全身都覆盖着皮肤。随着年龄的增长,不良的生活方式致使角质层水分逐渐流失,皮肤暗淡、细纹、松弛、粗糙和毛发无华、苍白、脱落、稀疏等问题接踵而来。有针水光可针对性解决皮肤深层补水问题,但因为有创有恢复期无法多频次治疗,临床对于无创的经皮给药有很大需求。经皮给药途径和药物导入通道主要是毛发、汗腺、皮脂腺等皮肤附属器及角质层细胞间隙,对亲水性药物更有效。在药物的经皮渗透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来自皮肤的角质层。角质细胞间隙是类脂分子形成的多层脂质双分子层。通常情况下,由于角质细胞阻力大,药物分子主要由角质细胞间隙扩散通过角质层。经皮给药的主要物理方法包括如下3种:高压喷射主要是采用高压喷射技术,以450 m/s的速度进行喷射,对皮肤逐层释放药物;超声波导入主要是通过低频脉冲超声波的空化效应,引起细胞内气体分子、气泡的振动,以及气泡随后发生破坏形成空隙或空囊;离子导入是通过低电压直流电在皮肤表面形成电位差,通过电极同性相斥的原理将离子或带电化学药物通过角质层到达皮肤深层。但是,这些技术在尝试经皮传递大分子药物以及临床应用中都有弊端,主要是许多药物的经皮传递能力较低,以至于限制了最后的功效

。电导入水光技术是一种新的经皮给药技术,通过在皮肤上施加高压脉冲,使角质层结构瞬间紊乱,产生可逆的亲水性“电孔道”,以增加大分子药物的经皮渗透率;同时将电场施加到细胞上以增加细胞膜的渗透性,允许将化学药物引入细胞中。电导入水光技术临床适用范围:①皮肤再生、修复、整形和年轻化治疗(补水、嫩肤、美白、修复、抗衰、抗皱),头皮护理,光化性角化病,痤疮及多汗症(肉毒毒素给药)治疗等;②减少脂肪堆积,预激光治疗(利多卡因-表面麻醉),激素替代治疗(类固醇),减少上臂内侧松弛,妊娠纹及橘皮组织修复等;③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运动不适,缓解疼痛,消散炎症,治疗颈椎病、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等风湿病和风湿后病变。

急性乳腺炎主要是指乳房部最为多见的急性化脓感染性疾病。因产后妇女的抵抗力严重下降,在出现乳汁淤积、乳头破损、乳管浸入乳房等情况后均会导致乳腺出现继发感染,并因此导致该病发生,多出现在哺乳期早期阶段[1]。中医认为哺乳期早期乳腺炎应归属于“郁滞期乳痈”的范畴,多以推拿疗法、外治法、针刺疗法等为主要治疗手段,而推拿疗法是哺乳期早期乳腺炎最常见的一种特色治疗方法。现结合我院接诊的哺乳期早期乳腺炎患者,对揉散法联合理疗治疗的方法及效果,做如下总结。

2.5 kHz均衡脉冲电流,单向波形电流范围0.5~5 mA,单个子脉冲工作5 ms,散热间隔时间15 ms,散热时间较长,不会产生热积累,杜绝灼伤现象。需要离子性、带电荷的化学药物,根据直流电场内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的原理,使药物离子通过完整的皮肤或黏膜导入人体。电导入水光技术虽然在形状上和电穿孔的脉冲波相似,但是在脉冲数值、脉冲时间、电学特征等方面是完全不同的。这种脉冲波可以增加皮肤的通透性,可以传递传统离子电泳方式下无法传递的药物,即使是患者皮肤上的平均电流值为零。德玛莎水光机则是利用负压技术将皮肤提起,然后多针头将药物等注射到皮下,离子、分子都能导入,导入效果和皮肤吸收较好,但治疗舒适性稍欠,需要表面麻醉,并有一定的恢复期

。本研究分析地电导入水光技术进一步改进,输出波形为均衡交流电压波形,单向电流。单个子脉冲工作5 ms,散热间隔时间15 ms。它允许大分子物质-大于20 000 Dal的,如透明质酸、胶原蛋白、弹性蛋白、维生素、氨基酸、肝素、抗炎药等,成功地传递进入到真皮层,无需使用携带凝胶或预充化合物(化学促渗剂),可以满足患者个性化用药的需求

电导入水光技术可以提供多元化的治疗方案,传递药物不同有多种治疗效果,其技术优势如下:①既不会改变离子药物溶液的pH值,也无离子药物溶液本身的电解作用,正(+)离子、负(-)离子、微分子以及大分子物质都可精准控制和持续均匀地传递至皮肤;②和传统的离子电泳相比,输递相同数量的离子药物溶液,其更快速,且不需要任何皮肤pH平衡贴片,不会对皮肤造成任何刺激;③一个区域传递药物,不像单针注射在一个点上传递药物,可在更短地时间内将药物传递到整个区域使药效发挥最大;④非侵入、无创、无痛、舒适、无恢复期、安全有效、可以无限频次叠加和替代注射治疗,尤其适用于对表面麻醉过敏和拒绝有创治疗的人群。既往研究证实了电导入水光技术在透明质酸和胶原蛋白等大分子在经皮传递上具有很高的功效性,有效安全地改善了患者的面部皱纹

。此外,电导入水光技术也可以提高其他生物制剂和药物的有效性,如麻醉药、消炎药、抗感染药和光敏剂,并有研究为使用电导入水光技术优化疼痛管理、面部嫩肤除皱、治疗腋下多汗和减脂等方面的治疗效果提供了分析数据。

综上可见,电导入水光技术具有与德玛莎水光技术相似的、甚至更优的、促进透明质酸透皮吸收效果,有望获得可靠和满意的临床疗效。

[1]Parhi R,Swain S.Transdermal evaporation drug delivery system:concept to commercial products[J].Adv Pharm Bull,2018,8(4):535-550.

[2]Kováčik A,Kopečná M,Vávrová K.Permeation enhancers in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benefits and limitations[J].Expert Opin Drug Deliv,2020,17(2):145-155.

[3]Münch S,Wohlrab J,Neubert R H H.Dermal and transdermal delivery of pharmaceutically relevant macromolecules[J].Eur J Pharm Biopharm,2017,119:235-242.

[4]Saepang K,Li S K,Chantasart D.Effect of pulsed direct current on iontophoretic delivery of pramipexole across human epidermal membrane in vitro[J].Pharm Res,2021,38(7):1187-1198.

[5]Akhtar N,Singh V,Yusuf M,et al.Non-invasive drug deliver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tatus of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devices, techniques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J].Biomed Tech,2020,65(3):243-272.

[6]陶卫,李娟,孙林潮.水光注射氨甲环酸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22,31(2):73-76.

[7]Yang G,Chen G,Gu Z.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for hair regrowth[J].Mol Pharm,2021,18(2):483-490.

[8]Iqbal B,Ali J,Baboota S.Recent advances and development in epidermal and dermal drug deposition enhancement technology[J].Int J Dermatol,2018,57(6):646-660.

猜你喜欢

透明质经皮脉冲
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道穿刺置管引流在急性胆道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超快脉冲激光器提高数据传输速度
面部轮廓塑造的秘密武器
大射电
透明质酸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基于脉冲反射法电缆故障定位脉冲源的设计
黑素细胞悬液中加入透明质酸的最佳浓度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