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特色小镇现状的发展策略与远景规划研究
——以巢湖市坝镇为例

2022-10-01

工程与建设 2022年4期
关键词:小镇特色农业

向 侠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22)

0 引 言

特色小镇是经济转型过程中对于深化供给侧改革需求的产物,是产业升级和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需求,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特色小镇的发展应因地制宜,根据本地产业的发展程度有序合理地推动。如何尊重个体差异发展又保证整体共同富裕,成为新时期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议题[2]。

坝镇位于合肥市巢湖市南端,与无为县、庐江县、白湖农场相毗邻,距巢湖市区45 km,距合肥城区100 km。本文根据坝镇现有的地区资源、产业、空间形态持征,挖掘地域特色产业、特色风貌,进而通过规划设计实现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立足于基本的城镇规划设计理论及特色小镇的建设持点,从实际情况出发,以坝镇为例,讨论适用于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的方法。

1 坝镇特色小镇发展优劣势分析

1.1 优势分析

(1) 生态农业,绿色兴镇。坝镇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努力打造生态农业大镇、商贸流通强镇。建农业支柱产业,创生态农业品牌,荣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生态农业大镇称号。

(2) 经济繁荣,商贸活镇。坝镇一直是巢湖南岸的商贸中心,是巢湖南部商贾出市、百姓赶集的汇聚地。坝镇依托其商贸辐射力,吸引周边关河、六店、白湖、沐集、尚礼等地居民前来采购、消费。这里不仅拥有功能齐全的农副产品交易平台,而且建立了茶叶、粉丝等特色农副产品交易市场。

(3) 绿水青山,生态宜居。坝镇山水环绕,环境优美,是闻名遐迩的生态乡镇,先后赢得了“全国生态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荣誉称号,被誉为南巢生态明珠,环湖山水画廊。青山绿水交相辉映,湖泊、水库星罗棋布,是绿色低碳的宜居胜地。坝镇党委、政府持续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生活垃圾全覆盖治理机制,镇容镇貌整洁有序。美丽乡村跃然眼前,2008年以来,坝镇先后对牌楼等近20个自然村进行了美丽乡村建设,建成了一批有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的新农村。

(4) 经典民俗,传承文化。民风淳朴,文明之风盛行。坝镇党委、政府每年都会举办一系列文体活动,倡导群众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每年中秋或春节,这里的百姓自发组织起来玩乐虾子灯,祈求风调雨顺,表达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这一传统民俗活动至今已有千年历史。2016年9月,中央四套“传奇中国节·中秋”节目中展播了坝镇虾子灯表演的精彩技艺。历史上有巢氏在此构木为巢;古贤巢父,拒谢唐尧禅位后,在这里归隐山林;“天下第一孝子”毛义,弃官行孝,美名远扬。依托巢山将巢父生态园打造升级为AAA级景区,使其成为研究有巢文化的重要载体。

(5) 路网完善,交通便捷。滨湖大道槐坝路连接线于2017年底建成通车,正在规划建设的省道S351穿坝镇而过;县道槐青路、六沐路越境而过;乡道坝关路及各类村村通公路纵横交错,形成了“一小时快速交通圈”。未来的坝镇将建成距离沪蓉高速出入口4 km和落户民用飞机场的交通重镇。

1.2 劣势分析

(1) 区位优势不明显。坝镇位于巢湖市、庐江县与无为县三县交界处,离合肥约1.5 h的车程。从把坝镇打造成合肥的后花园的角度出发,这个距离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2) 自然风光无特色。中国地大物博,具有非常多的自然风光资源,而坝镇是一森林地带,虽然青山绿水交相辉映,但是没有明显优于其他旅游景点的自然风光,没有独特的风景。

(3) 文化底蕴不突出。相比于其他地域性历史文化的研究,目前对“巢氏”文化的研究与挖掘还并不充分。当地历史文化名人如“天下第一孝子”毛义等知名度不高,所以以文化为依托还需完成很多工作。

(4) 传统产业缺乏知名度。坝镇的传统产业是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农业生产,缺乏特点。茶叶作为当地特色农产品,和黄山、六安等地的名茶相比又逊色很多。

临床带教老师在其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的基础上,还应该选择责任心强、理论知识扎实、认真负责、热爱护理岗位的带教,并且定期进行理论及操作技能的提升,必要时还应定期外出学习以更新知识。按期召开教学方法会议,每年度进行能力测评,优胜劣汰,有利于整体带教老师资质的提高。

(5) 基础设施待加强。目前坝镇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如水系沟通不畅,水系自净能力差,供水以及污水和垃圾处理还不完善,综合服务功能较弱,城镇承载能力低,对周边经济发展辐射带动作用还不够。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小镇开发进程。

2 坝镇特色小镇发展策略

2.1 以建设农业特色小镇为核心理念

农业特色小镇以特色农业产业为依托,结合绿色生态、美丽宜居、民俗文化等特征,打造具有明确的特色农业产业定位、农业文化内涵、农业旅游功能的新型现代农业发展空间平台[3]。通过培育现代农业的产业形态,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抓手,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在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集中建设农业型特色小镇,是顺应发展趋势的。

2.2 明确主导产业,发挥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

主导产业是当地农民就业的主要渠道和致富的主要来源,坝镇的主导产业一是水稻种植,二是茶叶种植。在此基础上配套高效的农产品加工流通,提高农产品品质与形象,形成良好的产业链条。

2.3 确定农业为主导产业以后,建设农业型特色小镇的路径

围绕“农”字做文章,把坝镇发展为农产品优势区,从不同的路径形成以农业为主导的产业,打造全产业链模式。通过精心打造特色生产基地、高标准建设加工园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等平台建设来搭建小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载体[4],延伸农业产业链。农业型特色小镇的特色产业,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依靠科技进步,生产开发出安全优质、绿色生态的各类食品及加工品,通过科技创新,着力打造专业原料,加工转化现代物流[5],便捷营销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图1)。

图1 产业链规划

发展文化创意农业。开发地域独特、富有文化品位的创意饮食,建立“有巢氏”文化基地,传承历史文化脉络。在既有产业不仅融入文化元素,还兼具旅游动力,改造城中村,提高居住品质。深度挖掘坝镇的旅游功能、文化功能、休闲功能、教育功能和体验功能。发展休闲农业中融入养老,乡村旅游中融入文化,形成一个具有生态美、田园乐、设施全、人文丰富的观光休闲,旅游度假养老胜地。

建设农贸集散市场,恢复农贸交易中心功能。坝镇地处三县交界处,历来有商贸的传统。恢复坝镇农贸交易中心,建立农贸市场(图2)。该市场具有综合功能,包含集散、连接、公益、配套服务等功能。进一步完善农村消费品销售网络,拉动内需,以期更好促进小镇经济发展。

图2 农贸市场

积极利用合作社,完善基础设施。利用合作社、农科机构等完善生产资料供应系统与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水电、卫生等生活必需条件设备,以及超市、邮局、医疗队、加油站、体育设施等。

3 坝镇特色小镇远景规划

3.1 发展定位

结合坝镇的发展历史和资源特色,充分开发现有特色农业产业资源,延伸产业链,吸引人才与资金,努力挖掘“巢氏”文化,构建互联网休闲旅游美丽乡村综合体。打造集特色产业、文化旅游、民俗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美丽乡村综合体[6],走出有坝镇特色的农业小镇建设的新模式。将各个功能区有机结合,以现代农业种植区与现代农业观光区为主,并建立物流园、农贸商业中心、茶叶种植区,再结合农业科技馆、农业教学楼,形成功能多样化、形式一体化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同时,建设企业孵化园、创新产业园、金融商业区域等,形成特色产业、文化、商业、文创多项功能有机结合的农业特色小镇(图3)。

图3 规划设计图

3.2 发展目标

巢湖市目前是合肥市代管的县级市,作为合肥—巢湖—芜湖发展轴上的重要一环,巢湖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合肥辐射周边的范围。坝镇作为巢湖的一个农业重镇,坝镇农业特色小镇的建设有利于助推巢湖经济的发展,并助推合肥发展战略布局。

因此坝镇农业特色小镇应发挥现已形成的“以城带乡”“城乡融合”的发展模式的引领作用,依据自身的区位、环境优势以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引导农业观光体验旅游养老为主导产业,突出特色化发展、高端化发展、高质化发展。

(1) 特色化发展。坚持坝镇的发展特色,防止片面追求经济总量,凸显产业特色,产业不求“大而全”,树立“特而强”的发展思维,把握住特色农业、旅游等产业发展优势。

(2) 高端化发展。特色小镇建设是产业布局集中化、模块化和专业化的集中体现,并有机结合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两个基本任务,即“产业整合”和“产业升级”。因此,坝镇特色农业小镇建设过程中,加速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提升农业园区经济效益、示范引领作用,集成产业高端要素,推动产业高端化、现代化发展。实现特色产业高端化发展,做强坝镇主导产业。

(3) 高质化发展。牢固树立规划先行的理念,立足巢湖市和合肥—巢湖—芜湖发展轴,坚持城乡全域统筹,将农村整体纳入城乡发展规划,协同谋划和总体布局城乡发展。

最后,在突出特色化发展、高端化发展、高质化发展基础上,通过充分挖掘坝镇特色产业,打造互联网+现代农业产业模式,延伸产业链,吸引人才、教育、技术、资金,构建一个创新型现代化农业旅游小镇,最终形成产业“特而强”、功能“有机结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农业特色小镇。

3.3 战略选择

(1) 抢抓政策红利。特色小镇培育工作开展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已经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如三部委支持符合条件的特色小镇建设项目申请专项建设基金,中央财政对工作开展较好的特色小镇给予适当奖励。自2016年下半年起,随着特色小镇建设由浙江省区域战略上升到国家政策高度,全国各地掀起了特色小镇建设的热潮,省、市级层面也有很多关于用地、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2) 突出规划优先。特色小镇是面积在3 km2左右的一种新型产业社区,强调体量适宜性、产业创新性和环境人本性。在此基础上,搭建各类服务小镇创业人才和骨干企业家的交流平台,吸引高端要素向小镇集聚。特色小镇的建设应该以特色农业产业为主导,深入结合当地深厚的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科学规划、统筹部署,形成融农业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养老产业为一体的协调发展格局。坝镇核心规划区主要位于老城区和新城开发区。对老城区的改造,一是节约资源,保留镇中心的现有活力,二是避免因拆迁而浪费大量的财政资金。把一些老城区房屋改建成民宿、农家乐等,可以促进居民消费,引导外地游客前来体验生活民居,带动旅游业的发展,美化老城区整体面貌。对老城区商业外立面进行统一改造,即保留原有镇中心商业的古朴,又不乏跟上时代的潮流。

(3) 抓紧申报立项。当前的政策红利是坝镇发展的新机遇,一定要尽快申报,争取进入市、省乃至国家级农业特色小镇试点范围,获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技术支持。作为合肥—巢湖—芜湖发展轴上的重要一环,巢湖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合肥辐射周边的范围,坝镇作为巢湖的一个农业重镇,坝镇农业特色小镇的建设有利于助推巢湖经济的发展。坝镇农业特色小镇依据自身的交通、环境优势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以农业观光体验、旅游养老为主导产业,打造“互联网+” 现代农业产业模式,延伸产业链,吸引人才、教育、技术、资金,构建一个创新型现代化农业旅游小镇。巢湖市作为有巢文化的承载地,目前还没有一个标识性的区域来承载,建议坝镇向巢湖市有关部门积极争取,申报巢湖(坝镇)有巢农业小镇,争取进入省级乃至国家级农业特色小镇。

4 结束语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新空间”的“特色小镇”已成为新型城镇化4.0发展的重要推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坝镇打造农业特色小镇,是全国乡村振兴与特色小镇建设工作背景下的一种有益探索与创新机制。在围绕“农”做文章、把坝镇发展为农产品优势区基础上,坚持以特色发展为引领,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产、镇、人、文”系统构建思路为主线,打造“互联网+”现代农业产业模式,延伸产业链,加快构建适应坝镇地区实际情况的现代创意农业发展体系。这样既走出了有坝镇特色的农业小镇建设的新路径,又提高了坝镇农业特色小镇的创新力与竞争力,最终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猜你喜欢

小镇特色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特色种植促增收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