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南县汛期暴雨时空分布规律分析
2022-10-01徐延欣
徐延欣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气象局,甘肃 张掖 734400)
1 概述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肃南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沿山区一线,地域狭长复杂(图1)。同甘、青两省的15个县(市)接壤,拔海在1 327~5 565 m,面积2.38万km2,辖6乡2镇,全县裕固族为主体民族。属高寒半干旱气候,具有冬冷夏凉,夏雨多冬雪少,无霜期短,光、风能资源丰富等特点。年平均气温自西北向东南呈递减趋势,其变化范围在-3.0~8.0 ℃之间。年平均降水量西北少东南多,其变化范围在100~500 mm。年平均气温4.5 ℃,年平均降水量272.1 mm,年平均日照时数2 827.9 h。年平均风速为2.1 m/s,盛行东北风。极端最高气温33.4 ℃,极端最低气温-28.3 ℃。最热月在7月,月平均气温17.2 ℃;最冷月在1月,月平均气温-9.6 ℃。年平均相对湿度48%,年平均降水日数(≥0.1 mm降水)为91天,一日最大降水量极值31.4 mm(2015年7月4日)。地面极端最高温度69.2 ℃,地面极端最低温度-35.8 ℃,平均气压770.5 hPa。
图1 肃南县地形分布图
肃南县地域狭长,气候差异大,南部山区气候阴冷潮湿,北部川区干燥。受地形影响,汛期内降雨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分析肃南县不同地形区域降雨(暴雨)分布规律具有较好必要性,为当地县委政府决策实施提供客观依据。
2 资料与方法
使用肃南县15套自动气象站近10年降水逐日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统计分析肃南县近10年汛期暴雨时空分布规律特征[1-5]。
3 降雨量空间分布
众所周知,每年汛期一般为5月份开始至9月份结束,其中7月至8月为主汛期,期间降雨量是占全年降雨总量主体,期间也是暴雨、短时强降雨的易发时间段。肃南县因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一带,除明花乡为平原地形,其余大部地区均为山地,出现暴雨、短时强降雨时,极易出现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图2是2016—2020年汛期内肃南县各乡镇降雨量空间分布,总体呈现中东部多、西部少的空间分布型,其中马蹄乡汛期降雨量最多(436.1 mm),明花乡最少(94.9 mm);图3是2016年汛期降雨量空间分布,呈现中部多、两头少的空间分布型,其中马蹄乡汛期降雨量最多(485.3 mm),皇城镇最少(71.5mm),明花乡次少(88.9 mm);图4是2017年汛期降雨量空间分布,呈现中东部多、西部少的空间分布型,其中马蹄乡最多(493.7 mm),祁丰乡最少(61.5 mm);图5是2018年汛期降雨量空间分布,呈现中东部多、西部少的空间分布型,其中马蹄乡最多(376.1 mm),明花乡最少(85.3 mm);图6是2019年汛期降雨量空间分布,呈现中东部多、西部少的空间分布型,其中马蹄乡最多(496.5 mm),明花乡最少(90.2 mm);图7是2020年汛期降雨量空间分布,呈现中东部多、西部少的空间分布型,其中马蹄乡最多(336.8 mm),明花乡最少(89.0 mm)。
图2 2016—2020年汛期内5年平均降雨量分布
图3 2016年汛期降雨量分布
图4 2017年汛期降雨量分布
图5 2018年汛期降雨量分布
图6 2019年汛期降雨量分布
图7 2020年汛期降雨量分布
总体来看,肃南县汛期内降雨量值在不同年份不尽相同,其中以2019年降雨总量最大,且降雨大值区均在康乐乡东部至皇城镇西部一带,其中最大降雨量出现在马蹄乡境内(496.5 mm);在空间上,肃南县汛期内降雨量级总体跨度均比较大(70~500 mm),但总体均呈现中东部多、西部少的空间分布型,空间分布型较为一致,这也与肃南县东南部山区湿润、西北部川区干燥的局地气候相吻合。按各不同年份及历年平均量值显示,肃南县汛期内降雨量最大值区域均稳定在康乐镇东部、马蹄乡和皇城镇中西部一带,降雨量最小值区域均稳定在祁丰乡北部和明花乡一带。
4 暴雨时间分布
汛期内(5—9月份)肃南县降雨总量占全年降雨总量主体,较大的降雨量级,期中也不乏暴雨的出现。按照气象部门规定,肃南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地区,其暴雨标准按照河西标准执行(24小时降雨量≥30 mm)。
统计近10年(2011—2020年)在肃南县出现的暴雨频次。结果表明:在2011—2020年,在肃南县行政区域,汛期内共出现51场次暴雨天气。按暴雨出现的月份划分,以7月份出现17场次为最多,6、8、9月份为次之,5月份出现2场次为最少(图8)。
图8 汛期内逐月暴雨出现频次
5 暴雨空间分布
在近10年肃南县汛期内出现51场次暴雨天气,按照不同地理区域(乡镇)划分,结果表明:在2011—2020年,以马蹄乡境内出现20场次暴雨数为最多,祁丰乡(偏东地区)、大河乡、康乐镇出现暴雨次数排名次之,明花乡境内未出现暴雨(图9)。
图9 汛期内各乡镇暴雨出现频次
在空间分布上,暴雨出现频次总体呈现分段式分布,暴雨易发地区在祁丰乡东部至大河乡、康乐乡中东部(康白集镇)至皇城镇西部一带(图10),这也与图9中各乡镇近10年出现暴雨天气统计次数相互呼应。
图10 汛期内暴雨易发区空间分布
相较于肃南县汛期内总降雨量的中东部多、西部少的空间分布型,汛期内出现暴雨频次的空间分布便不尽相同,总体呈现分段式分布型。与暴雨易发地区重合的地区,便是康乐乡中东部—马蹄乡—皇城镇西部一带,以上地区为全年汛期内降雨量累计最大的地区,随之,出现暴雨的概率也是很大(河西地区暴雨标准:24 h降雨量≥30 mm)。
而由图10明显#以看到,肃南县暴雨易发区还有另外一处,便是祁丰乡东部—大河乡一带,这一块区域出现暴雨频次也相对较多,而与另一处(马蹄乡一带)出现暴雨天气的成因略有不同的是,祁丰乡至大河乡所处地区,受当地地形影响较大,当出现降雨天气时,往往伴随由高原系统产生的西南暖湿气流,翻越祁连山南麓,顺野牛沟方向,侵入肃南县境内。翻山入境的西南暖湿气流,与西北干冷气流交汇,产生局地大气层结不稳定,这种情况下极易产生强对流天气引发的暴雨或短时强降雨天气。
6 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
肃南县地域狭长,地形尤为复杂,偏北川区(明花乡一带)以平原荒漠区为主,偏南山区以祁连山北麓腹地,山川沟壑尤为明显,地形错综复杂。祁连山高山积雪融化,形成河西走廊中部黑河流域,其中,不乏黑河支流及支干区域。在肃南县境内,河流广泛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县域中东部山区,河流流量较大的为隆畅河、梨园河、大都麻河,其中以隆畅河、梨园河流量最大(图11)。
图11 肃南县河网分布
汛期内,肃南县降雨量时间段明显集中,且累计降雨量较大。在康乐乡中东部—马蹄乡—皇城镇西部一带,往往是一年中累计雨量最大值区域(这在前文“降雨量空间分布”段节详细描述),对应的在以上区域同时也是河流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汛期内出现局地暴雨或短时强降水天气,往往会造成河流径流量猛增,伴随河流水位明显增高,降水叠加效应引发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明显加大。
为此,充分了解暴雨及短时强降水多发、易发区和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以及高影响天气(暴雨)时空分布规律,对防汛工作开展部署具有很大意义。
针对肃南县汛期暴雨(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规律,结合肃南县实际地貌及河流分布,为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制作肃南县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预报,绘制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由图12#以看到,肃南县明花乡属平原荒漠区,发生山洪#能性较低,因此山洪地质灾害风险为Ⅳ级,山洪地质灾害有一定风险;祁丰乡中北部、大河乡北部,皇城镇中东部河流分布较少,且祁丰乡中北部土质较为松软,发生山洪、泥石流#能性较大,山洪地质灾害风险为Ⅲ级,风险较高;祁丰乡中南部、大河乡南部、康乐镇、马蹄乡、白银乡、皇城镇西部山洪地质灾害风险为Ⅱ级,风险高;祁丰乡南部山区、大河乡南部、康乐镇南部生山洪、泥石流#能性最大,山洪地质灾害风险为Ⅰ级,为最高等级。需加强防范降水叠加效应引发的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
图12 肃南县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预报图
7 小结
肃南县地域狭长,气候差异大。受地形影响,汛期内降雨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分析肃南县不同地形区域降雨(暴雨)分布规律具有较好必要性,为当地县委政府决策实施提供客观依据。每年汛期内(5~9月份),其降雨总量为一年中最多,且占比最大,同时也是暴雨天气集中出现和易发时段。肃南县地域狭长、地形复杂,具有较强的局地气候特色,汛期内暴雨空间分布也是具有鲜明差异。
汛期内,肃南县降雨总量总体跨度均比较大(70~500 mm),在空间上总体呈现中东部多、西部少的分布型,这也与东南部山区湿润、西北部川区干燥的局地气候相吻合。
汛期内,按照甘肃省河西地区暴雨标准(24 h降雨量≥30 mm)统计,近10年间肃南县出现的暴雨频次,以7月份出现最多,6、8、9月份为次之,5月份为最少;空间分布上,以马蹄乡境内出现20场次暴雨数为最多,祁丰乡(偏东地区)、大河乡、康乐镇出现暴雨次数排名次之,明花乡境内暴雨0场次为最少,且暴雨易发地区在祁丰乡东部至大河乡、康乐乡中东部(康白集镇)至皇城镇西部一带。
汛期内出现局地暴雨天气,往往会造成河流径流量猛增,伴随河流水位明显增高,降水叠加效应引发的中小河流洪水、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明显加大。为此,制作肃南县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预报,绘制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需加强防范降水叠加效应引发的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
肃南县地形复杂,处于主汛期内,局地强对流天气多发,局地暴雨和短时强降雨频发,但出现地域分散,发生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的#能性较高,防汛形势较为严峻。本文分析肃南县不同地形区域降雨(暴雨)分布规律,有助于肃南县有关部门重点防范以上易发区局地暴雨、短时强降雨诱发的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对滑坡、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及早采取防范措施,提高防御山洪地质灾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