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韩汉位移动词语义对比分析*
——以“”与“出”为例
2022-09-30姜金艳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9期
姜金艳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浙江绍兴 312000)
一、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语义分析
隐喻是一种认知方式,是把熟悉的、已知的、具体范畴概念向抽象概念映射而获得的抽象概念的认知过程,隐喻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基础。隐喻性语言表达背后涵设更为基础的概念层面的隐喻性思维系统,即概念隐喻。隐喻涉及不同认知域之间的映射,映射一般由源域向目标域(靶域)进行。多义动词语义扩展的过程与之相符。
表1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动词语义分析模式
我们知道,隐喻一般从源域向靶域映射,语义的衍生过程就是人们对该词语的认知从源域映射到靶域的过程。但原型语义不等于源域,原型语义代表的是语义家族的相似性。而源域是语义最初的认知域。通常源域是与人或与人的经验有关。因此“”与“出”的源域也与人有关。“”与“出”的源域均为人体,具有从[+母胎内→母体外]的语义表征。“”与“出”的语义从源域映射到各个靶域,实现了语义的扩展。
1.a路径衍生语义对比
表2 “”a路径语义衍生
表2 “”a路径语义衍生
2.b路径衍生语义对比
表3 “出”a路径语义衍生
表4 “”b路径语义衍生
表4 “”b路径语义衍生
表5 “出”b路径语义衍生
3.c路径衍生语义对比
表6 “”c路径语义衍生
表6 “”c路径语义衍生
表7 “出”c路径语义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