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2022-09-30谭英姿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24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生活化

谭英姿

(常熟昆承中学 江苏常熟 215500)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对于人才需要的条件也发生了重大改变。目前很多公司招聘的时候,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个人对专业知识的深度,也开始注重个人在实践中随机应变的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生学习生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并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准,让学生可以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紧随社会前进的脚步,不断探索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就传统意义上的道德与法律课程而言,理论知识往往较为深奥且枯燥乏味,学生容易丧失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导致丢失了学习这一课程的初衷。当前,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联系课堂教学,让学生切实地了解这一课程的重要性,建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进而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用。

一、生活化教学概述

“生活化教学”是将丰富的社会生活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途径,促使学生以主体的身份主动投入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并根据教学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更多生活技能,获取更多生活经验,最终升华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获得进步。

新时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主要以初中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条件,以促进初中生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作为本门学科的任课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动态,了解学生的成长需求,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以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为基础,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因材施教,传道授业。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合理运用教材内容,整合知识点,突出重难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使教学与生活联系更加紧密。

二、利用生活化素材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分析

(一)有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许多教师只是一味地运用灌输式开展教学,并没有通过合理的手段推动课本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融合。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学生会产生误区,认为道德与法治课并不能对他们的个人发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导致许多学生忽视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借助生活化素材开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全新的形式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有效地推动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帮助学生感受课程的实用性。实际的感受体验能帮助学生产生探索课程知识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推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思想认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对学生道德修养和思想认识的教学。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案例的分析来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提高道德修养和思想认识。在我看来,道德与法治的课堂还需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鼓励学生应用到生活实际中,进而帮助学生改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有助于学生养成健全的性格、健康的心理,促进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进步。除此之外,良好的道德和思想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家庭中更好地与父母相处。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一方面需要重视生活化素材的运用,另一方面也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事实上,部分教学法并不适用于所有教学。以情境教学法为例,虽然这一教学方法在某些学科的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一教学方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并不适合长期使用。

为此,教师在利用生活化素材开展教学活动时,可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打造专属的学习氛围,从而燃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使他们主动投身课程知识的学习。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在我国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内容僵化的问题。在一些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中,教学内容和实际之间相互脱离,难以体现知识点的生活化特征,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仅仅根据教材照本宣科,与生活实际缺少紧密的关联,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导致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理解不足,难以学会知识的有效运用,在生活的实际场景中也无法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的有效衔接。另外,教育的重心放在了应试考试,忽视了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熏陶和强化。实际上初中教育不仅要讲授知识点,还要加强对初中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教育,通过教育形式的多样化转变,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初中生良好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学生能够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品格,才是教育的关注点。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上,按照考试的标准和考试的内容方向进行知识讲解,导致学生难以受到思想道德和法律意识的深层次熏陶,缺少对自身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培养的意识,难以形成学科知识的整体性把握,从而拉大了生活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之间的距离。学生的知识内化过程受到了严重的阻碍,精神层面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教学活动综合成效有待强化。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营造生活教学氛围,提高学生个人修养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将丰富的生活元素融入课堂,让课堂充满魅力。从现实生活角度出发,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切实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促使学生在提高兴趣的同时,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应掌握生活教育方法的实际要求,并立足现实情况,制订符合学生的教学计划,营造生活化教学氛围,以此促进生活元素在课堂中的渗透,使生活化教学的开展畅通无阻,继而使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知识理解透彻,加深记忆。

例如,在教学《活出生命的精彩》时,为了学生扎实基础,教师需要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出发,列举实例,做好课堂预热,让学生为后续的知识学习“热身”。疫情期间,无数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舍小家、保大家,用自己平凡的身躯创造生命的伟大,教师可以将这类话题引入课堂,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以及所掌握的知识内容,简单、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认知。这一过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教学的成效。经过教师的悉心教导和正确指引,每一个学生都会对生活化教学产生自身的理解,从而使个人的思想、修养、法治意识等得到锻炼。

(二)挖掘教材内容,联系实际生活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堂中,教师还需要联系生活实际挖掘教材,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价值观念,帮助学生提升其思想认知,进而提升这个科目的教学价值。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对世界有了一定的认知,因此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其能够更好地约束学生的行为。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联系实际生活,增加教学案例。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上,教师一定要紧贴生活,与时代相呼应。如果案例的选择过于老旧,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就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在利用生活案例进行教学时,还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有效性。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动脑、动手,加深学生的印象,并且提高学生的素养和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课中的“认识自己”时,教师可以联系新闻人物××过于自信的事例,快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并且促进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之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找一个小故事,让学生一起去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特征,加强学生对认识自己重要性的了解,最后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促进学生自我表达能力的有效提升。教师还可以再展示一个案例,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思考,分析该如何认识自己,总结升华。

(三)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践教师业务能力和自身素养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果教师的自身教学素养较低,无法满足正常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求,那么也就无法在教学中将生活化知识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不能给学生最适宜的专业指导,进而对学生的综合能力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也阻碍了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生活化教育与理论知识的有效结合。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自身素养是推进生活化教育与道德与法治教育充分结合的主要途径之一。学校需要对道德与法治教师开展定期的培训,让教师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进而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热门教育与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的有机融合。

(四)加强对时事热点的结合和运用

教师应强调课堂的趣味性特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的理念,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提升。在此背景下,时事热点的有效运用,能够打破传统的陈旧课堂模式,向着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延展和覆盖。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热点新闻,将相关的法律和道德热点问题融入课堂设计,紧扣材料分析知识点。通过优化课堂内容设计,分析学生实际特点,加强对学生认知能力、认知规律以及学习习惯的掌握,简化教学语言,提高课堂效率。基于话题的实效性和热度性,学生对于书本知识会不自觉地产生主动性,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和理解,进而联系实际,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对时事热点新闻的收集和分析,能帮助学生拓展更广阔的学习视野。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课程“改革开放促发展”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时事新闻中我国经济的发展形势以及人们生活的改变、城市的变化等热点新闻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先分析实际问题,再运用理论知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难点通过这种方式更生动、形象地进行展示,学生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促进了道德修养的提升,强化了自身的法律意识。

(五)巧设真实生活问题,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在生活化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针对真实生活现象提出问题,优化教学提问环节,以此唤醒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以更加活跃的思维学习更多道德与法治知识。因此,教师可以针对生活实例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巧妙地设计问题,保证问题的教育性、引导性等,以此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高效教学。

例如,在教学“维护秩序”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引入课堂,如“疫情之间不戴口罩”“出常回常不及时报备”等生活问题,以此为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有效支撑。以“疫情之间不戴口罩”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针对疫情之间不戴口罩的现象,你怎么看?如何改善这种情况?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答,让学生逐渐理解社会离不开规则,只有将秩序作为支撑,社会才能正常运行。随后,教师还可以回归校园,针对学校门口家长接送停车混乱现象向学生提出问题:学校门口乱停车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你认为应该如何改善和减少乱停现象?你对社会秩序有什么全新的认知吗?应该怎样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呢?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将教材知识与生活元素融合在一起,以此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体现课堂提问的价值,彰显生活化教学的魅力,加速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吸收和消化。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初中阶段举足轻重。它没有理科的条条框框,没有任何硬性标准,但对于初中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这样才能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最大作用。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中班幼儿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