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三本”课堂: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2022-09-30徐建银
徐建银
(越城区孙端街道中心小学 浙江绍兴 312009)
目前,教育界认为,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积极参与、体验并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它具有引领学生深入思考,注重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促进知识建构,重视迁移运用等特征[1]。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呢?笔者以为,应积极打造以“学”为中心,将“生本”意识、“文本”特点和语言实践这一“根本”方法融于一体的“三本”课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丰富学生的语言实践,才能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2]。
一、强化“生本”意识——激发学习兴趣,走向深度学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学习主体。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何,最终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是否感兴趣,取决于学生对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是否主动、积极地参与。因此,我们在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走向深度学习[3]。
1.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学习兴趣,走向深度学习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他们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应尽可能借助一些形象、有趣的图片、视频,创设富有现场感、新奇感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奠基。比如,特级教师陈金才老师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一开始就创设了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情境,内容如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乘坐中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神舟号”宇宙飞船到太空去旅行。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的飞船马上就要升空了。好,飞船已经升到了太空,请睁开眼,观看太空美丽的景色。
(播放太空行星运行的录像,地球逐渐清晰,最后定格)
师:同学们,这蔚蓝色的星球就是我们的地球,喜欢吗?请用一句话,夸一夸我们的地球。
生:地球,你真美呀!
生:地球,你好伟大!我喜欢你!
师:请同学们迅速地浏览课文的第一段,看看课文里是怎样赞美地球的。
生:“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师:请充满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
师:为什么称地球为“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
(学生积极投入地自由朗读课文)
陈老师通过模拟前往太空旅行,播放太空行星运行录像,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太空之中,看到了一个个美妙的画面,看到了从未看到过的美丽的地球,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在“意义”发现中,激发学习兴趣,走向深度学习
有研究表明,学习一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它的意义,甚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那么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应想方设法设计和安排一些学生觉得有意思的教学活动,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引领他们走向深度学习。笔者曾听过一位名师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文,她一开始安排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除了喜欢学习,还喜欢干什么?
生:帮妈妈洗碗,给爸爸倒茶。
师: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有没有不同的爱好呢?
生:打乒乓球,跳绳。
生:看动画片。
师:喜欢看什么动画片呢?
生:《孙悟空》、《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个动画片,想看吗?
生:(齐声)想。
(老师播放《小壁虎借尾巴》的动画,但没有声音)
师:好看吗?
生:(齐声)好看。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动画片好像少了点什么?
生:(齐声)没有声音。
师:对!今天,老师就想让同学们做一做配音演员,给这个动画片配上音。要配好音,先得读好剧本,这个剧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现在我们先来读好课文,好吗?
生:(齐声)好!
(学生兴趣高涨,纷纷练读课文)
为自己喜欢的动画片配音,这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接下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接下来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把握“文本”特点——激活创新思维,走向深度学习
小学语文教科书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凭借。教课书的编者按照一定的学科知识逻辑,对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内容作了系统性的编排,因此,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承载着各自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同时,每一篇课文又都有各自的特色,都是可以开发的教学资源。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文本”特点来设计和安排一些富有一定挑战性的教学活动,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4]。
1.在“要素”聚焦中,激活创新思维,走向深度学习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进一步明确了每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使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更加清晰,更加明确。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根据“语文要素”中的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比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编排了一个神话主题单元,安排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四篇课文。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开想象,写一个神话故事。特级教师张祖庆老师在教学《盘古开天地》一文时,设计和安排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想象创造了一个美丽的世界。正因为有了这神奇的想象,我们才读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画面。我们读出了哪些画面呢?我们读出了——(师生合作回顾,然后PPT出示以下内容)
师:这一幅幅“创造宇宙”的画面,让我们看到了很多很多。看到了——(师生合作回顾,然后PPT出示以下内容)
气息变风云;声音变雷声;双眼变日月;四肢变四极;
肌肤变大地;血液变江河;汗毛变树木;汗水变雨露。
师:同学们,如果把这组画面连起来,我们就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我们就把课文变成了一本连环画。读神话故事,我们不仅要读出一幅又一幅的画,而且要把它连起来,读成连环画。现在,考验大家的时候到了。能看着上面的标题,把这连环画用自己的话讲下来吗?
师:有点难度,但是不要急。每一个同学可以选择一段话来讲,讲的时候要注意:第一,脑子当中浮现画面;第二,抓住要点用自己的话说;第三,尽量说出它的神奇。会吗?下面请大家选择其中一段练说。
生:(选择第二幅图)有一天,盘古突然醒来,然后他看见眼前一片漆黑,他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混沌之处猛地劈去。然后,轻而清的东西渐渐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降,变成了地。
我们必须了解:写作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同样,作文教学与生活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们不可能凭空写出文字来,而教师的教学也不可能脱离生活素材,只教给学生一座空中楼阁。新标准要求教师能够将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观察和体验过程中收集大量生活素材,鼓励他们表达真实内心,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师:讲得怎么样?
生:好。
师:再来点掌声。(掌声)有没有同学讲第四自然段?这一段最难讲,来,这位同学你上来。可以看着屏幕上的提示来讲。
生:盘古倒下以后,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风云,他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马上改口,用自己的话)他的肌肤变成了一望无际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川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师:孩子,我要为你喝彩。这位同学真了不起!第一,很自信;第二,他能够把这么多的画面讲下来;第三,更为难得的是,她在讲到大地的时候,用了和课文不一样的词语——“一望无际”,在讲江河的时候,用了“川流不息”,在讲树木的时候讲了一个?
生:花草树木。
师:你看,这就是会学习。把掌声送给她!(掌声)
从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张老师一直在引导学生想象课文所描绘的一个个画面,感受神话的神奇。同时,张老师通过组织学生回顾课文中的一个个画面,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的内容,又在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后面的习作做了准备。整个教学活动融入和渗透了单元语文要素的要求,是一个聚焦“语文要素”而设计安排的深度学习活动。
2.在适度拓展中,激活创新思维,走向深度学习
“文本”的教学价值除了落实教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其特点,进行适度拓展,设计出一些能引发学生“头脑风暴”的教学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比如,特级教师陈金才老师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最后安排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懂课文后,顺势引出了“布什抛弃《东京议定书》”和“布什不参加‘拯救地球’会议”这样两则网络消息,读后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给布什写写劝说词,接着师生模拟劝说场景开展劝说活动。)
师:(模仿布什的口气)我是美国现任总统布什,我的信念是:美国的利益高于一切。听说有几个中国小朋友对我的环保政策有意见,我想听听他们的意见。不过我很忙,你们得抓紧时间。
生1:布什总统,你太不应该了……
布什:你是谁?你怎么这样和我说话?
生1:布什总统,你好!我是中国的一位小学生。我从网上知道你不愿参加“拯救地球会议”,我很失望。布什先生,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倍加爱护我们的地球。地球上的矿产资源非常有限……因此,你必须改变态度,重视地球的保护工作。我们强烈要求你签署《东京议定书》。
布什:你说的情况我都知道。但是我认为没那么严重。我们美国的科学技术这么先进,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还有,我们还可以到其他星球上去嘛。好了,再见。
生2:布什,你不要走!
布什:你是谁?你要干什么?
生2:我是正义的化身,我要控诉你!
布什:控诉我?凭什么?
生2:你听着!你们美国是全世界排放废气最多的国家,是核试验最多的国家,是消耗石油最多的国家……你是大国的总统,应该有责任感!你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如果地球被破坏了,你们美国人也没处逃生。因为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到时,你总统的位置也不保了,你必须认真考虑!
布什:啊,好厉害的中国小姑娘。虽然,态度很严厉,但讲的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看来我是要考虑考虑。再听听其他小朋友的意见。
生3:(作海豚游水的动作)布什先生,你好!很高兴能见到你。
布什:你是谁?怎么这样?
生3:我是海洋的精灵——海豚,我代表海洋中的所有动物向您求助。海水的污染太严重了,我们简直无法生存。过去,我们在海洋中生活得自由自在。可是后来大量的污水流入海洋,我们的家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海洋中的同伴死伤惨重呀……
布什:我很同情。你要我做什么呢?
生3:希望你采取行动,拯救地球,救救我们海洋里的动物、植物。
布什:好,我一定认真考虑你的意见。
这个精彩的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而且充分激活了学生的语言创作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真可谓是一举多得!学生经历了一场真正的深度学习。
三、遵循“根本”方法——丰富语言实践,走向深度学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同时还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这些课程理念,为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只有在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学生才能走向深度学习。
1.在读写联动中,丰富语言实践,走向深度学习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曾说:“语文教学承载的是识、写、读、背、说、作、习。再简单一点,即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就是读读写写,写写读读。”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确实应该增强“读写”意识,根据文本特点设计和安排一些读写联动的教学活动,从而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比如,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教学《两小儿辩日》一文时,安排了这样一个教学活动:
师:面对两小儿的嘲笑,孔子又会怎么想、怎么回答呢?请你写一写。如果你对文言文感兴趣,你可以模仿文言文的语气写,那就用“孔子曰”开头;当然,如果你习惯了用白话文来写,也行,那就用“孔子说”开头。话不一定多,意思到了就行。
(学生写话,教师巡视)
师:好!各位孔老夫子,面对两小儿的嘲笑,你们有话想说吗?
生:(读小练笔)真是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师:看来,孔老夫子有点心虚了。
生:(读小练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师:好一个虚心好学的孔夫子。心虚大可不必,虚心却值得我们学习。
生:(读小练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师:说得好!做学问、做人就应该老老实实。
生:(读小练笔)天下的知识多如海洋,我哪能样样精通呢?
师:实话实说,学无止境嘛!
生:(读小练笔)对与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学会了观察和思考。
师:瞧瞧!都什么时候了,还好为人师,职业病啊!
……
这是一个续写类的“补白”写话活动,需要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联系自己对孔子的了解,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最后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一个深度学习活动。
2.在听说活动中,丰富语言实践,走向深度学习
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基本上是在师生对话或生生对话中进行的,也就是说,听说活动是语文课堂上一种最常见的教学活动。但是,据笔者观察,我们平时课堂教学中开展的听说活动都是一些比较单一的、低效的教学活动,老师的主导地位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却看不见。要真正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和安排一些学生参与度高,综合性强的听说活动。比如,有一位名师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课堂上安排了这样一个教学活动:
师:现在我要请同学们来当一当配音演员了。谁来当小壁虎?谁来当妈妈?谁来当老黄牛、小鱼、燕子?
(学生争先恐后,上台佩戴好头饰,然后老师播放刚才没有声音的《小壁虎借尾巴》的动画片,学生分角色表演配音)
师:这几位同学多有意思啊,当上了配音演员,把课文的话变成了自己的话,你们觉得他们演得好不好?
生:他们几个人把动画片的声音配上去了,但没有想象,不像是小壁虎在借尾巴。
师:你觉得要怎么样才像是小壁虎在借尾巴?
生:要表现出小壁虎难过又着急的样子。
师:好!现在老师请你来当小壁虎,再由你叫几个同学上台来扮演妈妈、小鱼、老黄牛、燕子。
(几位学生上台佩戴好头饰,随刚才的动画片表演配音)
生A:没有尾巴多难看啊!(快哭出来了)向谁去借一条尾巴呢?(不好意思地往前走,来到了小鱼面前)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声音低低的,恳求道)
生B: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生A:(不好意思地往前走,来到了老黄牛面前)黄牛伯伯,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声音低低的,恳求道)
生C: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
生A:(不好意思地往前走,来到了燕子面前)燕子阿姨,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声音低低的,恳求道)
生D: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生A:(噘着嘴巴来到了妈妈面前,一脸的委屈)妈妈,我的尾巴断了,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他们都不肯借给我。
生E:傻孩子,你转过身子看看。
生A:(转悲为喜)我长出新尾巴啦!
师:哇,太棒了!特别是这位演小壁虎的同学!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
(学生热烈鼓掌)
可以发现,在上面的听说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听说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经历的是一场深度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