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民合作社时空扩展特征及其产业运作模式
2022-09-30刘竞宇张仕超梁靖茹聂书琼
刘竞宇,张仕超,2,梁靖茹,熊 熙,聂书琼
(1.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 401331;2. 三峡库区地表过程与环境遥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1331)
【研究意义】农民合作社作为将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的先锋队,是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理想载体,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1-2]。重庆市积极响应号召,培育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2018年底,农民参合率达5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在资源约束、交易费用、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下,不同种养类型合作社发挥的作用表现出产业差异和区域差异,因此探究重庆市合作社时空扩展特征及其产业运作模式,对促进现代农业稳步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在土地流转、人才引进、金融改革[3]等政策扶持与村庄困境、资本下乡[4]等农业转型需求的双轮驱动下,合作社已成为新时代农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因受到用地规模约束[5]、政策认知度差异[6]、投资收益回报[7]和发展环境变化[8-9]等诸多影响,合作社发展虽速度快,但规模小、层次低[10]、不规范[11]、带动能力弱[12]、外部监管力度欠缺[13],农户参与度较低,入股农户增收不明显[14],且在农民的生活指导、权利维护、社会诉求、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社会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15-17]。截至2018年10月底,全国依法登记的合作社达到214.8万家,入社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8.70%,成立联合社1万多家,有0.077亿公顷家庭承包耕地流转入合作社,1.6万家合作社发展农村电商,6 000多家进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合作社为成员提供经营服务总值达到1.17万亿元,每个成员平均分配1 644元。在资源条件、市场需求的影响下,合作社呈现数量持续增长、产业逐步拓展、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如资源优势促进了粮食类、渔业类合作社的发展,而市场需求则是蔬菜类、水果类及畜牧业合作社发展的主导力量[18]。【本研究切入点】目前,基于产业差异化视角对合作社发展方面的研究较少[19],尤其从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等内部经营产业透视合作社发展的更少,虽合作社制度、机制、绩效治理等方面一直备受关注[20-21],但对其空间格局的研究尚显不足,亟需全面揭示合作社格局发展与过程演变,探索不同类型合作社发展的产业模式选择之路。【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重庆市属典型丘陵山区,地形破碎,用地条件复杂[22],本文基于2528家合作社的微观面板数据,采用地形分布指数和标准差椭圆法,剖析了重庆市2002—2018年牲畜、家禽、果蔬、花木、粮油、烟草、综合、茶叶、中药材、花椒等10类典型产业合作社的时空扩展特征,并结合问卷调查,梳理了不同产业合作社运作模式,探究不同产业模式选择之间的异同,以期为合作社培育的分类指导和差别化政策扶持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重庆市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四川盆地东部边缘,地处105°11′~110°11′E,28°10′~32°13′N,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东北部靠大巴山,东南部连武陵山,由西北向东南分为4个地貌类型区:①渝西方山丘陵区(Ⅰ区),有一定的浅丘、平坝,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种度高宜于农耕,生产生活条件较好;②中部构造平行岭(低山)谷(丘陵)区(Ⅱ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浅丘、平坝沿溪谷分布,土壤种类多样,生产生活条件一般;③渝东北大巴山构造溶蚀层状中山区(Ⅲ区),以中山为主,区域地貌差异大,海拔较高且垂直差异大,土壤质地不良,交通不便;④渝东南巫山、七曜山强岩融化峡谷中山区(Ⅳ区),以中、低山为主,土壤酸瘦、瘠薄,中低产田比例高,生产生活条件较差。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市依法登记的合作社达3.15万家,成员数360万户,农民参合率5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入社农户年均收入比之前普遍高出10%~30%,有的甚至高出50%以上。合作社样本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区DEM、地貌分区及2018年合作社样本分布Fig.1 DEM, geomorphic zoning and sample distribution of farmers’ cooperatives in the study area in 2018
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1.2.1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课题组2016年12月至2018年9月先后6次对重庆市各乡镇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依托区县农业农村委农经站提供的工商登记注册的合作社名单(截至2018年9月25日),通过座谈会形式,与乡镇干部、村社干部进行交流,并在1∶10 000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标注正常营业的合作社位置、名称、联系方式、入驻时间、种养规模、产业类别和核心产品等信息,并对乡镇推荐的典型合作社进行实地调查。同时,基于合作社工商登记花名册更新名单(截至2018年12月25日),以村镇调查和电话访问相结合的形式,对新注册登记的合作社进行增补,获得重庆市2002—2018年成立且在正常经营的合作社样本数据(表1)。
表1 重庆市2002—2018年生产类农民合作社数量及占比
1.2.2 数据处理 结合合作社样本调查情况,在综合考虑产业特性和经营规模2个指标的基础上,依据经营者的产业类别,将合作社划分为牲畜、家禽、花木、果蔬、粮油、烟草、茶叶、中药材、花椒、综合、农机等11个类别,考虑到农机型合作社主要提供农业服务,故本研究仅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前10种类型合作社进行分析。
1.3 研究方法
1.3.1 地形分布指数 由于合作社数量分布概率会受到地貌类型区的面积差异和不同产业合作社数量占比差异的影响,为了消除二者带来的量纲影响,本文引入地形分布指数[23],具体计算公式如表2所示。
表2 研究方法
1.3.2 标准差椭圆 标准差椭圆(Standard deviational ellipse, SDE)是以中心、长轴、短轴、方位角为参数,定量描述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特征和演化规律的一种空间统计方法[24]。其分布范围表示产业空间分布的主体区域;中心表示产业在二维空间上分布的相对位置;方位角,即正北方向顺时针旋转到椭圆长轴的角度,表示产业分布的主趋势方向;长、短轴的方向分别反映了地理要素在二维空间上分布的主、次趋势方向,长、短轴的长度反映了地理要素分布在主、次趋势方向上的离散程度。具体计算公式如表2所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产业合作社在4类地貌类型区的时间扩展趋势
从年际变化曲线和累积拟合曲线(图2)可知,重庆市农民合作社数量增长呈现出阶段性特征,表现为2002—2006年增长缓慢,年均增长仅5.4家;2007—2010年呈高速增长,年均增长381家,可能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后,在多项政策加码扶持下,合作社发展迅速;2011—2014年增长速度较前一阶段明显下降,年均增长180.25家合作社;2015—2018年增长速度迅速降低,年均增长63.75家。
图2 重庆市2002—2018年农民合作社数量变化趋势Fig.2 Change trend of the number of farmers’ cooperatives in Chongqing from 2002 to 2018
由图3可以看出,在4类地貌类型区的合作社数量增长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Ⅰ区,2002—2006年合作社数量增长慢;2007—2010年呈高速增长,牲畜、家禽、果蔬型合作社数量增长显著;2011—2014年合作社数量较前阶段有明显下降,果蔬型合作社数量增长仍较为显著,这与该地貌类型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等农业区位优势有关;2015—2018年合作社增长数量迅速下降。Ⅱ区,2002—2006年合作社数量增长较少;2007—2010年合作社数量高速增长,尤以花木、果蔬型合作社数量增长最显著,因为该地貌类型区具有地势较平坦、交通便利、临近市场等优势,为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发展提供了空间;2011—2014年合作社数量较前阶段有明显下降;2015—2018年合作社增长数量迅速下降。Ⅲ区,合作社增长总量较少,可能与该区地貌差异大、土壤质地不良、农业生产水平低等因素有关;2002—2006年合作社数量几乎无增长;2007—2010年合作社数量高速增长,尤其是牲畜、家禽型合作社数量增长显著;2011—2014年合作社数量较前阶段有明显下降;2015—2018年合作社增长数量迅速下降。Ⅳ区,合作社增长总量高达1116家;2002—2006年合作社数量增长少;2007—2010年合作社数量高速增长,牲畜、家禽型合作社数量增长尤其显著,该地貌类型区以中、低山为主,林草资源丰富,加之政府相关政策出台等因素是其牲畜、家禽型合作社数量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2011—2014年合作社数量较前阶段有明显下降;2015—2018年合作社增长数量迅速下降。
图3 不同地貌类型区各类产业型合作社扩展趋势Fig.3 Time-expanding changes of various industrial farmer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in different landform type zones
2.2 各产业合作社在4类地貌类型区的空间分布
合作社增长优势区存在产业分异(图4)。其中,牲畜与家禽型合作社在4类地貌区均有分布,在Ⅰ、Ⅱ、Ⅲ区的分布差异较小,但在Ⅳ区二者的地形分布指数都较高,增长优势极为显著;花木、花椒和烟草产业合作社较其他产业在4类地貌区的发展差异最大,增长优势区也最突出,前两者的增长优势区均为Ⅱ区,这与Ⅱ区地势平坦又临近市场等优势有关,而后者烟草产业合作社仅在Ⅳ、Ⅲ区有分布且均为增长优势区,这是因为烟草适宜种植在海拔800 m以上的坡地上,而Ⅲ、Ⅳ区海拔较高,立体气候资源独特,土壤偏酸,有机质含量总体适宜,烟草产业发展良好。相反,果蔬和综合型合作社发展受地形约束较小,在4类地貌区均有分布,二者的增长优势区均为Ⅰ、Ⅱ区,这是因为Ⅰ、Ⅱ区临近主城,地势平坦,优质耕地较多。粮油合作社在Ⅰ、Ⅱ区上增长优势突出,Ⅳ区分布次之,Ⅲ区极少。中药材合作社在4类地貌区均有分布。
图4 不同产业类型合作社在4类地貌类型区上的地形分布指数Fig.4 Topographic distribution index of various industrial farmer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in four landform type zones
2.3 各产业合作社不同发展阶段的空间演变方向
在2528家合作社中,牲畜、家禽、果蔬、花木和粮油型合作社占总数的94.11%,而其余5类合作社数量相对较少,均小于50家。为此,本部分重点对数量较多的5类合作社的时空扩展特征进行分析(图5)。牲畜型合作社整体呈西南—东北分布,后三个时段的标准差椭圆完全偏离2002—2006年的标准差椭圆向东北方向移动,覆盖面积明显增大;2011—2014年标准差椭圆较2007—2011年继续向东北移动,但长轴、短轴均缩短,表明合作社分布更为集中;2015—2018年标准差椭圆较上一时段长轴、短轴增长,覆盖面积更大。
图5 不同时间段各类产业合作社空间扩展的标准差椭圆Fig.5 The SDE of spatial expansion of various industrial cooperatives in different time periods
家禽、果蔬型合作社空间分布均呈西南—东北向变化。家禽型合作社较第一时段标准差椭圆向东北移动至中部地区,长轴变长、短轴变短,表明家禽型合作社向渝东北转移且分布更为集中;果蔬型合作社第一时段的标准差椭圆分布在中西部,随后向东北移动,覆盖面积增大。
花木型合作社呈西南—东北向分布。与第一时段的标准差椭圆相比,合作社覆盖面积减小,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长轴、短轴相近,表明合作社在各个方向的分布较均衡。
粮油型合作社2002—2006年整体呈东南—西北方向分布,随后标准差椭圆完全偏离,呈西南—东北向分布且覆盖面积增大,表明合作社向东北方向发展且分布范围广。
从整体来看,合作社空间分布呈西南—东北向变化。随后的标准差椭圆较第一时段向东北移动,短轴基本不变、长轴明显增长,表明合作社整体向东北地区转移且分布范围变广。2011—2014年标准差椭圆较上一时段向西南回移且长轴缩短,表明由于之前合作社的数量迅速增加几乎达到饱和,因此该时间段合作社增长数量减少;2015—2018年与上一时段的标准差椭圆分布基本一致。
2.4 各产业合作社的典型运作模式
基于各区县合作社发展模式的调研,遴选出数量较多的牲畜、家禽、果蔬、花木、粮油型合作社,拟从产业差异化视角提炼出不同产业合作社典型运作模式,主要包括“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互联网+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家庭农场”6类典型运作模式(图6)。
图6 不同产业类型合作社典型运作模式Fig.6 Typical operating modes of farmers’ cooperatives in different industries
“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是指合作社联合农户,建成生产基地,合作社提供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等服务,公司负责农产品加工、运输、配送及销售,实行统购统销,共同承担风险和分享收益,农户也可承包基地进行种植。五类合作社均有运用该模式。牲畜型分布于巫山、荣昌、永川等地,家禽型主要分布于黔江、城口等地,果蔬型分布于江津等地,花木型分布于潼南、石柱等地,粮油型分布于黔江、秀山等地。
“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是指合作社联合生产类型相同或相近的农户,制定生产、收购计划,组织社员种植,公司按市场需求签订合同,农户以资金或土地入股。该模式有利于提高农户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主要有果蔬、花木、粮油产业运用此模式。果蔬型分布于奉节、江津等地,花木型主要分布于渝北、江津等地,粮油型主要分布于梁平、江津等地。
“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是指合作社聚集农户,将土地连片形成种养基地,进行规模化生产,并提供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服务,农户以土地、劳动力等方式入股合作社。运用该模式的主要有果蔬、花木产业。果蔬型合作社主要分布于大足、彭水等地,花木型主要分布于江津、大足等地。
“互联网+合作社+农户”模式是指合作社利用互联网线上销售农产品,同时进行线上产品宣传及品牌塑造,以增加销量,提高农户收入。运用此模式的产业类型主要有牲畜、家禽型。牲畜型主要分布在奉节、荣昌等地,家禽型主要分布在丰都、奉节等地。
“合作社+农户”模式是指合作社集聚种养散户,提供生产资料、技术指导及产品销售服务,农户需提供土地及劳动力进行种养的一种模式。果蔬、粮油等产业运用了此模式。果蔬型分布于巫山等地,粮油型主要分布在梁平、潼南等地。
“公司+合作社+基地+家庭农场”模式是指合作社联合家庭农场进行统一种养,公司为家庭农场提供种苗、种养技术、资金支持及产品销售等服务,家庭农场经营者利用流转土地组建基地进行规模化生产,可提高农民的收入。运用该模式的产业主要有牲畜型,多分布在荣昌、永川等地。
3 讨 论
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合作社成为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结合起来不可或缺的一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培育和发展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对合作社的发展与布局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25],研究证实在地势相对平坦的Ⅱ区更利于果蔬、粮油、花木、茶叶等种植业的发展,而在地势起伏较大的Ⅲ、Ⅳ区受地形约束小的牲畜、家禽等养殖业更易发展,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19,26]。研究表明重庆市果蔬、粮油、花木等种植业合作社总体数量与养殖类合作社数量相当,而同样以山地、丘陵居多的浙江省的家庭农场则以种植业为主[27]。因地制宜发展不同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促进农业向现代化转型、提高农业效益、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合作社发展迅速,但仍有较多难题亟待解决。大部分合作社以生产、出售初级农产品为主,缺乏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环节,导致农业产业链难以延伸、农产品附加值低。规模化经营也是增加生产效益的重要手段,但山区地形复杂、地块破碎、陡坡地面积大等限制因素使得其机械化率低,无法进行大规模生产,因而适度规模经营是山区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保障。农业生产素来有资金需求大、投入集中、回报慢的特性,相当一部分合作社面临投资本金少、融资贷款难度大的问题,导致合作社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生产规模扩大也受到阻碍。此外,当前合作社发展还面临销售渠道有待拓宽、科技创新力缺乏[10]、提供生产经营服务能力不足、辐射带动力不够、运行机制不完善[28]、管理机制不健全、政策扶持精准度欠缺等问题。不同产业合作社运作模式的多样化和差异化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保障了合作社的稳定运行,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29-30]。例如大足万沙蔬菜种植股份合作社采用“农民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完善生产运行机制,进行标准化生产,合作社负责提供土地流转服务,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交流和咨询服务,发展运输、储藏、加工、包装、销售等,并采取“统一育苗、统一农资、统一用药、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的“五统一”原则建立标准化基地,合作社还采用现代化立体种养模式,实现蔬菜有机化、无污染、无农药,低成本高报酬,提高了社员收入,带动了周边农户的积极性;渝北区晨龙股份合作社采用“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户”模式提升了科技创新率,农户入股进行百合种植,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和农用物资等,公司负责提供百合种子及销售,并邀请专家指导施肥要领、百合留种等技术;丰都县大溪村绿壳鸡蛋专业合作社运用“互联网+农民合作社+农户”模式拓宽销售渠道,采用合作社抱团发展的模式对农户生产的鸡蛋统一销售,通过“丰都土特产网”等网络渠道推广绿壳鸡蛋。通过采用多样化的运作模式,合作社实现了产业链的建构,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产品的生产、流通成本,促进农民增收。
本文以2528个样本数据从地理学角度剖析了重庆市2002—2018年10类典型产业合作社在地形约束下时间、空间两维度的动态演化特征,梳理了不同产业合作社运作模式,探究不同产业模式选择之间的异同。此前,相关学者多从经济学角度入手,研究合作社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制度、机制、治理等问题,从地理学角度研究的较少。合作社的产业类型丰富多样,本文仅选取了10类典型产业进行分析,尚未全面涉及到各类产业;研究数据来源于正常营业的合作社,对退出的合作社的时空扩展特征尚未研究。此外,本研究没有对不同产业合作社增长优势区差异化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剖析,未来应从多维度深入探究。
4 结 论
(1)重庆市农民合作社数量呈阶段性增长:2002—2006年为增长缓慢阶段,2007—2010年为高速增长阶段,2011—2014年为快速增长阶段,2015—2018年增长速度趋缓。4类地形区上不同产业合作社数量增长有所差异,整体上Ⅰ、Ⅲ、Ⅳ区牲畜、家禽产业增长较快,Ⅱ区花木产业增长较快。
(2)4类地形区不同产业合作社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Ⅰ区粮油型产业增长优势明显,Ⅱ区为花木、茶叶、花椒、综合型产业增长优势区,Ⅲ区具有增长优势的产业为中药材,Ⅳ区为牲畜、家禽、烟草型产业增长优势区。
(3)合作社空间上整体呈西南—东北方向变化。2007—2010年分布范围大幅度扩张,2011—2014年较上一时段范围有所缩减,2015—2018年分布范围较上一时段略有扩张。不同产业合作社空间变化方向有所差异。牲畜型向东北方向移动,花木型合作社不断向主城附近集聚,果蔬型合作社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且分布范围有所扩张。
(4)不同产业类型合作社运作模式主要有6种类型。牲畜、家禽产业主要为“互联网+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两种运作模式,牲畜产业还涉及“公司+合作社+基地+家庭农场”模式;果蔬、花木、粮油产业均有“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两种模式,此外,果蔬、花木产业还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果蔬、粮油产业还涉及“合作社+农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