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读“慧”思 “静”导“慧”写
——四下第五单元教材解读及设计

2022-09-29文|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景物习作核心

文|唐 静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习作单元。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逆向设计,以单元为模块,以评价为先导,设计真实学习任务,在活动中构建学生学科关键能力,能有效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实。

逆向设计首先拟定预期的学习结果,然后决定可接受的评估证据,最后计划适合的教学与学习经验。从期望学生“学会什么”出发,逆向设计“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为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指明了清晰的路径。本单元的解读与设计,我们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聚焦核心目标,明确评价依据,设计学习任务。

一、凸显单元特点,明确核心目标

1.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为“写景主题”习作单元,在本单元的篇章页,第一部分导语点明人文主题:“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语文要素为:“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物。”

本单元围绕“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这个专题进行编排,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交流平台、初试身手、《颐和园》《七月的天山》两篇习作例文以及习作五部分内容,每项内容的安排,目的都指向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整个单元组成了阶梯式指导结构,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

2.单元定位分析

(1)纵观全局,明晰习作单元地位。

①习作单元序列分析。

统编本教材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单独编排习作单元,为学生习作能力的训练做了统筹规划。纵向看,从第二学段开始,教材有计划地编排了八个习作单元,从中不难看出编者的匠心:整个习作训练体系旨在引导学生由习作心理准备转向习作能力训练,最终走向习作价值引领。四年级下册习作单元属于写景能力训练板块。(见表1)

表1 习作单元核心训练点分析

②写景习作序列分析。

小学阶段,写景习作在教材中共有四次,研究这四次习作话题和习作要求,我们可以理出一条逐渐上升的习作训练线:围绕一个意思写—写最独特的地方—写景有顺序—写景有变化。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见表2)

表2 写景习作序列分析年段梯度

(2)横看单元,理清课文内在联系。(见图1)

图1 单元结构图

本单元由六部分组成,梳理单元结构图,我们可以看到本单元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种结构关系旨在引导学生经历“感知理解—提炼总结—尝试运用—独立综合”的层级式递进学习过程,也决定了教师教学上的层级式递进。

3.单元要素解析

本单元体现出整体编排、层递性训练的特点。下面围绕“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这一单元核心要素,我们逐课来解读。

本单元首先安排了《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两篇精读课文。从课文内容来看,《海上日出》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描绘了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游览的顺序,依次介绍了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并着力描写孔隙狭小的特点。两篇课文都有着明确的写作顺序,便于学生借助课文,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从课后习题来看,《海上日出》和《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后习题都聚焦于本单元的训练点:(1)按一定的顺序写景;(2)作者是怎样把景物特点写清楚的。

“交流平台”结合精读课文对如何写游记进行回顾、梳理,让学生明白写游览过的一个地方,可以按照游览顺序写,把特别吸引自己的景物作为重点写,也可以按照景物变化的顺序写。

“初试身手”让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练习表达,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按照顺序写景物的基本方法,为单元习作做准备。

“习作例文”为学生习作提供范例,继续体会写法。《颐和园》按照游览的方位顺序依次描写所见景色,一步一景,顺序清晰。《七月的天山》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由远到近,依次描写天山的美景。

单元习作“游______”要求学生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个地方,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下来,写出景物特点,并用上过渡句串联景点。

由此可见,“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这一语文要素在单元的每一课教材中都有体现,不仅有“教”和“学”,还有配套的“练”和“用”的训练环节,从教中学、学中练、练中用到用中评,逐步由课内转向课外,由知识向能力转换。

4.学习起点明晰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发现,本单元语文核心要素的着力点是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景物。《海上日出》聚焦观察,体会景物的变化,放在本单元开头,开篇就学习写景物的变化,高于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难度较大。而《记金华的双龙洞》《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这三篇课文是以“游踪”为序的典型游记,更能体现“游览”顺序。因此,我们根据当下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本单元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调整了学习顺序,使单元学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逻辑。

5.单元目标清晰

依据单元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情,我们基于大单元的理念构想,提炼出单元核心目标,再结合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总结出服务于单元核心目标的课程具体目标。(见表3)

表3 单元三级目标图

二、着眼逆向设计,明确评价证据

单元逆向设计有三个步骤与要点:确定单元核心目标、设想单元核心目标达成的证据、设计单元各模块(各阶段)的学与教活动。在上一板块中,通过全面解读教材,我们确定了单元核心学习目标,接下来,便要依据目标,设想单元目标达成的证据,也就是学生达成了单元核心目标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建构反应或者作品。

核心目标达成的证据不是到阶段性练习、终结性考试时才进行收集,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让学生的学习结果外显,教师通常可以设计表现性任务与评价指标。

1.设计表现性任务

表现性任务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和能力来解决问题,并有相应的建构反应、行为表现或作品形成的任务,承担着收集核心目标达成证据的重任。

作为习作单元,让学生完成不同训练梯度的作品是达成目标的核心证据。在本单元中,我们设计了如下四个阶段性任务,层层递进,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步达成核心目标。(见表4)

表4 表现性任务及评价指标表

2.设计评价指标

基于逆向设计的要求,我们将评价任务单列于目标与学习过程之间。评价任务不仅与教学目标相匹配,而且与学习过程相适应,从而承上启下,以教、学、评一致的思路统整教学过程。此外,教师基于核心目标和主题任务,以及学生学情,也可合理设计评价活动和评价指标。本单元中基于核心目标的任务达成可以用如表4 所示评价指标。

当然,在具体的学习任务中,根据情境设置和任务达成目标,教师需要运用不同的细化指标予以评价。

三、立足儿童生活,明确任务框架

根据核心目标设想了学生的目标表现结果(即核心目标达成的证据)之后,就要设计教学活动了。根据主题意义和单元目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基于真实情境、与单元教学内容相关的大单元任务,是逆向教学设计的关键。(见表5)

表5 大单元任务设计及活动安排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确定了“行走画卷我来绘”的单元活动主题,设计了三大学习任务以及具体可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带着真切的生活体验,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同游,边赏美景,边学表达。(见图2)

图2 任务框架图

综上,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依托逆向教学理念,教师着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按教、学、评一致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最终使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实现“静慧语文”育智成慧的教育愿景。

猜你喜欢

景物习作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四时景物皆成趣
写写冬天的景物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