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时代下当代油画的图像化研究
2022-09-29蒋文洁广西书画院
文/蒋文洁[广西书画院]
IP的英文全称为Intellectual Property,中文为知识产权,意指“权利人对其智力创造成果所拥有的产权”。艺术IP从原有的IP概念上延伸拓展而来,赋予了IP在艺术创作方面的内容属性,使得IP更具艺术性。它的媒介融合载体包含着艺术领域的方方面面,有着与IP定义相同的知识产权,如商标权、版权、设计权和品牌权等。综上所述,艺术IP是可以解决“艺术是什么”“艺术能干什么”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在互联网时代,由于数字化与互联网技术对视觉信息传达的方便快捷,大大提升了它承载图像化叙事的优越性,越来越多具备不可替代性的原创画家逐渐形成独树一帜的艺术IP,也让艺术IP为传统的架上绘画带来新的机遇。而一个好的艺术IP对特定人群构成影响力,必须具有多元化的原创内容且被大量开发,一种风格或者一个图像能与不同的媒介形式融合,创造出独特的个性化艺术IP。
一、图像及图像化的概念
图像是人们视觉感知的物质集合,它是生活中常用的信息传递的媒介载体,不仅能够客观描述和真实记录人类的社会活动,而且能够客观反映各类自然物象。引用百度百科对图像的理解,“图”是指一个具体物象所反射或透射出的光影分布。“像”是指人的视觉功能接收到图形在人脑中产生的客观认知或印象。例如摄影照片、各类绘画作品、影视画面、气象云图、细胞切面图等都可归为是图像。
图像化不同于图像,它是以单个图像为载体并能感知出事物本质的一个完整体系,也是形象思维的全面升级,能够将各种类型的信息转化为可被视觉或触觉感知的形式,而且具备反映时代特征的文化趋势。由上述可见,对于IP时代图像化的认知,需要我们纵向地理解当代油画图像化产生的原因,从而更好地促进艺术社会化的普及,使艺术更好地融入生活。
二、当代油画图像化的成因
进入21世纪以后,油画在中国飞速发展,它借助和结合现代科技媒体等信息手段完成的图像化创作途径成为普遍现象,对社会文化的需求和公众的审美有着重要的多元化影响,且在网络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具有更加适合公众需求的市场、更具传播信息价值,体现出多功能与多途径相融合的现状。
当下,“图像化”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和时代背景,正如阿莱斯·艾尔雅维茨曾在《图像时代》中写到:“我从不阅读,只是看看图画而己。”人们已经习惯于用读图的方式进行图像化交流,手机微信、电影电视、海报招贴等都能从图像中获取交流的信息,所以说“图像化”已成为当代文化发展的重要符号,改变着人类的观看方式及认识。油画的图像化成为时代的产物,是科技发展的结果,也是顺应社会发展中的一种演变趋势。
(一)消费文化的演变
消费作为一种文化传播方式,除了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外,还能提供更多精神价值和归属感的诉求,进而衍生出消费的观念。艺术市场的发展使人们对艺术的审美意识逐渐增强,消费者对艺术作品的需求也在变得越来越强烈,特别是能带给观者美感享受的同时,还蕴含着对于时代的追忆与民族的情愫的油画创作。针对上述现状,油画创作者们不得不适应时代的发展,紧跟时代的趋势。把“图像化”应用于作品中,转变传统油画在大众心目中的单一面貌,让传统油画越来越契合大众的审美和消费观念。
(二)艺术创作媒介形式的升级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碰撞和融合,使传统艺术的创作和传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艺术的审美本质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艺术创作媒介上来说,从传统的架上绘画到用PS、数位板等形式的数码绘画,再到声光电与绘画相融合的艺术形式,艺术创作手段越来越多元化。当代人们身处互联网时代,经常使用QQ、微信、微博、小红书等软件去查找资源,对图片、信息、资料的检索更加快捷,一幅有新意的油画作品往往能够在线上获得广泛而迅速的传播。由此可见,在新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传统油画作品在传播途径与传播速度上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艺术家借助不同的创作媒介绘制出的油画作品在吸引大众眼球的同时得到迅速传播,有效提高了油画创作者的网络影响力,传递了油画作品的艺术价值。
(三)创作者视觉审美的转化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出现标志着移动图像时代的到来,油画创作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图像素材。久而久之会被诸多图像带来的视觉效果所影响,由此促使油画创作者在思维模式和生活观念上产生变化,从图像信息中获取艺术灵感和理念,能够营造出作品与观者的情感共鸣,同样也更容易被观者接受。上述现象也会影响当下的艺术创作者在油画作品中无意识地流露出图像化的倾向,促使在IP时代下更多油画创作者在视觉审美上的思路转变。
三、IP时代背景下当代油画图像化的表现形式
(一)以平面视觉呈现为主导的形式
当今以平面视觉图像为主的绘画作品占据艺术品市场的主流,并开始逐渐冲击大众的视觉审美体验。然而在平面化视觉艺术的冲击下,绘画也越来越容易被图像化形式所左右。对于艺术家而言,绘画的图像化语言归根结底是一种视觉构造,而作品中点、线、面的构成往往突显着油画创作者个性化的艺术表现方式。
无论是东西方近现代时期的艺术风格,还是独具个人特色的元素或形象,都可以发展成为基于油画图像化的一种艺术IP。在当今互联网与IP交融的时代下,油画一直在创造新的视觉经验和审美感受。艺术家草间弥生以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疏密有度的波点样式表现出变化万千的视觉效果。她立足自身的内在情感,通过点与点的连接勾起其对曾经的回忆,将自己的想法和理想寄托在画中。她在圆点创作上的不断尝试,一方面是对自我艺术脉络的梳理,另一方面是希望凭借艺术创作寻找出一种新的绘画语言的可能性。草间弥生一生都在用波点追求着“自我的消融”,作品《无限的网》(图1)为一组由不同圆点组合而成的系列,其中有一件黑底白点的作品极具影响力。从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她在黑色背景上铺满大量重复的白点,从远处看能够让人产生迷幻的错觉,而近处细看却有极其强烈的视觉张力。在她的作品中超越了以往传统油画的局限性,用循环往复、大大小小的笔触代替了丰富多变的表现技法,给人以视觉上的惊艳与震撼,让观者仿佛进入了一个扑朔迷离的梦境,不断地引导着他们去探究画面。也正是因为草间弥生作品的原创性和排他性,使她的波点艺术风格成为唯一能与之相对应的艺术IP。
图1 草间弥生/无限的网
(二)以多维度数字展示为主导的形式
随着数字产业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在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上对油画的图像化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数字媒介类绘画不仅给大众及油画创作带来了新的活力,而且对艺术表达和传播的过程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基于这种艺术形式的IP打造,成功的关键点在于激发人群的互动、心理上的认同和多样化的浸入体验。
如今,数字媒体技术繁荣发展,油画作品展现出更多的互动性、兼容性和渗透性,如何多维度运用数字媒体技术为传统架上绘画注入新的内涵,创造出多元化的视觉效果,成为当代创作者们共同的思考。在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举办的“梵高艺术互动展”(图2)上采用声、光、电相结合的形式,用VR技术以及虚拟交互360°环绕全息投影设备,将艺术与科技互融,馆中的一帧一画,无不展示出梵高热烈奔放而又富有表现力的笔触,以及那温暖明快而又带有沉静理性相交织的鲜明色彩,让每一位观众都能完全沉浸于梵高的画作之中,获得一种全新的艺术体验。不仅如此,观众参与的过程也成为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观众走到《罗纳河畔的星空》装置前,与巨大的电子屏幕互动时会绽放出灿烂多彩的烟花;伸手触摸《麦田里的乌鸦》装置屏幕后,会有成群结队呐喊着的乌鸦从麦田中由左至右无规律地飞出,颇具趣味。
图2 “梵高艺术互动展”部分互动作品
总之,我们被时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艺术创作也会受到时代的影响而发生转变,而图像化也逐渐成为油画表现的重要影响因素。艺术史是不断发展的,不同的时代必然会推陈出新的艺术作品,新时代背景使人们有了审美共性的受众群体,并促使油画创作出现图像化的创作倾向,从作品题材到内容的表达上也都正在逐步适应新图像时代的文化背景,从而展现出油画创作独具特色的发展现状和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四、IP时代下油画图像化的发展趋势
图像化在现代社会作为一种新的流行文化现象,是现代社会油画创作发展的趋势,为油画图像化的创新性转化提供新路径,能全方位、多元化地开发各种具备原创属性的创新性文化艺术作品。基于IP时代背景,油画图像化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进行探究。
(一)文化渗透
艺术并非只是精致且高高在上的,在大众消费时代,人们更期待一种更流行更直接的大众艺术。比如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流行的波普艺术,非常接近现在年轻人的审美,因此许多希望做年轻化营销的品牌开始找波普艺术家合作授权等,但很多品牌只是停留在表面,只是简单地将艺术家的画作印在产品包装上,这样浪费了作品本身的价值。首先,我们要了解艺术家的风格和文化理念,他基于什么而去创作他的艺术作品,然后通过“艺术+IP”的形式去将文化渗透在品牌上,去赢得目标消费者的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
(二)跨界融合
新媒体与互联网盛行的时代,为打造油画IP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方式。其跨界趋势也发生了革新,从传统的单一模式转向多元化模式,自媒体、线下渠道、线上平台各个载体之间与油画实现有机的结合。不仅如此,各种科技媒介为油画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催生和构建出现代视觉艺术的新型审美角度,这在某种程度上重塑了审美观,从过去的架上绘画到现在的沉浸式交互艺术,也让油画的表现形式变得丰富多元。
结语
总的来说,艺术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时代背景会促使今后油画创作的图像化现象更为突出,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断加快了作品的创作速度,加大了作品的传播途径,展现了作品的独特视觉效果,未来的图像化创作发展趋势也依旧会受到时代的巨大影响,但在此过程中,艺术家个人的思想观念、立场以及价值追求也是尤为重要的,艺术家们要保持创作的初心,不被名利诱惑;其次,艺术家要不受外界的影响,进行大胆尝试和创新,同时也不能过分依赖科技手段,保持艺术的趣味性,真正实现艺术的创作价值。
“图像化”现象的形成是时代发展的产物,经历了对图像的模仿、借鉴、融合的发展过程。IP时代下的图像化转化不仅为艺术作品的创作思路、绘制方式及传播方式提供了新的路径,而且为参观者提供了个性化的交互体验平台,增进了参观者与展品之间的协调力与亲和力。
当今,我们正处于全民IP的时代,人们的视觉审美经验随着互联网的升级正在广泛地向外延申,对美的需求也在逐步提升。在不久的未来,艺术和科技将会日益融合,艺术家打造“艺术+IP”的表现形式也具备了更多可能性。但笔者认为也不能过分依赖已有图像或声光电组合的交互形式,导致艺术家失去个人主观感受,造成审美泛化。在创作中艺术家要保持清醒的认知,适当且合理地运用图像化的表现方式,时刻保持创作的本真性,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价值。
①阿莱斯·艾尔雅维茨:《图像时代》,胡菊兰、张云鹏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第1页。
②陆璐:《论绘画中几何图形的运用与秩序感的构建》,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6,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