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外交思想为破解时代之问提供中国方案
2022-09-29张历历
张历历
2022年4月21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在海南博鳌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发表题为《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的主旨演讲。(新华社图片)
习近平外交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外交思想是在中国同世界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关于中国外交、对外关系及国际关系的理念和主张,内涵丰富,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十个坚持”,其根本立足点在于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习近平总书记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出发,深刻把握历史规律,顺应时代潮流,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倡议,为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提供了中国方案。
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弘扬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
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地缘冲突与大国博弈加剧,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治理体系面临严峻挑战。作为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中国始终从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出发,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反对单边主义,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以实际行动共同推动构建公平正义的全球治理体系。
在人类前途命运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理念,强调各国人民应该同心协力、携手前行,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和光明前途。人类只有地球这一个家园,早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世界各国联系之紧密是自然形成的,决不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个领导人想搞所谓“脱钩”、封锁就能实现的。极少数国家拉帮结派、筑“小院高墙”,注定没有出路。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的“大同”思想是当今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传承。中国愿在尊重各国独特性和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发挥“大同”思想的包容性,坚决反对以邻为壑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而是与世界兼容并包、互学互鉴、共享发展成果,将全人类共同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面对当今世界亟需解决的和平与发展相关重大问题,西方式的应对方案仍陷于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窠臼,少数国家还在趁机搞所谓“科技联盟”“民主国家联盟”等封闭排他的小圈子,企图维持旧有霸权和对国际事务的操控,但这一套如今已走进了死胡同。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谁也无法剥夺各国追求平等、共同发展的正当权益。在此背景下,习近平外交思想所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顺应时代潮流,强调各国人民共享尊严,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安全保障,真正做到世界各国平等相处,实现共同发展。2022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世界各国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要穿越惊涛骇浪、驶向光明未来,必须同舟共济,企图把谁扔下大海都是不可接受的。”这个比喻形象地表明,在经历长期深度的全球化后,世界各国早已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唯有深刻认识到命运与共的现实,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才有可能战胜重重挑战威胁,走向光明未来。
2022年5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会70周年大会暨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上发表的致辞中再次强调,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动员全球资源,应对全球挑战,促进全球发展。要坚持对话而不对抗、拆墙而不筑墙、融合而不脱钩、包容而不排他,以公平正义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面对当今各种不确定性挑战,各国应充分认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反映的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价值理念。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体现了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的中国智慧。作为维护和践行真正多边主义的推动者,中国坚持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主张有事好商量,协商妥善处理分歧,各国一道共同努力解决当前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新开发银行,在实践层面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朝着公平正义方向发展作出独特贡献。
2022年7月9日,在沙特阿拉伯麦加,民众称赞中国承建的轻轨列车快捷舒适。(新华社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际局势愈发复杂的大背景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已不得人心,西方世界极力维护的旧国际秩序已无法解决当下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事实证明,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应对,坚持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多边主义原则,既是全球治理观的内核所在和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推动国际秩序向着更加民主、公平、正义的方向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国际关系民主化体现了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天下”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2017年,第七十一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联合国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决议,将中国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写入其中。目前中国加入了几乎所有普遍性政府间国际组织,参加了600多项国际公约及修正案,向160多个国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援助,广泛通过“中国项目”帮助最不发达国家。这些外交实践生动诠释了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的精神内核,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环境服务专题展区 (新华社图片)
第七届“炫彩世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色文化展示活动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举行。(新华社图片)
坚持互利共赢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与共同发展
当今世界经济复苏态势疲软,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仍在扩大。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局势变化充满不确定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严重受阻,能源、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飞涨。少数国家为转嫁危机大搞贸易保护主义,甚至不惜发动贸易战、科技战,造成全球经济体系撕裂。面对全球经济治理遭遇的严重冲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秉持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促进世界经济企稳复苏提供强大动能。
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首次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强调全球发展需要做到“六个坚持”。2022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呼吁共建团结、平等、均衡、普惠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时,中国不断加快开放步伐,致力于构建互利共赢的区域与全球经贸体系。2019年11月,包含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15个国家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目前该协定已获得大多数国家批准生效。此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制造国,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0%左右,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0%。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对外贸易国,是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不断扩大内需,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已连续举办两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及十届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为推动世界贸易增长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一带一路”倡议是推动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 2013年一经提出便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响应。2017年9月,中国政府与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签署了“一带一路”倡议谅解备忘录,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提高发展能力。截至2022年7月底,中国已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国际合作倡议,各参与方通过“五通”合作为全球发展增添新动力。与此同时,中国还主办了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一带一路”合作搭建机制化平台;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金砖伙伴创建新开发银行,设立丝路基金等,为国际金融合作开拓新途径,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中国同亚太、非洲、拉美、中东、南太平洋等各地区国家友好合作更加广泛深入。同东盟实现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历史性突破,为地区国家更紧密合作赋能增效。同中亚国家在产能、农业、能源等领域合作富有活力,着眼未来推动经贸合作步入转型升级新阶段。同非洲制定《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启动实施“九项工程”,中非双方在联合国共同发起“支持非洲发展伙伴倡议”。同拉美国家建立中国—拉共体论坛,双方机制化合作水平不断提升,中国成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外资来源地,双方贸易额创历史新高。中国同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自贸协定谈判继续推进,双方着力提升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中方发表关于同太平洋岛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立场文件,提出15条原则倡议和24项具体合作举措,为双方互利务实合作注入新动力。
中国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物资援助,推进实施援建成套项目,加强技术合作和人力资源开发合作,为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中国力量。中国大力推动国际社会聚焦减贫合作,有效应对疫情冲击,与联合国共同举办减贫与南南合作高级别会议,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上倡导加大对贫困地区交通投入,让贫困地区经济民生因路而兴。积极参与制定并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对所有符合缓债倡议条件的申请方作出回应,是缓债倡议获得成功的最大贡献方。中国积极开展国际防灾减灾合作,汤加火山大规模爆发、阿富汗发生严重地震、巴基斯坦发生洪灾后,紧急驰援、雪中送炭,帮助当地人民渡过难关。
中国始终坚持并尊重人的价值,坚持普惠、创新、绿色发展理念与原则。特别是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绿色发展方面,积极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主张国际社会携手推动世界经济实现“绿色复苏”。中国积极履行《巴黎协定》等气候治理国际规约,努力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承诺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坚持团结合作 积极应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挑战
无论是俄乌冲突带来的传统安全挑战,还是气候极端事件频发所折射的非传统安全挑战,都充分表明全球安全体系正面临日益严重的冲击。对此,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坚决主张维护公道、反对霸道,维护公平、反对霸凌,维护团结、反对分裂。针对美国等少数西方国家企图削弱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体系,对联合国采取合则用、不合则弃的单边主义行径,中国主张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不搞单边主义;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坚持将协商作为解决国际安全矛盾与问题的重要方法。中国始终认为全球安全治理应坚持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使全球安全治理体系符合变化了的世界政治经济现实,兼顾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安全利益,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
针对近年来世界上地缘安全问题频出、传统安全挑战有所增加、非传统安全冲击成为现实的情况,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强调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倡导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全球安全倡议有力回击了少数国家以意识形态划线、挑动阵营对抗、制造国际分裂的行径,为破解全球安全困境、消弭国际冲突根源、实现长治久安指明了方向,赢得国际社会广泛共鸣。
2022年7月25日,中国第25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全体官兵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
中国是全球安全倡议的先行者。在国际热点问题上,中方始终发挥建设性作用,主张在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的基础上,通过和平对话解决分歧。中国坚决反对美西方以意识形态和所谓“价值观差异”为借口煽动地区分裂、破坏国际秩序,从而危害世界安全和全人类的根本利益。面对俄乌冲突这一突发事件,中国从冲突本身的是非曲直来作出正确判断,坚持用外交与和平方式解决矛盾,对冲突涉及的当事方劝和促谈,主张“国家之间有分歧是正常的,应该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化解。国家之间可以有竞争,但必须是积极和良性的,要守住道德底线和国际规范”。中国的解决方案真正有利于维护地区和平,缓解紧张局势,有利于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积极参与解决周边与国际热点问题,在伊核、阿富汗、朝鲜半岛等一系列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着建设性作用,同有关周边和发展中国家积极开展反恐、禁毒、警务执法、边防安全等合作,致力于同直接当事国协商谈判解决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共同营造和维护安全的发展环境。中国还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足迹遍布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美西方主导的所谓“国际安全”格局不同,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追求真正的世界和平与共同安全,在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通过和平谈判与磋商解决争端与分歧。全球安全倡议的内核基于互相尊重和国家间平等,强调合作而非“等级从属”,其安全内涵基于独立自主的原则,并外延至更广泛的国际合作——国家间应统筹应对传统安全问题,通过多边主义和务实合作切实维护自身安全。
在应对非传统安全冲击上,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时,中国毅然站在了国际合作抗疫的最前线,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在世卫组织、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多边场合多次强调,要坚持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属性,确保在全球范围内公平合理分配,积极倡导全球疫苗合作行动。中国向众多国家特别是抗疫能力薄弱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物资援助、医疗支持、疫苗援助和研发合作,助力发展中国家弥合“免疫鸿沟”。迄今为止,中国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2亿剂疫苗,并将继续向非洲国家、东盟国家分别援助6亿剂、1.5亿剂疫苗,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出重要贡献。此外,面对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移民难民、能源危机等其他非传统安全问题,中国始终秉持正确义利观,从统筹协调的角度出发,综合施策、标本兼治,避免问题外延扩大。全球安全倡议以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为目标,对全球安全提出了新的规律性认识,为防范和应对可能存在的全球安全风险提供了最新的科学应对之策。
结语
习近平外交思想科学回答了世界之问、时代之问,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彰显了人民至上的宗旨情怀,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中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世界谋发展的胸怀,为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众多复杂艰巨的现实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念与方法。习近平外交思想站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道义制高点上,把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世界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既是对当前世界相互关联、互相依赖大势的深刻把握,也是针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全球性挑战给出的中国方案,凝聚各国人民共同建设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在处理和解决重大地区和全球性问题、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为世界和平繁荣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