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建”-“教”-“行”育人模式下课程思政融入“基础医学实验技术教程”课堂的教学改革

2022-09-28周鹏王靓王舒舒鲍鑫王浩张新芳俞丽华江传玮邹莹莹夏丹徐志庆

安徽化工 2022年5期
关键词:医学生考核思政

周鹏,王靓,王舒舒,鲍鑫,王浩,张新芳,俞丽华,江传玮,邹莹莹,夏丹,徐志庆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

我校“基础医学实验技术教程”共32学时,学分1分,该课程是介绍基础医学常用的基本技能,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和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是一门专业实践基础课,临床专业学生均需学习的基础课,一般开设在大学第一、二学期。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实验技能,为今后学习其他医学类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针对我校“基础医学实验技术教程”课程教学和考核现状,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到授课过程中,构建教学新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教师以身作则,以德为本,教育医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达到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目标。

1 研究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当前的高等教育应从单一化的“思政课程”向多层面、多维度、多模式的“课程思政”进行转化,已逐渐成为高校教学建设的主要命题[1-2]。

结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新医科”理念的提出,当代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好医学生的德育工作,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在党领导全国人民打好新时期攻坚战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意义[3]。现在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思想意识领域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各种意识、思想不断冲突矛盾,医学院校如何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和医德教育工作,加强医学生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诚实守信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尤为重要。

由于医学专业课程专业性较强,为了培养技术过硬的专业医务人员,在专业内容的学习上,不仅需要学习种类繁多的课程,更需要配套课程具有极高的专业性且有大量的临床操作技能,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在学生专业培养中对学业的要求较高,而医学生也需要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其他课程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次要地位,有所忽视。但对于医学生而言,他们就业后多从事的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或与医学科学相关的研究工作,对每位医学生的思想道德要求反而更高。如何能够在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下更好地将专业课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呢?这就需要专业课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知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推行课程思政过程中,将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结合,推行课程思政实施与专业课程实施的同向性,增强学习效果,一举两得。

因此,针对我校“基础医学实验技术教程”课程教学和考核现状,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授课过程中,构建教学新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教师以身作则,以德为本,教育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中西医结合学院2020级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两个班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班和教学改革班,两个班均是60人。

2.2 研究方法

对照班采用常规实验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班采用“变”-“建”-“教”-“行”育人模式下“课程思政”进行联合教学,比较两班学生的总评成绩以及教学效果评价。

(1)“变”:教育理念转变

教师主体应适应思政教育理念转换,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教师不仅是课程专业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学生道德行为的示范者和引领者,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学习的榜样。作为“课程思政”的引导主体,专业课教师应做到主动适应理念转变,突破课程专业化的局限,积极挖掘各门专业课程的隐性思想政治资源,并将两者进行有机融合。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价值融入专业知识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思想道德教育,如将中医理论中“大医精诚”“整体观”“和谐观”的传统价值精髓与现代思政教育相结合,改善“满堂灌”的教育现象,改为师生互动模式,创新教学模式[4],如结合本课程血压测定项目,鼓励学生积极走出去,参加义诊服务、志愿者活动等,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邀请优秀的党员、名师,举办座谈会或者讲座,面对面地进行交流,缩短课程思政的距离感。

(2)“建”:教学体系建立

教学内容中将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互嵌[5]。要从学生所关心的医学相关的政治热点入手,提高政治事件对学生的吸引力,培养学生敏锐的政治视角和分析能力,将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医学伦理价值渗透到专业学习中,在实际的专业学习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如病理组织的取材与处理实验操作项目,可以和抗击新冠肺炎中涌现出的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事迹相结合,以讲授或观看视频的方式讲解,加深学生对实验项目的重视和理解,同时丰富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增加师生互动。

(3)“教”:多种方式教授

通过多元化的授课模式教学,如案例法、实践法等方式授课,丰富课程活动,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搭建职业价值的过渡平台,引导学生树立“大医精诚”正确职业观,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锻炼、志愿服务等,培养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职业素养[6],如血压测定引入社会服务,在社区中开展志愿服务,将所学的实践知识运用于社会生活中;大、小鼠的解剖渗透生命意义的思考,在课堂实践操作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同理心和共情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实验动物的关爱,本着“3R原则”减少实验动物的使用,充分体现对动物的伦理关爱[7];相互合作,攻坚克难,才能成就一项工作,具体表现在基础医学实验中,特别是机能学实践部分,需要3~4名同学相互配合、相互合作才能完成,并根据每位同学在不同场合中的不同角色进行配合,在不断合作中寻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最佳角色,充分发掘个人的潜在优势,进一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当实验过程中出现困难时,应增强革命主义情怀,提高自身的能力,因为在实验操作中遇到困难是在所难免的,如遇到动脉插管过于光滑,或者结扎不紧导致插管脱离,会导致学生产生一些畏难情绪,不敢做实验或者过度紧张,此时可以举一些我们高精尖的医学成就在探索过程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难,科学家是如何克服的,以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勇气。教师还可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方面创新科研立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老师的课题项目,或者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科研素养,做好真实的实验记录等。

(4)“行”:丰富考核实践

课程评估考核贯穿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课程的考核评估应打破单一的考核模式,可以将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以及对实践事迹的分析思考纳入总评分数,丰富考核机制,从而提高学生积极参加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任课老师可以根据实验教学大纲,建立多元化考核模式,采用“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具体为学习过程评价+任务完成程度评价+能力考核评价[8]。学习过程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出勤率、参与讨论次数、课堂实验过程的表现、社会志愿活动的参与度、实验报告的书写情况以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50%;线上实验基础理论和操作知识考核,主要依据“学习通”考试模块进行笔试,占总成绩的40%;线下开放实验技能考核,主要指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指定考核题目,自行选择实验用品及实验仪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的能力,并对所得到的阳性或者阴性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实验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为下次实验总结经验,占总成绩的10%。

2.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学生进行总评成绩评价,主要包括学习过程评价、任务完成程度评价和能力考核评价。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了解两个班级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选项为“是”与“否”。当场发放问卷,填写完毕当场收回。内容:有助于营造学习氛围、增加学习主动性、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激发科研兴趣和提升职业素养。

2.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比较

3.1 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的比较

教学改革班学生的总评成绩(88.49±3.21)分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84.12±3.43)分(t=7.59,P<0.05)。

3.2 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满意度的比较

本次教学研究共发出调查问卷120份,收回120份,均为有效问卷。教学改革班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班(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满意度的比较[n(%)]

4 结论

通过以上“变”-“建”-“教”-“行”的方法,完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通过专业结合思政,以培养高尚的医德道德的能力;通过理论联系实践,以培养实际动手的能力;通过基础结合临床,以培养临床思维的能力;通过教学结合科研,以培养科学创新思维的能力,从而最终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变”-“建”-“教”-“行”育人模式下“课程思政”也为正常人体解剖学等相关医学课程提供了实践依据。

猜你喜欢

医学生考核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内部考核
思政课“需求侧”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