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例多生牙锥形束CT回顾性分析
2022-09-28范永晶王姝
范永晶 王姝
多生牙(supernumerary teeth)为牙齿发育异常中的数目异常,又称额外牙[1]。可以生长在上下颌骨任何部位,形态多样,数目不等[2]。多生牙的长期存在会导致邻牙移位、牙源性囊肿、恒牙间隙及牙根吸收[3]。若不能及时发现并给予治疗,将对口腔健康造成极大威胁,故对多生牙的准确定位及分析至关重要。CBCT是根据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设计出的一种CT[4],它能从不同角度显示解剖结构的位置,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定位[5]。本文通过CBCT从多方面对多生牙的特征进行分析, 为其临床诊治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科2019 年2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多生牙患者影像资料160 例。
纳入标准:患者入院均后行CBCT检查;无其他严重疾病;影像学资料和病例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有精神疾病史或无法正常交流者;唇腭裂患者;既往有牙及颌面外伤史者。
1.2 方法
多生牙患者均采用KaVo 3D eXam CBCT(卡瓦公司,德国)进行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7 mA,扫描时间23 s,扫描视野14 cm×8.5 cm,扫描范围为眶部至下颌骨下缘。眶耳平面与地面平行,上下牙列保持咬合状态。扫描完成后利用KaVo CBCT自带的图像分析软件,读取不同截面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最后由两名医师对图像进行阅片和诊断分析。
1.3 观察指标
统计多生牙的年龄与性别分布。观察CBCT扫描的影像特点,分析多生牙的数目、形态、位置、发育情况、生长方向及其与邻牙的角度关系。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χ2分析数据,P<0.05说明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多生牙的年龄和性别分布
患者年龄在4~42 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11.2 岁,男性多于女性。4~12 岁患者最多,占75.6%。在4~12 岁年龄组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而在29 岁及以上年龄组中,男性明显少于女性。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之间的性别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1)。
表1 多生牙年龄与性别分布 [n(%)]
2.2 多生牙的数量与性别分析
按照多生牙数目,分为单发性、双发性和多发性(≥3 颗)多生牙[6]。单发性多生牙占69.4%,双发性占28.2%,多发性占2.4%。单发性和双发性多生牙发病率男性均高于女性。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之间的多生牙数量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2)。
表2 多生牙性别与数量分析 [n(%)]
2.3 多生牙形态与发育情况分析
2.3.1 多生牙形态与性别的关系 多生牙按形态分为圆锥形、结节型、牙瘤形和补充形(圆锥形形态类似于尖牙,牙瘤形无正常牙冠牙根形态,补充形与正常牙形态相似,其余归为结节型)[7]。圆锥形多生牙最多(43.6%),除牙瘤形男女性发病率相同外,其余形态男性均多于女性。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之间的多生牙形态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3)。
表3 多生牙形态与性别分析 [n(%)]
2.3.2 多生牙形态与萌出情况分析 未萌出的多生牙(145 颗,63.3%)高于已萌出者。已萌出的多生牙中结节形占比最大(52.4%);未萌出的多生牙中圆锥形占比最大(52.4%)。结果显示多生牙形态与是否萌出之间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4)。
表4 多生牙形态与萌出情况分析 [n(%)]
2.3.3 多生牙发育与萌出情况分析 多生牙的发育情况分为牙冠形成、部分根形成及完全形成。其中部分根形成的多生牙占比最大(51.5 %);其次是完全形成和牙冠形成(33.6%,14.9%)。已萌出的多生牙中,部分牙根形成占比最大(59.5%)。结果显示多生牙发育情况与是否萌出之间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5)。
表5 多生牙发育与萌出情况分析 [n(%)]
2.4 多生牙生长位置与区域分析
多生牙生长位置分为上颌、下颌。生长区域分为:(1)正中(中线区)、左侧、右侧。(2)切牙区、尖牙区、前磨牙区及磨牙区(切牙区指上下颌骨中线及双侧中切牙和侧切牙区域;尖牙区指侧切牙远中至第一前磨牙近中;前磨牙区指第一前磨牙至第一磨牙近中;磨牙区指第一磨牙及其远中的任何区域)[6]。
上下颌正中多生牙占比最大(82.5 %)。生长在正中、左侧、右侧的多生牙均为上颌多于下颌,多数为单侧生长。高发于上颌切牙区(82.1 %);其次是下颌前磨牙区(5.2%)。切牙区、尖牙区、磨牙区多生牙以生长在上颌为主;前磨牙区以下颌为主。结果显示多生牙不同生长位置与区域之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6~7)。
表6 多生牙生长颌位与侧别分析 [n(%)]
表7 多生牙生长位置与区域分析 [n(%)]
2.5 多生牙生长方向与角度分析
将生长方向分为正向、倒置、近远中向和唇腭(舌)向。测量多生牙与邻近恒牙(距多生牙最近的一颗正常生长方向的恒牙)长轴所成的角度。正向生长的最多(58.1 %),其次是倒置(24.4 %)。与邻牙成0°、30°、60°角的多生牙以正向生长为主(100.0%、75.0%、100.0%)。成15°角的多生牙正向和倒置各占50.0%。成90°角的多生牙以唇腭(舌)向为主(63.6%)。成135°、180°角的多生牙以倒置为主(60.0%、100.0%)。结果显示多生牙生长方向与角度之间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8)。
表8 多生牙生长方向与角度分析 [颗(%)]
3 讨 论
本研究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8]。因为多生牙有性别遗传趋势,男性比女性更容易遗传多生牙[9]。4~12岁的乳牙列及混合牙列期多生牙发病率较高,占75.6 %;其次是13~18岁的年轻恒牙列。文献报道[10-11]多生牙好发于青少年,恒牙列及混合牙列的发病率高于乳牙列。分析其原因,由于乳牙列期患者年龄较小、拍片配合度差以及顾忌辐射,可能导致有完整影像资料的病例数较少。本研究结果为男性单发性和双发性多生牙发病率均高于女性。Khandelwal等[12]研究发现:单发性多生牙的发病率高于双发性及多发性,与本文结果一致。Sarne等[13]分析得出:男性单发性多生牙发病率低于女性,双发性及多发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与本结果不同,可能与种族及地域不同有关。但是本文结果显示,多生牙性别与的数目之间的关系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在形态与萌出方面,圆锥形多生牙占比最大,除牙瘤形男女性发病率相同外,其余形态男性均多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所有仅牙冠形成的多生牙均未萌出。说明性别差异不影响多生牙的形态,而多生牙的形态与发育情况与是否萌出有关。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已萌出的多生牙中结节形占比最大,圆锥形多生牙虽数量较多,但是其萌出的比例小于结节形和补充形。可能由于圆锥形和牙瘤形多生牙的牙根发育欠佳而不易萌出,结节形和补充形多生牙发育较好利于萌出。文献报道[6]圆锥形埋伏多生牙最常见,与本文结果一致。Gurbuz等[14]发现:已萌出的多生牙中补充形最多;未萌出的多生牙中结节形最多,与本文结果不同,可能与病例数量不同有关。
上颌正中为多生牙好发部位,其次是下颌前磨牙区,大多数是单侧生长,双侧同时发生的情况较少。因正中多生牙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故高发于这个区域[15]。既往文献报道上颌多生牙的发病率是下颌的8.2 倍[16];上颌以切牙区多见,下颌以前磨牙区多见[17],均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但也有学者认为[18]:磨牙区是多生牙的主要发病区域。这一差异可能与所选样本的年龄不同有关,因为青少年多以上前牙出现间隙或恒牙迟萌就诊,而成年人多以智齿冠周炎就诊,故导致结果不同。
与邻牙成0~60°角的多生牙以正向生长为主,故大多可以萌出。对于已萌出的多生牙,多数学者认为应立即拔除[19-20]。但当多生牙具保留价值时可以暂不拔除,如邻牙缺失且多生牙可作为基牙进行修复、乳牙缺失而继承恒牙未萌、可用作间隙保持的多生牙。与邻牙成90°角的多生牙以唇腭向为主,成135°、180°角的以倒置为主,这些多生牙多数会错位萌出或埋伏阻生。错位萌出的多生牙一旦发现应尽早拔除[21]。关于阻生多生牙,拔牙并非唯一选择,它应该是包括正畸、牙体修复多学科的综合治疗[22]。当多生牙邻近恒牙牙根,应该在邻牙牙根发育完成后再拔除,避免拔除过程中损伤邻牙[23]。且有研究认为如果不干预埋伏多生牙,有吸收和消失的可能[24],故对于不影响牙齿萌出、未来没有正畸需求、暂未出现器质性改变以及拔除过程中可能会损伤邻牙的病例,均可暂不处理,但应随访观察,防止发生间隙变宽、牙列拥挤、囊肿、邻牙牙根吸收等现象。
4 结 论
CBCT在判断多生牙特征方面有显著优势,可以为多生牙诊治及精确操作提供可靠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