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教学理论在行业中的应用——评《水利英语》
2022-09-28柳佳莹
柳佳莹
(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0)
英语教育教学理论在行业中的应用——评《水利英语》
柳佳莹
(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0)
英语作为世界上应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是国人和国际社会进行沟通、交流、信息交换、技术学习的语言纽带。新时期,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是水利水电工程是直接关系国泰民生的社会基础设施,水利水电工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功能性直接作用于地区发展,另一方面则是水利水电工程是人力对自然生态的直接改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否遵循绿色发展原则,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做好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学习在新时期有着深刻而长远的意义。
水利水电工程的技术学习离不开国际交流,而国际交流本质上是使用国际语言的信息交换活动,因此,新时期水利水电工程领域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水利水电知识储备,还需要具备相当的英语语言功底,以适应国际交流的需要。《水利英语》一书由王莹编撰,本书基于全球化背景,对新时期水利水电工程人才培养的英语语言素养培养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在本书中,作者详细分析了新时期高校水利行业英语发展需要,结合新时期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水利行业特色、水利水电相关岗位需求和职业发展需要,将英语教育理论和水利行业专业理论相结合,从实用性、技术性和人才培养3 个层面对水利行业英语进行了整合,最终完成本书的编撰。从内容上看,本书较为详细地用英语阐述了水坝、溢洪道、水电站、水灌溉、水文化等多方面内容;从内容结构上看,本书遵循英语教育理论,同时从听力、会话、阅读、词汇、应用等5 个角度致力于水利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本书在内容上兼具英语语言教学的特性又具备水利水电工程的专业性,既可作为水利水电专业的英语教材使用,也可作为行业培训教材使用,是一本兼具实用性和教育性的高品质水利专业英语教材。综合来说,王莹编撰的《水利英语》一书立足于核心素养视角,以培养懂专业、知英语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遵循英语教育理论和行业人才培养原则,对我国水利人才培养具有较高的启发与指导价值。总览全书,本书在内容、结构以及逻辑上具有以下特色:
一、遵循英语教育理论和行业人才培养原则,重视基础知识的传输,扎实学生的知识体系
全球化背景下,英语教学与行业人才培养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色,其是高校教育响应全球化发展背景、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的表现,也是新时期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专业英语被冠以“专业”一词,就说明了专业英语的特殊性。专业英语是行业教育和英语语言教学融合后的产物,其兼具了行业的专业性和英语语言学科的特点,其本质上是以行业教育为基础的英语语言教学,水利英语就是水利工程行业教育和英语语言学科碰撞后的产物。其在内容上是水利水电工程和英语语言相加,但其教学难度和教学效果并非简单的“1+1”,学习水利英语并非简单的积累水利知识和英语知识就可以完成,否则我们分别学习水利知识再学习英语知识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单独开设水利英语这一学科呢?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水利英语其在学科分类上仍属于水利水电工程学科,而非语言学科。水利英语的学习需要以水利水电工程知识为基础,因此其在属性上仍属于水利水电的专业领域。如果这么解释仍无法明白,那么可以类比一个实例来说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查询水利水电工程的英文文献,不会将这种行为归属为学习英语知识,而是将其归属为学习水利技术。水利英语也是如此,学习水利英语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水利水电工程知识的过程,这也是水利英语专业性的来源。由于水利英语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想要掌握这一技能,必须要同时具备扎实的水利水电相关知识和英语语言知识。
作者在编写本书时充分考虑了这一问题,以英语教育理论为基础,结合水利行业人才培养需要进行编写。首先,是对内容的处理上,本书虽然收录了大量的水利水电专业知识,但这些知识、技术的难度较低,属于水利水电领域的入门级知识,以避免学生阅读本书时由于水利水电基础知识不牢靠而难以学习的情况。其次,就是对英语词汇、语言、语法的处理上,书中的英语语言大多采用入门级语法描述,只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英语能留就能够畅读本书,尤其是部分选录的国际文献报道,为了便于学生理解,作者在收录时专门对文章的结构、语法、遣词造句进行改造,用简单的结构、语法、词汇替代复杂的结构、语法、词汇,只保留部分水利领域专有名词,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阅读难度,即使是毫无英语基础的学生也能够在英汉词典的辅助下理解文章的整体意思。整体来说,本书的学习难度较低,作者并未一味地强调水利英语的专业性,而是遵循英语语言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水利行业人才培养基本原则,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以扎实学生的知识系统为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才是将水利行业教育和英语技能教育相结合,遵循了认知形成的一般规律,适合绝大多数水利专业学生学习。
二、重视英语教育理论的应用,强调学科融合发展
学科融合是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主要方向,一方面是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逐渐实现,需要的不是单一的技能型人才,而是综合素质过硬的复合型人才。在上述背景下,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是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作者在编写本书时专门考虑到学科融合的发展特征,注意到了通用英语和专业英语的差异之处,在编写本书时进行了专门化的处理。
本书使用英语撰写,将通用英语和专业英语相结合,加之水利特色,为水利水电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学习工具。在结构设置上,全书围绕水利水电专业,共分为8 个单元,每个单元下有“基础内容”和“拓展内容”2 个板块,且各板块侧重点不同。基础内容部分主要传授本单元涉及的水利专业词汇、英语语法等,通过梳理专业词汇及语法点,为后面学习更高层次内容打下基础。拓展内容部分在前文的基础之上,以通用英语为主,采用听力练习、对话问答及文章阅读等不同形式向学生传递水利文化。通用英语和专业英语相结合,有效拓展了学生的学科英语和水利专业英语知识。
其次,为使学生更好地接纳知识,书中收录文章均经过作者的精挑细选,大量选择符合水利专业特点的内容,并且在顺序安排上由浅入深,课后题目设置中注重听说练习,使英语学科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在内容上针对水利英语专业,选取符合水利专业的知识点进行编排,难度适中,符合本专科学生学习水平,以此书为教材,有利于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符合我国水利水电专业的发展需求。
此外,水利专业作为工科类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应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更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此适应日益发展的水利专业。《水利英语》一书中,设置的主题中包括多个实践性主题,例如灌溉运行、水利工程建筑等,给教师教学提供较好的思路。在水利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英语知识以外,也对教师的水利知识有较高要求。本书选取内容与时俱进,有利于使用者及时更新自身专业知识。
三、理论框架完善,语言严谨细致
国内专业英语教学呈现出“缺理论、缺教师、缺教材”的三缺状态。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由于缺乏统一的专业英语教育理论,国内不同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对专业英语的态度不同、认知不同,有些教师认为其属于英语学科,而采用语言类学科的一般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也有一些教师认为其属于专业学科,而采用行业教育的模式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很难对专业英语形成清晰、正确的认知。②教材编写不完善。专业英语是近年兴起的学科,现阶段市面上流通的教材普遍不完善,甚至很多就是英文文献的集合,这就导致教材的难易度安排不合理,有些教材完全保留文献的原本语句,导致文章阅读难度较高,也有一些教材是纯粹国人编写,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国人编写教材很难具备英语语言的韵味,有极强的“中国式英语”特征。③缺少专业的行业英语教师,很多高校的水利英语教师由通用英语教师兼任,他们具备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但不懂水利水电的专业知识,他们在教学中很难实现英语语言性和水利专业性的融合,学生能够学到的是“英语”而非“水利英语”。
作者在编写本书时充分考虑了国内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尽可能弱化了“三缺”问题的影响,在开篇中就明确了水利英语的学科性质,使教师和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水利英语。在内容上则对外文文献进行改编,用简单的语法、词汇、语句替代复杂的内容,强调了水利工程和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专业性。在内容编排上不仅针对学生,还针对教师,完全是按照课堂教学逻辑进行书中模块设计,在逻辑上也是以实际教学为参考,教师甚至可以直接依照书中内容进行备课、教学,一定程度上教师缺乏“专业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