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集中隔离点医务人员心理焦虑现状调查分析与干预

2022-09-27张秀娟杨丽萍石丽丽杨玉翠

甘肃科技 2022年12期
关键词:医务人员肺炎心理健康

张秀娟,杨丽萍,石丽丽,杨玉翠,李 潇

(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全球,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国家提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疫情防控指导原则,病毒变异,Delta 突变株、Omicron 突变株传染性增强,病毒扩散蔓延,疫情形势日趋复杂严峻,防控难度增加。所以从严防止境外输入病例,也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进行疫情防控的主干线。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2021]51 号文件第七条明确规定,入境人员需要进行为期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其中回北京的入境人员需要21 天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地方要求)。自2020 年3 月根据国家疫情防控战略部署将某市某后备医院作为长期国际航班入境人员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国际点,省卫生健康委先后派出23批医疗队员进行一线疫情防控,其中第23 批179 人(包括一名翻译人员)为时2个月,分别于9月18日、10 月16 日完成俄罗斯至兰州的CA910 航班2 次(2次分别为251人、262人)接机任务、10月3日非洲维和部队航班1次(150人)接机任务,圆满完成了入境人员的入集筛查隔离工作。为了解此次隔离点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在任务不同时间段对其进行了Zung 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测评,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基于微信社交平台在线邀请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某后备医院第23批医疗队员,共收集调查问卷178份。

1.2 研究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调查某后备医院医务人员焦虑情况,在微信社交平台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主要内容:(1)一般信息:性别、职称、学历、从事专业等。(2)Zung 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1]:评定调查对象最近1 月的焦虑状况,共20 个条目,其中项目5、9、13、17、19 为反向评分题,自评结束后将20 条目得分相加,再乘以1.25 后取得整数部分得到标准分,SAS 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分数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50分为无焦虑症状,≥50分为有焦虑症状。

1.3 统计学方法

将调查问卷的结果导出到Excel 2019 数据库,应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焦虑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若不满足χ2条件,则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

2 研究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共收回有效问卷178份,在有效调查对象中,男性20 人(11.24%),女性158 人(88.76%),平均年龄30.94±6.16 岁,其中大专及大专以下学历55 人(30.89%),本科学历113 人(63.48%),硕士及以上学历10 人(5.63%),护士158 人(88.76%),医师9 人(5.06%),行政11 人(6.18%),初级职称43 人(24.16%),中级职称129 人(72.47%),高级职称6 人(3.37%)。

2.2 医护人员焦虑检出情况及单因素分析

178 名调查对象中,有166 人焦虑症状得分≥50分,焦虑症状的检出率为93.26%(166/178),焦虑检出率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及职称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类别人员焦虑症状检出情况

3 讨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球蔓延,日益严重,为了有效防范境外输入病例,落实入境人员闭环管理、隔离管理、入集筛查、核酸检测等防控措施,大量医务人员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由于工作时间长、责任重大、组织资源匮乏(如人员配备不足、设备短缺、设备落后等)、任务繁重、危险系数高等[2],工作人员长期形成的身心平衡状态被打破,于是出现不同程度的孤独、无聊、紧张、害怕、焦虑、担心、失眠或躯体不适等[3]。分析原因:①省卫生健康委派出的第23 批进驻集中隔离点的医务人员来自某省25个市、县、地区的59 家医疗单位,新的工作环境、陌生的人际关系、工作模式转变、地域差别、饮食习惯改变,尤其是适应新环境,重建人际关系需要很长时间,所以会对其造成严重的心理影响。②工作时间相对延长,从进入隔离点到工作结束每班至少需要7 小时左右,长时间的憋尿,出现泌尿系感染;饮食习惯改变,诱发胃部不适、腹胀、腹泻、便秘等;长时间佩戴防护口罩,严重影响呼吸,导致一部分人员出现头疼眩晕等症状。由此可见工作时长的改变、饮食习惯、防护用品的使用会引起医务人员身体不适,增加心理负担。③隔离点的各种严格考核。由于病毒的逐渐变异,传染性增强,危害程度增大,防控难度增加,为了保护医务人员不被感染,进入隔离区工作的每位医疗队员都必须仔细、认真、严谨,熟练掌握防护用品的穿脱、职业暴露的处置、终末消毒、熟悉各项规章制度、阳性人员的转运、手卫生、医疗废物处置等,每天楼层护士长和院感组要进行现场提问考核,对于不合格者进行通报,严厉的批评指正,这也是引起心理焦虑的原因之一。④繁重的工作任务,操作难度增加,频繁穿脱防护用品,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增加。体能消耗大,医务人员要负责楼层日常的环境清洁消毒、送餐发餐、医疗废物的打包和运送、留观人员快递的转运分发、使用物资的转运和发放、留观结束后大规模的更换床单和被套、以及终末消毒等,这些工作都需要消耗大量的体能,使医务人员的身体出现倦怠感。⑤对疫情本身的认知局限,对自身健康的过渡担忧,可能被病毒感染的预期等,使其产生恐慌、烦躁、焦虑、强迫(表现为反复进行洗手、消毒、测体温)等异常情绪反应。⑥闭环管理和半军事化管理,在隔离点医务人员只进不出,与外界完全隔离,自由受限,生活产生诸多不便,思念家人,尤其是对孩子的分离焦虑更为明显突出[4]。⑦通过问卷调查,在性别、文化程度、职业、职称等方面心理焦虑也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尤其是护理人员的心理焦虑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人员,其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接触被隔离人员的频率高于医生和行政人员。⑧时差和时长的变化使医务人员睡眠不足、昼夜节律紊乱,损害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引起失眠、焦虑等症状,甚至抑郁症等严重的心理问题。

调查结果呈现了医务人员反应性的特点,表现出高度紧张、心悸、烦躁、情绪低落、难以入睡,反复洗手,反复检查,哭泣等负面反应,甚至一些医务人员出现头疼眩晕、消化不良、腹泻便秘、泌尿系感染等身体不适。如果心理健康问题不能及时进行纾解,不仅影响COVID-19 疫情的防控能力,防控任务的完成,同时可能会引起创伤后应激障碍,严重影响其以后的生活质量。

4 干预

虽然隔离点的医务人员都是各单位抽调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普遍较高者,但工作期间仍然存在身体和心理变化,尤其是强迫、焦虑等情绪反应更为突出。因此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①利用手机中的微信、QQ、钉钉等开展线上辅导,进行心理干预,使医务人员寻求心理干预的途径更为便捷,也可以更好保护其隐秘性。②隔离点应根据不同需求定期开展线上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夯实自身的基础知识,降低由于知识欠缺而造成的心理负担。③隔离点内实行人性化管理,如缩短工作时间,增加人员配比,配置先进的防疫设备等。合理排班,接机、防护、采样、医废、生活、信息、巡视、发餐、消毒、医疗、院感、督导等各组工作内容和强度都有差异,对于身体素质相对差,心理反应严重的人员应合理调整工作岗位,降低工作负荷,减轻心理压力。④安抚家属,做好后勤保障,解除后顾之忧。⑤在通风良好,能保持1 m 线距离的空旷地方组织人员进行身体锻炼,如八段锦,太极拳等。因为运动时神经系统会出现微弱的电刺激,该刺激可放松大脑的皮层,减弱心理紧张程度,缓解肌肉的紧张[5],对维持生理平衡和心理健康、改善精神障碍和个体心理健康问题都有积极的作用[6],Daphne J Korczak 等[7]的研究发现,抑郁症与体力活动缺乏有关.体育锻炼对于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均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8],同时运动锻炼可以改善胃肠功能,促进睡眠,提高抵抗力。⑥阅读书籍、倾听一些比较舒缓的音乐,转移注意力,放松心情,有效缓解心理压力,帮助恢复心理健康,提升工作能力。⑦可以服用一些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中药汤剂。自武汉疫情开始,某三甲中医院为抗疫一线人员提供中药汤剂,为身体健康提供保障,也可以储备一些助消化、消胀,防止腹泻、便秘以及抗感染的药物。对于有严重睡眠障碍的医务人员,可以适当服用一些有助于睡眠的安神镇静类药物。⑧每批队员中至少配备1~2名心理卫生方面的专业人员,能及时提供心里咨询和心理辅导。⑨管理者应给予足够的心理关怀、心理辅导等提升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针对高危人群,尤其是护理人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积极维护她们的心理健康。⑩加强饮食管理,为医务人员提供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忌食生冷刺激性食物,防止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增加心理负担。

COVID-19 疫情使隔离点医务人员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机,而且这种影响会更加持久,更加深远,如果心理危机不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还会引起抑郁,甚至自杀等严重恶性事件[9]。2020 年1 月26 日和3 月18 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分别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和《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导工作方案》两份重要文件,旨在科学指导各地开展COVID-19 疫情相关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工作;面对COVID-19 疫情常态化的现状,建立健全心理卫生干预机制和培养储备心理卫生专业人员也是当务之急;为了处置类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务人员有必要在平时就加强培训、应急演练、加强身体锻炼、提升心理素质,提高应对能力。做到身体强健、心理素质过硬,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5 结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入境人员中确诊病例时有发生,国内疫情此起彼伏,境外人员,密接人员的集中隔离管控成为防止疫情扩散蔓延的主要渠道。医务人员入集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是责任和使命,但入集以后出现的应激反应,应予以关注和重视,通过控制工作时长、做好相关知识培训、保障充足的休息[10]、促进合理饮食、降低工作强度、开展心理辅导、注重人文关怀等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减弱或降低各种不良反应,确保心理健康,更好地胜任工作,圆满完成任务。由于样本量有限,隔离点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反应有待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分析,以期提出更加完善的干预措施,为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为打赢疫情阻击战提供更为优质的人力资源。

猜你喜欢

医务人员肺炎心理健康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医务人员如何预防针刺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