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脊柱微创手术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

2022-09-27陶兰芳杨巧巧周丽萍

甘肃科技 2022年12期
关键词:外科脊柱微创

陶兰芳,杨巧巧,周丽萍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脊柱外科,甘肃 兰州 730030)

脊柱外科收治的患者,包括椎间盘病变、骨折及肿瘤等疾病,采用脊柱微创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与常规手术治疗相比,脊柱微创手术通过较小的切口,获得更加精准的治疗效果,对患者机体的创伤小,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小,患者相对更容易恢复[1]。但手术仍然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创伤,且手术并不是一劳永逸,创伤还需要术后长时间的恢复。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倡导选择具有循证依据的干预方式,应用在手术围术期中,目的是减少患者应激反应,避免术后并发症,提升患者康复效果,促进患者尽早出院[2]。本次研究,秉着提升脊柱微创手术治疗患者康复效果的目的,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与常规护理干预相对比,应用在2018年5 月—2020 年4 月收治的80 例患者护理干预中,观察应用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收治的80 例实施脊柱微创手术治疗患者实施研究,研究起止时间为2018年5月—2020年4月。病例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28~75 岁,平均(46.8±5.0)岁;患病时间是1~13 年,中间值是(7.23±0.45)年。观察组,男25 例,女15例,年龄30~76 岁,平均(47.3±5.8)岁;患病时间是1~14 年,中间值是(8.05±1.23)年。纳入标准:患者均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疾病,且符合脊柱微创手术治疗指征;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器官、系统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碍或血液系统疾病、传染病患者;意识不清或者沟通异常、精神病患者。分组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接下来的研究值得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2 组病患需要在围术期接受镇痛、止血等治疗,同时医护人员必须要结合病患的具体病情对其实施对症治疗及处理。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围术期常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向患者及家属宣教,引导其完善相关检查;详细介绍手术流程、注意事项及风险,引导患者家属签订手术同意书;指导患者术前12 h 严格禁水禁食,术中做好密切配合工作,手术后,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并指导其尽量在术后24 h下床活动,做好排气、排便指导。

1.2.2 观察组

观察组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为指导实施护理干预。(1)术前心理护理。根据长期的临床观察能够发现,大部分患者被通知需要实施手术治疗的时候,一般会对手术产生莫名的恐惧感或者紧张感,导致抑郁、悲观、焦躁等心理出现,此时医护人员必须要积极地与病患进行沟通与互动,并结合其具有的负面心理对其实施针对性地疏导与干预,由此能够尽可能地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心态,确保患者能够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能够平和、自然地面对疾病,同时也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及临床护理与干预。(2)术前康复训练。指导患者正确的翻身及移动方法;指导患者术后腹肌、腰背肌训练方法;指导患者腰围的正确佩戴方法,并在佩戴腰围时的侧身起坐方法。(3)术前疼痛护理。充分了解患者对疼痛的耐受度,指导患者采取转移注意力、深呼吸等方式缓解疼痛。入院当天,可提前服用非甾体类镇痛药。术前6 h,给予患者依托考昔片实施超前镇痛。不实施常规术前禁食禁水,术前3 h 指导患者口服5%的葡萄糖100~200 mL;另外在术前则需要指导患者摄入足量的碳水化合物,有利于促进患者体内的胰岛素等降解与释放,这对于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等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4)术中护理。提前准备好手术器械,顺序摆放,并检查仪器和急救药品。将手术中需要输注的液体和冲洗液加温,进行恒温37℃保存。将手术室温湿度调节好,并为患者遮盖裸露肢体,使用保温毯保温,保证患者中心体温维持在36℃以上。手术过程中,尽量避免大量冲洗液冲洗术腔及减少液体输注,保证血容量正常;在此期间,对于麻醉药物的选择,一定要严格遵循见效快、作用时间短等原则,由此能够确保病患在麻醉之后能够尽快恢复身体,保障其意识清醒,确保能够尽早地参与体育锻炼与活动训练。另外,在术中需要尽可能地避免补液扩容,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心脏负荷、增强肺功能,而且还能够大大地降低术后肠麻痹等风险概率。(5)术后镇痛护理。镇痛自患者术后1 h开始,以静脉注射为主,在术后1 h,6 h及8 h分别用药,尽量避免镇痛泵镇痛,以保证患者术后康复训练自由;术后液体输注量控制在1 000 mL左右,当天输完拔出留置针,第2 d 无特殊情况不再输注液体。患者术后2 h 尽量避免饮水,或用棉签蘸水给予少量湿润口腔。(6)术后饮食护理。在早期进食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循少食多餐等原则,确保其注意摄入充足的维生素C、E、B 等果蔬及矿物质,预防一些辛辣刺激性等食物的出现。通常来说,术后第一天可以适量地补充水分;第二天可以适量地选择流质食物,第三天考虑选择半流质或者流质等食物,确保胃肠蠕动恢复,避免出现肠内菌群失调、紊乱等问题,由此能够尽可能地降低术后感染风险,由此来看,术后6 h 可指导患者进行早期进食,直到过渡到正常饮食。(7)术后康复护理指导。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建议患者术中尽量避免留置导尿管,在手术后当天,患者生命体征恢复稳定后,可进行翻身、移动,进行被动肢体训练;其活动量及活动时间等需要结合患者的身体耐受力等进行综合考虑与调整,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避免下肢静脉淤栓等问题的发生;并且也能够促进胃肠道、膀胱等功能的有序恢复,尽可能地降低腹胀与尿潴留等概率,促使肺活量大大提升,并进一步降低肺部并发症率,促进全身血液的循环流通,保障伤口尽快愈合等;值得注意的是,术后6 h 需要指导患者佩戴腰围,下床解小便。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注意防护,避免低体位性血压的发生。(8)出院指导。要求病患出院后必须要多休养,平时调整好心态,看待问题一定要积极、乐观,并适量地参与运动与锻炼,养成定期来院复诊复查的好习惯。

1.3 观察指标

(1)评估2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以数字模拟评分法(VAS)评估,评估时间点为术后2 h、术后12 h及术后24 h[3]。

(2)评估2 组手术并发症,包括神经损伤、血管损伤、血肿及感染。

(3)评估两组患者预后,包括脊柱功能恢复情况及住院时间,前者以脊柱功能变化评分为评估标准,评分0~20分,分数与指标成正比,评估时间点为术前及术后3个月[4]。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2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术后VAS 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 h 及术后24 h 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比较(,分)

表1 2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比较(,分)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见表2。

表2 2组术后并发症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预后对比

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术前脊柱功能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脊柱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预后对比()

表3 2组患者预后对比()

3 讨论

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疾病治疗有了长远的进步,在临床治疗中,患者及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不仅仅集中在手术效果上,还开始向术后康复效果延伸[5]。而提升患者康复效果的意义,包括可提升医疗质量,还可为患者节省更多的时间和费用,并且有助于提升医院运营质量,节约更多的医疗资源。在这样的医疗需求影响下,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外科手术护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6]。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是一种用于提升手术治疗患者康复效果的干预措施,具体来说,它是对围术期患者实施规范化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等精细化管理,由此能够逐步摒弃传统的粗放化管理思维,确保通过围术期消除引发患者应激反应、术后并发症及疼痛的因素,以及影响患者康复效果因素的提前干预,可促使患者围术期快速康复,以完善预后[7]。在脊柱微创手术治疗患者中,将干预阶段分为术前、术中及术后三个阶段。术前实施的快速康复护理措施,主要是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术后康复训练,以便患者术后能够尽快进入康复程序,提升康复的依从性和效果。而术前实施提前镇痛的目的,在于提升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也可尽量避免术中应激反应的发生,保证手术效果。术前未常规禁食禁水,考虑的也是避免患者由于长时间饥饿及口渴引发的术中应激反应及抵抗力下降对其手术耐受力和康复效果的影响[8]。手术过程中的干预措施,包括为患者开展各种保温干预,并避免大量输注液体及冲洗腹腔,也是为了避免引发应激反应及由低体温引发的体循环障碍导致的各种术后并发症[9]。术后的快速康复理念的应用,是积极为患者镇痛,避免术后疼痛影响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尽早开展饮食指导的目的,是及时补充机体营养,避免长时间饥饿及口渴引发的患者不适感。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康复训练指导,有助于患者术后尽早排便、排气,从而提升机体康复效果,保证脊柱功能更好恢复[10]。

从本次研究结果看,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 h及术后24 h 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这一研究数据,说明患者术后由于麻醉药物的因素,2 h 内的疼痛感并不强,而随着麻醉药物药效消退,其疼痛阈值开始增加。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指导,采用超前镇痛方式,有助于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保证术后康复效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脊柱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从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康复效果来看,采取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确实有减少应激反应及降低并发症,完善预后的效果。

综上,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应用,有助于提升脊柱微创骨折患者的康复效果,应用价值高,能够适应于临床中各类疾病的护理与治疗,对提高患者的护理舒适度、增强预后效果、实现康复管理等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实施与推行。

猜你喜欢

外科脊柱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康复锻炼在脊柱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脊柱功能的影响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