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局院一体化办公模式助推区域劳动教育见实效

2022-09-27朱宁

辽宁教育 2022年18期
关键词:锦州市劳动课程

朱宁

(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

锦州市教育局和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创新了一体化办公模式,联合制订工作计划,行政部门(部分业务部门)发文,业务部门指导,行政业务双检查、双评价、双总结、双发力,使中小学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效率达到最大化。

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级相关部门相继下发了有关劳动教育的各类指导性文件。2021年,锦州市教育局印发了《锦州市中小学生立德树人全面发展“101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把“热爱劳动”作为中小学生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十项标准中的一项,制订了中小学劳动任务清单,把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细化到各学段学生的劳动任务中。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业务部门发挥指导功能,每年都会对全市局直和各县区中小学校进行全方位的劳动教育专题调研,找亮点,查问题,研路径,究方法。锦州市教育局和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根据全市劳动教育开展的实际情况,为解决劳动教育在学校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等问题,按照城市和乡村不同的特点,一体化指导全市各中小学构建规范化、科学化的劳动教育学科体系,从多个角度、多元形式、多种渠道提升了全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整体水平,走出了一条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助推“双减”落地见效的具有区域特色的劳动育人新路径。

一、劳动教育入头脑,在目标、思路和途径上深思考

锦州市坚持把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校整体德育体系,渗透到日常道德意识和养成教育中,推动劳动教育入头脑、润心灵。

锦州市劳动教育的整体思路集中体现为“1+2+3+4”的模式,即“一个核心”“两个目标”“三个途径”“四个素养”。具体来说,“一个核心”是指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两个目标”是指养成基本劳动能力和良好的劳动习惯;“三个途径”是指开好劳动教育课、安排好校内校外劳动实践和强化校园文化中的劳动文化;“四个素养”是指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教育学生勤奋学习、热爱劳动、报效祖国。勤奋学习是成长之路,热爱劳动是立身之本,报效祖国是发展之根,正确的劳动意识、劳动精神就是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全市中小学校统一认识,认清了加强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重大意义,从思想认识、情感态度、能力习惯三个方面让学生明确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突出强调劳动教育的思想性、实践性和社会性,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在校园、家庭和社会蔚然成风。

2020年,由锦州市教育局主办、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承办的“牵手未来·劳动最光荣”首届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场会,拉开了我市全面加强劳动教育的序幕。“丰收时节话花生”“水果拼盘”两节精彩的劳动教育样板课,给与会教师带来了教学方面的示范和引领;高质量的大会经验交流和专业的培训讲座,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2022年,第二届中小学劳动教育现场会以高端论坛的形式呈现,应时当下,改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模式。

二、劳动教育进课程,在开齐、开足和开好上真发力

锦州市开齐、开足和开好劳动教育课程,认真落实课程标准,着力打造“各年级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通”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在探索与实践中把握“六个定位”:一是性质定位——由国家设置必修课程,根据校情开发校本课程;二是角色定位——学生是活动者,教师是引导者;三是内容定位——与国家、地方、校本课程融合,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四是过程定位——行前思、行中研、行后悟;五是方式定位——探究、服务、制作和体验;六是目标定位——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和创意物化。

劳动教育课程化,要保证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做到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在劳动教育时间上,一是利用校内课堂的时间进行;二是在课外、校外安排劳动实践。各中小学按照不同学段的劳动任务清单,明确劳动教育内容及目标要求,制订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和学期劳动教育实施计划,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提高教育效果。为宣传、强化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在2020年锦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大会上,凌河区解放小学、锦州市实验学校、锦州市第一高级中学等来自小、初、高三个学段的学校代表分别展示研讨了各学段的劳动教育课,引发全市各中小学的关注。

除了国家设置的必修课程之外,我们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研发综合融通的劳动教育渗透课程,运用多样的学习方法,以体验的方式,跨学科整合实践过程。一是语文、历史、思想政治等学科加强学生劳动观、劳动态度、劳动安全、劳动法规知识的培养;二是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通用技术等学科侧重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创新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在其他学科教学和团队活动中要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强化劳动教育的主体责任,丰富劳动课的育人形式。

三、劳动教育重实效,在生产、生活和服务上实调研

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不同于过去的劳动技能,它不但有劳动,还要有教育,要重视学生劳动精神层面的培养和教育。由于各学校的重视程度和开展情况不尽相同,所以只有开展全方位的调研,才能全部掌握区域内劳动教育开展的情况,精准施策,在生产、生活、服务上分层推进,达到实效。

按照局院一体化办公模式,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业务部门定期对全域中小学进行劳动教育专题调研,调研主要内容包括:领导汇报本校劳动教育开展整体情况;针对教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听评不同年级的劳动教育课;学生、教师座谈;实地参观劳动教育实践(室)基地。

(一)多数学校的劳动教育取得进步

通过调研全面了解掌握锦州地区城市和乡村学校劳动教育的现状,我们了解到许多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劳动教育,主要有以下三点共同的做法。

一是能够安排劳动学科专兼职任课教师,开辟功能室和实践基地,开设劳动课程,并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设定主题,组织编写劳动教育读本。如锦州市第五中学的劳动校本读本、义县高台子中心小学的劳动校本课本等。

二是能够以国家、省级的各类文件为依托,以市教育局出台的“101行动计划”和指导意见为抓手,把劳动素养及评价标准融入教育评价改革的全过程,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是能够在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构、课程资源开发、学科渗透融合、教学方法改进、评价机制完善等方面设立专项课题,开展深入研究,不断提高劳动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二)部分学校的劳动教育存在问题

调研发现,虽然各中小学对劳动教育越来越重视,不过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劳动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问题亟待解决。师资队伍是劳动教育课程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目前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存在不专职、不专业的现象,各学校劳动教育课教师多数是由学科教师或班主任兼任,存在教授内容和方法不专业的问题、劳动课时被挤用的风险。为此,各级行政和业务部门要高度重视,抽派一些热爱劳动教育,且在个人能力上有一技之长的教师担任劳动学科教师,既可以鼓励区域内的名师跨校任课,也可定期聘请能工巧匠为专业指导教师或专业顾问,指导培训教师。劳动课课时安排要上课程表,学校定期检查,参加学科评比等。

二是劳动教育课程开设不规范的问题亟待解决。一些中小学校未开齐、未开足劳动教育课程,每周一节的课时量无法保证,使之流于形式。从学段差异来看,在落实劳动教育课程的比例上,小学好于初中,初中好于高中,并且各中小学没有统一配套的经省级主管部门审定的劳动教育课教材;部分学校的劳动周活动开展得不规范,存在无计划方案、无总结反思、无活动跟踪反馈以及形式单一等问题,没有发挥出设立劳动周的教育作用。为此,要加大宣传、查检和督查的力度,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要开展劳动教育的培训及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激励广大师生参与劳动的热情,可将劳动教育的开展情况列入学校年终评比指标中。教材使用上可选取省内地方性教材,或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编写校本读本。此外,劳动周是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可用于学生劳动作品展示、秋收劳动实践等,有条件的学校可安排学生到农业基地劳动实习,既让学生充分体验劳动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集体主义教育的机会。

三是家庭劳动教育缺失现象亟待改变。长期以来,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一些青少年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部分家长忽视对子女的劳动教育,认为劳动会耽误学习,让孩子把时间用在学习上,导致孩子家务劳动的次数少、时间短,甚至孩子在学校的一些清洁卫生劳动家长都要替做,父母包办现象较为普遍。为此,应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开设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劳动精神、劳动观念、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宣传和培训,适时开展亲子系列劳动实践活动。居家劳动技能领域有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传统工艺制作、现代服务业劳动等,如开展居家亲子劳动技能线上评比活动,孩子可以与父母同做的一道菜、一项手工小制作或一项小技能等。

四是实践基地建设亟待关注。各中小学校多存在着“场地设备缺乏”的问题。部分学校没有可配套使用的校内、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各类劳动实践教室数量不多,建设经费也不足。为此,学校可统筹实践类课程的使用,动用各种资源建设劳动实践基地;也可共享区域资源,将几所学校的各类实验室兼容使用、合理分配。例如,开发综合实践基地,开辟劳动实践的课程和配套的实践场所,按照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开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课程;也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土地资源,开辟种植和养殖小农场;还可以共享各学科实验室来为劳动实践提供场地资源,如在生物实验室开展种子育苗、种植等生产类劳动课程。

四、劳动教育强实践,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上广融合

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出力出汗,接受劳动锻炼、磨炼个人意志,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各中小学充分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指导家庭发挥其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发挥好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

一是加强对家庭劳动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明确自身的劳动教育责任。家长是孩子劳动教育的第一位老师,平时要起到榜样作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家长可主动指导和督促孩子完成家庭、社区的劳动任务清单。

二是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资源,大力拓展实践场所,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的实践保障。一方面,充分利用好校内资源,完成学校的日常生活及一些简单的生产劳动,如锦州市第一高级中学和锦州市实验学校充分利用校内现有的闲置空地开辟出了一块师生劳动实践基地——植物生态园。另一方面,利用好校外资源,如辽沈战役纪念馆、锦州市世博园、北普陀山等地成为我市中小学校开展劳动实践、研学旅行志愿服务的实践基地。

五、劳动教育促发展,助推“双减”落地生根

一是加强国家课程研究,增加学生创造性劳动学习经历。学校只有从课程体系角度规范构建劳动教育落实的途径,才能促使劳动教育规范化、序列化、日常化。由于各省市地域的特点和差异,国家没有编写统一的劳动教育教材,那么学校可参照本省或其他省市统编的劳动教材,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研发校本教材读本,分年级构建劳动课主题和内容,按照阶梯递进式把劳动教育的四大素养融入劳动课程中。另外,学校还要加强主渠道课程的劳动素养渗透。

二是切实加大劳动教育场地和设备的投入与利用,保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落实劳动教育的困难之一在于活动场地及设备不足,所以各学校要建立劳动教育的大概念,市、县(区)、校三级联动,实现资源的灵活互用、合理共享。城市和乡村学校可以建立手拉手联盟校,互通有无。城市学校既可以使用县区的劳动实践基地,也可以走进农村学校,完成农业生产劳动及劳动周的实践课。

三是重视劳动教育的专项培训和督导评价力度,保证劳动教育有效落实。评价督导是劳动教育实施的重要保障。要加强和完善区域和学校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加强评价督导的监控和引导,不仅做到评价保障,也要做到评价先导。此外,各级培训部门有必要组织劳动教育的专项培训班,更好地推动师资建设。在组织参加好学校、县区、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各类培训的同时,要重视培训的结果;参培人员在自身劳动专业知识与能力提升的同时,也要发挥好辐射及再培训的作用。

四是发挥劳动教育的赋能作用,助推“双减”落地实施。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双减”政策应运而生。学生的课后时间得以解放,利用这段时间的“留白”,学生可以从知识的获取到劳动实践的体验,从课堂、课本到生活,再到社会,用劳动来描绘,学生的成长体验会更加丰富。各中小学校可以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各类劳动社团课、体验课和活动课,如烹饪、手工制作等;指导家长,在“留白”的校外培训学习时间,让学生多参加家务劳动和社会服务性劳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发挥劳动的“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这正是以劳动为教育内容,让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学业压力中解放出来,从而助推“双减”落地实施的有力举措。

猜你喜欢

锦州市劳动课程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德育思想研究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善良的小熊
ResearchontheNegativeMotivationofHighSchoolStudents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English Vocabulary Skills by Using CALL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