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路上的“她力量”
2022-09-27
张俏
我出生在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大洲镇外焦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大洲人。
2012 年下半年,我因一个偶然的机会回到了家乡,发现在远离当地工业区的乡村,赋闲在家的家庭妇女较多,因为要在家照看孩子,她们少有出门就业的机会。
当时,本地的来料加工产业尚未兴盛,流行的大多还是简单的手工制作,产量和规模也非常有限。看见这样的场景,我就想到,如果能把这些农村妇女聚集起来,成立一个来料加工厂,既可以增加当地妇女的收入,也是一个创业的好机会。说干就干,2013 年初,我与丈夫回到家乡,在衢江农商行申请了5 万元的信用贷款,购买了10 台缝纫机,在集镇租赁了厂房,开始小加工厂的创业之路。
创业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首先,农村妇女大多不会使用电动缝纫机,工人需要从头开始培训,刚培训出来也只能做比较简单的产品;其次,加工厂创办之初缺乏吸引力,工人们习惯按照原先的家庭生产模式,平时比较自由,管理上存在难题,但我们也坚持通过不断的培训,并且给工人预支底薪,最后留住了一部分熟练工人。
机器厂房有了,工人也有了,可是加工的产品和货源却让我犯了难。最后通过浙江来料加工网等各大网站,找到了类似袖套和头套的加工品种,这些产品要求不高,上手比较快,当时也比较受工人欢迎,每天白天8 个小时可以做到70 元以上,不到半年时间工人就增加到了20人。
但创业的路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贷款的钱都快用完了,客户却迟迟不结算加工费。由于缺乏经营经验,我没有跟客户签合同,账单也没有存根核对,到了年底结账的时候,跑到当地对账,一直商谈不下甚至起了冲突。货款最终也没结回来,工人们还在盼着年底结算加工费,贷款、欠款30余万元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就此放弃还是继续坚持?经历了这么多糟心的事,我确实想过放弃,但回过头看了看辛苦置办的厂房和20 多名跟着我干的工人,我决定坚持下去!货款结不回来,就只能东拼西凑,坚持在年前把加工费发给工人。
也许正是始终坚守的诚信经营理念,让越来越多的村民愿意跟着我一起干,工人的信任与投入成了我这个来料加工小厂的“核心竞争力”。
总结了之前一年的创业经验,我将目标瞄准了大公司,2014 年12 月成立了衢江区奔俏服饰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反光背心,从事服装加工销售,并与宁波的一些大型外贸公司达成合作,因为来料加工速度快、质量高,许多厂家与公司合作至今,公司经营内容也从原本的“纯加工”发展到订单式的生产,同时从2015年开始享受到了当地来料加工产业的扶贫补贴,总体利润得到提升,公司也走上了正轨。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公司的生产团队从刚开始只有大洲镇的20 多人,发展到如今全国12 个加工点,计400 多人的大团队,生产的反光背心远销海外,年发放加工费达到800 万元以上,我也被评为“十佳‘衢州有礼·匠人匠心’优秀来料加工经纪人”。
接下来,我会继续坚持走出去,向跨境电商的方向发展,努力实现更多人参与、更好的效益。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新时代女性创业者,能够促进村民在家就业增收,提高生活质量,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一分力量,是我的荣幸与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