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虾峙很暇逸
——打造“共富工坊”的海岛样板

2022-09-27汤馨怡通讯员罗霄潇倪晓介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2022年8期
关键词:共富农房工坊

□本刊记者 汤馨怡 通讯员 罗霄潇 倪晓介

在舟山群岛的南部,有一座岛形狭长、形似大虾的小岛,名为虾峙岛。虾峙以岛为镇,是舟山市普陀区著名的渔业镇,在共同富裕之路上,虾峙该如何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难题,增强海岛渔民致富造血能力?

当“民宿经济”伴随着旅游业发展日渐兴起,有着丰富农旅资源的虾峙岛开始以“民宿经济”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突破口,发展民宿产业带动全岛旅游产业提升,通过村企党建结对,引导企业出资开发建设民宿,“虾意生活”民宿共富工坊正如火如荼建设中。

当无人问津的“空心房”改造成别致的“致富屋”,当荒芜已久的“闲置地”转变为增收的“聚宝盆”,“虾意生活”为虾峙岛民带来的是暇逸的共富生活。

变“闲”为“宝”

90 后湖南女孩周娉婷,喜爱游历四方,两年前,在黑龙江女孩邹晓娟的推荐下两人来到了虾峙岛,她们被这里波澜壮阔的大海与宁静古朴的村落间的反差吸引,深深着迷,两人决定留在岛上,改造闲置农房开民宿。民宿建造的过程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陈旧的基础设施、崎岖的岛上道路、高昂的运输成本,加上人生地不熟,陌生的本地方言,让两人的民宿之路困难重重。彼时,虾峙镇正看到民宿经济对海岛旅游的推动作用,在民宿资金补助、民宿建设全流程服务上给予了她们大力支持,两间民宿成功开业,并在各方努力下,获评省级银宿的美誉。

两位90 后女孩的故事是虾峙民宿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早在2016 年,虾峙镇便着手谋划对东晓村的旅游整体提升,编制了东晓村旅游开发整体规划方案,目标锚定打造“小而美”的精品民宿聚集地。

东晓村党总支梳理了废弃仓库、码头等一批村级闲置资产,为开发建设民宿做足准备。在普陀区《关于实施闲置农房激活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指导下,闲置农房被盘活利用起来。“现在我们村可火了,游客络绎不绝,房间都很抢手,我们老百姓的收入实实在在增加了!”东晓村首家通过租赁村集体闲置用房改造运营的民宿——海贝·怡心湾店主贝飞波分享着增收的喜悦。

村企结对

东晓村曾是一个无人问津的岛屿村落。今年以来,通过对河泥漕区域进行系列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盘活闲置农房并进行推窗可见山海自然景观的特色民宿改造,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目前,河泥漕已引进特色民宿、酒店20余家,盘活利用闲置农房19幢。

海岛旅游和民宿产业的发展,也吸引了不少企业家的注意。虾峙海运商会作为浙江省内海运业非公经济组织中最早建立商会同时建立党组织的行会组织之一,积极响应镇党委反哺家乡建设的号召,一批党员企业家通过开展村企党建结对,对接资源收购、改造升级闲置的村集体房屋和个人房屋。在村企合作的推动下,目前虾峙岛共建成精品民宿14 家,其中包括了“碧海蓝天”“大屿”等高端精品民宿。

民宿产业做大做强,形成合力,走出了海岛农旅融合的新路子,让东晓村年增加集体收入50 多万元,也让30 多位渔村妇女得到了就业机会。东晓村从一个偏远渔村成功升级为网红旅游地,成为近年来普陀区村容村貌提升最大的村之一。

融合壮大

2018 年,东晓村党总支、东晓村民宿协会及13 家党员经营户共同建立起“虾意生活民宿党建联建机制”,集合民宿和旅游资源,在住宿、餐饮、旅游项目等方面协商合作,并探索打造虾峙环岛游船专线、虾峙海上休闲捕鱼专线等,丰富了旅游业态,为共同富裕夯实了基础。通过发挥党员民宿经营户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了民宿业主诚信待客、规范用工、设施共享、信息互推;在旅游淡季,联建单位开展行业交流活动,分享优秀经营理念,带动行业整体向好发展;民宿业主还共同签署了“东晓村民宿行业发展规范”,共同倡导不乱搭乱建、风貌和谐的民宿建设标准。

东晓村河泥漕民宿群全景

为了摆脱过去大家对虾峙旅游“发呆、放空”的刻板印象,虾峙通过党建搭台,积极对外交流招引资源入岛,集聚建设了网红书店、网红酒吧、网红打卡点及观景平台等配套元素,丰富周边旅游业态,因地制宜构建乡村民宿产业生态圈,提升虾峙综合旅游品质。

每到旅游旺季,东晓村就提前入户了解全村的闲散劳动力资源,将信息及时反馈给各家民宿,既解决了民宿业主头疼的“用工难”问题,又让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虾意生活’民宿共富工坊的建成和发展,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渔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说起东晓村民宿业的发展,村原党总支书记朱永仕最有感触。原本村里收入90%靠渔业,现在旅游民宿经济占了大头,老百姓的房子也更值钱了,“以前这些闲置的房子3000 元一年租一幢都没人要,现在年租金都在5 万元左右。”更让朱永仕开心的是,游客一年比一年多,老百姓赚钱途径也多了,“民宿多了,不仅能促进就业,村里农产品的销路也更广了。”

记者手记

沃土良田本如诗

□姚珏

费孝通在《江村经济》一书中曾对如何提升农民收入给出过振兴农村企业、补充副业收入的“方案”。这一期望,与日后中国经济改革的突破口不谋而合。如今,在民营经济大省浙江调用多元手段、创新模式,深化共富进村到户的探索中,仍能找到先锋式破题思路的影子。

从悠悠绿水分枝港的杭嘉湖,到白浪扬声胜管弦的甬台温;从灵洞锁瑰奇的浙中,到黄柑绿橘柚飘香的浙西南,通过“社会资本+村级集体+农户”等模式,为土地与旅游深度“联姻”注入活力,让农旅融合成为“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振兴乡村、再叙共富新话的选择之一。

农旅融合,本在农,特在旅。发展乡村旅游,首要之责是稳住农业基本盘,其次为人居环境整治与乡风文明建设,再即农耕文化的挖掘还原,以及特色景观的塑造。想要激发这一共富模式的效应最大化,既呼唤从浅到深、由点及面的高站位整体谋划,还得耐得住长期“价值投资”的寂寞。

擎住党建这面旗,通过基层与两新党组织牵线搭桥,用好活跃的市场主体,为乡村“销愁”、为共富引流,绘制蓝图到底是其中的关键。

采访中,不少地方正沿着这样的路径紧特色、赶慢工、磨细活。舟山借企业之力搭建民宿产业集群,积极挖掘海钓、捕捞等海岛特色,让村民做着擅长的事在家门口把钱挣了,偏远渔村成了网红旅游地;近年晋升江浙沪短途游热门目的地的湖州,民宿、露营、农事体验等新业态遍地开花。批量培养“出身”两新的85后村书记、引入企业做运营、和互联网大厂谈合作,差异化布局并依托党建联建机制等方式将散落的美景串成江南美卷,不再什么赚钱做什么,落户在村民家门口的“共富工坊”魅力足、品质高,年轻人“含量”也尤为浓。

“卖风景+卖体验”“卖风景+卖美好生活”,产业强了、农村美了、农民富了,浙江的农旅融合式“共富工坊”摸索会留白、走得深。

沃土良田本如诗。期待在党建引领之下,农旅融合式的共富新招能唤醒、重塑乡土文化,成为浙江实现物质与精神同步共富的亮点。

猜你喜欢

共富农房工坊
拱墅区大关街道:“同心共富四会联盟”成立
拱墅区大关街道:“同心共富四会联盟”成立
凝聚共富力量 谱写发展新篇
鲁班工坊中高本硕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
四川推出农房设计下乡服务平台
住建部将开展农村住房建设试点
中国唐人御工坊 中国唐人琴苑
让闲置农房成为“黄金屋”
“共享农房”需要走好“规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