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吊训练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2022-09-27潘升超余程冬刘云卫
潘升超,陈 燕,余程冬,刘云卫
(1.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合肥 230000;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院区,安徽合肥 230000)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我国神经科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之一,以发病急骤同时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特征[1]。该病有极高的致死率、致残率、发病率,发病后约有一半以上患者因功能障碍导致残疾发生,严重影响了患病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致使其家庭及社会承受了巨大的负担[2]。自二十世纪以来,卒中后诸多功能障碍的康复已成为全世界康复领域的研究重点与热点。近些年,不断有各种新的治疗理念与技术应用到脑卒中康复中去,如虚拟现实技术、非侵入脑部刺激技术等,悬吊训练(sling exercise training,SET)亦是其中之一。由于SET 可以产生放松肌肉、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增强稳定肌肉系统、感觉运动协调训练等效果,此前较多应用于肌肉骨骼康复。近些年国内外均有报道提出,SET 对脑卒中后的功能障碍康复也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1 悬吊疗法的基本原理与作用机制
悬吊训练是通过使用特殊的悬吊器械与吊带,以神经肌肉激活技术为理论基础,通过关节活动训练、肌力训练等治疗技术,重建神经肌肉反馈的一种康复治疗方法。是以持久改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为目的,是一种运动感觉的综合训练系统。该技术强调人体在失衡状态下训练,以自身体重为负荷,强调治疗的规范性,加强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目前常见的悬吊设备有网状悬吊系统、移动悬吊系统、悬吊训练系统[3]。
悬吊疗法以主动训练和康复治疗作为关键要素,包括诊断和治疗两个系统。通过弱链测试找出薄弱环节,对其进行训练达到肌肉放松、增加活动度、稳定肌训练、感觉运动功能的训练等目的。目前悬吊训练多用于颈椎、腰椎、肩关节等肌肉骨骼疾病外,也已用于脑卒中患者及其它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康复治疗[4]。借助其装置的特殊性可使人体在不稳定的状态下进行训练,可增强躯干深层肌肉的收缩能力,提高人体在运动中的平衡、控制能力和稳定状态。近年来也有学者用于早期脑卒中患者的步行功能的康复、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康复治疗[5],对早期患者躯干控制能力的影响的探讨等[6]。通过悬吊装置消除重力对人体的影响,为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利用其装置进行肢体功能训练提供了便利之处。
2 SET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
2.1 上肢运动功能
SET 基于神经肌肉反馈重建理论,利用悬吊装置削减肢体重力的影响使脑卒中患者更加方便进行主动的康复训练,如伸手够物等,避免患者上肢过度用力引发异常的动作模式与代偿动作出现。基于悬吊装置,可针对不同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水平设计出不同的训练内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调动了患者的积极性,增加了肢体感觉输入,打破了异常的运动模式并强调患者的主动参与,对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复健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孙增鑫等[7]通过对32 例中风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然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上肢简式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的差异。对照组进行常规脑卒中上肢训练,治疗组基于前者增加SET,治疗4 周。研究表明,两组均有改善,且观察组上肢FMA 改善高于对照组。苗莉莉等[8]将60 例中风患者分成悬吊组和对照组,经过4周治疗后,结果表明悬吊训练组病人上肢FMA 评分及上肢Brunnstorm 分期改善情况好于常规康复组。
2.2 下肢运功功能
卒中患者肢体常伴有感觉功能障碍,活动时下肢常处于患者视野范围之外,缺乏足够感觉的输入,同时还有肌张力、异常运动模式等因素的干扰,导致下肢运动功能恢复不尽如人意。当使用悬吊器械进行训练时,可给予患者下肢提供稳定的支持,能提高躯干、骨盆的控制能力,还能通过对下肢各关节的锻炼改善下肢力量和关节的控制能力,对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复健起到了重要作用[9]。
胡正永等[10]通过对40 例中风病人进行研究,将其分成三组,分别为对照组、SET组与联合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训练,SET组基于前者增加SET,联合组在SET 组基础上新增Bobath 技术治疗,治疗4 周。干预后三组病人的下肢FMA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SET 组与联合组改善更为显著。袁青[11]将48 例中风病人分为对照组和SET 组,前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后者在前者基础上新增SET治疗。干预4周后,SET组下肢FMA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孙文琳等[12]将72 例卒中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悬吊组和联合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悬吊组基于对照组新增悬吊训练,联合组基于悬吊组新增吸气肌力量训练。干预6 周后,悬吊组和联合组下肢FMA评分提高显著,且明显优于对照组。
3 SET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改善
平衡功能是自身运动或受外力作用时人体进行自我调整并维持身体姿势的能力,是人类完成各种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之一[13]。中风病人常存在平衡功能障碍,严重者面临长期卧床或与终生坐轮椅的困境,其存在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与社交。脑卒中患者时常伴有躯干控制能力障碍、肌肉萎缩、感觉功能减退、认知障碍等问题,导致躯干重心偏离正常位置,影响了人体自我调整姿势与维持姿势的能力,导致平衡能力下降。提高中风病人躯干的控制能力有助于改善其稳定性,提高了自我调整姿势与维持姿势的能力。SET使人体处于相对失稳的姿势,激活了肌肉中大量的本体感受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对躯干核心肌肉的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14]。
王媛等[15]选取20 例中风患者进行研究,入组前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入组后额外增加SET 训练,治疗4周。SET介入后BBS评分改善情况较入组前明显提高。Lee J S等[16]对18名脑卒中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研究,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BBS 评分表明接受SET 训练的病人平衡功能改善情况比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明显。
由于卒中病人运动、平衡等功能障碍的原因,导致其日常生活与社会交际遭到了巨大的影响。SET 训练旨在针对关节控制能力的训练,躯干稳定能力的提高改善了运动和平衡功能,对中风病人日常生活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17]。陈四海等[18]对100例卒中病人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SET 组。两者均接受常规康复,SET组增加SET和姿势训练。干预6 周后,结果显示两组改良Barthel 指数(MBⅠ)评分均明显提高,且SET 组较对照组提升明显。黄琪等[19]对80 例卒中病人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SET 组。前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SET 组基于前者增加SET 训练,干预8 周。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MBⅠ评分均显著改善,且SET 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4 SET对脑卒中后步行功能障碍的改善
步行功能是衡量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最重要指标之一,行走对卒患者意味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拥有更大范围的社际交往。行走,需要良好的站位平衡能力,需要躯干拥有相对稳定的能力,需要下肢各关节协调的运动。而卒中发生后,患者躯干核心肌群控制能力下降导致躯干和骨盆的活动受到影响,下肢各关节活动时空间顺序发生改变,引起异常的姿势或步态,严重影响了卒中病人的生活质量。SET可以通过强化患者核心肌群力量增强躯干与骨盆的控制能力,强化下肢各关节肌肉力量,改善本体感觉,再配合异常步态的进行析因训练,能有效促进患者步行功能的恢复。
顾昭华等[20]对24 例卒中病人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SET 组。前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SET组基于前者新增悬吊训练。干预20 天后,SET 组10m 最大步行速度测试(10m MWS)和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郑增宾等[21]对66卒中病人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SET组和联合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SET 组基于对照组增加SET 训练,联合组基于SET 组辅以肌内效贴处理。治疗4 周后,三组步长、步频、步速和步幅均改善,且联合组、SET改善优于对照组。
5 SET对脑卒中后感觉功能障碍的改善
卒中病人除上述障碍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感知觉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卒中病人的感觉传导通路发生障碍,导致感觉功能的传入受到影响,患者得不到正确的感觉信息输入导致运功控制受到影响,严重妨碍了偏瘫患者的生活[22]。
中风病人复健过程中,深感觉的锻炼有助于各关节功能和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恢复,对关节活动的稳定性和协调性起着重要作用[23]。SET可使人体在失稳状态下进行活动,激活核心肌肉,增加感觉信息的输入,改善了卒中病人运动时的控制能力。
李静等[24]对40 例卒中病人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SET 组。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干预,对照组进行偏瘫侧膝关节运动疗法,SET 组进行SET 治疗,干预6 周。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膝关节在30°、45°、60°的实际角度均更接近目标角度值,且SET组优于对照组。Jung KM 等[25]对36 例卒中病人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SET 组。SET 组使用悬吊系统进行肩关节主动锻炼,对照组接受双侧手臂训练,治疗4 周。SET 组肩关节本体感觉与手动功能测试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
6 其他功能障碍的康复
在整个脑卒中康复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一些特殊问题影响到病人的治疗进展,如肩关节半脱位、疼痛、关节挛缩、膝过伸等。此类问题多由患者长期卧床、护理和治疗不当等引起,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延缓了康复进展,严重影响了康复疗效。
Kim M K 等[26]对34 名伴有肩关节半脱位的卒中病人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SET 组。前者进行常规康复干预,SET 组基于对照组新增SET 训练,干预8 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矫正垂直距离、患侧与健侧斜距比值。研究结果显示SET 组半脱位改善较对照组明显,SET 对改善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有积极作用。梁成盼等[27]对35 名伴有肩痛的卒中病人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SET 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SET 组基于对照组接受SET 训练,治疗8 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疼痛目测类比法分值,两组患者肩痛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SET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严会荣等[28]通过对90 例伴有膝反张的卒中病人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SET 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SET 组基于对照组接受SET 训练,治疗四周。结果显示SET 组患者膝过伸次数及10 m 步行时间少于对照组。高崇[29]等对60 例伴有膝过伸的卒中病人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SET 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SET 组增加SET 训练,治疗4 周,记录干预前后20m 距离膝过伸次数。研究显示,两组膝过伸的次数均有好转,且SET 组改善明显。Jung K S等[30]研究24 名卒中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SET组。实验组受试者在平衡垫上进行躯干练习,对照组在稳定的表面上进行躯干运动,训练4 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躯干肌肉表面肌电图、躯干损伤量表、10 米步测试,结果表明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7 小结
SET 是以神经肌肉激活技术为理论基础,借助于悬吊系统的作用使人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进行运动训练会刺激更多的本体感受器和运动器官,增强核心肌肉收缩而产生提高肌力和耐力,起到了提高核心肌群稳定、躯干控制、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作用。
核心肌群在腹部前后环绕着身体,其位于在人体中心,对深层的脊柱与脏器起着重要的保护和支持作用,为四肢运动提供基础,通过对人体的核心肌肉进行锻炼,可以改善身体在非稳定情况下的控制能力与协调性,提高平衡能力及下肢运动功能。卒中患者多数伴有异常的运动模式,行SET 训练可帮助打破异常的运动模式,通过改善平衡协调能力,提高本体感觉功能,恢复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从而建立正常的运动模式。通过运用SET 配合各功能训练,可以有助于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促进卒中患者重返家庭与社会。
目前悬吊疗法较多应用于治疗肌肉骨骼系统疾病,而较少应用于脑卒中康复。尽管在国内外有不少研究显示通过悬吊训练达到了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感觉、平衡等功能的目的,但由于悬吊设备种类繁多,并且国际上尚无统一的、规范的卒中治疗方案与诊断系统,尚且需要继续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