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积散的临床应用与认识
2022-09-27张培璟曹红霞
张培璟,曹红霞
(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 350000;2.厦门市中医院,福建厦门 361000)
五积散,最早出自于《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但关于此方的运用上,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有更为详尽的记载。本方由白芷、枳壳、麻黄、苍术、干姜、桔梗、厚朴、甘草、茯苓、当归、肉桂、川芎、芍药、半夏、陈皮一共15味药组成。其功效为散寒祛湿,理气活血,化痰消积,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证。临床上常见应用范围包括饮食不节,积食呕恶,脾胃寒凝,脘腹胀痛[1];或外感风寒,体表疼痛,腰背拘急;及妇人小腹疼痛,血气郁滞,闭经不通,月经不调等。清·喻昌《医门法律》曾提及:“按此一方,能治多病,粗工咸乐用之。”便是由于此方病机涉及寒、湿、气、血、痰等多个环节,在临床上应用范围甚广[2]。关于此方配伍,方中麻黄辛温解表,肉桂、干姜温中散寒,共除内外之寒;厚朴、苍术燥湿除满,陈皮、半夏化痰行气,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当归、川芎活血祛瘀,且川芎为风药,与白芷合用,入血分驱里邪于表外,枳壳、桔梗利胸膈而除满闷;茯苓利水渗湿。诸药共成表里双解,气血同治,痰湿(食)并消之剂。
在目前现代医家对于五积散病机阐述基础上,曹红霞主任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五积散应用关键在于如何正确认识寒、湿、气、血、痰在人体致病中的特点,在日常辩证中,凡是舌苔白厚而腻,水滑,脉浮弦,或沉滑涩,体格较为壮实者,皆在五积散治疗考虑的范围中,而若患者热重于湿,壮热烦渴,舌苔黄腻,则不宜使用。本文特整理经典医案,与同道共同学习。
1 痛经
患者,女,39 岁,2020 年8 月初诊,主诉:反复痛经1年余。现病史:反复痛经,天气变冷时加重,月经周期不规律,常常推迟,推迟时间7~14d 不等,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白带量多,质稠,色白浊。平素性情较为抑郁,偶有胸肋胀痛,乳胀,寐差,纳一般,大便日解2~3 次,多不成形,小便调。舌脉:舌质晦暗,舌苔白腻,舌底淤,脉沉细弦。证型:寒凝淤滞,痰湿夹郁;治疗:温中祛瘀,化痰疏肝。方药:麻黄6g,肉桂3g,干姜8g,炙甘草6g,白芷8g,当归16g,川芎12g,苍术12g,厚朴10g,茯苓15g,姜半夏12g,陈皮10g,枳壳6g,桔梗6g,香附10g,郁金15g,7 剂。二诊:患者诉药后痛经程度明显好转,血块较前减少,白带量减少,寐差,胸胀皆有好转,大便已有成形。守方继续服7剂。三诊后患者未诉再有痛经、月经色暗、血块、白带异常等上述问题,情志方面较前改善,二便调。嘱其再服3剂以巩固疗效。
按:《素问· 调经论》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3]。”盖因痛经者,多因寒性凝滞收引,使血脉收缩绌急,气血滞涩不畅。然寒邪客于五脏日久,阴阳之气无法顺接,则易滞于太阳少阳之经,气机于内失于疏泄,于外则不通达,气血痹阻,皮肤腠理失养,外邪则伤积于表。方药中的药物配伍不仅主张温经散寒,活血祛瘀,更有疏散透达,使风寒之邪解表而祛之意[4]。
2 痤疮
患者,女,26 岁,2020 年11 月初诊,主诉:反复面部痤疮2年余。现病史:反复面部痤疮,以下颌,口周为主,色淡红,伴瘙痒,压痛。平素口淡,无干苦,恶风,脾气尚可,汗出一般,纳可寐安,大便日解1次,偏稀,小便调。月经史:平素月经周期正常,量中,色淡红,少许血块,无明显腰酸痛经表现,白带正常。舌脉:舌质淡红,舌苔白滑,舌边齿痕,脉沉细缓。证型:脾虚湿盛,太阳表虚;治疗:健脾化湿,解表透邪。方药:麻黄6g,肉桂5g,干姜5g,炙甘草6g,白芷12g,当归10g,川芎8g,苍术16g,厚朴10g,茯苓15g,姜半夏6g,陈皮6g,枳壳6g,桔梗6g,皂角刺30g 7剂。二诊:患者诉药后面部痤疮新发较前减少,陈旧性痤疮印痕减淡,大便已有成形。守方继续服7 剂。三诊后患者诉下颌,口周痤疮许久未见新发,恶风症状较前改善,口淡、大便稀的基本消失。
按:现代多数医家认为,痤疮乃因肺经风热,熏蒸肌肤,或脾胃蕴热,热盛而起[5]。然曹红霞主任结合临床多年实践经验和时代特点,认为现代痤疮多数病因在寒,热只是表象。盖因久嗜寒凉者,脾阳受损,内寒则温煦失司,五行相生,脾土为母,肺金为子,脾寒则肺实,肺实则气机出入失和,营卫失固。《外科启玄》提及痤疮曰:“肺气不清,受风而生”,乃风邪郁滞于表,上熏蒸于头面,发为痤疮[6]。临床痤疮者,脉洪大者少,浮弱者反多,不可见热治热[7],不辨虚实真假,妄自重投苦寒之药[8]。本方加减后以寒为本,风为标,取其干姜、肉桂温中散寒,顾护脾阳,麻黄、白芷祛风解表,桔梗宣肺,共入肺经开腠理,驱邪气,再合用茯苓、陈皮、苍术等药利湿浊,脾土喜燥恶湿,脾土健,则肺气得宣,气机得畅,当归、川芎活血祛瘀,并重用皂角刺透邪去疮,各药合用,使脾阳得复,表邪得去,证药相符,故取效如桴应鼓。
3 多囊卵巢综合征
患者,女,32 岁,2021 年1 月初诊,主诉:月经失调半年余。现病史:患者月经紊乱半年余,量多,色暗,周期10 到28 天不等,无明显腰酸痛经,白带多而稠。平素患者体胖,口淡恶风,下肢晨起浮肿严重,冬天四肢易冰凉,纳可寐安,大便日解1-2 次,质稀,小便调。舌脉:舌淡胖,苔薄白滑,舌边齿痕,脉细弦。证型:脾虚湿盛,带脉失约。治疗:健脾化湿,调经止带。方药:麻黄6g,肉桂6g,干姜8g,炙甘草6g,白芷8g,当归10g,川芎8g,苍术12g,厚朴10g,茯苓20g,姜半夏6g,陈皮10g,枳壳6g,桔梗6g 14 剂。二诊:患者诉药后晨起下肢浮肿现象消失,白带量较前减少,大便成形,次数恢复正常。予守方继续服14剂。三诊后患者诉体重较前减轻,服药期间月经周期较为正常,未再见一月多发,量色可。
按:多囊卵巢综合征常见类型很多,这个患者便属于典型的脾虚湿盛型[11]。此类证型的患者多虚多寒,阳气不足,脾虚无力运化湿邪,久之湿邪阻塞冲任,以致胞宫藏泻失职,月经紊乱。湿邪盛者,同时可见体胖,下肢浮肿,白带量多而稠。故多囊卵巢综合征不是单一的病证,而是多种病邪积聚,形成虚实夹杂的复杂病证[12]。本方五积散中重用肉桂,干姜温补脾阳,苍术,厚朴,茯苓,陈皮等利湿祛浊,且麻黄、白芷、桔梗等药合用有利水消肿、祛风止带之意,加以当归、川芎活血调经,本方虚实同治,标本兼顾,纵观全方,寒,湿,血一并除之,而无冗杂之嫌[13]。
4 小结
五积散原为温里剂,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证[9],但随着后世医家不断发展与革新,结合新时代病人的病机特点,现在正被广泛运用于多系统的疾病。在内科中除了大家都知道的慢性胃炎,腹泻,胃下垂,胃食管反流等,还可以应用在皮肤科的痤疮,过敏性皮炎,湿疹,毛囊炎,荨麻疹等;在妇科中可以治疗多囊[10],痛经,白带异常,月经量多,月经紊乱等妇人杂病。五积散的应用范围远远超过传统教材书中所示的病种,掌握其灵活变通的关键在于如何认识疾病的病机特点。曹红霞主任深刻体会到,在临床上有些疾病,只要脉证相符,便可使用此方,并非满足寒、湿、气、血、痰五积才能使用。且随着现代社会节奏较快,竞争压力较大,多数病人往往夹杂着肝郁,脾气急的表现,当代临床大可在五积的基础上合用四逆散或逍遥散等[11],对夹杂肝郁表现的病人进行治疗。灵活使用五积散,根本在于如何掌握疾病发展的规律,这样才能不死搬硬套,才能面对不同的病人病情,有效地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