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症状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2022-09-26刘传志

医学信息 2022年16期
关键词:偏角夹板腕关节

刘传志

(赣州市蓉江新区红十字会医院外科,江西 赣州 341400)

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radius distal osteoporosis fracture,RDOF)是老年人常见骨折类型,可导致腕关节功能受损,若治疗不当易引发慢性疼痛、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对患者上肢功能具有严重影响[1]。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是骨折常用治疗方案,可达到良好的解剖学复位效果,其早期康复效果显著,但对骨折周围血运破坏严重,临床愈合较慢,在中老年等骨质疏松高发人群的应用中具有较大局限性[2,3]。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为当前常用闭合性复位方式,其操作简单、创伤小,无需切开复位及内固定置入等操作,安全性高,适用于中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4]。但目前为止,关于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对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康复作用尚存在一定争议,现本研究结合2018 年9 月-2020 年9 月赣州市蓉江新区红十字会医院外科收治的60 例RDOF 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对RDOF 患者临床症状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9 月-2020 年9 月赣州市蓉江新区红十字会医院外科收治的60 例RDO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 例。对照组男18 例,女12 例;年龄57~79 岁,平均龄(65.29±4.65)岁;骨折分型:Colles 骨折17 例,Smith 骨折13 例。观察组男19 例,女11 例;年龄58~79 岁,平均年龄(65.41±4.70)岁;骨折分型:Colles 骨折19 例,Smith 骨折11 例。两组性别、年龄、骨折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患者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X 线检查确诊为桡骨远端骨折;②经骨密度仪测量明确为骨质疏松;③单侧骨折;④发病至治疗时间<36 h。排除标准:①不完全骨折、开放性骨折、陈旧性骨折及外桡骨远端骨骺分离者;②存在心、肺、肝、脑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性疾病者;③其他原因导致的病理性骨折者;④凝血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应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选择桡骨远端掌侧入路,纵行切开桡侧腕屈肌,并逐层解剖使骨折断端充分暴露,随后对骨质周围血管及软组织进行钝性分离,于直视下进行撬拔、牵引、旋转等复位操作,解剖复位良好后采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后续将T 型或L 型钢板置入桡骨远端掌侧,经C 型臂X 线机透视确定无误后,通过锁定钉加压固定,清洗后逐层缝合。

1.3.2 观察组 应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臂丛麻醉后,医师以双手紧握患侧大小鱼际肌,助手则固定前臂近肘关节,随后同时进行对抗牵引,纠正重叠及嵌插移位情况,针对Colles 骨折可选择掌屈尺偏复位法,Smith 骨折则采用背伸桡偏复位法[5],恢复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茎突高度,骨折复位标准:掌倾角减少≤9°,尺偏角减少<3°,桡骨短缩≤5 mm,关节内骨折移位<5 mm。经X 线确认复位成功后,分别于掌侧、腕关节背侧、桡侧、尺侧位置放置小夹板固定,后通过三角巾进行悬吊固定于颈部。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Mayo 腕关节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不良反应(复位丢失或移位、术后感染、伸指肌腱损伤、腕管综合征)。正常参考值:掌倾角10°~15°,尺偏角21°~25°,桡骨茎突高度12 mm。Mayo 腕关节功能评分[6]:包括疼痛、功能状态、活动范围、握力、旋转等内容,范围0~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腕关节功能越好。VAS:0~10 分,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比较 两组治疗后3 个月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均大于治疗前,其中对照组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6 个月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均恢复至正常范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比较(±s)

表1 两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比较(±s)

2.2 两组Mayo 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3个月Mayo 腕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6 个月Mayo 腕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 个月;但治疗后6 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Mayo 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Mayo 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s,分)

2.3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VAS 评分比较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且VAS 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VAS 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VAS 评分比较(±s)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论

桡骨远端为松质骨结构,当骨质疏松发生后,轻微外力即可引起严重骨折,通常可涉及桡腕关节面,对腕关节稳定性具有严重影响,易导致尺偏角、掌倾角减少及桡骨远端短缩等情况发生,进而继发腕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7]。目前,RDOF的治疗目的主要为重建桡骨远端解剖结构、恢复患者腕关节功能,传统方案多以手术治疗为主。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为常见复位手术,可于直视下恢复骨折部位的解剖关系,并通过钢板进行加压固定,其效果确切,但有创操作可损伤骨折端血供及软组织,导致愈合缓慢,不利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康复[8,9]。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为中医外治方法,可通过“端、挤、提、按”等传统手法达到解剖复位或近似解剖复位效果,并采用小夹板进行外固定,保持骨折部位固定的同时,利用其弹性特质纵向加压骨干,对骨折端施以均匀压力,当肌肉收缩时,其夹板压力增加,使残余骨折端侧方或成角移位得到矫正,并促使两骨折端的紧密吻合,大大避免了应力遮挡问题,更符合生物力学特点,且创伤小,愈合相对较快[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后3 个月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但治疗后6 个月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均恢复至正常范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在骨折复位方面的近期效果优于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但二者远期复位效果相当。分析认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可于直视下进行骨折端复位,其准确度高,配合钢板可增加骨折块的固定强度,其稳定性高,为桡骨远端骨骼形态的恢复提供了良好基础[12,13]。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方案的精确度及稳固性相对较差,因而短期效果不及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方案,但该方式创伤小,可保持良好的骨折端牵拉力,并利用骨折周围软组织促进骨折块塑形,其远期复位效果理想,有利于桡骨远端骨骼形态的恢复[14,15]。有研究表明[16],人体腕关节功能与影像学形态并无较大关联。本研究结果中,对照组治疗后3 个月Mayo 腕关节功能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6 个月Mayo 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方案下,患者腕关节功能的短期恢复效果更佳,但二者远期恢复效果相似。分析原因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有利于术后康复训练的及早开展;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方案中,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强度十分有限,其短期腕功能恢复效果相对较差。小夹板固定更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其骨钙丢失相对较轻,随着功能锻炼的逐步进行,可将骨折周围肌肉的斜向牵拉力转换为纵向轴力,通过压力、应力作用,增强骨折端稳定性,促进腕关节功能的恢复[17,18]。此外,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且VAS 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方案可缩短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同时降低其疼痛程度,与刘志昂等[19]研究结果相吻合。究其原因为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为保守闭合性复位方案,可避免周围神经、血管及组织的损伤,减少骨钙丢失,加快新骨生成,因而愈合时间相对更短[20]。同时,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可省去切开及二次手术取出等步骤,避免由此引起的疼痛体验[21]。最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这与多项研究[22,23]观点一致。

综上所述,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方案可促进RDOF 患者桡骨远端骨骼形态的恢复,改善其腕关节功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患者疼痛,其效果确切,安全可行。

猜你喜欢

偏角夹板腕关节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翼吊长涵道发动机短舱内偏角优化和机理研究
2018全国Ⅱ卷选修3-4中偏角的解法探讨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钛夹板应用于美学区引导骨组织再生1例
边条翼夹板结构强度设计
高频彩超与磁共振成像对类风湿性腕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关于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三届《腕关节损伤新技术学习班》的通知
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