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尼木三绝

2022-09-26图文金沙江

照相机 2022年8期
关键词:柏树雕刻西藏

图文|金沙江

尼木是西藏拉萨市下属的一个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位于拉萨和日喀则之间,是西藏前藏与后藏结合的地方,地势北高南低。尼木河两岸雅鲁藏布江边的河谷地区,比较平坦,平均海拔3800米左右,在西藏算是海拔较低的地方,气候比较湿润暖和。尼木县以农为主,农牧结合,当地盛产的白青稞在西藏远近闻名。尼木不但农牧产品丰富,而且历史人文景观更为众多和悠久。

从拉萨沿美丽的雅鲁藏布江西行150公里的样子,就到了尼木县,4月下旬,路边大片的青稞田还在春耕播种,有些地块冬麦苗已绿油油茁壮茂盛,开放的一片片油菜花在高原的阳光下娇黄刺眼。离江边不远的吞吧村是吐蕃七贤之一的藏文创始人吞弥桑布扎的故乡。

图1 吞巴村的老街道

图2 吞巴村小广场上的吞弥桑布扎坐像

图3 吞巴村一座华丽的大门

图4 尼木的春耕

关于藏文字的起源,佛教界认为系吞弥桑布扎所创,而苯教则认为是苯教始祖辛饶米沃奇的创造,还有一些人说藏文由伽湿弥罗文或者象雄玛文转变而来。但是,吞弥桑布扎创造藏文的观点还是被普遍认可的。佛教史籍记载,公元7世纪上半叶,吞弥桑布扎等15名藏族青年受藏王松赞干布委派,前往天竺学习梵文和天竺文。由于水土不服,14人先后病故他乡,只有吞弥桑布扎活了下来。他认真刻苦地学习,掌握了梵文和天竺文,回到西藏后,按照松赞干布的旨意,吞弥桑布扎根据梵文字母以及藏语语音的特点,整理出藏语的30个子音字和4个元音字,创制了藏族文字。吞弥桑布扎编撰了《文法根本三十颂》等,规范了藏族文字的使用,所以被誉为“藏文之父”。吞巴村的小广场上,面对着雪山立着一座吞弥桑布扎读书的汉白玉坐雕。

图5 雪拉村边的青稞油菜花

图6 藏香作坊外正在晾干的柏树树干

图7 分拣整理藏香

图8 一根根地剥净狼毒草根

图9 在水槽中摇匀纸浆

尼木县的尼木藏香、藏尼纸和普松雕刻被称为“尼木三绝”,而“尼木三绝”与吞弥桑布扎有着密切的联系。

吞巴村制作藏香技术就是由吞弥桑布扎从印度带回来,传授给村民的。尼木藏香被誉为西藏第一圣香,吞弥桑布扎又被当地藏族人民亲切地称为“富贵平安佛”。尼木藏香的配方据说有30多种藏药配制而成,制作过程长且严谨。藏香经过一千多年不断的完善,发展成为十几个不同的品种,每个品种都有着不同的用途。藏香之所以流传至今,除了它的祭祀作用外,藏香还与藏药中的“熏疗法”一脉相承,具有医疗效用,因为尼木藏香里含有多种不同的名贵药物,如藏红花、檀香、长松萝、安息香、冰片等。不同的藏香具有各自的香味、价值和用途,比如朝圣拜佛、避凶驱邪、熏蒸安神等。

图10 晾晒

图11 取出晾干的藏尼纸

故乡的村民是得到了吞弥桑布扎的真传,掌握独特的藏香制作工艺和配方,悠久的历史,加之这里优良的水质、气候资源和在制作工序上的一丝不苟,吞巴乡成为闻名遐迩的尼木藏香生产专业乡。

制作藏香的主要原料是柏树树干,地处高原的尼木县并不生长柏树,柏树干要从远在四百多公里外的林芝采集、运来。

图12 给黑色藏尼纸涂色

手工制作藏香首先要把柏树干去皮、完全晾干,再锯成许多小段,插入水磨的摇臂上,在水车的带动下,摇臂上的柏木段昼夜不停地与下部的石板摩擦,慢慢磨成木泥。美丽的吞达沟谷底部溪流上,至今还完整保留使用着藏香水磨一百三十多座。

接着进入一道很重要的工序,将磨好的柏树木泥和香料一起搓揉。香料是以几十种藏药合制而成,配方秘而不宣,配比很关键。藏香是供奉佛前的圣物,制作时要心诚心静。在工作之前,要洗净双手和器具,洗去内心的杂念,一尘不染,心如明镜,搓揉香料时要虔诚,制作过程中要求一切都以圣洁为主,否则会被视为是对神灵的不敬。

然后把搓好香料的木泥填入牛角,从牛角小孔挤出成型为一根长长的藏香。

最后是分割、晾晒,但不能暴晒,以免香气散失,经过几天的晾晒干燥,藏香终于完成了。在机械化发达的今天,纯手工制作的尼木藏香更加弥足珍贵,每一根藏香都是尼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尼木藏尼纸制作也与中国古老造纸术一脉相传,也具有它独特的技术特色。据考证,尼木藏尼纸开始于公元七世纪,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悠久历史,随着社会对纸张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印刷佛经用纸大增,使藏尼纸生产得到发展。

尼木藏尼纸完全按照传统的手工制造工艺制作。它的原料是狼毒草,有很强的毒性,藏语叫“日加”,使用它的根来造纸,狼毒草的毒性和坚韧的纤维使得藏尼纸不遭虫蛀、质地坚韧、耐折叠磨损,保存可以久经上千年的岁月。所以藏族僧人特别喜欢用藏尼纸来抄写经文印制经书,当然用它印制的经书价格也是很高的。

我们来到雪拉村,村口几株大杨树苍老遒劲,这里还在制作传统的藏尼纸,是世家传承的家庭式生产,全由手工完成,生产过程非常费工费时。

作坊中几个人在忙碌,先要用小刀一根根地把狼毒草的根刮皮剥净,然后人工捣碎制成纸浆备用。做纸时用勺子盛入所需规格的木框筛中,在水槽中仔细摇荡,在筛底形成一层均匀的纸浆膜,控水,然后拿到屋外在阳光下晾干,干燥后逐张从木框筛上将干纸取下,按规格整理成产品。藏尼纸价钱的确不低,一张最普通的也要20元呢。

黑藏尼纸,是在白色的藏尼纸上进一步加工,纸面涂上黑色的矿物染料,反复擦抹使染料深入纸层,再用光滑的专用磨头长时间擦压,最终制成一张黑亮的藏尼纸,是用金汁来誊写佛教经文专用的,更为漂亮和珍贵。藏尼纸的制作全凭经验操作,而且狼毒草有毒性,现在从事生产的人不多,尼木县政府正在采取措施,加大对藏尼纸制作的保护扶植力度,藏尼纸手工制作工艺已经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尼木县普松乡是著名的“雕刻之乡”,有悠久的历史,是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普松雕刻在西藏享有盛誉,雕刻的形式多样,应用广泛,不仅有文字雕刻,还有精致的图案,广泛应用于藏传佛教的佛事活动和印制经幡,西藏很多山口悬挂的经幡,飞扬的风马,都是用普松雕版印制的。雕刻使用的木料是从拉萨买来的“蚩巴木”,普松雕刻工序繁杂,普通藏传佛教经文雕刻需9道工序,佛像雕刻一般需要15道工序,复杂的甚至需要20道工序以上。雕刻所用的刻刀也非常讲究,每个雕刻工匠都有自己专用的一套刻刀,一般由20多把组成。

图13 压光黑色的藏尼纸

图14 雕刻经版

现在普松乡已有数百名雕刻艺人,他们在长年的工作中不断丰富发展雕刻的内容和技艺。雕刻内容范围已从过去仅仅是宗教佛经雕版,扩展到人物生活礼仪、自然山川风光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适应不同人们的需求。

吞巴乡在2009年被国家林业局设立为尼木国家森林公园核心景区,拥有中国第一个藏文字博物馆和八个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藏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西藏民族手工业的传统作坊。这里还有吞弥桑布扎的故居古宅和吞吧庄园等古迹,确实有着深远的文化底蕴。老柳溪边成荫,老街石板沧桑,藏居彩绘华丽,远处雪山映辉。吞巴村不愧为中国最美村镇和历史文化名村。

猜你喜欢

柏树雕刻西藏
为何有些植物会四季常青
松柏为何能四季常青
天上的西藏
雕刻树叶
神奇瑰丽的西藏
雕刻时光
柏树林
徒步搭车到西藏 真正的说走就走!!!
雕刻时光
做人需要弯弯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