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体医融合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2022-09-24杨子宁
李 静,杨子宁
健康关乎一个国家与民族的长期发展。十八大后,在习近平的领导下,始终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作为首要任务,制定并实施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动“健康中国”的建设[1]。体医融合发展模式主要解决目前存在的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许多慢性病的问题,尽快建立“以体育为本”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使体育与医疗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展并推动国民的身体保健。
体育是实现人体健康的必要手段,而医学则是保持健康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因此,在科学有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体育与医疗机构的“1+1>2”效应,有效地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本文就目前国内外体育医学融合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策略进行了论述,以便为体育医学融合的发展做出一定的借鉴。
1 中国体医融合发展模式概况及案例分析
自2015年以来,党中央发布了一系列有关全民健康的重要决策。次年10月,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3]。2017年2月,国家出台了《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4]。同年,国家出台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相结合;2019年7月发布了《健康中国行动》,其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体医结合”、“疾病管理”、“卫生保健”。“体医融合”策略的出台,将“国民保健”提到了“国家发展”的重要地位,对促进体医一体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标志着我国对“体医融合”工作的高度重视。
在实施过程中,有关部门在实施体育医疗一体化的方针时,也在积极地实施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举措。2017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设立“体医一体化研究与改革研究”,旨在推动“体医一体化”的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2019年1月,全国第一个“体育医疗融合”的试点城市落户于青岛市;厦门市体医一体化试点项目于2018年六月正式开始。当前,在北京、上海、江苏等较为发达的区域,进行了以区域为基础的“体医一体化”的尝试,取得了初步的成果。通过上述试验,进一步推进了体育与医疗的一体化,为推进全民健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北京和上海等发达国家体医一体化的探索已初见端倪,但总的来说,“体”和“医”还没有实现真正的深层次的整合。总的来说有几个方面不足:融合机制尚不健全,相关部门缺乏协同配合;缺乏法律法规保障;居民还未形成主动的健康促进观念;体育医学融合的专家缺乏;未充分建设智慧健康推广服务平台这几个方面的不足。
1.1 体医融合在中国的发展方式
目前,国内体医一体化模式主要有:医疗康复中心模式、体质监测服务中心模式、体卫合作模式、第三方社会团体模式和社会公益团体模式。第一:以康复为基础的医疗机构,在医疗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进行整合。第三:“体卫二局”是体育总局和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简称,是由国家体育总局和卫生总局共同组建的。第四:第三方社会组织是指由国家委派的第三方社会团体开展体育医疗活动,其主要工作是整合资源,做好全民体质抽样检测,推广体育康复计划。第五:以“非赢利”为代表的“以医疗为目的”的“以医疗为目的的“以医疗为本”的模式。
1.2 体医融合发展的范例
2017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设立“体医一体化研究与改革研究”,旨在推动“体医一体化”的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2019年1月,青岛市作为全国第一个“体育医疗一体化”的试点城市[2]。随后,在上海、厦门、江苏、合肥、北京、深圳等较为发达的区域,进行了以体育为主的体育医疗一体化的尝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通过上述试验,进一步推进了体育与医疗的融合,为推进全民健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表1 中国体医融合发展模式分类
2 西方发达国家体医融合发展模式概况分析
2.1 美国体医融合发展模式
美国将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将体能运动视为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注重医疗卫生与体育健康的深度结合,明确各利益攸关方的权力与职责,营造总体均衡的合作秩序,走出了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之路。其模式大体可划分为三类:由政府部门主导全局型、多职能部门交叉融合型、非营利组织强有力支持型[7]。第一:美国的政府部门对全民运动和保健的投入,开发了《健康公民》项目,之后又推出了一套卫生方案和相应的卫生推广措施,这是一个比较有系统性和权威性的国家运动和保健的美国政府的一个整体。这一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稳定的执行,使体育健康工作者的社会身份得到了确认和提升,对体育健康等事业和产业的融合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二:组建联邦政府的教育部、服务部等多个部门与民营企业以及交通、教育、医疗、等行业结盟,并在跨国别间进行协调,定期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评价。第三:除了像 CDC这样的个人机构是政府机构之外,还有一些由美国运动医学会和美国肿瘤学会组成的非联邦机构。在新的《国民身体活动计划》执行期间,CDC还设立了体育和卫生科,继续推动各行业的跨越式发展。在协调委员会的作用下,各理事之间通过组建、合作等多种融合形式,形成了一种复合的协作体系。
2.2 德国体医融合发展模式
在德国实施体医一体化的医疗保健服务中,已形成了独具德国特色的发展模式,从各方面作用、目标人群、协同关系和运作方式等方面来看,可以划分为社区嵌入型、项目型、整合型和医保型四类[8]。第一:社区嵌入型是以社区为基础的“嵌入式”,以“以基层为单位的医疗卫生保健”为基础,推动“以医院为中心”的“一体化”。二:项目型是将医疗、健康、体育、饮食等不同方面由各专业的医疗主管担任具体的工作,并由专业的医生、康复师、营养师、护理师等组成的专业队伍来统筹、监督、管理和协调各种疾病的工作。第三:全球卫生一体化卫生机构把综合医学的界定为:对卫生服务的管理和供应,使得人民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得到一系列预防疾病或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服务以及卫生设施。第四:医保型是以健康保险鼓励性健康促进计划是通过参加健康检查、参加体育和营养课等预防性项目,加强家庭保健制度等,提高保险金额,实现对整个健康保险的控制。
2.3 日本体医融合发展模式
日本历经数年的摸索与实践,现已建立起一整套标准化的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经过对日本医疗健康促进的分类。可以分为三大类:福利型、整合型和商品型。福利型[9],即由国家利用综合性的体育健身运动教导员作为载体,在定点医疗机构提供健康咨询、运动参与等服务模式,具有公益性、志愿性和便捷性等特点。“福利型”是日本最早开展的一种以“体育-医疗”为基础的医疗保健服务,具有最广泛的参加者和最广泛的医疗服务。第二,一体化医疗模式,即将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治疗、运动康复等多种医疗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病人的整个生活过程。第三,商品型是指由私营康复医院、疗养中心、养老院、保健中心等单位进行的以赢利为目标进行的医疗保健活动。
表4 日本体医融合发展模式分类
3 西方国家对我国现阶段体医融合发展模式的经验借鉴
3.1 深度普及体医融合理念
随着体医融合的深入开展,民众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是其根本条件。从我国目前的现实状况来看,一些人仍然存在着“有病治好”的观念,并没有意识到积极参加运动对于治病的意义。所以,要从观念上来理解“大健康观”,科学健身,逐渐突破认识上的阻碍。通过上述对中外体医融合发展概况和模式的分析得出,不同发展基础下中外体医融合在发展背景、模式上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具体如表5所示。
表5 国内外体医融合发展背景及模式比较
从中外体医融合发展模式对比来看我国与国外共同优点是公益性、多元化,但国内缺乏协同配合、缺乏人才、覆盖范围小、推广不足等缺点。国外则是连贯性不足。所以,我国要深度普及体医融合理念,具体办法有:一、加大科学健身的宣传力度,大力推广科学健身文化,深入基层,普及全民健身理念。二、政府要从各种媒介入手,主动调配各电视台、广播、网络等相关的宣传教育。三、巩固新媒介传播的位置,加强微信、微博等新媒介对卫生知识的传播。,促进全民参与、科学健身的良好风气。四、要将健身作为一种好医生的理念,将身体素质评价纳入日常生活体征检查,将体育参加状况列入病情诊断咨询,将体育通过非医学介入措施结合到各个部门,使病人更好地参加到疾病的诊疗中来。
3.2 构建体育与医疗融合服务平台
由于我国的体育事业和卫生事业属于不同的产业,经营方式,卫生服务各不相同,在各方面信息资源和人才的传递和交流还不完善。而美国将体育、医疗、卫生等机构联合起来,建立医疗卫生服务的平台,以达到协同管理的目的。美国在议会和社会各团体组织的努力下建立了体育、医疗、教育、交通、土地、工商、非营利机构等部门的职责,提高了各职能部门、非健康系统的主动性,推动国家健康政策的落实。同时,为了建立一个科学化的责任共享体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协调各方的职责。
3.3 发扬非盈利公益志愿在社会的作用
美国比社团更强大。美国运动医学协会在体育医学、健康体适能、运动损伤和恢复等领域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是体育运动的发展方向。协会成员致力于体育医疗和体育科研,促进美国民众更加健康的生活。我国的体育、卫生等非营利组织,也在一些方面扮演着无可取代的角色,其社会公益性质、服务意识强、分布广泛、组织灵活等特点,极大地增强了体育与医疗的联系,可以有效地解决“失能”和营利组织的“失效”问题。
3.4 增强医疗保险改革力度
医疗保险是德国推进体育医疗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将政府机构和民间机构联系起来,既可以减少市民的医疗支出,又可以促进医疗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的整合。从我国的现实状况来看,尽管有了一定的探索,但仍然有医疗、体育、卫生等方面的政策与医疗卫生政策的不协调。所以,要使医疗机构在医疗保险的支付层次上进行整合,就必须从整体上推进医疗保险制度的变革。一方面,政府和地区应适时调整现行的医疗卫生服务制度,降低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的资格,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资格。另外,各地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把体育活动纳入到卫生体制的经营中,并制订体育健身活动的费用标准,并将其标准化。通过提高医疗保险的开放程度,使医疗机构之间的付费结合,促进“体医融合”由上而下。
3.5 加强政府主导地位及领导作用
日本已初步建立起以国家为主导、多部门、多层次联动的多层次协调机制。在此基础上,各级政府将依据区域的具体状况,制订出具体的项目实施方案。为此,要使我国体育与卫生事业进一步深入发展,必须明确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体育和卫生部门的职责,并建立起一套既有分工、有协作的多元体系。
3.6 加强体医融合人才培养建设
根据日本的实际情况,高校和社会运动教官的职业培训是解决我国体医一体化培养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在推动体育医学健康发展方面存在着大量的人才短缺,现有的体育医学专业人才培训方式已不能适应卫生行业发展的需求。“体”与“医”的教育必须相辅相成起来,以联合办学和联合培养的形式,对体育、医学等领域进行综合协调。加大运动康复、保健、营养学等方面的训练比例;在医疗专业的教育体制上,应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进行改造,强化“体医结合”的知识与技术训练,尤其是将运动处方等方面的训练纳入到普通医师的训练之中,使他们掌握基础的运动恢复常识,并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同时,要加强现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技能训练,充分利用其推荐、咨询和引导公众参加科学健身的功能,建立一系列的“体育与医疗”结合的训练基地,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素质较高,数量较多的“运动医生”。对医疗卫生专业的人才进行分级、分类的培养。鼓励医务人员从事体育和医学综合服务,并明确指出,在体育卫生服务领域,医护人员的职称评定、专业技术人员的持续培训,享受与其他卫生保健单位相同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