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研究
——以拉法镇为例

2022-09-24马淑红

市场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旅游

马淑红 朱 斌

2018年,国家组建了文化旅游部,至此文旅融合发展成为业界和政府关注的焦点,农文旅融合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的远景目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2022中央1号文件对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了明确说明:鼓励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支持农民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的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村(点)发展。将符合要求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纳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学学农劳动实践基地范围。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在全国文旅融合发展旅游产业的新时期,蛟河整合各类旅游资源,打造了“仙山迷雾、秋山映红、林溪叠瀑、松湖腾鱼、天湾托蓝、金蟾望月、凇花飞雪、禅韵胜境”八大特色景区,拥有“关东奇山”的拉法,作为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2年蛟河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开始,不断探索开发乡村旅游发展的新途径。

一、拉法的旅游发展现状

(一)拉法概况

拉法,即拉法街道,位于蛟河市中北部,面积226.75平方千米,人口2.2万人。截止2020年6月,拉法下辖1个社区、18个行政村,包括有保安睡佛所在地保安村、拉新战役纪念碑所在地拉法村、被列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北山遗址的所在地北大村、旧石器古遗址新乡砖厂所在地新乡村等。拉法东与朝鲜族民族乡乌林接壤、西与石材之乡天岗毗邻,拉法河纵贯境内向南汇入蛟河,环境优美,物产丰富。拉法以农业经济为主,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确立后开始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二)拉法旅游发展现状

拉法凭借拉法山4A级国家森林公园于2000年左右开始发展乡村旅游,2018年共接待游客24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1225万元。根据《“十三五”蛟河旅游发展规划》的目标要求:“拟开发拉法山养生康体旅游区项目,树立“奇山·圣泉·康健一生”的旅游形象,到2020年,争取旅游总收入突破5亿元,使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进入国家AAAAA级景区行列”。

此外该地开发了保安睡佛、高骊古城、拉法战役纪念碑等景点,并拥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北山遗址和新乡砖厂旧石器古遗址,并于2001年开始连年举办“拉法山登山节”。拉法借助青山绿水和古遗址文化及红色资源,开发了多样的旅游产品和主题活动,推动了该地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拉法旅游发展的基本条件

(一)资源方面

拉法地区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代表性资源如下表:

表1 拉法地区旅游资源情况

自然资源有最具代表性的拉法山,它鬼斧神工,被誉为“关东第一奇山”;人文资源有拉新战斗纪念碑,是蛟河代表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外春秋夏的休闲旅游资源、冬季的冰雪旅游资源,为拉法四季发展旅游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区位方面

(三)文化产品

拉法结合乡村实际,开发了多样的旅游文化产品。如从2001年开始,每年4月举办“拉法登山节”,同时开展民间文艺演出、主题书法绘画笔会和摄影展、拉法山诗社征文、气泡洞探险等一系列活动,已成为拉法主打的文化品牌。再如被誉为“中国优秀当代节事”的蛟河“红叶旅游节”,主打“红叶+红旗”,“中国红”渲染了秋季的拉法山。此外,宗教文化产品-大甸村基督教堂和拉法山玉皇阁、生态文化活动-拉法山梅花鹿野生观赏园、朝鲜族民俗文化产品、农家乐田园文化项目等。丰富的文化产品,增强了拉法旅游的吸引力。

(四)接待设施

在政府、乡镇及各地村民的支持下,拉法乡镇设立了多样的旅游接待设施,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如拉法山四季田园山庄、北国之村度假村、爱林渔港宾馆、朝鲜族旅游度假村等,这里可采摘、可垂钓、可观景、可品尝美食、可养生度假、可体验民俗。它们各具特色,均集接待与休闲于一体,是拉法接待设施的重要部分。

三、拉法发展旅游的SWOT分析

(一)拉法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

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构成了拉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如避暑类、教育类、冰雪类、康养休闲类、体育类等。拉法山生态资源、森林资源极具特色,北大村及新乡村有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遗址,教育意义深远的拉新战斗遗址,“红色+白色+绿色+蓝色”的多彩拉法,发展乡村旅游的自然及文化资源潜力较大。

拥有“关东奇山”的拉法与周边老爷岭、庆岭、天岗、新站、松江等乡镇资源整合,共同构成了总面积34396公顷的国家4A级森林公园。“奇峰、奇洞、奇石”-拉法山+“绿水”-松花湖+“奇景”-雾凇+“古址”-新站+“古庙”-金斗宫+“鲜味”-庆岭活鱼宴……,“新奇古特”的多样旅游产品,成为本地区文旅融合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证。

(二)拉法乡村旅游发展的劣势

目前拉法地区乡村旅游“吃、住、行、游”虽有一定的基础,但无论是规模、档次还是吸引力和接待能力,与市场需要还有一定差距,文旅融合层次浅、程度差。“购”部分产品单一且层次稍低,以特色饮食产品——木耳、蘑菇、山野菜为主。“娱”要素缺失较严重,难以适应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拉法地区旅游经济大部分依赖拉法山森林公园的带动,其他类型旅游产品发展潜力仍有较大空间。如特色乡村民宿、特色饮食饭庄、红色研学活动等。此类产品的开发和营销策划力度远远不够,没有形成品牌知名度。拉法战斗遗址和烈士纪念碑红色教育文化、拉法登上节绿色休闲文化、冬季白色冰雪文化等挖掘空间仍很大,联动性、链条性仍需加强。

(三)拉法乡村旅游发展的机遇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拉法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是实现拉法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并且将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转型与农业致富的重要渠道。

为振兴乡村经济加快旅游发展步伐,2015年提出了《蛟河市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2016年蛟河市委、蛟河市人民政府又印发了《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蛟河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0)》,为蛟河旅游产业确定了发展目标和产业定位,借助“一山、一水、一谷”拉动本地区“旅游+”大力发展。2017年《吉林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整体规划(2017-2026)》等旅游发展管理政策的推出,拉法迎来了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更加有利时机。

1.3.4 羊床 羊床用木条或竹条制成漏粪地板,漏粪条之间的距离应为15-20mm(以既便于粪便自动由间距掉下,又不会使羊蹄卡住为宜)。

(四)拉法乡村旅游发展的挑战

拉法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正面临着来自省内各地区的竞争,尤其是周边地区同类资源,如白石山森林公园、长吉图沿线旅游区等。同时如何协调生态保护与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如何减少对周边村落环境的不利影响?如何拉近与周边其他地区之间的联系?都将是拉法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

四、拉法农文旅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文旅融合”意识欠缺,整体规划缺乏科学性

受区域所限,拉法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主要靠省市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拉动,自身缺乏旅游经营管理意识,尤其是“农文旅融合”发展意识欠缺,科学规划性有待加强。拉法各乡村发展旅游积极性很高,但各自为营占比较大,凭借各地农产品争先开设“农家乐”“活鱼宴”“大炕民宿”等,可模仿性强导致竞争激烈,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意识。依靠18乡村优势,该地区“农业+旅游”融合发展初具规模,但多乡村“-文化”现象普遍,欠缺“农文旅”融合意识,这与现阶段国家乡旅发展的大势相悖。

(二)乡村旅游产品雷同,地区特色挖掘不够

凭借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优势,该地连年发展乡村旅游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地区旅游产品吃老本现象严重,雷同产品比较多。同白石山地区国家森林公园产品的雷同、与庆铃红叶谷红叶产品的雷同、与新站宗教型产品的相似、与天岗太平沟避暑旅游产品的相似,拉法“红白蓝绿”旅游资源挖掘深度不够,特色没有凸显。此外,北山、新乡遗址类资源多以专家研究为主,参观性、研学性不强,其价值也没有凸显出来。该地推出的旅游商品也以蕨菜、刺五加、黑木耳等为主打,各地皆雷同,不具竞争力。

(三)拉法文化魅力凸显不足,“农文旅融合”有待加强

靠山吃山、靠湖吃鱼、靠古迹搞研究,这是多年来拉法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富江推出了“赏花海”、漂河打造了“关东第一漂”、乌林挖掘了“朝鲜民俗”、天岗被誉为“石材之乡”……各乡镇融合发展乡旅的意识较强,不断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农文旅融合”正在进行中。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缺失文化的旅游产品魅力不足,可持续性不强。拉法地区关东传统文化、红色教育文化、绿色采摘文化、蓝色休闲文化、宗教文化等的魅力还没有完全凸显,没有形成品牌,没有实现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四)管理经营人才不足,“农文旅融合”专业人才极度欠缺

为带动各地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蛟河市政府连年开展多样的培训学习活动。如2019年的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培训班、2020年景区管理人员、讲解员、窗口服务人员的培训等。但这种不定期的人员培训期短量少,以基层人员为主,主要涉及管理和服务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调研也多以民俗村、田园综合体为主,更加专业的人员,特别是“农文旅融合”开发设计人员严重短缺。蛟河市仅有十几家旅行社,专业宣传人员亦不足,不利于该地区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

五、拉法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

(一)树立“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思路,科学规划、合理推进

以乡村振兴为背景,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多处乡镇的首要选择,以前简单的“农家乐”式乡村旅游,多以体验农事采摘、品尝农村特色饭菜为主,但随着游客需求的提升,“农文旅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以提供给游客更深层次、更具有文化品味的旅游体验。因此,当地行政主管部门需要统一思想,坚定“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同时聘请专业团队进行调研规划,为当地统筹安排科学设计,同时根据当地情况合理推进,避免操之过急或贻误发展良机。

(二)采取多种手段全面树立和提升文旅融合发展的思想意识

2019年蛟河市开办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工作培训班,就“乡村旅游IP打造与营销、乡村旅游创业创新”等开展培训,培育贫困村致富带头人依托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探索创新创业致富模式,推动依托文化和旅游产业增产增收。虽然当地主管部门已经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了培训,但效果一般。究其原因,一是培训层级低,无法从总体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二是培训内容简单,没能深刻理解文旅融合的意义;三是培训时间短,理解不深刻。

因此,对于文旅融合发展,首先应该从当地领导高层学习和领悟文旅融合的重要性,然后从整体发展的高度谋划文旅融合发展的策略,制定可行的发展手段,自上而下的推行文旅融合的各项举措,同时按照发展策略,布局和策划发展重点、主打的文化IP内涵等。

(三)深度挖掘乡旅特色,打造系列“拉法山+”文化旅游产品

特色就是灵魂,特色就是竞争力。以“险峰、奇洞、秀石、幽林”的拉法山为基础,进一步扩大拉法登山活动、徒步森林活动的影响力;借着“红叶谷红动蛟河”的中国红浪潮,推出更多红色教育研学项目;按照蛟河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打造拉法康养休闲产品;借助本地农鱼产品特色,开发更多田园综合体体验基地……。“拉法山+体育”“拉法山+研学”“拉法山+野生美食”“拉法山+森林修养”“拉法山+传统文化”等,拉法地区开发多样精品旅游活动的前景可期。

(四)突显多样文化魅力,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

文化与旅游密不可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承载形式,拉法旅游的发展需依托本地及周边多样的、多彩的文化。拉法与朝鲜族民族乡乌林接壤,本镇各村组也多受朝鲜传统文化的影响,可开发朝鲜族民俗饮食。拉法山慈恩寺与新站金斗宫寺庙等是蛟河宗教文化之地,节日时吸引了众多的宗教爱好者,可深挖特色宗教文化产品,为拉法乡村旅游开发增加色彩。此外,借助周边民俗旅游节(插树岭)、活鱼美食节(庆岭)、绿色产品采摘节(窝集口)、梨花观赏节、踏青旅游活动、旅游嘉年华(蛟河市)等文化活动,打造“多彩拉法”,可进一步增添拉法旅游文化魅力。

(五)自培引进双管齐下,提升乡村旅游文旅融合发展的软实力

专业人才是推进乡村旅游文旅融合发展的软实力,是真正的中坚力量,这里的人才包括:一是挖掘和展示当地乡村文化的人才,如文化工作者、非遗传承人、手工艺人、各类表演人员等;二是旅游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如民宿、度假村、旅行社等管理和服务人员。这些人才有的当地具备,必须进行挖掘和培育,以为当地发展助力,另外人才的引进也是提升软实力的有效手段,特别是乡村文化的挖掘塑造人才、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

结语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区域面积仅有两百多平方千米的拉法,凭借该地区红色拉新战斗纪念地、绿色拉法山、白色拉法冰雪、蓝色康养项目以及多样遗址文化,借助国家“乡村旅游全面振兴发展”的有利契机,不断打造特色旅游主题活动,重视多层次旅游人才的引进和培育,迎来了新时代拉法旅游发展的有利时机。多彩的拉法,未来乡村旅游前景可期。◆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旅游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深度拓宽文旅融合边界
云南出台13条措施支持文旅行业
冰雪文旅乘风起
刚柔并济
文旅地产或将逆风飞扬
破次元
融椅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