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线导管在神经外科进行输液治疗的并发症原因及综合护理价值
2022-09-23张园园
张园园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外科,广东 深圳 518036)
临床资料显示,在神经外科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多为危急重症患者与颅脑术后患者。因此类患者的治疗周期平均在1~4周,且需接受高渗性脱水药(甘露醇)、抗生素、营养液等静脉药物治疗,这就会大大增加患者输液治疗期间的并发症风险。尤其是针对部分病情严重,使用高渗脱水药、长期卧床、身体营养状况较差,且血管条件不佳的患者,若对其进行反复穿刺,就极易诱发静脉炎、感染等多种并发症[1-2]。这不仅会明显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与痛苦,同时也会加大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美国INS 2016新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建议根据患者治疗时间选择外周静脉导管长度,输液治疗时间少于6 d建议使用外周静脉短导管,治疗时间1~4周,建议使用中等长度导管为此,在神经外科的医疗护理工作中,维持血管通路使用的有效性,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及血管损伤是十分重要的[3]。近年来,有研究发现,中线导管静脉治疗可有效降低输液治疗的并发症风险[4],同时再辅以综合护理措施,可进一步降低输液治疗的并发症风险。基于此,此研究观察与探究中线导管在神经外科进行输液治疗的并发症原因及综合护理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神经外科于2020年6月~2021年8月收治的200例患者,均需接受中长期静脉输液治疗。纳入标准:输液时间≥7 d;凝血功能正常;生命体征稳定;一般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患有严重血液系统及免疫系统疾病;接受过放疗、上肢静脉血栓及上肢静脉血管外科手术治疗;脏器功能严重受损;穿刺部位有感染与破损等症状。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或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男52例,女48例,年龄23~74岁,平均(48.96±9.62)岁。观察组:男51例,女49例,年龄24~75岁,平均(49.08±9.5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联合常规护理。为有效减少患者输液治疗期间的并发症,护理人员要谨遵医嘱,合理用药,规范穿刺流程,并明确告知患者输液治疗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及相关并发症,有效缓解患者紧张与害怕等不良情绪。观察组采用中线导管输液治疗联合综合护理。在此过程中,针对中线导管输液治疗中的并发症展开综合护理:①静脉炎:主要是因机械性刺激而引起的,常发生于穿刺后的48~72 h。如导管维护不当,穿刺时未执行无菌操作;穿刺技术不熟练,反复穿刺;同时,若患者自身血管弹性较差,身体有严重炎性反应;导管型号与血管条件不匹配,这也会诱发静脉炎。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穿刺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不断提升静脉穿刺技术熟练度;结合患者自身条件,选择恰当的导管及血管;在输液前后,使用0.9%NaCl溶液将导管内残留的药液冲洗干净,避免对血管壁造成不良刺激;若已发生静脉炎,就要停用管路,抬高患肢,实施制动,防止受压,并局部涂抹喜疗妥,1~3次/d,使用50%硫酸镁湿敷,30 min/次,3~4次/d,直至次症状缓解。②导管堵塞:甘露醇结晶、导管冲洗方式不当,封管操作有误是导管堵塞的主要原因。同时,若患者情绪躁动,发生回血;或者是血流缓慢,形成了纤维蛋白鞘,也会导致导管发生堵塞。为此,最好选择有三向瓣膜的中线导管;护理人员要认真做好输液前后的导管冲洗操作,脉冲式正压进行封管;缓解患者的躁动情绪;强化护理人员药学知识的培训,明确掌握药物配伍禁忌及规范化的输液操作,防止导管堵塞,在有必要时可使用溶栓药物,采用三通负压法或空针直接法,借助负压将溶栓药物缓慢吸入。③导管脱出、移位。患者情绪躁动,约束不当以及导管外漏部分粘贴与摆放不当是导管脱出与移位的主要原因。因此,护理人员就要叮嘱患者避免过度活动置管侧上肢;尽量不穿袖口过紧的衣物;体外导管要摆设成“U”形,采用无菌贴膜进行固定,并用高举平台法行二次固定;约束情绪躁动患者的行为。④导管破损或断裂:外力拉扯及高压注射是导管破损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对留置中线导管的患者、家属做好宣教,对不能配合的患者做好约束;护理人员减少高压注射操作,禁止使用10 ml以下的注射器进行注射操作,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培训。⑤感染:置管、维护不当,没有执行无菌操作;患者自身抵抗力较差均会造成感染。这就要求护理人员置管与导管维护期间,要严格实施无菌操作;置管后24~48 h换药,以后每周换药1次,敷料渗血、渗液、卷边随时更换,在治疗的间歇期,也要每周固定换药,更换新的正压接头;为患者适当的补充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另外,当感染症状已出现,就要加强换药,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对外周血与中心导管血实施细菌培养检测,结合细菌培养结果,决定是否需要拔管。
1.3观察指标:①导管留置时间:记录与比较两组的导管留置时间。②并发症发生率:包括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脱出或移位、导管破损或断裂及感染。③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拟的输液质量问卷表,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统计两组患者给出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总计100分,>95分表示非常满意;80~95分表示基本满意;<60分表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导管留置时间比较: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为(16.25±2.35)d,明显高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2.05±0.5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836,P<0.05)。
2.2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n=100]
2.3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护理满意度比较[n(%),n=100]
3 讨论
在神经外科,静脉输液属于一种较为常用的治疗手段,但因本科室患者需使用高渗脱水药物如甘露醇,而甘露醇渗透压高,对血管损伤性大,易引起静脉炎、穿刺点感染、药物外渗等并发症[5-6],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这就会大大增加临床输液治疗的难度。但随着我国医疗护理技术的持续发展与完善,有创侵入血管内置管操作在神经外科的输液治疗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并且已经成为一种安全的血管通路,即可满足神经外科患者的特殊治疗需求,同时也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输液治疗的并发症风险[7]。
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由于外周静脉留置针的导管留置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就需要反复穿刺,这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同时也会提高患者输液治疗期间的并发症风险,显著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8]。研究发现,外周静脉留置针不宜用于具有腐蚀性作用药物的持续性静脉输注治疗[9]。而中长导管留置则可以有效弥补这一不足,并且能够将导管留置时间维持到2~4周,可基本上满足神经外科患者的输液治疗需求,并且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并发症低等一系列优势[10]。在具体应用中,既可以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也能够有效节约医疗成本,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并且能够在提高临床工作效率的同时,大大提升患者的满意度[11]。美国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2016版中[12],明确指出要结合患者的输液治疗时间来确定外周静脉导管长度。在一般情况下,若治疗时间达1~4周,就要优先选择在中等长度导管内开展输液治疗[13]。本研究说明中线导管的导管留置时间较长,无需对患者进行反复穿刺。同时,有相关报道称,神经外科患者的治疗周期最长不超过2个月,而中长导管的正常留置时间可以达到1~4周,因此可充分满足神经外科患者基本的输液治疗需求[14]。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中线导管输液治疗联合综合护理可有效预防与减少神经外科患者输液治疗期间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能够大大提升患者对中线导管输液治疗及综合护理的满意度,促进疾病转归[15]。
综上所述,中线导管的使用能极大程度地保护外周血管,减少重复穿刺; 且导管尖端不在中心静脉内,无需做 X 线定位,是一种安全、经济、实用的输液途径。在神经外科患者接受输液治疗的过程中,中线输液导管的留置时间可基本上满足此类患者的输液需求,并且能够显著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