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龙门镇化肥农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2022-09-23李谋强师桂英
李谋强,师桂英
(1.甘肃省临洮县龙门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甘肃 临洮 730500;2.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龙门镇位于临洮县城东部9 km处,总面积156 km2,辖17个行政村、132个村民小组,有耕地0.593万hm2,主要种植马铃薯、党参、玉米、蔬菜等作物。化肥和农药作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生产资料,在改善土壤肥力、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施肥不合理导致了土壤地力下降、作物品质下降;农药使用存在用量大、不对症等问题,导致农药利用率偏低、对人畜不安全,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1]。虽然近年来对科学施肥和合理使用农药越来越重视,农民也逐渐意识到科学合理施肥的好处,但在施肥和施用农药过程中仍存在不合理之处。因此,如何科学施肥,合理施用农药,促进种植业稳定健康发展,值得种植户深思。
1 调查方法
根据龙门镇的耕地面积、农业生产水平、耕作制度、种植结构、栽培水平、施肥种类、施肥量、病虫草鼠害发生种类及防治方法等进行科学调查。主要采用抽样调查方法,抽样技术采用分组随机抽样。具体方法:东二十里铺村12个社,每个社随机选择8户农户,共计调查96户农户;东三十里铺村选择6个社,每个社10户农户,共计调查60户农户。通过田间调查、入户走访,逐户实地调查农户有机肥和化肥施用种类、用量、施用方法、施用时间及农药施用种类、配制方法、施用习惯、施用量等。调查的农户主要种植马铃薯、玉米、蔬菜、党参等。
2 调查结果
2.1 施肥情况
2.1.1 有机肥施用情况 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是无公害蔬菜施肥的基本原则之一。影响农户施肥行为的因素有多种,包括受教育程度、性别、年龄、社会因素、家庭收入、农户认知等。本调查就有机肥施肥意识、肥料来源及有机肥种类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种植者对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不够,有机肥投入不足。有55%的受访者清楚种植作物时应少施化肥,多施有机肥;仅有17%的受访者经常购入有机肥施用;69%的受访者施用的有机肥仅限于自家粪肥,主要有人粪尿、羊粪、牛粪、猪粪等,其构成见图1;仅有3%的受访者知道可通过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受访者有机肥施用情况见图2。
图1 受访者农家肥构成
图2 受访者有机肥施用情况
2.1.2 常规化肥施用情况 科学施用化肥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重要技术环节,尤其合理控制氮肥施用量是控制蔬菜硝酸盐、亚硝酸盐污染的根本措施[1]。本调查就化肥施用方法、施用量、氮肥施用技术及磷钾肥施用技术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群众对过量施用氮肥会造成土壤污染基本没有认识,选择的氮肥、磷肥种类单一,普遍喜好用尿素作为氮素,对于过量使用尿素会导致作物贪青、抵抗力降低及降低磷钾肥和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等的认识不足,对于钾肥的了解及应用不够。受访者中34%的农户不知道过量施用氮肥会造成土壤污染,51%的农户仅以尿素为氮素来源,57%的农户仅以过磷酸钙为磷素来源,氮素和磷素的施用情况见图3、图4。受访者中61%的农户根本不了解钾肥,25%的农户了解钾肥,只有14%的农户很了解钾肥且经常施用。
图3 受访者氮素施用情况
图4 受访者磷素施用情况
2.1.3 其他肥料施用状况 生物菌肥可提高有益菌群的活性和作物抗病性,阻止病原菌入侵,改良土壤,调节土壤pH值,促进作物生长,改善农产品品质。施用微量肥料可显著提高土壤中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含量,促进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积累,有利于增加产量[2]。本调查结果表明:受访者中85%的农户在作物栽培过程中不施微肥,对微肥的作用及使用方法不了解;14%的农户偶尔施用微肥;只有1%的农户经常施用微肥。受访者中70%的农户根本不了解生物肥;仅有9%的农户很了解生物肥,并在作物栽培中经常施用。
2.2 农药施用情况
2.2.1 农药种类及选择标准 受访者施用的农药为杀虫剂(55%)、除草剂(31%)、杀菌剂(12%)、杀鼠剂(2%)。农户选择购买农药时最注重农药防治效果和价格,而选择毒副作用低、残留少的农药的意识淡薄,54%的受访者在选择农药时首先考虑药效和价格,45%的农户能接受毒副作用低、残留少、价格高的农药。
2.2.2 农药安全施用情况 本调查就农药施用方法、施用次数、施用浓度及安全间隔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农户施用农药不规范,仅有41%的农户严格按照说明书施用农药,35%的农户凭借经验施用;24%的农户参考别人的施用方法。对于农药施用次数,仅有34%的农户很重视,44%的农户会考虑,22%的农户无所谓;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用药次数较少,整个生育期用药1~2次;辣椒、黄瓜等蔬菜作物病虫害较多,整个生育期用药3~4次。56%的农户严格按照说明书稀释农药,22%的农户稀释农药不太严格遵守说明书,16%的农户稀释农药比较随意,6%的农户稀释农药非常随意。
农药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至作物采收时的天数[3],即收获前禁止使用农药的天数。本调查对施用农药是否重视安全间隔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47%的农户很重视农药安全间隔期,44%的农户会考虑农药安全间隔期,9%的农户对农药安全间隔期无所谓。
3 原因分析
3.1 文化水平较低
王永强等[4]研究表明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影响农药配比,受教育程度越高,按照标准配比农药的概率越大。黄祖辉等[5]认为受教育程度对施药间隔有影响,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户更易遵守施药间隔期,施药之前也更关注说明书。从本次调查情况来看,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从事农业生产的较少,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群体为妇女及年龄45岁以上人群,学历普遍为初中或小学,学历低、学习能力差,对新方法、新技术的接收能力有限,科学种田、科学用药的意识较淡薄。
3.2 种植管理水平低
受经济、地理等因素的限制,西北山区的农户科技水平低,种植管理比较粗放,对作物需肥规律及肥料特性的认识不足,受种植习惯影响农户对施肥技术和肥料的认知不易改变,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施肥技术推广应用较少,没有认识到农药交替施用可减缓作物产生抗药性的速度。
3.3 技术培训不到位
近年来,相关部门比较重视技术培训,组织了大量人员进行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技术培训,但培训大多为室内授课,培训方式单一,培训工作缺乏连续性。通过实操或田间对比试验进行后续跟踪的培训较少,导致培训效果不明显、培训效率低,达不到预期目的。
3.4 农资市场监管不到位
农资市场监管不到位,有些农资经营者为了追求利益,对农资的质量、功效、使用范围做虚假宣传,任意夸大肥料及农药的功效、用途,误导消费者。调查中发现个别经营者误导群众将生长调节剂作为微肥使用,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
4 对策
4.1 加强培训,提高种植者的无公害生产意识
农户普遍缺乏科学施肥意识和知识,盲目施肥、随意施肥、过量施肥、偏施化肥、过量施用氮肥等不科学施肥现象比较普遍。农业技术培训过程中要注重培训化肥农药的施用方法,规范农户用药行为,以视频、图片、实例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告知农户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引导农民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减少环境污染。
4.2 合理施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
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坚持“高产、优质、经济、环保”施肥理念,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机肥及菌肥施用技术、大量元素肥料与微肥配合施用技术等,实现平衡施肥。推广施用生物农药,禁止施用高毒、剧毒、高残留或致癌、致畸、致突变农药。大力推广物理防治技术,如应用趋光灯、粘虫板诱杀,应用防虫网隔离等,保持农田土壤养分平衡,提高肥力,减少化肥及农药用量,防止化肥农药残留对农产品和环境造成污染,实现节本增产和安全生产。
4.3 培养化肥农药减量施用示范户
通过培养化肥农药减量施用示范户,及时总结经验、培育典型,以点带面、多点开花,形成示范效应,全面推进化肥农药施用双减工作,为粮食安全和产业振兴提供安全保障。当前西部落后乡村的农业生产者主要为老年人和妇女,普遍存在年龄偏高、文化素质偏低的现象,接受新鲜事物和新技术的能力不足、意愿不强烈,相关部门要经常组织其实地观摩样板田建设,使其直观感受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应用效果及科学种田带来的收益,进而提高其科学施用化肥农药的意识,全面促进化肥农药减量施用,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4.4 积极推广轮作,减少连作
在市场需求和种植利益的驱动下连作种植已成为常态,土壤养分失衡、土壤盐渍化、微生物群落失衡、病虫害加重等问题突出,导致作物减产、品质降低。同时农户为了减少连作造成的不利影响,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形成了恶性循环。为切实减少连作障碍造成的危害,须合理轮作,积极推广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轮作、草田轮作、禾豆轮作等轮作模式,提高土壤肥力,减轻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