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片段

2022-09-23

时代邮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金信陈毅县长

海峡难阻两岸情

1988年11月9日,台湾正式开放大陆同胞赴台湾探亲、奔丧。得知这一消息,正在荷兰访学的清华大学教授钱易飞到台湾,与她的父亲、当时已93岁高龄的史学大家钱穆相聚。

钱易回忆道:“我实际上是台湾批准大陆人士赴台探亲的第七位,但我去得最快,因为从阿姆斯特丹可以直接飞到台湾,而大陆没有直接通,其他人要先到香港,还要在香港办手续、住一晚,所以我变成那时第一个到台湾。”那年,钱穆一家因团圆而充满欢乐。这个团圆,许多人盼望了将近40年。

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呼吁两岸尽快实现交流互通。

来自故乡的呼唤,让身在台湾的游子们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感情,纷纷走上街头发出呐喊。曾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办公室副秘书长的张祖诒说:“那个时候很多(老兵)弟兄们请愿,他们在街上游行,举着牌子,上面写着四个很大的字——我要回家。”

台湾正式开放大陆同胞赴台探亲、奔丧后,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日趋密切。1992年,两岸达成“九二共识”。2008年12月,两岸基本实现直接“三通”,由血脉亲情冲开的交流大门进一步敞开。(摘自特别报道《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文/朱星晓、陈怡)

陈毅破“三条原则”

1938年,陈毅受命前往江西,展开湘赣边红军游击队改编集训工作。而江西省莲花县国民党政府给相关工作制造了障碍。于是,陈毅准备与其谈判。

国民党莲花县县长听说陈毅要来,便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最后确立了“三条原则”:不得披露抓共产党人的消息,不释放共产党人;不准共产党在莲花驻军;不准共产党在莲花设立任何机关。

陈毅早就看穿了县长的用心,并了解到此人好大喜功,因此他谈判时直接开口:“现在国共合作,双方应团结一致,共同对敌。县长以为如何?”得到对方肯定回答后,陈毅说:“我到贵县,发现修碉堡的民夫中,很多是红军战士,他们应为抗战效力,留在此地实在不妥。”县长怕被指责“破坏国共合作”,忙说:“民夫均为花钱雇来的,若有贵军人物,请带走就是。”陈毅又说:“我们想借贵县一地改编集训部队,以便北上抗日,此事如果办成,县长功不可没!”县长听到“功不可没”,连忙应下。陈毅顺势建议在县里设一个联络点,以便与国民党军联系。县长只得答应。

陈毅总结:“我们达成了三项协议:一、释放被关押的红军和共产党干部;二、在瑶坊垅上改编集训湘赣游击队;三、在莲花县城设立新四军留守处莲花分处。你看对吧?”陈毅说的三点,正是县长本想反对的。但事已至此,县长只得又一次点头。(摘自《人民政协报》,文/吴昌荣)

“毛主事”革新学校制度

1920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易培基聘请毛泽东担任一师附小主事。毛泽东在一师附小的时间不长,但在学校改革方面下了一番心思。

毛泽东扩大学校招生地域范围,放宽学生入学年龄,将新生录取流程规范化,还特别体恤家庭困难的学生。一个肉摊小老板有能力供孩子读书,但如果学校要求一次性缴清所有费用,他就很为难了。毛泽东允许学生分次缴费,并免收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各项费用。这让一批渴求知识的学生得以进入课堂。

有些学生从附小毕业后没能进入中学,还有一些失学的学生要求到附小插班学习,以准备升学。针对这些情况,毛泽东在附小高小部开办“成年失学补习班”。有个学生叫许志行,他高小没毕业就到长沙一家五金店当学徒,而后逃走,流落街头。毛泽东让他到补习班上课,并为他负担费用。后来,毛泽东成为许志行的知心朋友。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毛泽东在广州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邀请许志行任宣传部交通局助理。除了给予知识滋养,毛泽东还将学生引领到更宽阔的事业中。

毛泽东非常注重为基层学子创造教育机会、提供发展道路。他遵循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道理:人有出身,但心没有,心灵通过学习而有属于其自身的成长史。(摘自《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组编/北京师范大学)

“我是半个中国人”

1922年,“韩国国父”、韩国独立运动领袖金九的小儿子金信,在上海出生。金信在中国经历过十多年的流亡生活。后来,金信与中国朋友交谈时,总说“我是半个中国人”。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读书的金信时常看到日本飞机在天上盘旋,随后几个小黑点落下,巨响惊天动地,顿时硝烟弥漫……他不禁想到在老家黄海道海州读小学时,第一次见到飞机的情景。那时,他在学校组织的远足活动中看到了飞机,他兴奋不已,发誓要在蓝天上驾驶一架属于自己国家的飞机。当他目睹日本战机在中国肆意轰炸时,更加坚定了要驾驶飞机跟日军战斗的决心。

金信报名参加了中国空军,并如愿以偿考进了中国空军士官学校。学习飞行的危险性可想而知,那时,金信的哥哥金仁因病去世,金信有些动摇,因为他是金家唯一的后代了。

于是他写信给父亲金九,父亲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革命就是把生命交给民族,军人应当将生死置之度外,有国无家!”不久后,金信奉命随空军学校部分学员前往印度拉合尔基地学习,之后又去美国接受训练。他成了韩国驾驶战机第一人。

1945年,朝鲜半岛解放。几年后,金信回到自己的祖国。回国后,金信把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韩国空军的创建中。(摘自《文史博览》,文/侯朝阳)

猜你喜欢

金信陈毅县长
县长干过啥
济安金信基金1年期业绩排行榜
济安金信基金1年期业绩排行榜
济安金信基金中长期业绩排行榜
济安金信基金中长期业绩排行榜
县长的问题
老县长活在我们心里
忆陈毅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
陈毅的参谋人员谈陈毅
陈毅论参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