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灌浆技术在公路路基病害处治中的应用
2022-09-23吴铭东
吴铭东
(中誉设计有限公司,福建 泉州 362100)
0 引言
随着我国公路通车里程逐年增长,部分公路由于超过设计使用年限,并且在长时间的风吹雨打之下,其路基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常见的问题主要有路基松弛、坍塌等,严重影响了公路的使用以及行车的安全稳定。压力灌浆技术广泛应用于处理公路路基病害。以某公路工程为研究对象,发现该公路主要为半填半挖路基,在车辆的反复碾压下,路基出现了不均匀下沉的情况,部分路段出现了裂缝,最长的纵向裂缝长度超过了170m。虽然该路段路面的下沉情况相对较好,但在公路边缘处仍然出现了严重的侧移情况。因此,使用压力灌浆技术处理路基的裂缝以及沉降,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可靠性,防止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路基出现不均匀下沉或者更加严重的裂缝。通过压力灌浆技术处理后,可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提高公路的整体质量。
1 压力灌浆技术概述
路基下沉是公路路基的常见病害,严重时会导致公路路面结构大面积断裂,从处理公路路基沉降病害的经验来看,压力灌浆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由于该工程大部分为高填方路堤,填料以附近挖方为主,地势不佳,存在较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公路路基两侧压实作业遇到较大难题,与预期设计标准不符,直接对公路路基的安全性造成影响。对于这种情况,科学选用压力灌浆技术能从根本上处理公路路基病害,有利于水泥浆在公路路基内部全面扩散,快速实现凝固效果,确保路基每个缝隙都能被灌浆注满,形成完整结合体,不仅提高公路地基的稳固性,还对增强公路路面结构的强度起到重要作用。
压力灌浆技术的实施主要通过钻孔作业,借助内部压力对岩石孔隙、建筑物缝隙注入凝固性较强的浆液,有效调整固体的物理学强度。同时在加固地基注入浆液,运用填充、挤压等手段,快速挤出土体内部颗粒,将岩石缝隙内的多余水分排出,重点凸显浆液的主导性。等到浆体完全凝固后,松散的土体胶结成独立整体,其强度、稳定性都能达到良好状态。
2 压力灌浆技术的类型
2.1 压密灌浆
当公路路基完成加固处理作业之后,针对因路基下沉出现的路面断裂、托空等现象,科学采用压密灌浆技术提高路面面板的高度,与原有路基保持同一高度,可达到预期规定的标准。
2.2 劈裂灌浆
这种灌浆方法通常应用在公路路基的脆弱位置,如路基软弱变形地段,引发地层表面出现水力劈裂现象,从而导致大面积裂缝。处理这一问题,不能从原有位置开展地层灌浆工作,这样会额外增加灌浆面积。科学借助高效灌浆压力的优势,利用填充灌浆、分层劈裂等形式,当地层表层的灌浆压力消失后,地层回弹促使浆液逐渐实现压缩,保证灌浆材料更加稳固、密实。与此同时,公路路基也会处于预应力状态。比如,当施工团队遇到黄土土层路基时,由于黄土结构不具备较强的抗压强度,出现不规律性水力劈裂缝隙,不利于浆液顺利进入土层,只有借助灌浆压力促使内部水泥浆结构出现明显切割现象,以骨架形式嵌入土体,大幅度降低黄土沉陷次数,有效起到加固渗透作用。
2.3 渗透灌浆
渗透灌浆方法经常应用在桥涵位置。通常以间隙灌浆形式为主,开展加固处理作业,保障浆液渗透到土体,快速达到凝固效果。在灌浆过程中,浆液进入土层各个缝隙,帮助这些缝隙依次排出内部气体和水分,不仅能保护土体的整体结构,还能防止灌浆渗透到墙体外部,有效在土层内起到挡墙作用,实现加固公路路基,避免路基表层渗漏问题。
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处理公路路基病害时,施工人员会提前到现场,分析公路路基的结构和特点,针对病害引起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病害方法。但是在通常情况下,在公路路基处理病害过程中,不能单纯只使用压力灌浆技术,还需与其他技术相互配合,从根本上加固公路路基,大幅度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3 公路路基病害的原因分析
公路路基出现沉降或者裂缝是常见的现象,导致公路出现路基沉降或者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混凝土的质量问题、施工的方法、工序问题以及工人的操作等。将公路路基病害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般来说,公路路基可能位于填方和挖方的结合处,由于原土和填土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在含水量以及密度等方面也存在不同。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由于路基接受外部载荷的作用不同,使路基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
第二,在路基建设过程中,常选择填土,相比之下路基填土的压实度较低,使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如果这种沉降发生在路基中,将会导致混凝土出现开裂现象。同时,力学性质较差的填土材料也是路基沉降的原因。通过对公路岩芯的研究能够看出,在公路基底分布高压缩性的淤泥质土,也是公路路基不稳定的原因。
4 路基病害处治中压力灌浆技术分析
4.1 确定合理的灌浆方案
在使用压力灌浆技术的过程中,需要确定合理的灌浆方案,根据公路路基的不同以及发生病害的程度等方面内容,制定科学有效的灌浆方法。针对道路两边出现的路基病害问题,可采取静压灌浆的方法,首先将钢筋插入孔中形成微型桩群,对钢筋和路基的空隙处进行灌浆操作,以此来增加路基的密实度。这个过程也有利于在泥浆与填土的相互作用下形成水泥土,进一步提高路基主体的力学性能,减少地下水渗透对路基的破坏。如果路基出现了下沉,需要对其进行灌浆,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一般来说,需要不断改善路基土体的力学性质,如可以对一侧路基进行加固处理,改变新旧土壤密度不同而带来的路基沉降问题,有效提升路基和边坡的稳定性。
4.2 灌浆孔布置
使用压力灌浆技术对公路的路基进行处理,还需要注意灌浆孔的位置。一般来说为了提高灌浆的效果,减少灌孔的挖掘给公路带来的不利影响,需要根据公路路基的强度、灌浆的要求以及公路的整体形态,综合布置灌浆孔的位置。根据现场灌浆的试验结果,确定科学合理的灌浆范围。在该次研究中,根据公路路基的性质,采取勘探孔和灌浆孔两种布置方式。对于勘探孔灌浆方式来说,其灌浆孔的孔径需要保持在110mm 左右,在加固位置处安排5~7 个勘探孔。确定灌浆孔深度时,需要首先确定施工路段填筑层的厚度和密度,分析公路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问题。在一些特殊部位,如紧急停车带,其钻孔深度必须穿透原来的基岩面。在钻孔的位置排列上,需要将行车道和超车道形成一个梅花形,钻孔的深度也需要达到并超过原生黏土层1m。
4.3 钻孔和清孔
在使用压力灌浆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对钻孔进行选择,根据公路路基的不同情况,需要选择合适的钻孔方法。一般在钻孔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对公路造成破坏,需要尽可能钻小孔。在施工方式上,最好选择干钻的方式,不能在钻孔的过程中加水。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有效降低对公路路基的不利影响,对路基结构进行有效的保护。在钻孔的过程中,还需要严格控制钻孔的进尺,对不同的地层采取不同的要求,并进行详细的记录。钻孔人员需要整齐地摆放从灌浆孔中取出的岩芯,对这些岩芯进行科学的保管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对于钻孔的深度,需要在科学分析公路路基高度以及填充石料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钻孔,钻孔过深或者过浅都不利于后期的灌浆操作。
4.4 封孔施工
在压力灌浆技术的使用过程中,需要采取封孔施工的方式。在我国当前公路路基病害的处理过程中,采取的灌浆技术主要包括分段灌浆和全段灌浆两种,需要根据公路地层的情况以及钻孔的深度进行选择。假设选择的是分段灌浆方式,首先需要确定2 根注浆管的长度以及封孔的位置,在封孔的位置上使用铁丝等固定住水泥袋,慢慢放至孔内。同时为了提高灌浆的硬度,需要将碎石等放入岩浆中。
4.5 灌浆施工
当上述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可以继续进行灌浆施工操作。首先使用高压水枪清理掉钻孔内的岩粉以及泥浆,保证钻孔干净。目前使用的灌浆材料主要是普通硅酸盐水泥以及相应的水泥浆液等。在水泥浆的搅拌过程中,最好使用饮用水,搅拌的时间需要保持在3min 以上,随后使用双层过滤网将搅拌好的水泥浆注入泵中。在使用压力灌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灌浆的压力、操作的方法以及浆液的浓度等。如果灌浆压力过大可能对边坡造成冲击,使得路基的结构出现破坏,造成公路路基薄弱,涌入较多的浆液。如果灌浆的压力过小,则无法将浆液运输到一定的位置。一般来说,灌浆的压力需要遵循从低到高的顺序,凝胶时间从长逐步变短,在全面掌握路基沉降的情况下,从沉降最大的地方开始进行灌浆操作。在灌浆的过程中,合理把握灌浆的压力,如果发现其他灌浆孔或者接缝处有浆液时,就说明灌浆工作完成。
4.6 终止灌浆
当出现上述描述时,停止灌浆,一是防止过多灌浆对公路路基造成损害,二是降低灌浆中出现的浪费。一般来说,在公路灌浆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以下现象,就需要停止灌浆:第一,如果平均每米的灌浆量已经超过了设计值的2 倍,而此时灌浆的压力却小于4MPa。第二,灌浆的压力与设计值相符,并且旁边的孔出现了浆液。第三,在灌浆过程中,旁边的路基出现了移动或者坍塌。要求施工人员准确把握施工的具体情况,及时对施工中的状况进行判断,一旦发现达到了停止灌浆的要求就需要立刻停止。
4.7 灌浆结束
当上述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将灌浆孔进行封闭,并且做好相应的标记用于以后查看。同时还需要将施工现场进行及时的清理,尤其需要将溢出的水泥浆进行清除。灌浆结束之后,除了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及时的清除之外,还需要对施工情况进行有效的检查,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还要对所做的标记进行记录。灌浆结束环节也是压力灌浆技术的关键关节,需要从公路路基以及灌浆操作的情况出发,既保证公路不受灌浆操作的影响,同时也需要满足裂缝以及沉降的修复要求。
5 公路路基病害处治中压力灌浆效果的检验及评价
5.1 灌浆材料分析
在此次施工中总共完成1430 个灌浆孔,整体为7621.45m,水泥灌入量为1742.3t。经过实际调查了解得知,被灌路段土体缝隙下降幅度大,说明该公路施工路段具有可灌入性。
5.2 静荷载试验
在完成施工一定时间后,需要及时对该施工路段的选定位置开展静荷载检验。比如,在填充土层中单点进行140kN 加载施工,一旦达到规定的施工要求,必须立即停止加载。在这种情况下,沉降范围通常在9.31~11.35mm 之间。所以,这一位置的公路路基没有达到真正的损坏标准,充分表明这个路段符合路基和填充土层承载标准在130kPa 以上。
5.3 效果评价
根据以上内容了解到,填充灌浆施工范围中的杂填土层缝隙,需要采用填充、密实、更换等方式从根本上处理内部淤泥,合理应用压密粉形成细砂层,从而在一定灌浆作业下,将松散砂层逐渐转变成密实高效细砂层。当灌浆处理完成之后,有效加固土层内各种复杂土体,大幅度提高公路路基的承受力,从而避免路基不均衡沉降现象的发生。
6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公路路基病害的处理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到压力灌浆技术。而在压力灌浆技术的使用过程中,需要科学判断公路路基的实际情况,在不影响公路路基稳定性以及道路结构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浆操作,提高灌浆过程中的科学性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