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树
2022-09-23许志天
☉许志天
·军旅往事·
大约六七年前,老兵退伍前夕,我随总队工作组来到一个驻守铁路线的中队,检查老兵退伍工作。一进中队大门,迎面就看见院子正中挺立着一棵高高大大的白杨树,显得特别威武和醒目。目测这棵树的树径大约有半米宽,在两米多高的地方分成两股杈,直直地向上生长,远看就像一个大写的“V”字。
陪同的支队领导介绍说,这棵树被战士们命名为“胜利树”,是中队的“元老”,可有些年头了。我走近了去瞧,果然见分杈的地方贴着一块小牌子,上面写着“胜利树”三个红字,底下还有几小行文字说明,文曰:“这棵小叶杨树,为中队首批官兵所植,取其形命为胜利树,象征着中队官兵听党指挥,扎根警营,团结奋斗,从胜利走向胜利!”
上世纪50年代,一支解放军部队开进这座军事重镇,就在这个山头上驻扎下来,担负淮河铁路大桥和交通大动脉的守护任务。建队甫始,各方面条件极差,官兵们自己动手,开山整地,修路建房,又遍植花木,美化环境,愣是将这个亘古荒凉的野山岭,建成了一座错落有致的花果园。这棵小叶杨树就是那个时候栽下的,它与中队官兵终日相伴,是中队光荣历史的最好见证者。
60多年来,它将一队队年轻的士兵迎进营区,看着他们在树下学习训练,开展“入队第一课”教育,慢慢由新兵成长为老兵;又目送一个个哨兵披星戴月,顶风冒雪,荷枪出发,沿着铁路线巡逻执勤,度过一个个不眠之夜。它亲眼看到了大风刮倒树木砸在铁轨上、泥石流冲击路基等危急时刻,是战士们紧急出动,争分夺秒,奋力抢险,确保了过往列车的安全通行。它还见证了一茬茬官兵用心打扮中队家园,细心抓好正规化建设,夺得了一块块先进中队、标兵中队的荣誉奖牌,又在秋风乍起、树叶泛黄之时,一步三回头地告别中队,将一颗颗不轻弹的男儿热泪洒在树下,洒在弯弯曲曲的盘山道上。
伴随着中队的发展进步,这棵白杨树也一天天一年年长大,终于长成了参天大树,长成了中队官兵心目中神圣的风景树、威武的“胜利树”。战士们爱它,怜它,用白石灰涂抹保护它,退伍离队时无一例外要在树下合影留念,退伍多年许多战士还忍不住要悄悄回来,访一访魂牵梦萦的老营盘,看一看高耸挺拔的白杨树。
我们在中队长的引导下,一边察看中队的宿舍、哨位、菜地、猪圈、训练场,以及营区政治环境,一边倾听回味着中队长絮絮叨叨讲述的白杨树下的故事。中队的七八幢老式平房沿山坡高低排列,设施普通而陈旧,环境却又异常卫生整洁,各类物品放置有序,连扫把拖把都是一字排列、间隔均匀,就像一队队整装待发的士兵,从中能够看出战士们的作风素养和平时管理所下的功夫。
墙上的标语尚红,门前的板报犹新,不知为何,营区却透出一股落寞甚至冷清的氛围,碰见的战士也是稀稀落落,没有几个人。我好奇地询问原因,中队长解释说:“随着勤务调整,中队即将完成在这里驻守的历史使命,编入机动大队,实现新时代的发展转型。山下的新营区已经建成,为了早一点适应新任务,大部分战士已经集中到新营区先行开展适应性训练,只留下两个班负责老营区的看守维护,等这茬老兵退伍后,这个营盘就要正式移交出去了。”中队长不无伤感地说:“我们,可能是这个老营区的最后一批兵……”但旋即,他又恢复了自信的表情说:“由执勤改为机动,困难当然少不了,不过大伙都有信心。为什么?因为咱们是光荣的守桥兵,是白杨树下的老标兵!”
即将离开中队时,我们打白杨树下过,禁不住又抬头看了看那块鲜红的“胜利树”小牌子、那个意味深长的“V”形标志,想着是一种什么样的神奇力量,赋予这棵大树以精神,使之成为凝聚激励一批批官兵艰苦奋斗、夺取胜利的队魂。一阵风来,白杨树叶窸窸窣窣,好像在向我们轻诉低语,有几片树叶飘飘悠悠从高处落下来,轻轻落在院子里,落在树根上。树根周围,已经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黄叶子。中队长仰头痴痴地看着树叶,似乎在喃喃自语:“老兵就要走了,白杨树又开始落叶了……”
他说:“这棵白杨树很有灵性,每年只要老兵退伍一启动,白杨树就开始落叶,等老兵走完,白杨树的叶子也落完了,你说神不神!”
我不由自主地拾起一片树叶,夹进自己的笔记本里。离开中队营区很远很远了,我回头遥望那棵白杨树,只见它仍是那么威武地挺立着,看上去依然是那样的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