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党建历史经验中汲取动散条件下党组织建设的智慧力量

2022-09-23

政工学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我军军队党组织

耿 超

习主席在中央军委党的建设会议上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强则军队强”。随着练兵备战实战化进程深入推进,动态分散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常态,加强动态分散条件下党组织建设是我军快速发展转型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但实际上,这并不是我们前所未遇的新问题,而是自我党成立之初就存在的一个理论和实践问题。当时,党员数量稀少,分布广泛不均,加之通信指挥手段落后,可以说,动态分散条件比现在更加艰巨复杂,而如何让广大党员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发挥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毛泽东一针见血地给出答案:“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就是革命战争年代党组织作用发挥的真实写照。将我党我军动散条件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归纳、提炼、升华,从而丰富军队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宝库,以组织的坚强有力破解动散难题,确保部队既完成任务又全面过硬,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

十九届六中全会高度概括了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十个坚持”历史经验,这其中,摆在首位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开创伟大事业的核心力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动态分散条件下,更要坚定从“坚持党的领导”这一经验中洞察历史规律、汲取前进力量,进一步引领推动部队建设高质量发展。

革命战争年代,我军始终处于艰苦卓绝的战火硝烟环境和颠沛流离的游击战状态,如何确定党组织在军队中的领导地位,我党有过很多尝试和探索。从中国革命历史来看,党领导军队的思想起源于孙中山长期领导革命实践的“以党治军,以军固党”思想,但由于国民党丧失革命理想,政党组织软弱无力,最终导致军权压倒党权而酿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共产党人通过实践和历史的教训,深刻认识到军队的“党化”实际上是用严密的政治组织来节制军队,确保军队服从服务于党的正确政治路线和主张。而我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面临着比国民党更艰难更凶险的生存环境,但却凭着对党无限的忠诚,在辗转流离中理想不移、信念不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正如1930年9月30日,时任中央军事部部长周恩来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总结:“红军中只有党的一个领导,不能容许有第二个领导”。从特派员到中央分局再到党委制、“一元化领导”,党组织的结构几经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党组织始终掌握军队的决策核心,成为我军绝对的领导力量和主心骨。“官兵紧密团结在党支部周围,使部队成为拖不垮、打不烂的战斗集体。”这曾被形象地称为“一颗子弹不问过党不能支配”,“一切工作归支部”,任何党内个人或党外势力都不能代替党指挥枪。

这些历史警醒我们,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保证我军乘风破浪的政治基础,党组织为我军建设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好。不管形势任务如何变化,不论部队面临怎样的动态分散条件,必须始终坚持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开展更深入人心的政治教育来统一思想,建立更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来规范行为,构建更科学的评价体系来促进落实,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来保障决策,使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末端得到有效落实,为破解动散难题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

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基本内容,也是我党从建军之初就确立起来的最基本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在军队这个特殊的集体中如何运用,是一条无人开拓的道路。古田会议决议明确提出:“在组织上,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并具体要求“(一)开会时要使到会的人尽量发表意见……(二)党的纪律之一是少数服从多数”。长征中,民主集中制更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黎平、瓮安到遵义、“鸡鸣三省”,长征途中几乎每次重大方针决定,都是通过民主集中的方式,摒弃错误的路线方针,作出正确的决策,保证了党的集中统一。长期的革命实践,丰富发展了民主集中制理论,形成了符合我党实情的一系列准则规定,他们是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宝贵财富。

部队在动态分散条件下,从本质上讲,是人这个客观实体在空间运动时的分布状态。在这样特殊的环境下,极易造成组织结构的断层和功能的弱化,迫切需要运用民主集中制来凝聚集体智慧,形成合力攻坚克难。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党组织存在的意义所在,也是联合作战形成体系作战能力的现实要求。契合组织学“聚变式”组织的理念,每个成员、子单位之间的联合、聚集和协调,更能发挥整体优势,是系统性、整体性思维在组织结构中的一个具体体现。

习主席强调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是我们党最大的制度优势。动态分散的客观条件下,通过更好地贯彻民主集中制,可以调动党组织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为强军兴军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撑。在我军打赢带有智能化特征的信息化局部战争进程中,军队党组织更应主动适应战争形态的演变,实现更快捷高效的民主和集中。利用高技术手段,建立完善制度机制,克服时空阻隔,汇集党组织成员的星星之火,为党组织科学整合、汇集燎原之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也为党组织的集体意志在动态分散条件下得到更好的贯彻执行保驾护航。

三、发挥党小组的凝心聚力作用

党小组作为党支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员过组织生活的最小单位,也是党务活动最为经常的一个单位。虽然党小组不是党的一级组织,但他就像“战斗堡垒”中的“机枪口”,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动态分散条件下,加强党支部建设,必须抓好党小组这个凝聚党心、凝聚人心、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党建“最小单位”。

我军历来重视发挥党小组的作用。早在北伐战争时期,我党就在自己领导的第一支革命武装——铁甲车队中成立了党小组(未设党支部),并作为这支部队的领导核心,革命先辈廖乾吾担任党小组长,直属中共两广区委领导。这支部队就是举世闻名的“铁军”前身。红军初创时期,毛泽东领导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建立了党领导军队的根本制度。不仅决定将支部建在连上而且决定将党小组建立到班、排,以保证把党的根系深扎于部队的最基层,解决了党在军队基层“落地生根”的问题,从根本上抓住了士兵。弱小的起义部队之所以能够历经百战而不溃散,党支部功不可没,党小组同样功不可没。

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红军中的共产党员们虽然处于紧张、激烈、动荡不安的战争环境中,但他们却仍按党的组织原则开展党小组活动。不仅把党小组作为党内生活的集体,更作为团结官兵英勇战斗的集体。遇到困难他们总是先开党小组会,大家集思广益、想方设法带领群众战胜困难。无论是党的最高领导人还是党的普通一员,他们都积极参加党小组的活动。从杨成武上将的一段长征回忆中可见一斑。红军在飞夺泸定桥前的急行军中,“在行军纵队中,忽然一簇人凑拢在一起。这群人刚散开,接着出现更多的人群,他们一面跑,一面在激动地说着什么。这是连队的党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在一边行军,一边开会啊!时间逼得我们不可能停下来开会,必须在急行军中来讨论怎样完成党的任务了。”“天黑了,下起倾盆大雨,部队一天未吃饭,号召每人准备一个拐杖,拄拐杖,嚼生米,喝凉水前进。羊肠小道被雨水冲洗得像浇上一层油,三步一滑,五步一跌,队伍简直是在滚进。”如此撼天动地的钢铁队伍,得之于党组织的凝聚力,得之于党小组在基层官兵中的强大鼓动力和号召力。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但要求大家在党小组内过好组织生活,而且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在日理万机中,从来都坚持过组织生活。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员和中央军委机要科的党员编在一个党小组。小组长是机要科译电员宋仁绥。朱德严格要求自己,主动以党的普通一员身份参加党小组生活。当时,红军党组织有个传统,常由党小组长给组内党员分配做一些非党同志的政治思想工作。朱德看到每次分配任务都没有自己的份,便向小组长提出要求。党小组长说:“总司令员,您那么忙这些事情怎么能打扰您呢。”朱德和蔼地说:“在我们党内,只有特殊的工作,没有特殊的党员。”于是,小组长便分配他做军委机关一名炊事员的思想工作。朱德利用晚上和饭后休息的时间,几次找这名炊事员谈心,终于解开了他的思想疙瘩,使他后来成长为一个模范炊事员。

从我军发展壮大的实践中不难发现,党小组不仅是组织党员和团结群众的重要集体,更是战胜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各项战斗任务的坚强集体。动态分散条件下,必须继承和发扬我军重视党小组建设的优良传统,把党小组的凝聚、教育、自警、桥梁和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不断夯实党组织的基础,增强党组织的引领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有效履行新时代我军使命任务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是党组织肌体的细胞,也是构成组织力量的基本元素。我党一贯重视党员的标准和作用发挥,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对管理党员和发挥党员作用就有明确要求。在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古田会议提出思想建党,批判了党内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流寇思想”等8种错误思想。在严格组织纪律、保证队伍纯洁方面,井冈山时期的“九月洗党”,对不符合标准的党员全部清洗出党,永新、宁冈两县的党组织全部解散重新登记。战争年代,不论是在前线还是在后方,到处都活跃着党员的身影,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正如邓小平所说:“过去我们党的威力为什么那么大?打仗的时候我们总是说,一个连队有百分之三十的党员,这个连队就一定好,战斗力强。为什么?就是党员打仗冲锋在前,退却在后;生活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正是因为革命战争年代,一批又一批党员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魄,才使得我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驱动人行动积极性的动力包括三个方面,即人的内在动力、外部的压力和吸引力。激励能够使人的内在因素发生变化,而产生人的内在动力。同时,奖励是激励的一种手段,而奖励是具有吸引力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激励能够产生趋向于奖励的吸引力。约束能够使人感到外部压力,形成一种驱动力。事物的发展正是通过激励和约束两方面用力,从而形成螺旋推进,最终实现激励目标。我党用阶级民族的宏大目标和个人发展的现实目标,把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对党员符合党的宗旨的行为进行强化,对党员违背党组织目标的行为用党纪党规等方式加以规范,从而实现螺旋上升,最终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共同目标。

习主席深刻指出:“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动态分散条件下,党员自身作用进一步凸显,党组织通过教育管理,培养一支思想过硬、素质全面的党员队伍,对完成各项任务至关重要。将党员个人的成才需要与组织肩负的使命任务结合起来,找到两者的最大公约数,将会实现双赢的目标。反之,忽视激励约束的巨大效能,党员个体就会出现思想消极等内在动力不足和组织观念淡化等外在压力不够的症状,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部队战斗力和凝聚力将受到巨大创伤。

猜你喜欢

我军军队党组织
《突破口》,道出我军制胜密码
包围童话镇的“军队”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美要派上万军队阻止“大篷车”
四位军队党代表直面敏感话题
党组织在正式党员减少为3人以下时如何开展工作?
“三挂钩”管好村党组织书记
一段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