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类谣言“三治驱动”治理机制的构建与创新实践

2022-09-23姚魁

传媒 2022年17期
关键词:辟谣德治谣言

文/姚魁

传播技术与社交媒体的发展使得生产与传播信息的门槛大大降低。UGC平台(用户生产内容)不断升级的同时,其中充斥的“谣言”也随之泛滥,其中尤以健康类谣言为甚。所谓谣言,即一种未经证实的、旨在使人相信继而得以广泛流传的信息。如疫情初期的“吸烟能预防病毒感染”“抗生素可预防感染”等谣言一度以假乱真、混淆视听,最终被证实是毫无根据的“伪科学”。

健康类谣言引发民众对公共卫生及个人健康生活的恐慌、焦虑或偏听偏信盲从,不仅对受众个人及家庭造成严重的健康和财产损失,同时往往对政府公信力造成负面影响,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公众获取科学健康信息的诉求日益迫切与健康类谣言充斥网络形成强烈反差。如何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健康类谣言治理机制,并在社会治理实践中持续、有效发挥作用,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命题。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治理机制,是我国针对网络治理面临的挑战大力推进的应对之策。随着治理环境发生重要变化,“三治驱动”的网络信息治理体系轮廓显现,并在健康类谣言的治理中得到有效应用。

“三治驱动”是自治、法治和德治结构和功能有机结合、协同创新的一种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益探索。“三治驱动”是政府、社会组织、平台方以及内容创作者等利益相关方,在“三治”的约束和驱动下共同发力,重点在于推进制度供给和内生秩序联通机制的建构,实现对健康类谣言治理的整体性、协同性、有效性。

法治:强制性法律法规措施“保底线”

当前有关网络谣言治理的法律法规散见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其典型的法条结构为“禁止性行为+法律责任”,即如果存在制造谣言、散布谣言等违法行为的,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此外,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也普遍引入了“谣言”这一概念。这些法律规定给侵犯法律底线的健康类谣言套上了“紧箍咒”。如何在全媒体时代下构造健康类谣言规制型治理的法理基础,一直是业界和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对健康类谣言的“法治”,无论是行政处罚还是刑事制裁,用起来都非常“慎重”。在刑事制裁方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制定的《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强调要严惩的也仅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造谣、传谣行为。显然,充斥网络空间的绝大多数健康类谣言不属于此类。

近年来,针对屡屡禁止却仍反复增长的健康类谣言,政府开始通过出台部门规章和强化方向引领来升级“法治”力度和行政管控能力。食品安全一直是健康类谣言的“重灾区”。2017年7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食品安全谣言防控和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主动公开政务信息,加强动态监测,及时组织辟谣,落实媒体抵制谣言的主体责任,严厉惩处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通知》中的诸多措施对净化网络空间、营造科学健康的消费环境有积极的作用。除了不断强化法治“硬约束”,政府部门针对充斥在网络空间的健康类谣言,在“祛邪”的同时,强化“扶正”。2020年2月,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组建了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来自健康教育、公共卫生、临床医学、运动营养、中医药等30余个领域的1000多名专家成为首批成员。省级健康科普专家库也相继完成组建。此举旨在把健康专业人员纳入到健康信息传播系统中来,通过强化优质健康科普信息的供给来打压谣言的生存空间。2022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建立健全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的指导意见》提出,在扶持优质健康内容创造者的同时,也要加大对谣言的打击力度,特别是对于那些为了流量而造谣的主体,提出“依法严厉”的“组合拳”,要求宣传、网信、广电等部门会同卫生健康、中医药等相关部门,引导各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主体加强对发布和传播健康科普知识信息的审核,及时删除虚假健康信息,防止误导群众。

德治:打造多元主体辟谣“同盟”

在我国,学界和政界应对互联网相关现实问题的实践,都指向在政府主导下倡导发挥业界和其他社会力量、社会公众的主体积极性,共同参与互联网治理的思路。公众获取科学健康信息的诉求日益迫切与健康类谣言甚嚣尘上形成鲜明对比。健康类谣言传播周期短、变种快、反复多,打击起来难度大,常常陷入“造谣一动嘴,辟谣跑断腿”的怪圈。对健康类谣言的治理,不仅需要“法治”,更需要建立统一战线。针对健康类谣言的传播特点,在“法治”的前提下,发挥“德治”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势在必行。着力打造一个集不同主体优势,发布专业、权威的辟谣信息以及具备强大传播力的同盟式辟谣平台,可以提升治理健康类网络谣言的成效。

近年来,在政府部门的推动下,各类主体都参与到健康类谣言的治理中来,队伍规模不断壮大。据报道,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由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主办、新华网承办,于2018年8月29日正式上线运行,运行四年多来累计受理各类谣言举报线索5万余条,协同有关各方联动发布权威辟谣信息近2.5万篇,初步形成了传播力强、影响力大,覆盖多终端、多账号的联动辟谣矩阵,成为我国网络谣言举报受理、核查辟除的权威平台,也成为官方引导大家识别健康类谣言的主渠道之一。2019年8月30日,由中国科协、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和市场监管总局等部委主办,中央网信办指导,全国学会、权威媒体、社会机构和科技工作者共同打造的“科学辟谣平台”在京正式启动。运行3年来,先后有中华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营养学会等权威科技社团组织等加入其中,并汇聚了健康领域数位专家,通过“实时监测、科学解读、矩阵传播、源头阻断”的运行方式,打造最具权威性、时效性、协同性、精准性的国家级“科学辟谣平台”,切实提高辟谣信息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为“让科学跑赢谣言”提供了技术和人才支撑。

在“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德治”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健康专业技术人员发挥专长,参与到健康类谣言的治理中,并通过打造科普品牌传播科学健康信息、打击谣言。以中国营养学会为例,自2014年起,每年五月第三周在全国组织开展全民营养周活动,突出食物、膳食和营养健康知识和技能传播,动员号召社会各界关注正确的营养导向,打击营养健康谣言。全民营养周以宣传贯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纲,收集、整理营养健康科学证据,建设营养知识科普资源库,为我国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工作和打击营养健康谣言奠定基础性技术支撑。据中国营养学会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国全民营养周活动共举办场次22万余场(含线上),联动单位11526家,足迹遍及全国城乡,覆盖39000余个社区、44000余个乡村,动员15万余名科技工作者参与其中,惠及百姓7.5亿余人次。媒体是舆论场上的关键一环,甚至能起到“一锤定音”的传播效果。在报道事实、揭示真相、打击谣言方面,媒体责无旁贷。对充斥在网络空间的健康类谣言,媒体有责任通过采访权威专家等手段,及时、公正、全面地揭开健康类“谣言”的真面目,以权威信息阻断谣言传播。在2022年8月举办的首届中国健康传播三十人论坛上,腾讯新闻健康频道负责人表示,2021年腾讯新闻“较真”平台共发布辟谣文章3189篇、辟谣榜单和报告45份,累计3.1亿人次收到辟谣科普,其中健康类内容数量占比最大。

具备科学健康信息素养的专业人士,是打击健康类谣言最广泛的基础支撑,也是“德治”路线的最强大依靠力量。通过不断增强对网络健康类谣言的批判意识和鉴别能力,专家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自身专业力量、提供辟谣信息解读、传播科学健康知识和技能,让“德治”下的健康辟谣同盟不断发展壮大。

目前,各方辟谣力量仍存在着“各自为战”的情况,难以形成谣言治理的强劲合力。因此目前的谣言治理亟需将重心从“发展辟谣平台数量”转移到“对谣言的实时监测以及辟谣内容的优化”层面,建立健全多主体、跨平台、广链接的辟谣信息发布联动机制,梳理出以辟谣为中心的多主体网状式辟谣脉络,打造一个集不同主体优势,具备强大传播力的整体式、协作式辟谣平台,以此实现对健康类谣言的高效治理。

自治:平台自律与优质创作者扶持

新媒体平台是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但也是健康类谣言最主要的滋生地之一。作为新媒体平台来说,严守“法治”的底线、接受“德治”的感召、实现“自治”下的健康发展,是实现良性治理的必然要求。平台“自治”需要各平台设立好运行规则。重点有二,一是“打击”;二是“扶优”。网络平台要拥有一个好的内容生态,一定要把属于健康类谣言的低劣内容清理掉,把优质内容扶持起来。腾讯新闻“较真”的“全媒派K计划”就是一次有益的实践。“全媒派K计划”通过与权威的技术机构和具备专业资质的人员合作,将大量科学健康科普内容引入其中,同时利用腾讯新闻下属的“全媒派”品牌将传播学理论应用于健康内容制作之中并传播给平台上的内容创作者们,为创作者“赋能”,提升他们的创作能力和自律意识,引导创作者根据平台设置的议程去生产健康类内容。同时,新媒体平台亟需提升对信源的重视程度。这要求平台一方面敦促内容创作者提高创作水准,引导其养成使用可信材料的习惯,加大对健康类指南、标准等核心、权威信源的使用程度;另一方面也要重视来自用户角度的自下而上的反馈,从中“打捞”负反馈,识别健康类谣言,并及时处理。内容生产者为吸引眼球、赚取流量而不懂装懂、夸大其词甚至故意编造虚假信息的,平台方要严厉惩戒,必要时拉入“黑名单”。健康类信息的失实对公众健康的损害是直接的,社会影响恶劣。因此,对健康类信息的传播要慎之又慎,传播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对“法治”有敬畏、对“德治”有共鸣,心中有“底线”,做到传播科学健康知识不越线、不逾矩。

结语

健康类谣言“三治驱动”的运行逻辑总体遵循“法治-德治-自治”的框架。其一,“法治”主要依靠政府主导的相关政策法规,着眼于“硬约束”;其二,“德治”是指通过强化价值导向,进而动员多元利益相关主体参与到健康类谣言的治理中来,着眼于打造“劲往一处使”的广泛性基础支撑;其三,“自治”主要指“平台自律”和“内容创作者自律”,网络平台要重视社会效益,对健康类谣言的扩散要建立“防火墙”。通过引入优质创作者、强化科学健康信息供给能力来促进公众健康素养、理性认识能力的提升。内容创作者做好自律、自警、自省。综上,各治理主体通力合作,在法治-德治-自治“三治”驱动的大框架下,打破各主体间的信息壁垒、技术壁垒和沟通障碍,共建共享健康信息资源,协同、及时地向公众传达权威的健康信息,实现治理主体间的协同决策、实时调度和多方联动。这不仅能够有效压缩和清理健康类谣言的生产和传播空间,更能推动健康传播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辟谣德治谣言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用“问道”之理 求“德治”之功
不信谣言 科学防“疫”
荷叶礼赞
“最强辟谣101条”引发质疑
你被养生谣言忽悠过吗?
谣言π=4!
真相查清之前别急着辟谣
辟谣联盟:一切谣言都是纸老虎
从不等式证明的激活策略看数学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