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典型村庄生活污水管网设计要点探究
2022-09-22常见
常见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2)
农村污水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以来,农村生活污水环境治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旱厕改造后的粪液粪渣未妥善处置、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不完善、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不正常运行[1-3]。近年来,国内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现有研究大多集中在农业非点源污染,而对于生活污水、垃圾等产生的非点源污染的专项研究开展得相对较晚也较为薄弱[4-5]。农村现状合流管线大部分为平口管,合流管沟未做防渗,部分污水会慢慢下渗,从而污染地下水,大部分村庄都是靠打井取水,村民的饮用水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另外,一些村庄虽然设置了污水处理设施,但大部分污水管管材不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覆土较浅,导致管线破裂现象严重,污水渗漏,而且大部分污水管线管径较小,坡度未按规范实施,再加上常年不疏通清淤,因此,管内淤堵现象严重,长期以来对河道水体和周边现况环境产生严重的危害。2019年7月,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8个方面的重点任务[6]。生活污水管网建设是污水治理中需要建设的重点任务,如何对村庄生活污水管网的方案进行有效合理快速的设计至关重要。
1 污水管网总体设计
1.1 设计标准
1.1.1 平均日污水量
平均日污水量计算公式:Qdw=k·Qdym
式中,Qdw为平均日污水量(m3/d),k为生活污水排放系数,Qdym为平均日用水量,(m3/d)。排污系数计取可按照用水定额0.8~0.85计取。
1.1.2 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计算
Qmaxw=KzQdw/24
式中,Qmaxw为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m3/h),Kz为综合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Qdw为平均日污水量(m3/d)。
1.1.3 综合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
农村污水量变化呈现出明显的“早、晚高峰”或“早、中、晚高峰”的特征[7]。综合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可按表1,采用内插法确定。
表1 综合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
1.2 管径确定
1.2.1 管道水力计算
流量:Q=A×V
其中,Q为流量(m3/s),A为过流断面面积(m2),V为流速(m/s)。
流速:V=R2/3×I1/2/n
其中,V为流速(m/s),n为粗糙系数,R为水力半径(m),I为坡降。
(1)粗糙系数:粗糙系数可参考室外排水设计标准计取,一般,HDPE 管的粗糙系数n取值范围为0.009~0.011;混凝土管取0.013~0.014。
(2)流速、充满度、坡度范围:农村污水管道设计参数,流速、充满度、坡度范围可按表2 取值,管径大于300mm的宜符合GB 50014规定。
表2 农村生活污水管道设计参数要求
1.2.2 管径的确定
在确定污水管径时,如果单纯按计算流量确定,管径往往会偏小。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4-2021),室外污水管最小设计管径为300mm,污水管设计管径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在建农村污水治理项目经验,确定污水管管径一般为D200mm至D400mm。
1.3 管材比选
目前,应用在实际工程中的常用污水管材有钢筋混凝土管、球墨铸铁管、钢管、塑料管、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RAM)等。
从表3可以看出,各种管材各有优缺点。合理地选择管材,对降低排水系统的造价有很大影响。鉴于村庄人口数量较少,根据污水量计算,需新建的污水管管径一般在DN400mm(含)以下,计算出的污水量及设计管径总体偏小,且道路狭窄[8],施工场地受限。因此,一般新建的污水管道可以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如果新建污水管管径大于D500mm以上,采用钢筋混凝土管;部分带压管道或采用拉管施工的管段可采用PE给水塑料管;顶管施工的污水管可采用钢筋混凝土钢承口管。
表3 常用管材的特性比较表
1.4 施工工艺比选
污水管道常用的施工工艺有开槽施工和非开挖施工(拉管、顶管)。鉴于设计污水管管径偏小、埋深相对较浅,主要采用开槽施工,局部穿越公路、沟渠或其他障碍物的管段,可选择顶管、拉管等非开挖施工方式。
2 污水管网方案设计
2.1 管网布置位置
污水管线主要沿村内巷道敷设,应与道路边线平行,位于巷道横断面位置,应结合现状其他管线(如给水、燃气等)断面、位置及同期建设的其他管线位置综合确定,鉴于污水管线埋深相对较深,以不影响其他管线和周边建筑物安全为宜。
2.2 管网设计埋深
管道埋深应综合规划条件、上下游管道衔接、管线交叉、冻土深度等因素统筹考虑,设计污水管线埋深一般为1.2~2.5m,局部段穿越沟渠、雨水管涵、公路等障碍物埋深约4.0~5.0m。
2.3 管网施工工艺
设计污水管道,主要采用开槽施工。局部穿越沟渠、雨水管涵、公路等障碍物管段,采用非开挖施工工艺(顶管或拉管)。
农村巷道宽度一般在1.8~2.5m,主街宽度一般在2.5~5m,且大部分村庄地下均已铺设燃气和给水管,部分村庄有少量现况合流管。对于管道埋深大于3m或街巷内街道宽度较窄的情况,采取密挡土板木支撑,避免对施工对现况房屋扰动和现况管线的破坏。
2.4 管网管材要求
高密度聚乙烯(HDPE)双壁波纹管管材公称环刚度等级SN8,接口采用承插式密封圈接口,管材各项性能指标应满足《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第1部分:聚乙烯双壁波纹管材》(GB/T 19472.1-2004)的相关要求。
开槽施工钢筋混凝土污水管,管材采用钢筋混凝土Ⅲ级管,管材应满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 1836-2009)的规定。接口均为柔性橡胶圈接口,接口做法及接口材料性能要求见图集《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06MS201-1)。顶管施工的钢筋混凝土管,管材采用钢筋混凝土钢承口Ⅲ级管,污水管管材应满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 11836-2009)的规定,制管用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40,抗渗等级不低于S8。
局部拉管段、带压管段管材采用PE100 级聚乙烯(PE)管,接口采用电热熔接口,管材及管件应符合《给水用聚乙烯(PE)管道系统第2 部分:管材》(GB/T 13663.2-2018)、《给水用聚乙烯(PE)管道系统第3 部分:管件》(GB/T 13663.3-2018)的规定。
2.5 管网基础设计
开槽施工的钢筋混凝土管道基础均采用砂石基础,砂石基础可以选择天然级配砂石或者中、粗砂,最大粒径不大于25mm,不得采用粉细砂。采用顶管施工的钢筋混凝土钢承口管基础要求参考《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06MS201-1)第15页的相关内容,管道下部135°的范围内不得超挖,同时应注意,需要在顶进完成后,管道上部超挖部分才进行注浆置换。开槽施工的HDPE 双壁波纹管、聚乙烯(PE)管均采用人工砂石基础,砂垫层材料为中粗砂,不得采用粉细砂。
2.6 管网地基要求
管道及附属检查井基底土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a)不应小于100kPa,管线基底应坐落在符合要求的原状土层上,基底土层不满足时,应进行地基处理。
2.7 管网沟槽开挖
明挖施工时,沟槽底部的开挖宽度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第4.3.2 条执行,管道两侧需要预留的工作面宽度按规范中表4.3.2 执行。沟槽深度在5m 范围内的沟槽边坡最陡坡度应根据土质类别、坡顶荷载等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表4.3.3 确定。沟槽深度超过5m的基坑土方开挖、支护及降排水工程应按相关规定组织专家论证通过后方可实施。
2.8 检查井
检查井可选择圆形混凝土模块式检查井,做法选自《混凝土模块式排水检查井》(12S522)。井筒采用混凝土模块井筒,M10 水泥砂浆砌筑MU10 混凝土模块,C30、S4 高流动低收缩混凝土灌孔。踏步采用球墨铸铁双排踏步。井盖应采用双层井盖,并满足《检查井盖》(GB/T 23858-2009)和《检查井盖结构、安全技术规范》(DB11/T 147-2015)的相关要求。
3 结语
村庄污水管网设计要点主要包括设计污水量计算、污水管径与管材的选择、检查井的设计、施工工艺的选择等。其中,污水管埋深和管径较小,宜采用开槽施工,管材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D≤500mm),橡胶圈接口。污水管线埋深一般为1.2~2.5m,局部段穿越沟渠、雨水管涵、公路等障碍物埋深约4.0~5.0m。检查井可采用模块式检查井。对于管道埋深大于3m 或街巷内街道宽度较窄的情况,采取密挡土板木支撑,避免施工对现况房屋扰动和现况管线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