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心理效应做好班级管理
2022-09-22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实验中学朱丽萍
■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实验中学 朱丽萍
教育是一门艺术,班级管理要从心开始。作为班主任,巧妙运用心理效应能更好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正向成长与发展,教育教学效果将会事半功倍。笔者在文中浅述了班级管理工作中常用的九种心理效应,探索班级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一、“南风”效应,温柔地感化学生
著名作家拉封丹曾经创作了这样的一则寓言故事,其中主要的故事情节是:北风与南风要对比一下威力,看看谁能将行人身上的所穿的厚大衣脱掉。首先北风上场,它鼓足了劲想要将行人身上的大衣吹飞,但是因为北风寒冷刺骨,行人纷纷将身上衣服裹得更紧了。换作南风上场,一时间温暖如春,行人顿时觉得感到身上非常暖和,所以南风毫不费力就让行人脱下了身上的大衣。而这一语言故事也是著名的心理学“南风”效应的出处。
在班级管理工作初期,班主任要用温柔和真心逐渐使学生放下心理防范,从而完成“破冰”目标。对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有着非常强的本能自我保护意识,而在长期的班级管理模式下,当班主任单独“传唤”学生时,他们就会感觉到班主任可能会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而当他们面对班主任时,就会将整个心灵闭锁起来,心理防范也会更强,在这样的情况下,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教育有效性是非常低的。针对这一点来说,班主任就要通过温柔的感化使学生慢慢对班主任放下心理防备,避免学生在面对班主任时首先产生抵触情绪,从而达到预期的班级管理教育目的。
二、“皮格马利翁”效应,坚定地期待学生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暗含期待效应,当一个人被给予某种“暗含期待”的时候,往往就会向着这一“暗含期待”所定义的目标发展,保障自己的行为能与这一“暗含期待”达成一致。因此不难看出,“暗含期待”具有对一个人成长变化进行引导的作用,当一个人被给予某种“暗含期待”时,他就会对产生这种“暗含期待”要求下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而这个人的发展方向也会更加趋近于这一“暗含期待”的定位,这也就是所谓的“暗含期待”效应。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暗含期待”效应主要在于班主任为了引导学生向某一方向发展,从而在言行举止上为学生提上某种“暗含期待”,从而使学生能在“暗含期待”效应下约束自己的行为,以此达到育人的目的。比如,对在班级中乐于助人的同学,班主任就可以夸奖他“当代雷锋先生”,并引导学生向他看齐,从而使学生能更加有动力、有活力地作为其他学生的榜样。对学习态度非常端正的学生,班主任就可以给这名学生给予“勤奋学习星”的“期待”,对能活跃班级氛围,时常带给学生正能量的学生来说,班主任可给予其“班级快乐源泉”的期待,从而使该生能一直带领着大家一直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情和态度。
三、“超限”效应,真正地尊重学生
“超限”效应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班主任在不断夸奖或者长时间的批评后,学生会产生的一种厌倦的、毫无波澜的心理,而当学生正处于这种心理状态时,班主任对学生的任何教育都将毫无作用,甚至会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比如,有很多中学班主任都会采取鼓励式教育,从而希望学生在某种行为或者学习上能向着班主任所引导的方向更进一步。但是,有很多班主任在表扬学生的时候,往往会使用,“你又进步了!你做得真好!”等笼统的语言,而学生在长时间的赞赏教育下,他们就能感受到,班主任是为了让他们向着班主任制定的标准进步,所以“哄”着他们,这样一来学生对班主任的表扬没有任何反应,而班主任的表扬也就失效了。为了在长期的班级管理下突破这一“超限”效应,班主任就要抓住学生切实的优点真心夸奖,注意夸奖的“度”,避免出现“超限”效应。比如,有一名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非常好,思维特别灵活,班主任不仅要夸奖他“数学学习成绩好,思维灵活”,还要针对学生的缺点进行引导,如“语文阅读也需要灵活的思维啊”,从而使学生得到全方面的进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做到张弛有度。
四、“门槛”效应,合理地制定目标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和弗雷瑟在1966年发现了门槛效应。而这一效应指的也就是说在对一个人提出比较小的目标后,这个人接受并达成后,为其提出更高的目标,也就更容易接受,并逐渐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门槛效应通常用于想要激励他人时,对这个人的逐步引导。
这一效应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就在于班主任对学困生的转化。因为初中阶段的学困生往往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惰性,并且经过多年的学习生涯,在认知基础以及学习能力上与其他学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差距,所以他们往往已经“放弃”了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就会感到自己做不到。包括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有一部分长期调皮捣蛋受班主任批评的学生,也会给自己贴上“不是乖孩子”的标签,甚至觉得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就要跟班主任“唱反调”。班主任在学困生学习方面运用门槛效应,主要是为学生制定力所能及的目标,并在不断提出学习目标而达到学习目标的引导下,将这份成就感转化为推动力。比如,让这些学困生选择一门自认为最好学的学科,并制定在某次考试中这门学科及格或进步多少分的目标,从而使学生在不断完成更高目标时,收获学习上的进步。对班级管理中调皮捣蛋的学生来说,班主任可以通过时长的要求引导他们改正陋习,从坚持一节课不被班主任批评,再到坚持半天、一天、一周……从而使他们逐步摆脱“坏学生”的标签。
五、“霍桑”效应,让学生尽情表达
“霍桑”效应给初中阶段的班级管理所带来的启示是,初中生在日常的生活以及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某些方面的困惑和不满,即便是学习条件和环境都较为优异,他们也需要一个倾诉的窗口。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放下自己的“老师架子”,定期与班级中的学生进行谈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生活或学习过程中所遇见的问题,并为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实质性的意见,指出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在生活以及学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也能得到针对性解决,与此同时,学生的负面情绪也得到了释放的突破口,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也得到了实质性的进步。这也就为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有效性的进一步提升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而学生在为班主任提意见和表达想法的过程中,也逐步形成了班级的主人翁意识,这种意识也会在无形之中约束他们不当的行为举止。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笔者会定期找生活中遇到问题或者学习上出现苦恼情绪的学生谈话,然后为他们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比如,本班中有一名女同学,学习成绩非常好,但是始终闷闷不乐。笔者了解情况后,把她叫到办公室谈话,她表示自己达不到父母所要求的标准,即便每次考试都是班级前几名,父母也从来没有表扬过他。于是笔者在与该生谈话后,及时与该生父母进行了沟通,为他们讲解正确的育人理念和方式,并引导他们采用鼓励式教育助力该生快乐成长。在该生再次返校时,果然脸上挂满了笑容,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六、“森林”效应,引导学生共成长
在自然界中有这样的一种奇妙现象,如果在荒郊野外生长一个孤零零的大树,那么这棵树从外观上来看,基本上都是枯矮畸形的。但是森林中的每一棵树都是根深叶茂、参天耸立的,这种现象就是“森林”效应。
“森林”效应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在于班主任根据组内意志组建统治的原则将班级中的学生平均分为几个小组,从而使小组内的学生能相互帮助、共同提升。另外,在各小组之间还要建立竞争机制,从而促进每个小组成员都会为了组内的集体荣誉感不断进步。这样一来,小组内的成员就能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不仅收获自己学习水平以及各项能力的提升,更要带动其他学生、帮助其他成员一同获取成功。在此小组内相互协作,组与组之间相互竞争的环境下,能激励班级中的每名同学不断拔高,逐渐成长为“参天大树”。
七、“皮球”效应,形成班集体意识
当一个皮球鼓足气时,我们拍一拍,它就能弹得非常高,而这个皮球在某一位置出现小孔时,无论这个孔多么小,这一整个皮球也会从这一位置漏气,即便是再次充满气,也会逐渐流失。
这一效应说明,局部的“漏气”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体。以初中班级管理的角度来说,就是如果在这个班集体中,某一个学生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问题,那么这个班集体整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都会因此受到很大程度上的负面影响。所以初中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侧重于对学生心理上的辅导,针对行为或者情绪上出现某种程度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及时性的疏导,避免该生的负面情绪和负能量带动其他学生从而在班级中“横行”。
八、“鲶鱼”效应,营造紧张的氛围
沙丁鱼捕捞上岸后通常不会进行刺激性的活动,因此不等这些沙丁鱼到岸上就已经因为窒息而死亡。但是在沙丁鱼鱼槽内放几条鲶鱼,就能引起沙丁鱼与鲶鱼之间的争端,而沙丁鱼在这样紧张的氛围下,就会不断扭动,从而避免出现窒息的问题。这就是“鲶鱼”效应的由来。
“鲶鱼”效应也给了初中班主任日常班级管理工作这样的启示:只有适当地为学生营造紧张的氛围,才能激起学生进步的潜能。比如,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表现优异的学生,班主任可以给予他们时常性的赞扬,或者任命他们为“纪律督察”“学习先锋”等,从而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以针对在某种方面上表现欠佳的学生,发现其中的闪光点进行表扬。比如,让课堂上吵闹的学生担任“安静班长”,将他们的短处放在正确的地方,这也就引发了“鲶鱼”效应,从而使学生能更自觉地参与班级管理活动。
九、“霍布森选择”效应,给予学生选择权
商人霍布森在1631年出售马匹时,表示出售的马能让顾客进行挑选,但是又给出了一个附加条件,只能挑选当时距离门边最近的那一匹。这也就代表着顾客只能根据霍布森的要求进行“无选择地挑选”。后人将其称为“霍布森选择”效应。
在初中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为了避免出现“霍布森选择”效应,注重对学生创造力和多元化思维的培养,班主任就要给予学生自主进行选择的空间和权利。有很多班主任会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严明树立班主任的“威信”,从而对学生的想法和行为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约束,而当学生违背班主任所制定的纪律时,班主任会根据自己的管理方式进行当众批评或者单独教育。要想避免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出现“霍布森选择”效应,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制定班级纪律,并自己选择违反某一条纪律后所需要受到的“惩罚”。这样一来,因为这些班级纪律是由学生制定的,所以他们会自觉遵守这些行为上的约束,即便是犯错之后,也会坦然接受相应的处罚,并不会因为班主任的强制性管理而出现逆反心理。
十、结语
这些心理效应能助力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调整管理方式,进而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推动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同时助力中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上的提升。但是这些班级管理方法的应用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班级管理环境以及全部学生身上,班主任在运用这些心理效应进行班级管理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班级管理现状适当选择,避免将这些心理效应生搬硬套进实际的教学管理工作中,从而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心理学上还有非常多的效应能帮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但是从班级管理这项工作的本质上来讲,学生能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向着班主任所制定的目标进步,主要依赖于班主任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心和爱护,对班级的荣誉以及学生成长与发展所发自内心的责任心,在学生学习以及生活中,与他们细心、耐心的指导,这样一来才能将师德转化为心理效应在班级管理中应用的支撑,为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提升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