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涉农人才培养探析
——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9-22毛钟警史洪波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农业专业

毛钟警,史洪波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a.科技中心,b.发展规划处,广西 南宁 530226)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农业产业的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以涉农人才的培养驱动农业产业转型提质,是涉农高职院校从服务脱贫攻坚到服务乡村振兴接续发展的重要使命。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是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然而,从我国涉农人才培养的现实状况来看,涉农人才在数量和质量规格上还不能适应乡村振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这也成为制约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的瓶颈。因此,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院校涉农人才培养的价值意蕴,明晰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及其对涉农人才质量和规格的需求,并结合实践案例,总结涉农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人才培养的价值意蕴

农业农村工作是贯穿我国社会经济改革发展各阶段的一项重要的长期性工作。继脱贫攻坚之后,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推进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从产业兴旺的基础性建构到生活富裕目标的达成,必须以涉农人才培养为中介。这种中介性构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人才培养的价值意蕴。

(一)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后,我国相继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0年)》《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等政策文件,这些文件都将产业兴旺定位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涉农人才培养是关键;产业化、规模化、特色化的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依托人才面向乡村产业开展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为乡村产业兴旺提供智力支持与技术支撑。

(二)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

在乡村振兴战略20字的总要求中,生活富裕作为与产业兴旺相呼应的总要求之一,表明其指向乡村振兴的根本性价值追求。从理论上讲,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推进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在根本上是农业农村这一特定领域、特定地域的发展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认为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和最高目标,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只有最终体现在社会大众衣食住行的实际生活中才是真正的发展。共同富裕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通过乡村振兴,逐步缩小城乡贫富差距,使广大农民共享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与根本目的所规定的。为实现生活富裕,必须创新乡村人才培育机制,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

(三)涉农人才培养:从产业兴旺到生活富裕的中介

产业兴旺构成乡村振兴的手段,生活富裕构成乡村振兴的目的。从产业兴旺手段的实施到生活富裕目的的达成,需要以涉农人才培养为中介性变量。一方面,乡村振兴依靠产业发展,而产业要兴旺发达,人才是关键要素,是促进产业发展最强的动力。乡村振兴中农业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培养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的涉农人才。另一方面,产业兴旺指向地域区域发展的整体性特征,作为个体的农民,只有重视自身人力资本的投资和积累,提升自身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的匹配度,通过就业途径分享乡村产业兴旺的红利,才能实现自身的生活富裕。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产业发展对涉农人才培养的要求

如前所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对于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具有一以贯之的不可替代性。然而,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党和国家农业农村工作的最新战略部署,其对于农业产业发展的要求必然高于脱贫攻坚阶段。正确认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产业发展趋势,继而明确农业产业发展对涉农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要求,是高职院校培养涉农人才、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起点。

(一)以科学技术引领农业现代化

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诚然,这种转变是伴随着我国农业发展始终的一种必然趋势,并不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发展的特殊阶段性特征,但乡村振兴对农业的现代化提出了更为急迫的现实要求。一般来讲,传统农业是与自然经济相联系的,主要采用手工劳动方式,依靠农民世代积累的、个体化的传统经验发展,生产水平低、商品化程度低、积累慢。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转型是以科学技术的应用为引领的,只有通过将科学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不断推进各级地方政府与国内外大型涉农企业的合作,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供应链技术,建立一套集耕种、采收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完整体系,才能不断提升农业产出效益。以科学技术为引领的农业现代化要求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涉农人才有别于依赖个体经验进行农事活动的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其必须通过科学、技术的系统化学习并掌握与现代农业生产要求相匹配的高技能,使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渐成为一项专业化、职业化的经济活动。

(二)以产业融合延长农业产业链

按照我国三次产业的传统分类,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等5种产业形式。传统农业多数是以自然物为生产对象,其产业链短、附加值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发展势态的改变,现代农业的外延早已突破了单纯以自然物为生产对象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农业的概念被重新定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产业发展越来越呈现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1]。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方面表现为农工、农商产业的融合,农产品种养、精深加工、销售连成一体;另一方面表现为与农事体验、农业研学、农业科普相联系的教育产业,与乡村医养、老养、康养等相联系的生命产业,以及与农业观光、农业休闲相联系的文化产业等周边衍生产业的发展。以产业融合延长农业产业链,要求高职院校涉农人才的培养要突出复合性特征。通俗地讲,所谓复合性特征就是要求涉农人才不仅要“有文化、懂技术”,还要“会经营”,前者是对涉农人才职业胜任能力在深度上的要求,后者则构成在广度上的要求。

(三)以“互联网+”催生农业产业新业态

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类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都被深深打上了互联网的烙印。以“互联网+”理念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是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活力、催生产业新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产业的提质增效迫切需要通过“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发展。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实现的智能农业模式能够大大推进农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精准化管理。同时,依托互联网社交网络等平台的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正在重塑农产品流通模式。以“互联网+”催生农业产业新业态,要求高职院校着力培养涉农人才的创新性。“互联网+农业”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只有注重涉农人才的创新培养,才能赋予其打破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运用“互联网+”尝试农业新业态生产经营的勇气和能力。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对高职院校涉农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提出了高技能性、复合性、创新性的要求。广西是农业大省(区),但传统生产模式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发展,乡村振兴背景下,迫切需要以创新驱动实现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广职院)作为一所以农为特色,一二三产业类专业协调发展的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和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在涉农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具体表现如下:

(一)内外适应,形成涉农人才培养的总体方案

教育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只能发现、掌握和利用它,而不能任意制造、改变或废除它。潘懋元先生提出的“教育内外部规律”学说,即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与教育内部关系规律[2],在教育系统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指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是复杂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它不会也不能单独存在,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教育内部关系规律指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教育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社会主义教育,必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广职院在培养人才方面始终遵循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即培养人才既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又要遵循人的发展的自身规律,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涉农人才培养总体方案:一是遵循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主动对接广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立足以农为特色,一二三产业类专业协调发展的办学模式,打破专业壁垒,构建涵盖农产品种养、精深加工、销售,对接教育、生命、文化等与农相关的周边衍生产业发展需要的涉农专业群。二是遵循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将学生职业能力的生成过程划分为泛在认知期、专业学习期、知行转化期、实践应用期;根据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和内部规律,结合涉农人才培养在横向专业定位上的要求与在纵向成长阶段上的规定性统筹考虑,创设泛在启蒙性教学、专业通识类教学、项目模拟化教学、实践孵化教学等“四层递进”的涉农人才培养总体方案,如图1所示。

图1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涉农人才培养总体方案

(二)聚焦优势特色,打造高水平涉农专业群

广职院适应广西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要,以农为特色,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按照“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思路,优化学校专业设置,构建形成了9大涉农专业群:一是对接茶产业链“栽培—加工—品牌策划—包装设计—营销”等关键要素和环节,以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为龙头,构建“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群”;二是对接生态循环农业,聚焦南亚热带特色农业,重点倾斜水果种植、高值化加工,农产品质量检测等方向,构建“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三是对接中国—东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商流—物流—资金流”,集聚农产品冷链方向,构建“物流工程专业群”;四是面向智能制造装备、工程机械、智能农机等产业方向,构建“智能制造专业群”;五是依托广西特色小镇建设、农业农村生态建设,聚焦农旅开发与设计等产业方向,构建“艺术设计专业群”;六是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信息安全、农业大数据等方向,构建“大数据专业群”;七是对接互联网经济新业态,重点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方向,构建“商贸专业群”;八是对接大健康产业和民生工程,构建“康养专业群”;九是对接传媒产业构建“传媒专业群”。

(三)搭建“产教融合”办学平台,聚集资源联合培养人才

对接广西地方及农垦产业发展,广职院不断创新多元化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牵头组建了由行业、企业、学校、科研院所等128家单位组成的“学校理事会”;整合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职业院校等社会办学资源,组建成立“职业教育集团”;依托职业教育集团资源共同制定涉农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培养涉农高端技能人才,实现专业链对接产业链;依托平台统筹成员单位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技术服务、职工培训等实体化项目运作;与地方农业企业合作孵化乡村振兴项目,面向企业开展技术及成果推广应用、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等工作;推行“学校+企业+村委+合作社”四方联动的乡村振兴模式,为乡村振兴持续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同时,由广职院牵头,行业协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参与,成立“广西茶业职业教育集团”。集团成员包括广西区内所有涉茶专业相关职业院校、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和85%的茶叶骨干企业,目前,该集团已经成为广西茶业专业人才培养主力军[3]。同时,依托集团资源,形成了以“项目+人才+技术”为利益纽带的集团运行机制,集团内各成员单位协同开发乡村振兴项目,联合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近年来,广职院联合、带动集团中的高职院校为当地茶业培养、培训涉茶技术技能人才6000余人,联合开展技术服务项目30余项,为集团企业增收近2亿元;集团在乡村振兴项目孵化、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效益,广西茶业职业教育集团获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校企协同育人方案《跨界协同四链融通:民族地区职业院校茶产业链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获2018年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四)优化课程体系和实训条件,构建涉农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对应区域产业发展,重新构建支撑涉农人才培养的资源体系。一是以“农业+”和“+农业”的跨界融合理念重新构建涉农专业群课程体系。例如:在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中增加“茶叶经营管理”“茶叶电子商务”“茶叶品牌创建与维护”等与经营管理类相关的课程;在物流管理专业中开设了“农产品保鲜、储运”等与冷链物流相关的课程,针对广西水果、冻肉、海产品等农副产品的保鲜、冷藏、包装、保质、运输等跨境物流要求,开设“冷链物流教学与实训”课程。二是对接涉农专业群实训教学的需求,构建“8+1+1”涉农创新创业众创平台。以技术、智力、资本等创新创业关键要素为牵引,与广西创青春科技有限公司(省级众创空间孵化器)、广西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80多家区内外涉农知名企业合作,建成8个“专业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三茶三产”茶叶类专业创业基地、“食尚空间”农产品加工类创业基地、农产品包装及环境设计类创业基地、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基地、农产品营销贸易类创业基地、农产品流通类创业基地、“智创空间”现代农业装备创新设计与制造基地、“向阳红”沃柑农旅跨专业创业基地;建设1个创新创业学院和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形成“8+1+1”涉农创新、创业众创平台[4]。三是打造“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导师团队。“双导师”是学生在大一、大二时由校内导师利用课堂的形式教授相关知识;在大三开始创业时,则由校外导师结合自身经验以及阶段的市场动向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创业实践指导。

(五)“产研赛”结合,拓展涉农人才培养路径

广职院实施“1个项目+1名企业导师+1名指导老师”的涉农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生产项目、研究项目和竞赛项目的开展,“产研赛”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5]。一是以校企合作形式引入企业生产项目,依托项目共同开展涉农创新创业项目课程教学、实战演练、项目培育和孵化。根据企业委托或学生创业实际需求,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创建公司,开展经营、销售和服务等活动,逐步完成由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向企业经营的转变。学校先后指导学生完成“广西农垦茶叶电商创业”“‘向阳红’沃柑农旅规划”等一批涉农创新创业实战,成功孵化了大益茶社、掇艺艺术工坊、翰博书画苑、梦想家传媒、绿淳生态农业等学生自主创业企业26家。二是依托协同创新科研平台开展科研项目,将优秀学生纳入科研团队,以项目为载体指导学生开展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机械创新设计等科研创新活动,并将科研项目形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技术技能成果转化为创新创业的实战项目,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三是构建校赛、省赛、国赛三级赛制的创新创业大赛体系,组织开展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科技创新、“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创的方式让学生完成创新创业竞赛项目,全面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战能力和综合素质[6]。

结 语

乡村振兴是继脱贫攻坚后又一场攻坚战。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广职院在巩固前期脱贫攻坚战中所取得的优异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夯实理事会、职业教育集团等“产教融合”办学平台的内涵建设,聚集行业、企业、学校、科研院所等多方资源,联合形成涉农人才培养的总体方案,对应涉农产业发展调整专业结构,聚焦优势特色打造高水平涉农专业群,使专业链较好地适应了产业发展需求,“研创、赛创、产创”结合不断拓展涉农人才培养途径,为乡村振兴不断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农业专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