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活力评价研究
——以合肥市周谷堆社区为例
2022-09-22周丽娜
周丽娜, 李 健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杭州 311300)
[通信作者]李健(1976—),男,博士,副教授,从事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游憩、旅游与公园管理工作。
社区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基本单元,凝聚着城市生活气息和时代记忆,是城市活力聚集的重要场所[1]。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许多社区陷于活力衰退的困境。在此背景下,如何让老旧社区公共空间失活重构以提高居民对于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2]。行业内多位学者对于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的研究多集中在景观改造策略[3-5]、适老性提升[6-8]、实效性评价等方面[9-10],对于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活力的研究起步较晚,仅有部分学者从提升活力策略、活力评价方法展开研究,如石凯弟[11]通过定量分析方法对长沙旧居住区的现状公共空间活力进行评价,探析旧居住区公共空间活力重塑的思路;王勇[12]以苏州安置社区为研究对象,通过AHP与模糊评价法相结合,构建安置社区公共空间活力评价体系,分析安置社区面临的社会关系重建问题。
学者们对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活力的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尚未形成完善的活力评价指标体系;另外公共空间活力评价研究是一个多元数据系统,指标之间有多种复杂关系,所反映的信息有部分重叠,以上的评价方法不适于提升公共空间活力的实际应用。鉴于此,本文以合肥市周谷堆社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公共空间—公共生活调研法以及专家学者对公共空间活力评价研究的内容,构建从使用者和场所的角度出发的公共空间活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和主成分分析法遴选活力影响因子,探索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活力营造的策略。
1 研究对象的选取
合肥市的老旧社区大多建设于20世纪60—90年代,其中老城区的存在数量较多,建筑结构较好,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合肥市在2012年3月出台《合肥市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意见》,自出台意见以来,全市累计投入31亿元用来综合整治老旧小区,共惠及40万余户[13]。因此以合肥市老城区的老旧社区作为研究对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能够对其他老旧社区的活力营造提供思路。基于张鑫[14]、解坤坤[15]对老旧社区的定义,本文界定的老旧社区位于合肥市包河区周谷堆社区,即由巢湖南路、南一环路、马鞍山路和铜陵路围合的区域。研究涉及的公共空间要有能为居民提供休憩、娱乐和运动等日常活动的场地,笔者以交通区位、绿地空间、活动场所等为分类依据,利用百度地图的数据以及现场调研,梳理出社区出入口、宅旁绿地、社区广场和街道凹空间共4类空间作为调研地点,采用地图标记法对这4类空间的分布情况进行平面定位(图1)。
图1 周谷堆社区公共空间调研节点平面布置
2 研究方法及研究设计
2.1 公共空间-公共生活调研法
为探寻公共空间失活的原因,则需提取影响公共空间活力的因素,深入地了解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行为特点和活动方式。根据扬·盖尔提出的公共空间-公共生活调研法[16](下文简称PSPL),本文通过地图标记法、现场计数法、实地观察法、问卷和访谈法现场采集公共生活中的人群在公共空间中的行为和活动数据,并进行定量和定性结合分析,从而获得该公共空间的现状情况和相关影响因子的数据。这一方法的选取能为后期如何营造公共空间活力提供策略支撑。
为保证数据的精准有效,调研选取了2021年4月9号和4月10号(1天工作日1天休息日)这2个天气晴朗的日子,记录时间段选取在早上7:00~9:00、上午10:00~下午13:00、下午15:00~17:00和晚上19:00~21:00 4个时间段。具体步骤为:每个空间安排1位调查人员,按照每小时为1个单元,每个单元内10 min为1个记录单位,在1个记录单位的0~10 min内对步行流量进行观察记录,10~20 min内对交通工具使用状况进行观察记录,20~30 min内对使用人群、行为活动进行观察和记录,30~60 min内将所有记录单元的结果乘以6得到1 h内的数据,并填写在事先准备好的模板中,下1 h留在同样的位置继续重复前面的步骤,最后得出4个时间段的数据(图2)。
图2 周谷堆社区调研步骤
2.2 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17](下文简称PCA)是对原始的繁多的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充分挖掘,再将有关联的多项数据进行压缩降维,从而获取其中主成分的方法。其主要步骤:
输入:数据集D={x1,x2…xP}表示P个指标各自的得分向量,每个得分向量xi(i=1,2…p)为N维,即N个评价者,主成分阈值取t=0.7。
步骤1:为消除量纲和数据尺度不一带来的影响,我们先将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1)
步骤2:计算数据集D'的协方差矩阵C。
(2)
步骤3:对矩阵C采用特征值分解,获取C的特征值(λ1,λ2…λp)以及特征向量。
步骤5:获取主成分荷载矩阵。
(3)
2.3 活力影响因子遴选与指标体系构建
影响公共空间活力的因素很多,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论认为社区公共空间活力评价不仅要包括物质因素,还应该包括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本文以PSPL调研法中12个关键词作为公共空间品质的衡量标准,同时参考徐煜辉等[18]和余健华等[19]对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评价的指标,从使用者和场所的角度出发,遴选出影响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活力的28项影响因子,构建活力评价指标体系(表1),通过里克特五级量表法制定评价等级,邀请风景园林学、规划学、旅游学、建筑学、心理学50名相关领域的专家和50名居民对影响因子进行等级评价。
表1 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活力评价指标体系
2.4 数据有效性检验
将问卷数据核对后输入Excel软件制成表格,再导入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有效性检验。首先,对问卷数据进行α信度系数分析,结果显示α系数为0.860(>0.7),表明问卷信度好;再对问卷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765(>0.5),Bartlett显著性为0.000(<0.05),说明效度检验合格,各变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表2),可进行主成分提取。
表2 数据有效性检验结果
2.5 主成分提取
利用PCA分析法对28项影响因子进行降维和因子分析。将数据输入SPSS22.0软件计算各指标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累计方差贡献率(表3)、主成分碎石(图3)以及主成分荷载矩阵(表4)。由表3可知前6项主成分对应的起始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反映了原始参数信息的72.152%;由图3可知前6项主成分的折线坡度较陡,后面趋于平缓。综合说明这6项主成分能够概括原有指标的大部分信息。
表3 主成分分析
图3 主成分碎石
主成分载荷显示的是原有的28项影响因子与提取出的6项主成分之间的相关性大小,即主成分荷载越高,相关性越高。由表4可知,这6项主成分分别为:S3照明、S20景观小品、S9交通便捷度、S12场地铺装、S26静态活动种类和S11休闲设施。根据设施、到达方式、行为活动等与公共空间本身的相关性,将6项主成分归纳为4项活力影响因子,分别为区位活力、设施活力、文化活力和空间活力。故可采用PSPL调研法针对这4项活力影响因子进行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活力评价。
3 周谷堆社区公共空间活力评价
3.1 区位活力
区位活力是指交通便捷度和出行方式能够吸引人们到达此处的能力。用公交站-地铁-停车场分布密度和出行方式来表征社区可达程度,将地图标记和现场计数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图4、图5)。由图4可知,周谷堆社区的公交站点共计13个,沿城市主干道分布较均匀;地铁一号线位于社区西侧;停车场共计14个,多分布于社区外围,内部分布较少,对人群的到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道路截面人们的出行方式以公交车为主,其次是地铁和小汽车,如图5所示。可以看
表4 主成分荷载矩阵
出周谷堆社区交通便捷度高、可达性强,多样的出行方式为活动人群到达社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区位活力优势明显。
图4 公交站—地铁—停车场分布
图5 出行方式占比
3.2 设施活力
公共空间中的铺装、照明和休闲设施能否满足人们的需求是空间充满活力的条件之一。根据现场调研的结果可以看出周谷堆社区设施活力不足(表5),这可能与建设年代久远、缺少定期维护管理有关。因此修补破损的路面、增加公共设施数量、定期维护公共设施应当是首先考虑的措施,通过维护公共设施质量、完善公共设施布局,可以吸引更多的人群在此处停留,从而有效提升社区空间的整体活力。
表5 现状设施情况调研
图6 社区现状
3.3 文化活力
景观小品作为文化载体,展现了区域特色,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空间的文化性,是吸引外来活力的源泉,适宜的景观小品与植物合理搭配更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周谷堆社区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素有“被遗忘的三国遗迹”之称,笔者通过观察和随机访谈发现历史文化元素在此几乎没有展现,当地历史文化也鲜为人知,社区文化活力明显缺失。
3.4 空间活力
公共空间能否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交往的需求、吸引人们长时间驻足是判断该空间是否充满活力的依据[20]。对周谷堆社区停留—路过人群数量和停留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图7、图8),用以研究社区空间活力。由图7可知,4类空间的路过人数均高于停留人数,说明社区缺少吸引人群停留的空间。由图8可知,社区广场、宅间绿地15 min以上的活动最多,这可能与空间较为开敞便于开展活动有关;社区出入口、街道凹空间15 min以上的活动最少,这可能与空间缺少休闲设施有关。整体而言,周谷堆社区缺少吸引人群停留的空间,相对而言,人群在社区广场和宅间绿地停留的时间较多,即社区广场和宅间绿地的空间活力高于社区出入口和街道凹空间。
图7 空间停留—路过人群数量统计
图8 活动人群停留时间统计
4 结论与建议
公共空间活力评价涉及多个影响因子,因子间所反映的信息有部分重叠,根据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增加了研究的复杂性且主观确定权重难以避免人为因素带来的偏差。采用PCA法在尽量不减少信息丢失的情况下,对影响因子进行最佳综合简化方便活力评价的实际运用,同时根据影响因子所提供的原始信息可得到较为客观的权重信息[21];根据传统调研方法对空间做定性分析往往带有主观性,采用PSPL调研法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反映出的调研结果更加客观。将PSPL调研法与PCA法相结合为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活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4.1 结论
(1)将影响周谷堆社区公共空间活力的原有28项影响因子归纳为区位活力、设施活力、文化活力和空间活力4项,有助于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活力的现状评价以及未来空间优化改造的实践。
(2)周谷堆社区交通便捷度高、可达性强,区位活力旺盛;设施活力不足;文化活力缺失;社区缺少吸引人群停留的空间,但人群在社区广场和宅间绿地停留的时间相对较多,即社区广场和宅间绿地的空间活力高于社区出入口和街道凹空间。
4.2 建议
在提升人居环境、增加居民福祉等多重目标下,城市老旧社区建设仍将持续很长时间。笔者基于周谷堆社区公共空间4项活力影响因子的调研发现,营造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活力的重点应从2个维度出发。
4.2.1 提升空间自身吸引力
为提高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的活力,首先应保证公共空间有能够吸引人的特征,如便捷的交通、完善的设施、特色的文化载体、丰富的空间功能等。首先,在规划阶段合理布置停车场、公交站点等;其次,公共设施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按一定的服务半径布局、定期维护管理;再次,挖掘本地特色资源,通过景观小品等文化载体彰显地方特色,吸引人群聚集;最后,设计多样化的空间功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与交往,吸引人群驻足,进而持续激发空间活力。
4.2.2 发挥“触媒”效应带动周边环境
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的活力不仅受到自身条件的约束,也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反过来,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活力的提升也会成为周边复兴和发展的触媒。通过高活力因子打破边界,激活和完善触媒点带动周边具有潜在价值的低活力空间[22],并进一步串接激活更为边缘的空间,不仅优化了空间,而且将来自于不同片区的居民融合到一起,有效地凝聚和激发公共交往,进而触发连锁反应,为老旧社区周边环境提升带来了实质性的改善。
此外,老旧社区的活力营造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需要多方主体共建共治,根据区域特点对活力提升策略做出针对性的调整,以期为老城区的有机发展提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