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GF穴位注射辅助治疗对脑瘫痉挛型双瘫患儿GMFM评分、Lac及TNF-α水平的影响
2022-09-22李志毅陈恒姜念依马玉
李志毅 陈恒 姜念依 马玉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河南南阳 473000
脑瘫全称为脑性瘫痪,为非进行性的脑损伤及发育缺陷综合征,常在患儿受孕期间或出生期间开始,出生后发作,是影响新生儿健康及导致畸形的重要原因。痉挛型脑瘫表现为肌肉强烈的非自主性颤动和收缩,多由缺氧、创伤造成的大脑受损而导致运动障碍,发生率为0.1~0.2%[1-2]。脑瘫发病因素较为复杂,临床上尚无统一特效疗法,多以康复训练治疗为主,但患儿及其家属的配合度有限,从而会导致治疗效果欠佳。有学者认为对脑瘫患儿使用合理有效的药物能够减轻其大脑神经受损程度,从而改善其运动功能[3]。鼠神经生长因子(mouse nerve growth factor,mNGF)是一种生物活性蛋白,具有保护及营养神经的作用[4]。穴位注射能够通过针刺促进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促进其治疗作用[5]。本文采用mNGF穴位注射辅助治疗脑瘫痉挛型双瘫患儿,分析其治疗效果,旨在为痉挛型脑瘫的研究工作提供新思路,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2月~2020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107例脑瘫痉挛型双瘫患儿,男62例,女45例。纳入指标:①患儿均满足《脑性瘫痪早期精准诊断与早期干预治疗进展》中脑瘫的诊断标准[6],经MRI、CT等专科检查确诊;②年龄2~9岁;③均为痉挛型瘫痪;④在我院进行治疗前未采取其他治疗手段;⑤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判定为Ⅰ~Ⅲ级[7]。排除标准:①临床病历资料有缺漏者;②后天疾病导致运动障碍者;③存在全身器质性疾病者;④伴有先天性心脏病者;⑤存在先天畸形者;⑥有出血倾向者。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将107例脑瘫痉挛型双瘫患儿根据治疗方式不同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mNGF穴位注射辅助治疗。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1.2治疗方式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为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了运动疗法、言语疗法、作业疗法、感觉统合训练等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各个项目均进行30min/次,1次/d,5次/周,规律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 给予mNGF(生产厂家:舒泰神(北京)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60023;规格:30μg/瓶)穴位注射辅助治疗,用法如下:将mNGF20μg溶于2mL生理盐水中,取穴双侧委中、承山、足三里、阳陵泉、悬钟、解溪,针刺得气后回抽无血,开始每个穴位注入0.2mL,隔天1次,共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8]:患儿肢体运动协调基本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患儿肢体运动协调能力较前改善、临床症状好转为有效;患儿病情未见任何好转迹象甚至恶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例数×100%。②运动功能:根据(GMFM)粗大运动功能评估表量表对患儿的运动功能进行判断[9],包括坐、跑、跳、走、爬、站、跪、躺、翻身。评分越高运动功能越好。③实验室指标:检测血清乳酸(Lactic Acid,Lac)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取患儿晨起空腹静脉血3mL,经离心处理后取上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检测试剂盒均购自美国RD公司。④生活能力: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10](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判定,量表项目包括大小便控制、穿衣、洗澡、进食、行走、上下楼梯、床椅转移。评分越高生活能力越强。⑤不良反应:头晕、失眠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6.30%,对照组总有效83.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2.2GMFM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GMF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MFM评分均呈上升趋势,且治疗后2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GMFM评分对比分)
2.3实验室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TNF-α、La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Lac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TNF-α、Lac水平对比
2.4ADL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DL评分均呈上升趋势,且治疗后2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对比分)
2.5不良反应 对照组出现1例头晕,不良反应率为1.89%;观察组出现头晕2例、失眠1例,不良反应率为5.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年龄及体质量的增长,脑瘫患儿运动障碍明显加重,甚至有部分患儿会出现残疾。有研究报道[11-12],该疾病与遗传、难产、出生后的护理等多种因素有关,发病机制极为复杂。痉挛型脑瘫占脑瘫患儿的60%~70%,以肌肉痉挛、运动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对患儿的日常生活及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影响[13]。目前,对于脑瘫的治疗主要采取康复训练,通过运动疗法、言语疗法、作业疗法、感觉统合训练等来诱导患儿进行反射性移动运动,从而降低患儿的异常肌张力,改善其活动能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脑瘫需要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但治疗时间持续时间较长,患儿治疗依从性较低,从而会导致治疗效果欠佳[14]。
mNGF是由鼠颌下腺中提取出的神经生长因子,据文献报道[15-17]在保护神经的同时还具有促进神经生长的作用,能够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因此,有学者提出对脑瘫痉挛型双瘫患儿采取穴位注射并结合常规康复训练以提高疗效[18-1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使用mNGF穴位注射辅助治疗脑瘫痉挛型双瘫患儿临床疗效要高于常规的康复训练,与已有文献相符合[20]。本文中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在经过治疗后Lac、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儿Lac、TNF-α水平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其机制可能是Lac作为反映运动性疲劳的重要指标之一,患儿由于肌力及姿势异常,易导致机体内的Lac水平升高;TNF-α是一种炎性因子,上升后会刺激单核细胞促进炎性水平的升高;mNGF穴位注射辅助治疗可有效缓解运动性疲劳,激发患儿机体内的免疫功能,从而起到降低患儿机体内Lac及TNF-α水平的效果。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GMFM评分、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采用mNGF穴位注射治疗后对患儿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考虑mNGF穴位注射为药物和穴位注射双重刺激充分发挥了药物的作用,有效缓解肌张力异常,改善了患儿神经支配肌肉的协调性。且该治疗方式使用后并未增加不良反应,证明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mNGF穴位注射辅助治疗脑瘫痉挛型双瘫患儿能够显著提升临床疗效,并可显著降低患儿血清Lac、TNF-α水平,提高了患儿的运动能力及生活能力,具有一定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