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腐殖酸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22-09-22赵小春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7期
关键词:腐殖酸用量水稻

赵小春

(泸县兆雅镇农业服务中心,四川 泸县 646101)

水稻(Oryza sativa L)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粮食作物之一[1],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为了追求水稻高产,出现过量施肥、偏施氮肥、轻施有机肥等现象,不仅导致肥料利用率低下,还引发一系列的农田生态问题,使得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养分失衡,土壤生态多样性降低,致水稻产量和品质下降[2]。因此,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保持农业持续发展,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腐殖酸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小分子有机物,研究表明,腐殖酸能够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腐殖酸含有多种活性基团,如羧基、羟基和甲氧基等,其具有较强的离子交换能力和吸附能力,在土壤中施用,可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透气能力。腐殖酸与氮肥结合施用能促进作物生长,促进作物对氮的吸收[3]。因此,本试验以不施腐殖酸为对照,设置4个腐殖酸用量,研究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变化趋势,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1 试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21年在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华阳街道青山村进行,该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7.5℃,无霜期300 d以上,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适宜作物生长期长。试验土壤为由酸性紫色土母质形成的水稻土,供试土壤为褐土,耕层土壤基础肥力为有机质23.17 g·kg-1、全氮1.54 g·kg-1、有效磷12.17 mg·kg-1、速效钾79.22 mg·kg-1。

1.2 试验材料

试验水稻品种为“内6优103”,适宜在本地种植。试验所用氮、磷、钾肥分别为尿素(N46%)、过磷酸钙(P2O512%)和氯化钾(K2O 60%)。试验用腐殖酸为矿源黄腐酸钾,含腐殖酸≥55%,黄腐酸≥50%,氧化钾≥12%,pH为8~10。由山东珺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以不施腐殖酸为对照(CK),设 置4个 腐 殖 酸 施 用 量 处 理,分 别为60 kg·hm-2(T1),90 kg·hm-2(T2),120 kg·hm-2(T3),150 kg·hm-2(T4),所有处理施 肥 为 施氮(N)180 kg·hm-2、磷(P2O5)90 kg·hm-2和钾(K2O)120 kg·hm-2,肥料的施用模式为,氮肥施用模式:底肥∶分蘖肥∶穗肥为6∶3∶1,钾肥的施用模式:底肥∶穗肥为6∶4,其余均肥料和腐殖酸作基肥在移栽前一次施入。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每个试验小区面积为30 m2,各处理在水稻移栽后的所有管理均一致。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1 水稻产量的测定

成熟期在各小区选取2 m2进行测产,3次重复。自然风干至14%含水量后,脱粒称质量,并折合成公顷产量。同时,每小区取植株9穴,3次重复,取下穗部,进行室内考种。

1.4.2 水稻品质的测定

稻米品质参照《NY/T 83-2017米质测定方法》[4]测定稻谷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度、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1.5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13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初步分析和图表制作,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腐殖酸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由表1可知,腐殖酸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各处理间有效穗数差异不显著。穗粒数随腐殖酸用量的增加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各处理均显著高于CK,T1、T2、T3和T4分别比CK高出3.85%、8.32%、19.59%和21.98%,T3和T4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千粒质量变化趋势和穗粒数相似,各处理均显著高于CK,T1和T2、T3和T4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结实率随腐殖酸用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T3处理时达到最大值,各处理表现为T3>T4>T2>T1>CK。产量随腐殖酸用量的增加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各处理均显著高于CK,T1、T2、T3和T4分别比CK高出2.82%、6.96%、9.14%和9.35%,T3和T4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表1 腐殖酸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Tab.1 The effect of humic acid on rice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2.2 腐殖酸对水稻品质的影响

由表2可知,腐殖酸对各处理间糙米率没有显著影响,能够显著提高水稻整精米率,随着腐殖酸用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各处理均显著高于CK,T1、T2、T3和T4分别比CK高出1.82%、3.51%、4.85%和4.31%,T2和T4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腐殖酸处理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显著低于CK,垩白粒率随着腐殖酸用量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垩白度随腐殖酸用量的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直链淀粉含量变化趋势和垩白度相似,T3和T4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随着腐殖酸用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除了T1处理外,各处理均显著高于CK,T2、T3和T4分别比CK高出6.49%、10.49%和10.06%,T3和T4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表2 腐殖酸对水稻品质的影响Tab.2 The effect of humic acid on rice quality %

3 讨论

腐殖酸可调节土壤酸碱度,还可以为土壤微生物提供充足的碳源和能源,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间接提高作物产量。研究表明,腐殖酸对提高作物产量具有积极的作用。本研究表明,腐殖酸能够显著提高水稻穗粒数、千粒质量、结实率和产量,一方面,主要是由于腐殖酸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水稻根系生长,从而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和转运,为提高产量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腐殖酸能够刺激根系极端分生组织细胞的分裂与增长,促使幼苗发根快,次根多,提高了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力。研究表明,腐殖酸可以络合一些难溶的微量元素,促进了根系对这些必需的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和转运。它还可通过促进酶的活性,使多糖转化为可溶性单糖,增加淀粉、蛋白质、脂肪物质的合成积累,并加速各种营养物质向果实、种子运转,使果实丰满、厚实,品质提高。本研究表明,使用腐殖酸显著提高了水稻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一方面是由于腐殖酸改善土壤营养结构,从而促进水稻品质的提高,另一方面,腐殖酸作为小分子有机物被植株根系吸收后经过一系列代谢反应,有利于增加淀粉、蛋白质、脂肪物质的合成积累,加速养分的运输,从而提高水稻品质。

综合比较,腐殖酸能够显著提高水稻穗粒数、千粒质量、结实率和产量,稻米整精米率和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腐殖酸用量为120 kg·hm-2的稻米产量较高,品质最好,可用于水稻生产。

猜你喜欢

腐殖酸用量水稻
中国“水稻之父”的别样人生
含腐殖酸复合肥料在夏玉米生产上的施用效应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水稻花
腐殖酸肥在大田及园艺作物中的应用
浅谈开展土壤肥料绿色革命离不开腐植酸
腐植酸在优化土肥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发明速递
2014年阿瓦提县机采棉脱叶剂筛选试验报告